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多措并举打造产业创新高地
来源:未知 日期:2017-06-23 点击:次
近年来,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积极整合科技要素,搭建起区域科技创新大平台。
目前,全区累计取得市级以上科技成果896项、市级以上科技奖励268项,113项技术成果属国际首创或国际国内领先,114个科技产品位居全国、全球前五。
一是高端研发平台、综合孵化平台“双管齐下”促创新。通过新建、引进、重组等多种形式,引导和支持企业组建高层次、高水平研发中心,集中优势资源开展科研攻关和新产品开发。同时,优化创新资源配置,科学统筹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科技园区等创新创业载体建设,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目前全区256家企业建立了研发机构,市级及以上创新平台达到142个,其中国家级平台18个、省级平台72个,跨国公司研发机构4家。全区拥有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国家级众创空间1家、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3家,孵化面积近20万平方米,在孵企业383家,累计毕业企业358家。
二是“产学研+政+金”协同创新带项目。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企业主体、金融机构与高校院所支撑作用,推动创新体系高效运作,区内已搭建了同济大学烟台研究院、天津大学(烟台)技术转移中心、烟台市中科壹众产业创新研究所等产学研合作平台,创建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9家、山东省院士工作站5家、省级国际合作中心1家,全区企业先后与中科院、清华大学、山东大学等135家科研院校建立合作关系,95%以上的重点科技型企业建立了产学研联合体,实施合作项目914项。
三是产业公共服务、科技服务平台聚发展。按照“平台+联盟”的思路,先后与骨干企业联合共建了先进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三大公共服务平台,组建了三大创新联盟。全区近百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平台+联盟”上协同创新、联合攻关,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搭建了“1+3”科技服务平台,建成了一个以企业为中心,政府、高校院所、中介服务机构分布于周围的环状结构,各方可直线联系、高效合作,促进了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初步形成了“企业出题目、科研院校做文章、政府提供平台”的创新模式。
目前,平台已纳入科技型企业119家,高校院所53家,中介服务机构10家,将76项各类科技成果进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