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辽经济技术开发区打造区域经济发展强力引擎
来源:未知 日期:2016-11-08 点击:次
今年以来,通辽经济技术开发区坚持开放转型、高端引领,抓好和用好重大战略机遇,扬优势补短板,着力建平台、抓环境、强管理,全面提升综合实力,为经济发展筑牢新优势。

城区一角

福耀集团通辽有限公司汽车玻璃生产线
重点项目建设成效显著。全力以赴抓开工、促落地、抢进度,今年确定的31个重点项目、总投资205.8亿元,开复工30个,开复工率96.7%,其中7个区市级重点项目、5个迎大庆项目全部开复工。传统产业持续提质增效。金煤连续稳定生产全优产品,技改扩能工程11月份投产达效,福耀玻璃向绿波、防辐射玻璃成功转型,蒙牛乳业由常温奶向低温奶生产,产销两旺,新的产能正不断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蒙医药工程技术研究院步入正轨。现代服务业集群发展。综合物流园区连续3年被评为全国优秀物流园区,电子商务产业园被评为全国“十佳电子商务园区”,以万力城、宇东建材城为代表的区域性商贸中心正逐步建立,“立足蒙东、服务全国、连接俄蒙”的东北亚商贸物流支点正在形成。新建一批项目,增强产业活力。奇瑞房车项目入驻开发区,英诺泰羧甲基纤维素进入试生产,兴合生物、誉博人防设备等20个项目年底全部投产。改造扩建一批项目。盘活一批项目。通过重组、转产、合作等方式,引入亚星铝业铝制挂车、强根生物、巴图汗采暖设备等15个好项目,盘活闲置厂房6万平方米。
对外开放取得可喜成绩。基础设施保障能力有效提升。实施创业大道综合整治、北外环线拓宽、胜利北路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新城区保障能力显著提升。招商引资走向深入。充实3个专业招商组,实施精准招商、以商招商,实现与吉林、辽宁临近省市和京津冀地区产业的一体化合作。前9个月,累计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3个,签约额82.8亿元。加快融入东北一体化。整合资源、积极融入科尔沁500公里文化旅游风景大道,紧盯“哈长沈大”城市群大市场,建设了哈萨尔自驾车营地、服务驿站,举办了花田灯光秀,累计接待游客15万人次。积极谋划储备项目。对君鑫贵金属、现代牧业万头奶牛牧场、吉林北鸥生物材料等20个项目强化跟踪、专人跟进,争取项目早日落户开发区。加大对中汽零汽车公园、宏文生物质综合利用、大连创兴碳纤维生产等30个重点洽谈项目的跟踪对接和服务力度,争取早日签约落地。
产城融合实现新跨越。以产兴城,以城促产,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投入3亿元,改造提升韩家、兴隆、亲水人家等8个老旧小区和城边村,翻修改造街巷73条、30万平方米,推广“时间银行”志愿服务,开展了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建立了常态化管理机制,设立巡查组和督导组,每周巡查一次。实现不断巩固国家园林城市创建成果,见缝插绿、加大绿量,在创业大道、老111线、303国道、通保公路、辽查公路、东外环线、叫来河大街、园区等主要干线栽植苗木近100万株,打造绿化亮丽风景线。
美丽乡村建设取得新进展。开展了以“四清(清街巷、清园区、清庭院、清垃圾)、三改(改砖路、改土墙、改陋习)、三化(绿化、净化、美化)”为主要内容的“433”村容村貌整治工作,实现了卫生保洁全覆盖。一村一品发展主导产业。在湛露、米家等5个村发展乡村旅游,在吗力、太平庄等10个村发展市民农场和放心麦田等庭院经济,新打造二号、湛露等4个电商村,在三义堂、二号等10个村推广“双万元大棚”、露地瓜菜等特色种植,延伸公交线路,打造三家子村、双庙子等13个务工专业村。
群众幸福指数大幅提升。坚持民生所愿为施政所向,更加注重民生GDP。实施创业带就业工程,开展免费培训,设立专项资金,支持大学生和返乡农民工以创业促进就业,扶持各类人才创新创业,确保高校毕业生、失地农民等重点群体稳定就业。目前,城镇就业实现844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9522人。开发区辖区中小学生已全部享受“免费教育”,新农合、城镇低保户医保个人付费部分全部由财政统一“买单”。通过产业帮扶、教育医疗救助、社会兜底等方式,确保相对低收入家庭308户、886人稳定脱贫。进一步缩短城乡公共服务差距,农村实现通公交、通快递全覆盖。实施社会保障提标扩面,提高新农合、城镇居民医保的补助标准,支持和发展机构养老服务,实现老有所依、老有所养。构建大公共安全工作格局,始终绷紧平安稳定这根弦,推进基层基础网格化管理,抓好信访、维稳、安全生产等工作,严格食品药品监管。持续巩固巡视整改成果,提高法治思维和依法行政能力,推进平安开发区和法治开发区建设,巩固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管党治党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契机,突出重点、聚焦难题,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召开庆祝建党95周年表彰大会,集中表彰了在“双城同创”等重点工作中表现出色的18个先进基层党组织、20个服务基层先进集体。认真学习宣传贯彻习总书记“七一”讲话精神、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重要讲话精神,组织开展了集中研讨和专题学习,通过基层宣讲、电视专栏、党建网、手机报、微信、QQ群等方式,确保习总书记“七一”讲话精神、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重要讲话精神入村入户、入脑入心。提升基层党组织建设水平,193家非公企业实现党的工作全覆盖,党员领导占到66.7%;全力推进“四型机关”建设,800多名在职党员进社区认领服务,为居民办实事好事1360余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