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春生态工业基地晋升省级经济开发区
来源:未知 日期:2016-08-25 点击:次
国有林区停伐后,林业经济该如何发展?“生态就是资源,生态就是生产力,产业发展要注重多元化,不能单打一……”习近平总书记在伊春考察调研时提出要求。
7月下旬,从伊春市政府获悉,黑龙江省伊春林区一直在积极探索转型之路,伊春生态工业基地晋升为黑龙江伊春生态经济开发区后,伊春市19个区局招商项目集中进入开发区,形成“产业集约、聚集发展”的局面,打破各自为战的瓶颈,从而使产业结构更清晰,布局更合理,林区产业转型迈出坚实一步。
目前,伊春生态经济开发区的60万吨高锶矿泉水建设项目一期主体工程已封顶,黑尊集团黑木耳大棚第四茬黑木耳已经采摘完毕并已开始晾晒……高科技、快节奏、高效率的伊春生态经济开发区已开启林业发展新模式。据悉,到2020年,该生态经济开发区预计实现固定资产投资100亿元、年工业总产量100亿元的“双百亿元”目标。
“180计划”获丰硕成果
开启三年“攻坚战”
据黑龙江伊春生态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刘军介绍,2004年5月,伊春市委、市政府批准成立伊春市工业区管委会;2012年9月21日,黑龙江省政府批复在市工业区基础上成立伊春生态工业示范基地,享受省级开发区政策。2013年12月,经伊春市委常委会议决定撤销伊春市工业区管委会,将工作职能移交翠峦区管理。伊春生态工业基地2010年被黑龙江省委、省政府授予省级创业(孵化)基地;2015年12月,该基地小微创业园被工信部授予国家级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
今年3月17日,伊春生态工业基地被黑龙江省政府办公厅批复为省级生态经济开发区,命名为黑龙江伊春生态经济开发区,是黑龙江全省唯一一家以“生态”为主打的经济开发区。
2014年9月,伊春市被工信部列入第一批全国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森林食品产业试点地区,开发区作为黑龙江省唯一一家森林生态食品产业园,围绕黑龙江省委“率先实现林区转型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以“林业经济林中发展、林区工业林外发展”和“生态建设、转型发展”战略为统领,伊春市集全市之力建设园区出台“三年攻坚战”和“180计划”,确立了“集聚优势,以大带小,促小变大,集群发展”的发展思路,依托生态环境良好、林下资源丰富、林业产业基础条件好的优势招商和延长产业链招商,实施“大项目、大集群、大产业”战略,重新调整经开区“控详规划”和产业布局,重点发展森林食品加工、北药、非转基因大豆精深加工和小微创业园四大板块。目前,已形成森林生态食品产业园、森林生态肉食品产业园、高锶水产业园、非转基因大豆产业园、北药产业园、小微企业创业园和仓储物流产业园的“一区七园”模式,形成了以森林食品加工为主的独具特色的生态主导型产业发展格局,成为伊春市经济转型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承载平台,是伊春市经济转型和生态文明建设发挥两个带头作用的重要支撑。
地图上显示,黑龙江伊春生态经济开发区坐落于伊春市翠峦区境内,位于小兴安岭的腹地,规划总面积为31.5平方公里,交通便利快捷,距伊春林都机场30公里,距嘉荫对俄口岸215公里,哈伊、前嫩高速公路的开通将园区纳入了环哈尔滨三小时经济圈范围内,交通直接辐射全国各大中城市。
“开发区系伊春国有林区转型发展的重要示范载体和增长极。”刘军表示,“载体有了,就要吸引相关企业进来,伊春市政府早在2015年8月份就启动了‘180计划’,要求全市19个区(局)从2015年11月到2016年4月,集中精力用180天精准招商,力争亿元以上项目落户开发区。第一个‘180计划’初战告捷,总投资近16亿元的11个项目正式签约进驻开发区。2016年11月到2017年4月为第二个“180计划”招商期,2017年11月到2018年4月为第三个‘180计划’招商期,连续推进三年,每年用180天集中招商、精准招商,实现集中优势大招商、招大商,完成三年‘攻坚战’方案。”目前,黑龙江伊春生态经济开发区已入驻实力较强企业43家,其中从事森林食品加工的企业34家,占园区企业的79%。小微企业创业园A、B、C、D区已入驻小型微型企业62家,其中从事森林食品类加工的小企业52家,占小微企业总数的84%。此外基础设施开工项目10个,总投资94.7亿元,2016年计划投资26.4亿元,开复工6个。
多措并举完善承载功能
打造知名品牌园区
多年来,伊春市以“林业经济林中发展、林区工业林外发展”和“生态建设、转型发展”为发展战略,充分发挥“林业经济林中发展”的生态资源优势,重点发展了森林食品加工、北药、非转基因大豆精深加工和小微创业园四大板块,已打造形成独具特色的森林生态食品产业园区。
中国房地产报记者了解到,几年来伊春市累计投资3.76亿元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主要用于新建道路、场地硬化、高新路跨河大桥、110万千伏安变电站、供水、燃气供应站、照明、绿化、亮化、通讯、排水等基础设施建设,达到了“七通一平”标准。目前,伊春生态经济开发区配套设施齐全,建成了5400冷藏储运中心,新建了园区物流中心、快餐配送中心、信息服务中心、产品展示中心等设施,今年还将建设一个标准化污水处理厂。这些配套设施的建成,将极大地改善基地的环境面貌,进一步提升园区功能。
为了提升园区科技竞争能力,伊春生态经济开发区充分发挥省级科技孵化器作用,与黑龙江省科技厅、黑龙江农大、东北林大等科技部门和院校合作,成立院士工作站、博士工作站,为园区企业提供科技支撑,提高企业产品的科技含量,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集群发展森林生态食品
促成“大众创业”特色园区
刘军介绍,近年来管委会将招商引资重点从注重引进数量转到选择精品项目,从注重广泛吸纳转到重点打造产业链上来,精心打造森林生态食品全产业链项目,并且做到每个产业都有一个龙头企业引领。充分发挥了全产业链项目覆盖面广、对地方经济的拉动力大、实现就业人员多、给企业能够带来较高持续稳定盈利的优势,促进了企业在当地扎根并得到快速发展。其中以黑龙江黑尊食品为引领的黑木耳全产业链项目、以中盟天隆为引领的红松全产业链项目,推进并初步实现了伊春市森林食品产业的集群发展。
此外,借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东风,为引领小型微型企业和大学毕业生积极投入伊春第三次创业,培育和壮大伊春森林食品产业基地的经济增长点,努力形成园区“大众创业”新态势,今年伊春生态经济开发区将引进新的战略投资者,加快伊春小微企业创业园三期项目推进工作。三期项目工程总投资3000万元,建设标准化厂房共6栋,总面积为20000平方米,到2016年底累计完成伊春市小微创业园总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累计吸纳入驻小型微型企业100户、安排就业岗位1800个,为小微企业创业者提供展示成功的舞台,力争实现“百企入驻、千人就业、亿元产值”的目标,成为伊春林区、黑龙江乃至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平台。
双百亿目标复兴林业产业
据悉,发展“森林绿色有机食品”是伊春市制定的五大产业之一,也是伊春生态经济开发区的重点产业项目。以此为基础,建立高科技、高成长的龙头加工企业,开发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深加工产品,到2020年,开发区将实现固定资产投资100亿元、年工业总产量100亿元的“双百亿元”目标。
据伊春市副市长张野介绍,在国有林区转型之初,黑龙江省委要求伊春在林区转型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中起到带头作用。为此,伊春市着重打造铁力和翠峦两个园区,按照省委“林业经济林中发展,林区工业林外发展”的要求,铁力打造成工业园区,翠峦打造成生态园区,聚集19个区(局)力量,集中发力,集中招商,让林区尽快步入产业化转型发展之路。
位于小兴安岭腹地的伊春市拥有84.4%的森林覆盖率,堪称“天然氧吧”,水系发达,生长着山野药材、坚果、浆果、山野菜和大型真菌等,为发展森林有机食品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供给,绿色生态自然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使黑龙江伊春生态经济开发区拥有得天独厚的生态发展优势。
伊春市市长李坤在“黑龙江伊春生态经济开发区”揭牌仪式上表示,林区经济的发展一定要走林业产业化道路,把伊春资源优势的活力激发出来,成项目成产业,这是林业未来发展的方向。生态开发区的模式,将一改以往资源分散、产业分散的局面,打破行政区域限制,形成合力,做透、做大、做强森林食品产业。此外,需要抓好产品的营销和品牌建设,真正做到让外部需求带动伊春林业产业快速发展。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将园区建设成为集加工、展示、体验、研发、购物、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国家级森林生态食品特色产业园区”,成为国有林区转型发展的重要示范载体和增长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