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work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经济开发区新闻 >

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向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开足马力

来源:未知 日期:2016-06-16 点击:

  赣州经开区在近250平方公里范围内,汇聚了各类企业5000多家,其中133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620亿元。

 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向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开足马力 
 
  近年来,面对传统产业产能过剩和综合经营成本拉高的双重挤压,赣州经开区积极打造增长新引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集群发展呈现上扬趋势。
  
  规划引领,平台支撑,建设“一区四基地”
  
  “在产业园落户,可以完成技术、信息的互通和共享,对公司发展上下游产品链将起到联动作用。”位于赣州经开区生物医药产业园内的江西赣南海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杨晓明告诉记者。目前,在生物医药产业园,青峰制药、弘立现代中药、江中制药等10余家生物医药企业齐聚,初步形成了以中成药、药剂为主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经济新常态下,工业发展进入集中发展、集聚发展、集群发展的新阶段。头顶“国字号”光环,赣州经开区不懈怠,抓产业、谋集群、促升级。
  
  “市场竞争不只是单个企业的竞争,而是整个产业体系和配套能力的竞争,要以产业集群助力工业转型发展,尤其是要依靠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来提升园区竞争优势,实现变道超车。”赣州经开区党工委书记李明生说。
  
  快人一拍,胜人一筹。在加快提升稀土、钨等传统产业动能的基础上,赣州经开区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突破口和增长点,抢占全球新兴产业前沿,赢得未来发展先机。
  
  今年初,赣州经开区提出围绕建设“一区四基地”( “一区”即“赣州工业发展龙头示范区”,“四基地”:即全国重要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全国知名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全省一流的生物制药基地、全省闻名的产城融合创新示范基地),启动了总投资429.3亿元的61个六大攻坚战项目,规划了面积分别为35.2平方千米、13.3平方千米、3.7平方千米的新能源汽车产业科技城、电子信息产业园和生物制药产业园,并成立了相应的产业发展办公室,到2018年,力争三大产业集群的产值过千亿元,约占工业总量的80%。
  
  筑好平台引凤来。大手笔规划园区建设,加之强有力的政策资金保障,赣州经开区各类适应新兴产业承载能力的平台建设快速推进,不断向园区聚集。
  
  精准招商,借力壮企,拉长新兴产业链
  
  承接产业转移的中部地区,企业“堆”满工业园一直存在而且是无奈的选择。通过精准招商,“腾笼换鸟”,赣州经开区加强项目用地管理,去年共清理闲置低效土地1981亩,重点引进了一批新兴产业集群配套的产业链企业入驻,提高园区产业集中度。
  
  “园区发展初期,什么都往篮子里放,导致开发一块地,这边是做食品的,那边是做机械的,集群发展条件较差。”李明生说,“工业集群发展必须要有‘大家伙’,让辐射能力强的龙头项目,带动相关新兴产业链或集群式转移。”
  
  什么是“大家伙”?一定程度上说,是实现本地自主生产“整车整机”的龙头企业。跟赣州经开区干部聊天,“整车整机”,是他们提到较多的词汇之一,在本地实现自主“整车整机”生产被看成为是否能做足配套、延伸产业链的关键。
  
  这一点也与企业的想法不谋而合。作为江西省首家规模生产新能源车辆变速箱制造商,赣州五环机器有限责任公司目前年产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5万台。该公司总经理王安海说,要是在本地能实现自主品牌的“整车整机”生产,对他们公司来说是巨大的鼓舞,“整车整机”生产就像是竖起了衣领子,带动了上下游配套产业的联动发展。
  
  令人惊喜的是,在新能源汽车产业方面,按照“整车整机先行、整零并举、集聚发展”的理念,赣州经开区突出主攻新能源乘用车、装载车和专用车整车制造项目,目前孚能科技、磐固通达、路之友、恒玖等一批整车企业已成功落户。在电子信息产业方面,目前已落户亿科光电、牧士电子、柏瑞凯电子等一批龙头项目,初步形成以整机为龙头、各种元器件、制造设备相配套的产业链。
  
  今年一季度,赣州经开区新引进项目19个,引进资金17.94亿元,其中新能源汽车产业项目12个,电子信息产业项目1个,生物医药产业项目4个,引进内外资总量均位列全市第一,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势头强劲。
  
  接力服务,合力创新,“产学研”联动一体
  
  事实上,无论是传统产业,还是新能源等新兴产业,都离不开完备的产业资源和雄厚的技术研发做支撑。赣州经开区意识到,除了要做优园区平台,做强产业配套,还要创新公共服务,突出把“双创”平台的打造作为聚拢新兴产业的一个重要手段。
  
  日前,赣州青年创业园正式开园,迎来首批16家初创企业,项目涵盖电商、IT等多个领域。对于首批入驻企业,房租、水电费、物业费全免,园区还将提供创业培训,每年至少4次,进行管理、金融、投资、法律法规方面的免费培训。
  
  数据显示,赣州经开区已建设标准厂房总建筑面积达45万平方米,为57家企业直接提供研发、生产、办公场地,与60多家高校院所、科研机构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园区企业及科研机构承担国家、省、市各类科技项目达41项,被国家部委认定的科技创新及基础服务平台总数达9个。今年一季度,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3.2亿元,同比增长5.4%。
  
  为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赣州经开区还设立了总规模达160亿元的产业基金,主要用于新能源汽车科技城和经开区主导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的建设。采取财政贴息、补助奖励、引进融资租赁公司等办法,增强传统企业创新能力和竞争实力。去年,赣州经开区新三板挂牌企业有4家,今年计划新增8家以上挂牌上市企业。
  
  国际企业中心、众创空间、研究所……赣州经开区新兴产业发展的全要素正在加速聚集,“产学研”已联动成为一体,“项目-产业-基地”良性互动的供给“生态圈”已经显现。




主页 > 新闻中心 > 经济开发区新闻 >

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向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开足马力

2016-06-16 来源:未知 点击:

  赣州经开区在近250平方公里范围内,汇聚了各类企业5000多家,其中133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620亿元。

 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向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开足马力 
 
  近年来,面对传统产业产能过剩和综合经营成本拉高的双重挤压,赣州经开区积极打造增长新引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集群发展呈现上扬趋势。
  
  规划引领,平台支撑,建设“一区四基地”
  
  “在产业园落户,可以完成技术、信息的互通和共享,对公司发展上下游产品链将起到联动作用。”位于赣州经开区生物医药产业园内的江西赣南海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杨晓明告诉记者。目前,在生物医药产业园,青峰制药、弘立现代中药、江中制药等10余家生物医药企业齐聚,初步形成了以中成药、药剂为主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经济新常态下,工业发展进入集中发展、集聚发展、集群发展的新阶段。头顶“国字号”光环,赣州经开区不懈怠,抓产业、谋集群、促升级。
  
  “市场竞争不只是单个企业的竞争,而是整个产业体系和配套能力的竞争,要以产业集群助力工业转型发展,尤其是要依靠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来提升园区竞争优势,实现变道超车。”赣州经开区党工委书记李明生说。
  
  快人一拍,胜人一筹。在加快提升稀土、钨等传统产业动能的基础上,赣州经开区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突破口和增长点,抢占全球新兴产业前沿,赢得未来发展先机。
  
  今年初,赣州经开区提出围绕建设“一区四基地”( “一区”即“赣州工业发展龙头示范区”,“四基地”:即全国重要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全国知名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全省一流的生物制药基地、全省闻名的产城融合创新示范基地),启动了总投资429.3亿元的61个六大攻坚战项目,规划了面积分别为35.2平方千米、13.3平方千米、3.7平方千米的新能源汽车产业科技城、电子信息产业园和生物制药产业园,并成立了相应的产业发展办公室,到2018年,力争三大产业集群的产值过千亿元,约占工业总量的80%。
  
  筑好平台引凤来。大手笔规划园区建设,加之强有力的政策资金保障,赣州经开区各类适应新兴产业承载能力的平台建设快速推进,不断向园区聚集。
  
  精准招商,借力壮企,拉长新兴产业链
  
  承接产业转移的中部地区,企业“堆”满工业园一直存在而且是无奈的选择。通过精准招商,“腾笼换鸟”,赣州经开区加强项目用地管理,去年共清理闲置低效土地1981亩,重点引进了一批新兴产业集群配套的产业链企业入驻,提高园区产业集中度。
  
  “园区发展初期,什么都往篮子里放,导致开发一块地,这边是做食品的,那边是做机械的,集群发展条件较差。”李明生说,“工业集群发展必须要有‘大家伙’,让辐射能力强的龙头项目,带动相关新兴产业链或集群式转移。”
  
  什么是“大家伙”?一定程度上说,是实现本地自主生产“整车整机”的龙头企业。跟赣州经开区干部聊天,“整车整机”,是他们提到较多的词汇之一,在本地实现自主“整车整机”生产被看成为是否能做足配套、延伸产业链的关键。
  
  这一点也与企业的想法不谋而合。作为江西省首家规模生产新能源车辆变速箱制造商,赣州五环机器有限责任公司目前年产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5万台。该公司总经理王安海说,要是在本地能实现自主品牌的“整车整机”生产,对他们公司来说是巨大的鼓舞,“整车整机”生产就像是竖起了衣领子,带动了上下游配套产业的联动发展。
  
  令人惊喜的是,在新能源汽车产业方面,按照“整车整机先行、整零并举、集聚发展”的理念,赣州经开区突出主攻新能源乘用车、装载车和专用车整车制造项目,目前孚能科技、磐固通达、路之友、恒玖等一批整车企业已成功落户。在电子信息产业方面,目前已落户亿科光电、牧士电子、柏瑞凯电子等一批龙头项目,初步形成以整机为龙头、各种元器件、制造设备相配套的产业链。
  
  今年一季度,赣州经开区新引进项目19个,引进资金17.94亿元,其中新能源汽车产业项目12个,电子信息产业项目1个,生物医药产业项目4个,引进内外资总量均位列全市第一,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势头强劲。
  
  接力服务,合力创新,“产学研”联动一体
  
  事实上,无论是传统产业,还是新能源等新兴产业,都离不开完备的产业资源和雄厚的技术研发做支撑。赣州经开区意识到,除了要做优园区平台,做强产业配套,还要创新公共服务,突出把“双创”平台的打造作为聚拢新兴产业的一个重要手段。
  
  日前,赣州青年创业园正式开园,迎来首批16家初创企业,项目涵盖电商、IT等多个领域。对于首批入驻企业,房租、水电费、物业费全免,园区还将提供创业培训,每年至少4次,进行管理、金融、投资、法律法规方面的免费培训。
  
  数据显示,赣州经开区已建设标准厂房总建筑面积达45万平方米,为57家企业直接提供研发、生产、办公场地,与60多家高校院所、科研机构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园区企业及科研机构承担国家、省、市各类科技项目达41项,被国家部委认定的科技创新及基础服务平台总数达9个。今年一季度,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3.2亿元,同比增长5.4%。
  
  为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赣州经开区还设立了总规模达160亿元的产业基金,主要用于新能源汽车科技城和经开区主导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的建设。采取财政贴息、补助奖励、引进融资租赁公司等办法,增强传统企业创新能力和竞争实力。去年,赣州经开区新三板挂牌企业有4家,今年计划新增8家以上挂牌上市企业。
  
  国际企业中心、众创空间、研究所……赣州经开区新兴产业发展的全要素正在加速聚集,“产学研”已联动成为一体,“项目-产业-基地”良性互动的供给“生态圈”已经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