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work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经济开发区新闻 >

鞍山经济开发区地区生产总值过百亿

来源:未知 日期:2015-12-04 点击:

  鞍山经济开发区,鞍山最年轻的城区,也是经济最具活力的区之一。过去5年,地区生产总值、税收、固定资产投资、地方财政公共预算收入增幅都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产业区、商贸区、生活服务区三位一体发展格局已经形成,迸发无限活力。预计到2015年末,经开区地区生产总值可实现105亿元,比2010年增长70%,年均增长11.2%;全口径税收10亿元,比2010年增长80%,年均增长12.5%;地方财政公共预算收入10.5亿元,比2010年增长75%,年均增长11.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720亿元,是“十一五”5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的2.15倍。

  鞍山经济开发区地区生产总值过百亿
  “十二五”期间,鞍山经济开发区工业亮点频闪:产业结构由单一钢铁产业向多业并举转变,传统产业升级改造步伐加快,新兴产业不断壮大,装备制造业、高端阀门、精细化工、现代物流产业潜力凸显。
  
  知名度和影响力大幅提升,成为国家精特钢转型升级专业型示范基地、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国家服务业聚集区;体制机制创新取得新的突破。
  
  “十二五”期间,围绕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经开区重点发展先进装备制造、化工新材料、钢铁新材料和现代服务业,由一钢独大以工业为主向工业和现代服务业共同发展转变。
  
  5年时间新增项目294个,总投资582亿元,新增项目数及投资额每年以10%速度递增。紫竹集团轨道交通项目、福鞍集团大型铸件项目、磁谷科技集团永磁传动3个项目均达到国内、国际领先水平。引进丹麦(鞍山)控制阀有限公司、鞍山柯尔标准件有限公司、港化燃气有限公司30户,引进外资5.3亿美元;外贸出口稳步增加,自营出口企业逐年增多,出口商品逐步升级,外贸出口以每年15%速度递增,“十二五”期间,累计实现出口11.5亿美元。
  
  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十二五”期间,经开区企业累计获得专利835项,其中发明专利31项。公共研发平台累计投资1.1亿元,福鞍重工特种铸件研发平台、锅炉厂特厚钢制品检测平台、鞍山高端阀门检测平台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阀门检测获省级资质,东北仅此一家。
  
  循环经济产业崛起,2015年经开区通过国家循环产业园区试点评审,成为东北地区唯一循环化改造示范园区,获得中央财政专项资金支持2.2亿元。
  
  快速发展的现代服务业,让鞍山经济开发区成为市民名副其实的副食品供应基地、家居采购基地、汽车交易基地。5年间,经开区服务业重大项目累计完成总投资44.5亿元,总建筑面积63.6万平方米,雨润农产品仓储物流、居然之家、十里河灯饰城、辽南陶瓷城、永康机电五金城、恒龙家居建材城、港龙义乌小商品城等十个专业市场投入运营;建设大道汽车产业带已成规模,61家汽车4S店进驻经营,宝润二手车交易中心成为东北地区最大的二手车综合交易大市场;投资1.41亿元,争取中央财政资金4800万元建成现代服务业电子物流公共服务平台。2014年开发区被评为辽宁省现代服务业示范集聚区。“十二五”期间,经开区民生及社会事业投入累计达到5亿元,共享型发展模式进一步确立。全面完成运粮河整治工程,对严重污染周边环境30余年的鞍山运粮河进行了彻底整治;高质量完成城区“四化”和农村环境治理工程,基本实现净化、亮化、绿化和美化;扎实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全区5.7万农民参加新型合作医疗,1.2万户失地农民领取生活保障金,在全市率先提高百岁老人补助金;全面加强就业服务工作,保持“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社会综合治理成效明显,安全生产工作力度不断加大,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系初步建立,社会和谐稳定局面得到有效维护,建立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投入保障机制,经济社会实现协调发展。


主页 > 新闻中心 > 经济开发区新闻 >

鞍山经济开发区地区生产总值过百亿

2015-12-04 来源:未知 点击:

  鞍山经济开发区,鞍山最年轻的城区,也是经济最具活力的区之一。过去5年,地区生产总值、税收、固定资产投资、地方财政公共预算收入增幅都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产业区、商贸区、生活服务区三位一体发展格局已经形成,迸发无限活力。预计到2015年末,经开区地区生产总值可实现105亿元,比2010年增长70%,年均增长11.2%;全口径税收10亿元,比2010年增长80%,年均增长12.5%;地方财政公共预算收入10.5亿元,比2010年增长75%,年均增长11.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720亿元,是“十一五”5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的2.15倍。
  鞍山经济开发区地区生产总值过百亿
  “十二五”期间,鞍山经济开发区工业亮点频闪:产业结构由单一钢铁产业向多业并举转变,传统产业升级改造步伐加快,新兴产业不断壮大,装备制造业、高端阀门、精细化工、现代物流产业潜力凸显。
  
  知名度和影响力大幅提升,成为国家精特钢转型升级专业型示范基地、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国家服务业聚集区;体制机制创新取得新的突破。
  
  “十二五”期间,围绕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经开区重点发展先进装备制造、化工新材料、钢铁新材料和现代服务业,由一钢独大以工业为主向工业和现代服务业共同发展转变。
  
  5年时间新增项目294个,总投资582亿元,新增项目数及投资额每年以10%速度递增。紫竹集团轨道交通项目、福鞍集团大型铸件项目、磁谷科技集团永磁传动3个项目均达到国内、国际领先水平。引进丹麦(鞍山)控制阀有限公司、鞍山柯尔标准件有限公司、港化燃气有限公司30户,引进外资5.3亿美元;外贸出口稳步增加,自营出口企业逐年增多,出口商品逐步升级,外贸出口以每年15%速度递增,“十二五”期间,累计实现出口11.5亿美元。
  
  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十二五”期间,经开区企业累计获得专利835项,其中发明专利31项。公共研发平台累计投资1.1亿元,福鞍重工特种铸件研发平台、锅炉厂特厚钢制品检测平台、鞍山高端阀门检测平台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阀门检测获省级资质,东北仅此一家。
  
  循环经济产业崛起,2015年经开区通过国家循环产业园区试点评审,成为东北地区唯一循环化改造示范园区,获得中央财政专项资金支持2.2亿元。
  
  快速发展的现代服务业,让鞍山经济开发区成为市民名副其实的副食品供应基地、家居采购基地、汽车交易基地。5年间,经开区服务业重大项目累计完成总投资44.5亿元,总建筑面积63.6万平方米,雨润农产品仓储物流、居然之家、十里河灯饰城、辽南陶瓷城、永康机电五金城、恒龙家居建材城、港龙义乌小商品城等十个专业市场投入运营;建设大道汽车产业带已成规模,61家汽车4S店进驻经营,宝润二手车交易中心成为东北地区最大的二手车综合交易大市场;投资1.41亿元,争取中央财政资金4800万元建成现代服务业电子物流公共服务平台。2014年开发区被评为辽宁省现代服务业示范集聚区。“十二五”期间,经开区民生及社会事业投入累计达到5亿元,共享型发展模式进一步确立。全面完成运粮河整治工程,对严重污染周边环境30余年的鞍山运粮河进行了彻底整治;高质量完成城区“四化”和农村环境治理工程,基本实现净化、亮化、绿化和美化;扎实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全区5.7万农民参加新型合作医疗,1.2万户失地农民领取生活保障金,在全市率先提高百岁老人补助金;全面加强就业服务工作,保持“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社会综合治理成效明显,安全生产工作力度不断加大,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系初步建立,社会和谐稳定局面得到有效维护,建立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投入保障机制,经济社会实现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