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work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经济开发区新闻 >

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升级

来源:未知 日期:2015-08-11 点击:

    今年上半年,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384亿,是2010年同期的6倍,占工业产值比重65.02%。全社会科技研发投入达到4.9亿元,是2010年同期的2.3倍。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户,累计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50户,是2010年的25倍。

  在转型升级已经成为企业、产业乃至宏观经济发展战略的今天,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交出的这一组数据显得格外“扎眼”:无论从总产值还是从企业、产品层面评估,开发区的转型升级都令人赞叹。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创新发展的源泉。今年上半年,开发区完成专利申请量660件,专利授权量251件,百亿元gdp专利授权数达到280件,百亿元gdp发明专利申请数达到145件。苏达电气接地装置特性参数测试系统与校验装置、圣科智能的电机关键零部件加工生产线入选2015年江苏省首台(套)重大装备及关键部件,累计已有6项产品入选江苏省首台(套)重大装备及关键部件目录,在全市占比达54.55%。该区在全省开发区科技创新指标排名中已从2010年的114位上升到2014年的18位,在2011年以来新升级或新设立的41家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科技创新指标排名位列第9位。

  为引导企业加强科技创新,开发区以政策激励科技创新,出台《企业做大做强创新发展实施意见》,对企业获批高新技术企业、创成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两站三中心”以及专利申请和授权等方面均有资金支持,该政策已连续落实三年,累计科技创新政策奖励1000余万元。同时,开发区以平台助推科技创新,依托淮安留创园和淮安软件园两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孵化平台以及科教产业园区内科研院所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技术支持,依托“苏科贷”争取科技贷款,为6家区内中小企业争取科技贷款1000余万元,依托区内融胜、汇银两家科技小贷公司为50家中小企业提供约4000万元的贷款,有效缓解了中小科技企业融资难问题。该区还以服务助推科技创新,按照“一季度一个主题”的工作思路定期开展企业科技培训工作,通过“送科技到基层”、“知识产权保护”等实实在在的培训,帮助企业人员了解政策、开阔眼界。

  近年来,开发区以推进现代服务业企业实现跨越为目标,从政策、措施和组织保障上强化了科技创新的战略主体地位,为园区及区企业做大做强提供基础保障。目前,仅淮安软件园入园企业已经突破了300家。

主页 > 新闻中心 > 经济开发区新闻 >

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升级

2015-08-11 来源:未知 点击:

    今年上半年,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384亿,是2010年同期的6倍,占工业产值比重65.02%。全社会科技研发投入达到4.9亿元,是2010年同期的2.3倍。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户,累计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50户,是2010年的25倍。

  在转型升级已经成为企业、产业乃至宏观经济发展战略的今天,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交出的这一组数据显得格外“扎眼”:无论从总产值还是从企业、产品层面评估,开发区的转型升级都令人赞叹。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创新发展的源泉。今年上半年,开发区完成专利申请量660件,专利授权量251件,百亿元gdp专利授权数达到280件,百亿元gdp发明专利申请数达到145件。苏达电气接地装置特性参数测试系统与校验装置、圣科智能的电机关键零部件加工生产线入选2015年江苏省首台(套)重大装备及关键部件,累计已有6项产品入选江苏省首台(套)重大装备及关键部件目录,在全市占比达54.55%。该区在全省开发区科技创新指标排名中已从2010年的114位上升到2014年的18位,在2011年以来新升级或新设立的41家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科技创新指标排名位列第9位。

  为引导企业加强科技创新,开发区以政策激励科技创新,出台《企业做大做强创新发展实施意见》,对企业获批高新技术企业、创成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两站三中心”以及专利申请和授权等方面均有资金支持,该政策已连续落实三年,累计科技创新政策奖励1000余万元。同时,开发区以平台助推科技创新,依托淮安留创园和淮安软件园两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孵化平台以及科教产业园区内科研院所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技术支持,依托“苏科贷”争取科技贷款,为6家区内中小企业争取科技贷款1000余万元,依托区内融胜、汇银两家科技小贷公司为50家中小企业提供约4000万元的贷款,有效缓解了中小科技企业融资难问题。该区还以服务助推科技创新,按照“一季度一个主题”的工作思路定期开展企业科技培训工作,通过“送科技到基层”、“知识产权保护”等实实在在的培训,帮助企业人员了解政策、开阔眼界。

  近年来,开发区以推进现代服务业企业实现跨越为目标,从政策、措施和组织保障上强化了科技创新的战略主体地位,为园区及区企业做大做强提供基础保障。目前,仅淮安软件园入园企业已经突破了30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