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work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高新区新闻 >

南充市人民政府:《南充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规划(2024-2035年)》

来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5-09-01 点击:

《南充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规划(2024 - 2035 年)》由南充市人民政府发布,该规划全面阐述了南充市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背景、总体要求、空间布局、重点任务、保障措施及环境影响评价,旨在推动人工智能产业成为南充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助力实现建成省域经济副中心等目标。

 

1、规划背景

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关键驱动力,正重塑全球经济与社会格局,其产业链涵盖上游基础层、中游技术层和下游应用层。南充发展人工智能产业具备一定基础,基础设施建设成果显著,5G 通信广泛覆盖,建成多个数据中心,上架算力充足;产业链条初步形成,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展良好,相关企业在多领域有应用;科教研发资源丰富,高校开设相关专业,产学研合作不断深化;智能应用场景多元,为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提供了丰富场景。但也面临诸多挑战,如算力基础设施薄弱,难以支撑大模型训练;核心技术储备不足,缺乏高端芯片等标志性产品制造能力;产业创新生态不优,人才缺口大且创新平台能级较低;产业链条发展不平衡,上下游企业分布不均,缺乏头部企业。同时,国家、省级和市级层面出台的一系列政策,为南充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提供了机遇 。

2、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适度超前与示范引领相统一、以制造为基础并以应用为驱动,推动区域联动与错位发展。南充致力于打造川东北人工智能创新示范区、四川省智慧物流建设示范区、成渝地区智能制造应用示范区、西部地区智慧文旅示范区和国家智慧农业发展示范区。计划到 2027 年,人工智能成为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引擎;到 2030 年,实体经济根基更加稳固,打造出一批 “南充智造” 新名片;到 2035 年,基本实现产业智能化,核心产业综合竞争力大幅提升,治理体系更加完善,在多领域广泛应用。在核心产业规模、关键技术突破、应用场景示范和智能生态完善等方面制定了具体量化指标 。

3、空间布局

南充构建 “一核引领、三区驱动、六支共进” 的发展格局。以南充临江新区为核心先导区建设四川省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开展前沿技术研究和试点示范。顺庆区、高坪区、嘉陵区发挥各自优势,分别打造智能工业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产业集群、布局算力服务器产业及推动 “AI + 物流” 应用、打造智能网联商用及特种汽车产业集群。六县(市)根据自身产业特色,阆中市、南部县、仪陇县加速新型工业化并拓展 “AI + 文旅”;西充县、蓬安县突出 “AI + 农业”;营山县对接重庆优势产业,打造县域智造高地。

4、重点任务

实施七大工程。基础支撑工程涵盖建设算力、网络和城市智慧基础设施;数据供给统筹保障工程旨在融合公共数据、建立行业数据体系并促进数据价值转化;重点技术创新突破工程聚焦技术应用转化、攻关和搭建创新平台;产业发展工程发展智能网联商用及特种汽车、人工智能算力基础元器件等五大产业;赋能提升工程推动 “AI + 制造”“AI + 医疗” 等六大领域发展;梯次企业培育壮大工程打造领军企业、引育高新技术企业、孵化科技型中小企业;人才引育工程包括拓宽高层次人才引入渠道、培养高水平产业化创新团队、加快高校产学研合作和学科建设 。

5、保障措施

加强组织领导,完善 “链长制” 专班工作机制,发挥专家委员会作用,组建人才联盟;强化政策衔接,优化扶持政策,营造良好创新生态;完善要素供给,统筹专项资金,强化电力支撑;构建生态闭环,编制产业链图谱,拓展应用场景,保障数据安全和完善知识产权保护。

6、环境影响评价

本规划符合相关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原则和要求。产业发展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涉及空气、水、土壤等要素,通过采取资源节约、风险防控和污染防控等措施,可有效减缓影响。南充市资源环境承载力较高,在实施环境影响减缓措施后,规划符合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要求 。

 

 

主页 > 新闻中心 > 高新区新闻 >

南充市人民政府:《南充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规划(2024-2035年)》

2025-09-01 来源:高新院 achie.org 点击:

《南充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规划(2024 - 2035 年)》由南充市人民政府发布,该规划全面阐述了南充市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背景、总体要求、空间布局、重点任务、保障措施及环境影响评价,旨在推动人工智能产业成为南充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助力实现建成省域经济副中心等目标。

 

1、规划背景

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关键驱动力,正重塑全球经济与社会格局,其产业链涵盖上游基础层、中游技术层和下游应用层。南充发展人工智能产业具备一定基础,基础设施建设成果显著,5G 通信广泛覆盖,建成多个数据中心,上架算力充足;产业链条初步形成,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展良好,相关企业在多领域有应用;科教研发资源丰富,高校开设相关专业,产学研合作不断深化;智能应用场景多元,为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提供了丰富场景。但也面临诸多挑战,如算力基础设施薄弱,难以支撑大模型训练;核心技术储备不足,缺乏高端芯片等标志性产品制造能力;产业创新生态不优,人才缺口大且创新平台能级较低;产业链条发展不平衡,上下游企业分布不均,缺乏头部企业。同时,国家、省级和市级层面出台的一系列政策,为南充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提供了机遇 。

2、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适度超前与示范引领相统一、以制造为基础并以应用为驱动,推动区域联动与错位发展。南充致力于打造川东北人工智能创新示范区、四川省智慧物流建设示范区、成渝地区智能制造应用示范区、西部地区智慧文旅示范区和国家智慧农业发展示范区。计划到 2027 年,人工智能成为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引擎;到 2030 年,实体经济根基更加稳固,打造出一批 “南充智造” 新名片;到 2035 年,基本实现产业智能化,核心产业综合竞争力大幅提升,治理体系更加完善,在多领域广泛应用。在核心产业规模、关键技术突破、应用场景示范和智能生态完善等方面制定了具体量化指标 。

3、空间布局

南充构建 “一核引领、三区驱动、六支共进” 的发展格局。以南充临江新区为核心先导区建设四川省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开展前沿技术研究和试点示范。顺庆区、高坪区、嘉陵区发挥各自优势,分别打造智能工业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产业集群、布局算力服务器产业及推动 “AI + 物流” 应用、打造智能网联商用及特种汽车产业集群。六县(市)根据自身产业特色,阆中市、南部县、仪陇县加速新型工业化并拓展 “AI + 文旅”;西充县、蓬安县突出 “AI + 农业”;营山县对接重庆优势产业,打造县域智造高地。

4、重点任务

实施七大工程。基础支撑工程涵盖建设算力、网络和城市智慧基础设施;数据供给统筹保障工程旨在融合公共数据、建立行业数据体系并促进数据价值转化;重点技术创新突破工程聚焦技术应用转化、攻关和搭建创新平台;产业发展工程发展智能网联商用及特种汽车、人工智能算力基础元器件等五大产业;赋能提升工程推动 “AI + 制造”“AI + 医疗” 等六大领域发展;梯次企业培育壮大工程打造领军企业、引育高新技术企业、孵化科技型中小企业;人才引育工程包括拓宽高层次人才引入渠道、培养高水平产业化创新团队、加快高校产学研合作和学科建设 。

5、保障措施

加强组织领导,完善 “链长制” 专班工作机制,发挥专家委员会作用,组建人才联盟;强化政策衔接,优化扶持政策,营造良好创新生态;完善要素供给,统筹专项资金,强化电力支撑;构建生态闭环,编制产业链图谱,拓展应用场景,保障数据安全和完善知识产权保护。

6、环境影响评价

本规划符合相关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原则和要求。产业发展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涉及空气、水、土壤等要素,通过采取资源节约、风险防控和污染防控等措施,可有效减缓影响。南充市资源环境承载力较高,在实施环境影响减缓措施后,规划符合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