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勇攀“高” 向“新”笃行——临武高新区科技高质量发展纪实
来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3-07-11 点击:次
奋战100天,苦干见真“锂”,一刻也不能耽误。
从高速互通口延伸至临武高新区工业大道,2300亩的锂电全产业链建设现场机器轰鸣、热火朝天。
思路决定行动,找准“定位”是关键。近年来,临武高新区紧紧抓住新能源产业发展机遇,坚持以资源换产业的发展模式,对锂矿资源进行全产业链开发,坚持以“上游带下游,下游配上游”、对锂矿资源“吃干榨尽”的原则,构建从“锂矿—材料—电池—终端—回收”五位一体的全产业发展链条,先后引进上海安能集团、大中矿业、科力远、威领股份等众多龙头企业上市公司,推动临武迅速成为行业头部企业集聚地,为打造“电池产业之都”积蓄强劲动能。
2022年,临武高新区以年度招商引资总额超1000亿元的“战绩”成功迈进省级高新区的序列;园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收入占全县比重增至69.9%;在全省省级园区综合排名连续两年赶超前移22位……时代的弄潮儿从不躺平。在接续奋斗中,临武高新区不断构建招商引资“强磁场”,释放重大项目“引力波”,在高质量发展中勇立潮头。
蓄势赋能产业发展动能强劲
临武高新区持续打造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锂电新能源、电子信息、农特产品加工、宝玉石、碳酸钙等五大主导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园区技工贸总收入达到250.6亿元,同比增长45.8%;园区工业营收达到234.5亿元,同比增长49.2%,贡献了全县工业营收的半壁江山。
面对疫情冲击和经济下行压力的叠加影响,临武高新区抢占新能源发展新赛道,在爬坡过坎中奋力稳住经济大盘。园区与广东电池行业协会、湖南久森新能源三方共同打造了湘粤(临武)电池产业集聚区,以中科久森联合实验室、博士后工作站、湖南安能思创新能源技术研究院为核心,集科研、生产、检测于一体,原材料生产、机械设备制造和相关配套新能源产业集群。园区已投产的电池生产及配套企业接近园区工业营收总量的一半,主导产业集聚度占比70%,彰显了顶天立地的“硬核”担当。与此同时,电子电容产业实现了园区内科技创新协同发展、产业配套及供应链、产业链逐步形成闭环,产业韧性显著加强。东佳电子、联亿机电、众用电子等企业持续保持两位数增长,拉动临武高新区电子电容高新技术产业出货量同比增长30%,实现了主导产业“齐头并发”的态势。
创新升级链式服务全方位支持
临武高新区坚持把培育壮大创新主体作为创建“五好”园区首要任务,加强对高新技术企业、中小企业的创新支持,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梯次培育机制,助推企业高质量“腾飞”。园区建立企业培育“辅导员、联络员”服务体系,从支撑初创期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孵化,到大力培育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再到遴选一批拥有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研究开发能力强、成果转化效益好、高成长性的企业,重点引导和支持其成为高新技术企业,为企业创新提供资金、场地、人才等全方位支持。目前,临武高新区已培育74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0家高新技术企业、9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数10个各类企业研发平台,国家级平台、省级平台持续增长。
政策护航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在临武高新区这片创新创业热土上,活力涌动的企业是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临武高新区全力打造优质营商环境,
用“真心”换“诚心”,全力服务企业“创新、创业、创强”。率先推出“一企一策、一企一方案、一企一专班”的“三个一”工作法,与东佳电子、建活塑胶等30多家重点骨干企业谈心交心,从发展空间、项目配套、科技创新等方面给予个性化配套支持,定制产业倍增协同行动方案,帮助企业“老树发新枝”。不仅如此,临武高新区还新组建三个企业党支部,聚焦新兴领域以及重点产业、重点行业的党建工作,铸强“链”上党建,聚合产业新动能。
“企业有难题、专家来帮忙”,临武高新区充当“科技红娘”,与湘潭大学材料学院,湖南省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等多个“智库”开展战略合作,协助入库的高新产业企业在产业转型升级、项目研发、新技术应用等方面开展攻关,并为企业积极引进创新所需的专家、人才。今年1-5月,在久森实验大楼中,共携手为客户“量身定制”产品上百款,为实验室纾困解难40余项。
奋勇攀“高”,向“新”笃行。临武高新区正以只争朝夕的干劲、时不我待的闯劲,持续探索高质量发展道路,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高新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