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work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高新区新闻 >

河南省国家高新区总数增至9家 许昌高新区“升级”国家高新区

来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2-12-30 点击:

  国务院关于同意许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批复
 
  国函〔2022〕141号
 
  河南省人民政府:
 
  你省关于许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请示收悉。现批复如下:
 
  一、同意许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定名为许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行现行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政策。
 
  二、许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升级后规划面积为11.0168平方公里,共三个区块。区块一规划面积2.417平方公里,四至范围:东至许州路,南至聚贤街,西至魏文路,北至小洪河;区块二规划面积4.7888平方公里,四至范围:东至许州路,南至永兴东路,西至魏文路,北至周庄街;区块三规划面积3.811平方公里,四至范围:东至许州路,南至永昌路,西至学院路,北至学院路。具体以界址点坐标控制,界址点坐标由国务院有关部门负责发布。
 
  三、许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主动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努力建设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服务中部地区崛起,有力支撑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优化配置创新资源,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突破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打造具有重要引领作用的创新高地;集聚一批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打造具有吸引力的人才高地;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培育壮大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促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打造具有优势特色的产业高地;改革完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推进政策先行先试,深化交流合作,打造富有活力的改革开放高地。
 
  四、许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必须严格实施国土空间规划等相关规划,按规定程序履行具体用地报批手续,依法执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严格执行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和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制度,除按照职住平衡要求配建一定比例保障性租赁住房外,严禁商业性房地产开发,在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的前提下进行建设。
 
  五、要加强领导和管理,统筹推进城市和开发区规划、建设、治理,增强开发区综合功能,强化政策保障。优化营商环境,提升监管效能,构建宜创宜业宜居的创新生态,推进安全、绿色、智慧科技园区建设,塑造新时代城市特色风貌。加强运行监测和统计分析,提高管理科学化水平。
 
  国务院
 
  2022年12月14日
 
  (此件公开发布)
 
  河南省国家高新区总数增至9家
 
  12月29日,记者从河南省科技厅获悉,随着国务院正式批复许昌高新区技术产业开发区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我省的国家高新区总数增至9家。
 
  许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位于许昌市主城区北部,2012年12月经省政府批准设立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13年3月全面启动申报创建国家高新区,迄今已逐步形成了以电力装备制造为主导产业,以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为新兴产业的产业集群发展格局。目前,区内共有高新技术企业4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60家,拥有以许继集团、森源电气、开普检测等上市公司为龙头带动,许昌智能继电器、瑞尔电气、联桥科技、森尼瑞电气等数十家规模以上电力装备制造企业为上下游配套的企业集群,初步形成了集发电、输电、配电、用电装备智能制造为一体的产业链条,是省委、省政府“两谷一基地”重大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原电气谷核心区。
 
  2021年8月,以许昌高新区为主体的许昌智能电力装备制造创新型产业集群被科技部火炬中心纳入2021年度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培育)。据省科技厅有关负责人介绍,未来,许昌高新区将继续按照科技部对国家高新区的建设发展要求,坚持“定位发展、本位发展、换位发展、抢位发展”理念,把握产业变革趋势,率先布置高端产业,推动特色产业升级,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积极探索高新区发展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径,努力建成在中部地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国家高新区。
 
  据了解,目前我省已建设高新区39家,其中包括9家国家高新区,数量位居中部第2,全国第5。省级以上高新区实现了17个省辖市和济源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全覆盖。



 

主页 > 新闻中心 > 高新区新闻 >

河南省国家高新区总数增至9家 许昌高新区“升级”国家高新区

2022-12-30 来源:高新院 achie.org 点击:

  国务院关于同意许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批复
 
  国函〔2022〕141号
 
  河南省人民政府:
 
  你省关于许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请示收悉。现批复如下:
 
  一、同意许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定名为许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行现行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政策。
 
  二、许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升级后规划面积为11.0168平方公里,共三个区块。区块一规划面积2.417平方公里,四至范围:东至许州路,南至聚贤街,西至魏文路,北至小洪河;区块二规划面积4.7888平方公里,四至范围:东至许州路,南至永兴东路,西至魏文路,北至周庄街;区块三规划面积3.811平方公里,四至范围:东至许州路,南至永昌路,西至学院路,北至学院路。具体以界址点坐标控制,界址点坐标由国务院有关部门负责发布。
 
  三、许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主动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努力建设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服务中部地区崛起,有力支撑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优化配置创新资源,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突破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打造具有重要引领作用的创新高地;集聚一批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打造具有吸引力的人才高地;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培育壮大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促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打造具有优势特色的产业高地;改革完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推进政策先行先试,深化交流合作,打造富有活力的改革开放高地。
 
  四、许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必须严格实施国土空间规划等相关规划,按规定程序履行具体用地报批手续,依法执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严格执行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和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制度,除按照职住平衡要求配建一定比例保障性租赁住房外,严禁商业性房地产开发,在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的前提下进行建设。
 
  五、要加强领导和管理,统筹推进城市和开发区规划、建设、治理,增强开发区综合功能,强化政策保障。优化营商环境,提升监管效能,构建宜创宜业宜居的创新生态,推进安全、绿色、智慧科技园区建设,塑造新时代城市特色风貌。加强运行监测和统计分析,提高管理科学化水平。
 
  国务院
 
  2022年12月14日
 
  (此件公开发布)
 
  河南省国家高新区总数增至9家
 
  12月29日,记者从河南省科技厅获悉,随着国务院正式批复许昌高新区技术产业开发区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我省的国家高新区总数增至9家。
 
  许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位于许昌市主城区北部,2012年12月经省政府批准设立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13年3月全面启动申报创建国家高新区,迄今已逐步形成了以电力装备制造为主导产业,以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为新兴产业的产业集群发展格局。目前,区内共有高新技术企业4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60家,拥有以许继集团、森源电气、开普检测等上市公司为龙头带动,许昌智能继电器、瑞尔电气、联桥科技、森尼瑞电气等数十家规模以上电力装备制造企业为上下游配套的企业集群,初步形成了集发电、输电、配电、用电装备智能制造为一体的产业链条,是省委、省政府“两谷一基地”重大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原电气谷核心区。
 
  2021年8月,以许昌高新区为主体的许昌智能电力装备制造创新型产业集群被科技部火炬中心纳入2021年度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培育)。据省科技厅有关负责人介绍,未来,许昌高新区将继续按照科技部对国家高新区的建设发展要求,坚持“定位发展、本位发展、换位发展、抢位发展”理念,把握产业变革趋势,率先布置高端产业,推动特色产业升级,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积极探索高新区发展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径,努力建成在中部地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国家高新区。
 
  据了解,目前我省已建设高新区39家,其中包括9家国家高新区,数量位居中部第2,全国第5。省级以上高新区实现了17个省辖市和济源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