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work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高新区新闻 >

遵义高新区: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来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2-12-29 点击:

  日前,记者走进遵义高新区的海普智联科技(遵义)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工人们忙着将原材料进行混合调制、热熔、和模、冷却脱模,注塑成型后进行喷镀组装。在经过冲压成型、印刷涂装、部件装配等一系列生产工序后,一个个我们日常所见的白酒瓶盖就生产完成了。
 
  “我们现在每天生产20余万个瓶盖,主要供应贵州茅台、习酒、国台、珍酒、云峰、茅泉等名优白酒企业。”海普智联科技(遵义)有限公司总经理李长宁告诉记者,他们在兼顾生产的同时还研发了瓶盖内外多种赋码技术工艺,将产品升级为智慧e盖,实现了一物一码,生产可记录、源头可追溯、物流可跟踪、信息可存储、品牌可营销。同时开发了联通酒企数据链的e码库、e供应、e制造、e渠道、e营销酒业物联数字化平台,打通酒企大数据链。目前公司的智慧e盖和智联科技解决方案已先后被泸州老窖、洋河、剑南春、古井贡、江小白、西凤、汾酒等30余家知名酒企采用。
 
  据了解,海普智联科技(遵义)有限公司作为一家以组合式防伪瓶盖、智慧e盖及智能e盖的研发、生产、加工、销售为主的民营企业,于2020年通过招商引资入驻遵义高新区盈田工谷产业园,2021年9月正式投产,2021年11月入选红花岗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今年1-10月,实现生产总值7000余万元,发展势头正猛。
 
  在遵义高新区,2021年像海普智联这样新增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有22家,他们正在遵义高新区的沃土上加速发展。
 
  近年来,遵义高新区立足“一区九园”产业基础,创新“管委会+园区运营公司”机制,紧盯首位产业和潜力产业,结合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等,立足“1+2”产业布局,走特色化、专业化、集群化发展道路,构建“龙头骨干企业-潜力企业-传统规模企业-规下企业”为主的工业企业梯队,持续推进园区标准化厂房建设,完善园区基础设施配套,推动建设千亿级高新区。目前遵义高新区建成标准厂房128万平方米,现有工业企业405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2家、高新技术企业30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家。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推进项目建设,有力有序有效承接发达地区产业梯度转移,并积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建设优化升级企业创新平台。近年来,遵义高新区新引进项目226个,完成产业到位资金313.52亿元,引进优强企业50家;推进贵绳集团异地搬迁、贵州容百锂电一期、表面处理园、赛德水泥智能化、中铂220吨高性能硬质合金等一批重点项目落地建设;建成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7个、省级科技创新平台52个,国家级众创空间1个、国家级孵化器1个,省级众创空间5个、孵化器6个,全力助推工业产业发展提质增效。
 
  经过多年发展,遵义高新区构筑起以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为主攻方向的基础材料首位产业,以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等为潜力产业的工业集群联动发展新格局。2021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30.3亿元,同比增长59.9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30.9亿元,同比增长34.6%;在全省新型工业化考核位列第2位。2022年1-9月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07.23亿元,增加值22.83亿元,在全市位居前列。彰显着遵义高新区经济加速发展的蓬勃力量。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放眼未来,遵义高新区将以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奋力实现工业大突破、产业大提升。


 

主页 > 新闻中心 > 高新区新闻 >

遵义高新区: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2022-12-29 来源:高新院 achie.org 点击:

  日前,记者走进遵义高新区的海普智联科技(遵义)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工人们忙着将原材料进行混合调制、热熔、和模、冷却脱模,注塑成型后进行喷镀组装。在经过冲压成型、印刷涂装、部件装配等一系列生产工序后,一个个我们日常所见的白酒瓶盖就生产完成了。
 
  “我们现在每天生产20余万个瓶盖,主要供应贵州茅台、习酒、国台、珍酒、云峰、茅泉等名优白酒企业。”海普智联科技(遵义)有限公司总经理李长宁告诉记者,他们在兼顾生产的同时还研发了瓶盖内外多种赋码技术工艺,将产品升级为智慧e盖,实现了一物一码,生产可记录、源头可追溯、物流可跟踪、信息可存储、品牌可营销。同时开发了联通酒企数据链的e码库、e供应、e制造、e渠道、e营销酒业物联数字化平台,打通酒企大数据链。目前公司的智慧e盖和智联科技解决方案已先后被泸州老窖、洋河、剑南春、古井贡、江小白、西凤、汾酒等30余家知名酒企采用。
 
  据了解,海普智联科技(遵义)有限公司作为一家以组合式防伪瓶盖、智慧e盖及智能e盖的研发、生产、加工、销售为主的民营企业,于2020年通过招商引资入驻遵义高新区盈田工谷产业园,2021年9月正式投产,2021年11月入选红花岗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今年1-10月,实现生产总值7000余万元,发展势头正猛。
 
  在遵义高新区,2021年像海普智联这样新增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有22家,他们正在遵义高新区的沃土上加速发展。
 
  近年来,遵义高新区立足“一区九园”产业基础,创新“管委会+园区运营公司”机制,紧盯首位产业和潜力产业,结合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等,立足“1+2”产业布局,走特色化、专业化、集群化发展道路,构建“龙头骨干企业-潜力企业-传统规模企业-规下企业”为主的工业企业梯队,持续推进园区标准化厂房建设,完善园区基础设施配套,推动建设千亿级高新区。目前遵义高新区建成标准厂房128万平方米,现有工业企业405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2家、高新技术企业30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家。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推进项目建设,有力有序有效承接发达地区产业梯度转移,并积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建设优化升级企业创新平台。近年来,遵义高新区新引进项目226个,完成产业到位资金313.52亿元,引进优强企业50家;推进贵绳集团异地搬迁、贵州容百锂电一期、表面处理园、赛德水泥智能化、中铂220吨高性能硬质合金等一批重点项目落地建设;建成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7个、省级科技创新平台52个,国家级众创空间1个、国家级孵化器1个,省级众创空间5个、孵化器6个,全力助推工业产业发展提质增效。
 
  经过多年发展,遵义高新区构筑起以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为主攻方向的基础材料首位产业,以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等为潜力产业的工业集群联动发展新格局。2021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30.3亿元,同比增长59.9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30.9亿元,同比增长34.6%;在全省新型工业化考核位列第2位。2022年1-9月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07.23亿元,增加值22.83亿元,在全市位居前列。彰显着遵义高新区经济加速发展的蓬勃力量。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放眼未来,遵义高新区将以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奋力实现工业大突破、产业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