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work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高新区新闻 >

向世界领先科技园区目标再出发——成都高新区贯彻二十大精神 创建世界领先科技园区侧记

来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2-12-14 点击:

  时间的书页不断掀开,发展的命题日新月异。
 
  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与国家发展同向同行,矢志拼搏奋斗、担当时代重任,这是国家高新区的使命,也是责任。
 
  以奋斗为名,以创新为笔,成都高新区历经从“立区”到“兴区”再到“强区”的创业之旅,从最初城南仅2.5公里的农田起步区到如今的现代化城市新中心,已绘就出一座创新驱动的科技之城、产业集聚的未来之城、助企便民的活力之城、宜业宜居的生态之城。
 
  成都高新区
 
  回望成都高新区过去十年的跨越之旅:2012年凭借2230亿元的工业总产值,跃升成为四川省首个两千亿级工业园区;到2021年GDP突破2800亿元,电子信息规上企业产值达4702亿元,综合实力居全国高新区第一方阵。
 
  眼下,成都高新区正朝着更高目标前进。
 
  近日,《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关于加快创建世界领先科技园区的若干政策》正式发布,其中明确下阶段目标:加快培育城市标签级科技领军企业,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创新人才高地核心区、原创技术策源地、科技成果中试首选地、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为成都高新区建成世界领先科技园区提供有力支撑。
 
  踏上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建设新征程,成都高新再出发。
 
  搭建创新平台
 
  打造科技创新的先行区
 
  区域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创新实力的竞争。搭建创新平台,激发原始创新活力,助力成都高新区向世界领先科技园区挺进。
 
  今年3月,国家精准医学产业创新中心在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揭牌,这是生物医药领域全国首个国家级产业创新中心,也是四川省首个国家级产业创新中心。
 
  国家精准医学产业创新中心由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牵头,联合深圳华大基因、上海上药集团等10家股东单位组建,建设精准诊断、精准治疗、精准评价3个关键共性技术平台和1个精准医学战略资源库支撑平台,加快攻克一批“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移转化和产业化。
 
  位于成都高新区的国家精准医学产业创新中心
 
  目前,国家精准医学产业创新中心项目与清华大学博奥生物、江苏恒瑞、上海瑞金医院等政、产、学、研、资多家单位签订《共建国家精准医学产业创新中心合作协议》,同时联合全国20多家单位共同承担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任务,构建了由5大院士领衔、63位“国字号人才”挂帅、总计286人规模的领军人才团队,打造精准医学领域国家级合作平台,构建“航母式”创新集群。
 
  通过打造科技创新的先行区,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更能发挥市场规律的作用。
 
  上半年,国家精准医学产业创新中心拉开了生物医药领域国家级产业创新平台的大幕;下半年,国家超高清视频创新中心开启了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的征程。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复同意了国家超高清视频创新中心,该中心依托成都高新区企业四川新视创伟超高清科技有限公司组建,实现了四川省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零的突破”。
 
  国家超高清视频创新中心是超高清视频领域唯一的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股东包含成都索贝、四川长虹、四川九洲、峨影集团、科来网络等单位,覆盖超高清视频材料、芯片、模组、算法、设备、整机及系统的行业创新资源。
 
  不论是国家精准医学产业创新中心,还是国家超高清视频创新中心,都是成都高新区打造创新平台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成都高新区始终把创新平台建设作为创新发展的一项牵引性工作,重点聚焦战略科技、产业技术和功能服务三类平台,大力实施“平台策源行动计划”和“中试跨越行动计划”。
 
  其中,“平台策源行动计划”旨在进一步布局战略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和完善公共技术平台。具体来看,成都高新区投资200亿元,大力建设天府锦城实验室(前沿医学中心)、天府绛溪实验室,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对于建设全国重点实验室、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战略科技创新平台的依托单位,给予最高2亿元支持。
 
  11月23日,天府绛溪实验室、天府锦城实验室揭牌仪式,在成都未来科技城举行。作为天府实验室的4个方向实验室之一,天府绛溪实验室依托电子科技大学,联合中科院光电所和京东方等重点单位合作共建,在量子网络通信、网络与电磁空间安全等领域实现系统性突破,在核心功能材料、关键器件、新概念系统等方面引领发展,打造未来信息技术发展的战略高地。
 
  “天府绛溪实验室除建设国家一流水平的实验平台,承担国家重点科研任务外,还将设立平台公司及产业基金,服务创新科研项目的成果转化和产业落地,以‘揭榜挂帅’、订单制项目合作、科技咨询服务等多种形式,催生应用型科技成果,孵化产业项目。”天府绛溪实验室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截至目前,成都高新区已累计聚集省级及以上科技创新平台436家,其中国家级平台59家,各类科技创新平台占四川省1/4……
 
  这对成都高新区聚集创新资源,提升在全国创新版图中的战略位势,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建设三大主导产业
 
  构建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版图
 
  当前,成都高新区已形成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新经济三大主导产业集群,发展厚积成势。
 
  11月3日,科技部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发布了《2022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发展竞争力评价及分析报告》,在园区综合竞争力排名中,成都高新区排名第三,与北京中关村、苏州工业园位列第一方阵;在园区单项竞争力排名中,产业竞争力、技术竞争力和环境竞争力三个一级指标均排名前三。
 
  “成都高新区稳居中国生物医药园区竞争力排行榜第一梯队的关键,在于构建了成果转化创新策源能力,并为生物医药企业提供了全链条全周期的产业服务体系。”成都高新区生物产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近年来,成都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呈现蓬勃之势,2021年生物医药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同比增长25%,聚集了海创药业、成都先导、阿斯利康等医药企业3000余家,区内企业研发生产脚步不停,涌现出一批创新成果——
 
  9月,倍特药业历时四年研发的造影剂产品——碘普罗胺注射液获批上市,成为国内该品种首款仿制药,此举打破了原研进口药品在国内市场长达二十多年的垄断局面;
 
  10月,盛迪医药研发生产的免疫抑制剂他克莫司缓释胶囊首发上市,为国内该品种首款获批生产仿制药,可用于治疗肾脏或肝脏移植术后应用其他免疫抑制药物无法控制的移植物排斥反应;
 
  12月5日,经国家相关部门批准,威斯克生物研发的重组新型冠状病毒蛋白疫苗(Sf9细胞)威克欣和三叶草生物研发的新冠疫苗SCB—2019(CpG1018/铝佐剂)获批纳入紧急使用,这意味着两款“成都高新造”新冠疫苗产品获批上市。
 
  截至目前,成都高新区企业累计在研1类新药141个,50余个处于临床阶段。已推动健进制药国内首个中美双报产品注射用吗替麦考酚酯国内获批上市;成都微识医疗研发的第三类国家创新医疗器械“肠息肉电子结肠内窥镜图像辅助检测软件”EndoScreenerR,是国内首个消化内镜AI辅助诊断产品,已正式获批上市……
 
  这边,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如火如荼;那边,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势如破竹。
 
  成都高新区在全球电子信息产业版图占据重要一极。以集成电路产业为例,成都高新区在集成电路产业领域已基本形成从设计、制造、封装测试到终端应用全产业链发展规模。
 
  数据显示,2021年,成都高新区160余家集成电路企业实现产值1332.7亿元,同比增长11.5%,产业规模位列全国第一方阵。
 
  其中,IC设计领域营收突破100亿元,同比增长46.3%,营收过亿元企业高达23家,培育了海光、振芯、雷电微力、华微、英诺达等,引进了卓胜微、华大等代表性企业;
 
  在晶圆制造领域,德州仪器成都工厂是德州仪器全球唯一的晶圆制造、加工、封装测试于一体的世界级生产制造基地;
 
  封装测试领域营收达1172.8亿元,同比增长8.6%,英特尔(成都)已成为英特尔全球晶圆预处理三大工厂之一,是英特尔在全球最大的芯片封装生产基地;
 
  装备材料领域,聚集了长川科技、莱普科技、华兴源创、华峰测控、爱发科、ASM等企业,推动产业链不断做优做强做大。
 
  “围绕‘芯—屏—网—端’四大主导细分领域,高新区聚集了英特尔、华为、京东方、戴尔、德州仪器、富士康、奕斯伟、业成科技等一批国际知名企业,形成了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智能终端以及网络通信四大产业链。”成都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统计,2021年,成都高新区150家电子信息规上工业企业累计产值4702亿元、增长24.2%,37家规上IC设计、储存设备和无线产品研发类营利性服务业实现营收156.4亿元、同比增长38.8%。
 
  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经济技术策源地和产业集聚区,是成都高新区发展新经济的目标。
 
  根据产业布局,成都新经济活力区聚焦网络视听与数字文创、5G与人工智能、大数据与网络安全三大主攻方向,围绕产业细分领域,打造各具特色的新经济产业社区。
 
  瞪羚谷数字文创产业基地是中国(成都)网络视听产业基地的重要承载地,聚焦发展游戏电竞、在线视频、数字音乐等数字文创细分领域,诞生了《哪吒之魔童降世》等现象级产品。
 
  成都高新区瞪羚谷数字文创产业基地
 
  新川创新科技园重点发展5G、人工智能、大数据、网络安全、新医学产业,获批国家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试验区核心区、成都5G智慧城,在计算机图形、多媒体技术、视频传输和处理技术等方面形成了技术优势。
 
  天府软件园则聚焦发展大数据与网络安全,已获批成为首批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在密码产品、态势感知、金融安全等领域位于全国领先水平。
 
  “以数字经济为主导的新经济方向产业发展活力显现,2021年实现营收1252亿元,同比增长26%。签约引进腾讯未来中心、美团医美互联网创新中心、新加坡科创中心等新经济重点项目37个,总投资超330亿元。”成都高新区相关部门负责人说道。
 
  实施“岷山行动”计划
 
  打好人才引进组合拳
 
  “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今年上半年,成都高新区发布“岷山行动”计划第二批揭榜项目,包括电磁环境适应、柔性电子、智能传感、生物芯片、新航电等5个方向的新型研发机构,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苏东林教授,中国有机电子学与柔性电子学的主要奠基者、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邮电大学黄维教授领衔揭榜。
 
  “岷山行动”计划第二批12个需求榜单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科学院等知名高校院所的52个顶尖团队参与角逐,其中省外团队超过三分之二。
 
  “高新区给予揭榜团队产业扶持资金约4.4亿元,单个项目支持力度超过首批项目。”成都高新区科技创新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第二批揭榜项目具备业内顶尖院士领衔、重磅平台作为支撑等优势,产业化前景可期。
 
  以苏东林院士为例。在此次揭榜项目中,他牵头电磁环境适应技术方向。作为电磁环境安全与电磁兼容领域国内唯一的院士,苏东林院士无疑是我国该领域“扛旗”级别专家。
 
  “团队十分看好成都高新区的产业环境和人才优势,因此将创办的企业——长鹰恒容公司总部也同步搬迁成都,未来团队将立足成都,聚焦电磁环境适应技术设计、检测等领域,进行‘卡脖子’攻关,打造我国电磁环境适应技术高地。”苏东林院士表示。
 
  成都高新区“岷山行动”计划第三批需求榜单发布
 
  人才引进,政策护航。
 
  早在今年2月,成都高新区就发布了《成都高新区急需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和急需产业创新领军人才专项支持政策》,设立20亿元专项资金,从支持引进急需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支持引进急需产业创新领军人才、建立“一对一”配套服务机制等三方面发力,加快聚集领军人才。
 
  根据该政策,成都高新区对经认定的以上两类人才,给予3年、每年最高500万元人才补贴,最高500万元安家补贴或赠予1套专家公寓。值得一提的是,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团队在成都高新区开展项目研发和成果转化,经评审可给予最高1亿元经费支持。
 
  打好人才引进组合拳,既要靠内生动力,也要借助外力支撑。
 
  为充分链接国际化引才及人才资源,成都高新区依托中国成都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高新区),聚集猎头行业代表企业,组成中国西部猎头谷行业联盟(以下简称“猎头谷”)。
 
  据了解,首批猎头谷成员单位包括锐仕方达、猎上网、新大瀚、万普盛达等13家国内外知名猎头机构。“联盟组织坚持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企业参与、业界共治的工作机制,推动聚集一批高端猎头机构及精英猎头顾问,打造有示范效应的高端、创新型中国西部猎头谷。”锐仕方达相关负责人表示。
 
  根据“猎头谷”建设方案,将聚集不低于100家具有一定影响力、资源要素型猎头企业,引进中高端核心技术、业务骨干、管理人才等累计不低于3万人次,搭建数字化和信息化猎头平台。
 
  为了更好地服务高端人才的生活,成都高新区打造了一个高端人才在线服务平台——“人才通”,该平台以APP或小程序方式呈现,提供住房、医疗、教育、政务、出行、金融、文化七大服务板块,为高端人才提供“线上、线下”相结合的24小时一站式综合服务。
 
  “简单来说,高端人才找政策、寻就医、找资金等各类需求,就上‘人才通’。同时,平台将不断搜集人才的新需求,及时创新解决办法,让人才时刻感受到主动服务和专属陪伴。”成都高新区党群工作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数据显示,成都高新区已聚集各类人才超70万人,35岁以下青年人才占比90%以上,其中,国家级人才437人、省级人才547人、市级人才502人;高层次“四派人才”(海归派、学院派、蓉归派、创客派)2033人,各类人才创办科技企业超10万家,建设“揭榜挂帅”新型研发机构11个,培育高新技术企业3312家。
 
  科技金融助力
 
  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10月26日,成都天使投资峰会暨成都高新区天使母基金签约仪式举行。会上,成都高新区天使母基金管理人与创新工场、君联资本、梅花创投等9家合作机构集中签约,规模约40亿元,涉及车载智能、元宇宙、功率半导体、量子计算、核酸药物、细胞治疗、生物医学人工智能、无人机等8大细分产业赛道,本次峰会吸引逾20万人次线上线下参与,40多家主流媒体、创投媒体广泛宣传报道。
 
  成都高新区通过设立百亿规模天使母基金,引导社会资金投早投小投硬科技,大力支持科学家、企业家将科技创新成果商业化、产业化,力争两至三年将成都高新区打造为创新资本聚集的高科技产业投资高地。天使母基金以其“出资比例高、地域限制少、投资弹性足、返投认定活、激励力度强”五大优势吸引各类顶尖机构,首批签约子基金中7家为清科、投中天使及创业投资前30强机构。
 
  聚焦实现优质科技企业“应投尽投”宏伟目标,成都高新区还升级出台促进风投创投持续性发展的系列政策吸引优质早期投资机构“筑巢”发展、引导机构投早投小投科技、给予投资机构贡献排名表彰,打造优质投融资生态、常态化开展分层分类投融资服务。2022年1—11月,100余家次科技企业获得各类股权融资。
 
  “尊敬的高新区金熊猫客户,近期高新区科技创新局、盈创动力联合成都银行推出‘积分贷’产品,用以支持高新区优质企业融资。贵公司被选为首批优质试点企业,根据您2020年金熊猫积分,成都银行为您公司预授信XXX万元……”今年,成都高新区很多企业都收到了以上短信通知。
 
  这是成都高新区科技创新局、盈创动力联合工商银行、成都银行推出的“金熊猫创新积分”专属定制产品“积分贷”,突破银行传统“资金流”审批模式,站在“科技流”视角,运用数据评估为银行风控赋能,为中小型科技企业提供纯信用贷款,实现积分抵贷款、积分省利率。企业凭借积分不仅可以获得授信,还能实现创新积分与信贷额度的量化转化,与贷款利息挂钩。“企业的创新积分每增加1分,授信增加2万元,最高可达到2000万元;企业创新积分每增加10分,利率降低0.01%,最高可降至3.65%。”成都银行积分贷产品负责人举了一个例子:比如,企业拥有金熊猫创新积分700分,需要贷款500万,如果申请“积分贷”,一年总计可省下25000元贷款利息,这对企业来说,节约的就是一笔实打实的资金。


 

主页 > 新闻中心 > 高新区新闻 >

向世界领先科技园区目标再出发——成都高新区贯彻二十大精神 创建世界领先科技园区侧记

2022-12-14 来源:高新院 achie.org 点击:

  时间的书页不断掀开,发展的命题日新月异。
 
  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与国家发展同向同行,矢志拼搏奋斗、担当时代重任,这是国家高新区的使命,也是责任。
 
  以奋斗为名,以创新为笔,成都高新区历经从“立区”到“兴区”再到“强区”的创业之旅,从最初城南仅2.5公里的农田起步区到如今的现代化城市新中心,已绘就出一座创新驱动的科技之城、产业集聚的未来之城、助企便民的活力之城、宜业宜居的生态之城。
 
  成都高新区
 
  回望成都高新区过去十年的跨越之旅:2012年凭借2230亿元的工业总产值,跃升成为四川省首个两千亿级工业园区;到2021年GDP突破2800亿元,电子信息规上企业产值达4702亿元,综合实力居全国高新区第一方阵。
 
  眼下,成都高新区正朝着更高目标前进。
 
  近日,《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关于加快创建世界领先科技园区的若干政策》正式发布,其中明确下阶段目标:加快培育城市标签级科技领军企业,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创新人才高地核心区、原创技术策源地、科技成果中试首选地、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为成都高新区建成世界领先科技园区提供有力支撑。
 
  踏上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建设新征程,成都高新再出发。
 
  搭建创新平台
 
  打造科技创新的先行区
 
  区域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创新实力的竞争。搭建创新平台,激发原始创新活力,助力成都高新区向世界领先科技园区挺进。
 
  今年3月,国家精准医学产业创新中心在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揭牌,这是生物医药领域全国首个国家级产业创新中心,也是四川省首个国家级产业创新中心。
 
  国家精准医学产业创新中心由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牵头,联合深圳华大基因、上海上药集团等10家股东单位组建,建设精准诊断、精准治疗、精准评价3个关键共性技术平台和1个精准医学战略资源库支撑平台,加快攻克一批“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移转化和产业化。
 
  位于成都高新区的国家精准医学产业创新中心
 
  目前,国家精准医学产业创新中心项目与清华大学博奥生物、江苏恒瑞、上海瑞金医院等政、产、学、研、资多家单位签订《共建国家精准医学产业创新中心合作协议》,同时联合全国20多家单位共同承担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任务,构建了由5大院士领衔、63位“国字号人才”挂帅、总计286人规模的领军人才团队,打造精准医学领域国家级合作平台,构建“航母式”创新集群。
 
  通过打造科技创新的先行区,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更能发挥市场规律的作用。
 
  上半年,国家精准医学产业创新中心拉开了生物医药领域国家级产业创新平台的大幕;下半年,国家超高清视频创新中心开启了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的征程。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复同意了国家超高清视频创新中心,该中心依托成都高新区企业四川新视创伟超高清科技有限公司组建,实现了四川省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零的突破”。
 
  国家超高清视频创新中心是超高清视频领域唯一的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股东包含成都索贝、四川长虹、四川九洲、峨影集团、科来网络等单位,覆盖超高清视频材料、芯片、模组、算法、设备、整机及系统的行业创新资源。
 
  不论是国家精准医学产业创新中心,还是国家超高清视频创新中心,都是成都高新区打造创新平台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成都高新区始终把创新平台建设作为创新发展的一项牵引性工作,重点聚焦战略科技、产业技术和功能服务三类平台,大力实施“平台策源行动计划”和“中试跨越行动计划”。
 
  其中,“平台策源行动计划”旨在进一步布局战略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和完善公共技术平台。具体来看,成都高新区投资200亿元,大力建设天府锦城实验室(前沿医学中心)、天府绛溪实验室,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对于建设全国重点实验室、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战略科技创新平台的依托单位,给予最高2亿元支持。
 
  11月23日,天府绛溪实验室、天府锦城实验室揭牌仪式,在成都未来科技城举行。作为天府实验室的4个方向实验室之一,天府绛溪实验室依托电子科技大学,联合中科院光电所和京东方等重点单位合作共建,在量子网络通信、网络与电磁空间安全等领域实现系统性突破,在核心功能材料、关键器件、新概念系统等方面引领发展,打造未来信息技术发展的战略高地。
 
  “天府绛溪实验室除建设国家一流水平的实验平台,承担国家重点科研任务外,还将设立平台公司及产业基金,服务创新科研项目的成果转化和产业落地,以‘揭榜挂帅’、订单制项目合作、科技咨询服务等多种形式,催生应用型科技成果,孵化产业项目。”天府绛溪实验室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截至目前,成都高新区已累计聚集省级及以上科技创新平台436家,其中国家级平台59家,各类科技创新平台占四川省1/4……
 
  这对成都高新区聚集创新资源,提升在全国创新版图中的战略位势,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建设三大主导产业
 
  构建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版图
 
  当前,成都高新区已形成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新经济三大主导产业集群,发展厚积成势。
 
  11月3日,科技部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发布了《2022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发展竞争力评价及分析报告》,在园区综合竞争力排名中,成都高新区排名第三,与北京中关村、苏州工业园位列第一方阵;在园区单项竞争力排名中,产业竞争力、技术竞争力和环境竞争力三个一级指标均排名前三。
 
  “成都高新区稳居中国生物医药园区竞争力排行榜第一梯队的关键,在于构建了成果转化创新策源能力,并为生物医药企业提供了全链条全周期的产业服务体系。”成都高新区生物产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近年来,成都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呈现蓬勃之势,2021年生物医药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同比增长25%,聚集了海创药业、成都先导、阿斯利康等医药企业3000余家,区内企业研发生产脚步不停,涌现出一批创新成果——
 
  9月,倍特药业历时四年研发的造影剂产品——碘普罗胺注射液获批上市,成为国内该品种首款仿制药,此举打破了原研进口药品在国内市场长达二十多年的垄断局面;
 
  10月,盛迪医药研发生产的免疫抑制剂他克莫司缓释胶囊首发上市,为国内该品种首款获批生产仿制药,可用于治疗肾脏或肝脏移植术后应用其他免疫抑制药物无法控制的移植物排斥反应;
 
  12月5日,经国家相关部门批准,威斯克生物研发的重组新型冠状病毒蛋白疫苗(Sf9细胞)威克欣和三叶草生物研发的新冠疫苗SCB—2019(CpG1018/铝佐剂)获批纳入紧急使用,这意味着两款“成都高新造”新冠疫苗产品获批上市。
 
  截至目前,成都高新区企业累计在研1类新药141个,50余个处于临床阶段。已推动健进制药国内首个中美双报产品注射用吗替麦考酚酯国内获批上市;成都微识医疗研发的第三类国家创新医疗器械“肠息肉电子结肠内窥镜图像辅助检测软件”EndoScreenerR,是国内首个消化内镜AI辅助诊断产品,已正式获批上市……
 
  这边,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如火如荼;那边,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势如破竹。
 
  成都高新区在全球电子信息产业版图占据重要一极。以集成电路产业为例,成都高新区在集成电路产业领域已基本形成从设计、制造、封装测试到终端应用全产业链发展规模。
 
  数据显示,2021年,成都高新区160余家集成电路企业实现产值1332.7亿元,同比增长11.5%,产业规模位列全国第一方阵。
 
  其中,IC设计领域营收突破100亿元,同比增长46.3%,营收过亿元企业高达23家,培育了海光、振芯、雷电微力、华微、英诺达等,引进了卓胜微、华大等代表性企业;
 
  在晶圆制造领域,德州仪器成都工厂是德州仪器全球唯一的晶圆制造、加工、封装测试于一体的世界级生产制造基地;
 
  封装测试领域营收达1172.8亿元,同比增长8.6%,英特尔(成都)已成为英特尔全球晶圆预处理三大工厂之一,是英特尔在全球最大的芯片封装生产基地;
 
  装备材料领域,聚集了长川科技、莱普科技、华兴源创、华峰测控、爱发科、ASM等企业,推动产业链不断做优做强做大。
 
  “围绕‘芯—屏—网—端’四大主导细分领域,高新区聚集了英特尔、华为、京东方、戴尔、德州仪器、富士康、奕斯伟、业成科技等一批国际知名企业,形成了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智能终端以及网络通信四大产业链。”成都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统计,2021年,成都高新区150家电子信息规上工业企业累计产值4702亿元、增长24.2%,37家规上IC设计、储存设备和无线产品研发类营利性服务业实现营收156.4亿元、同比增长38.8%。
 
  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经济技术策源地和产业集聚区,是成都高新区发展新经济的目标。
 
  根据产业布局,成都新经济活力区聚焦网络视听与数字文创、5G与人工智能、大数据与网络安全三大主攻方向,围绕产业细分领域,打造各具特色的新经济产业社区。
 
  瞪羚谷数字文创产业基地是中国(成都)网络视听产业基地的重要承载地,聚焦发展游戏电竞、在线视频、数字音乐等数字文创细分领域,诞生了《哪吒之魔童降世》等现象级产品。
 
  成都高新区瞪羚谷数字文创产业基地
 
  新川创新科技园重点发展5G、人工智能、大数据、网络安全、新医学产业,获批国家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试验区核心区、成都5G智慧城,在计算机图形、多媒体技术、视频传输和处理技术等方面形成了技术优势。
 
  天府软件园则聚焦发展大数据与网络安全,已获批成为首批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在密码产品、态势感知、金融安全等领域位于全国领先水平。
 
  “以数字经济为主导的新经济方向产业发展活力显现,2021年实现营收1252亿元,同比增长26%。签约引进腾讯未来中心、美团医美互联网创新中心、新加坡科创中心等新经济重点项目37个,总投资超330亿元。”成都高新区相关部门负责人说道。
 
  实施“岷山行动”计划
 
  打好人才引进组合拳
 
  “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今年上半年,成都高新区发布“岷山行动”计划第二批揭榜项目,包括电磁环境适应、柔性电子、智能传感、生物芯片、新航电等5个方向的新型研发机构,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苏东林教授,中国有机电子学与柔性电子学的主要奠基者、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邮电大学黄维教授领衔揭榜。
 
  “岷山行动”计划第二批12个需求榜单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科学院等知名高校院所的52个顶尖团队参与角逐,其中省外团队超过三分之二。
 
  “高新区给予揭榜团队产业扶持资金约4.4亿元,单个项目支持力度超过首批项目。”成都高新区科技创新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第二批揭榜项目具备业内顶尖院士领衔、重磅平台作为支撑等优势,产业化前景可期。
 
  以苏东林院士为例。在此次揭榜项目中,他牵头电磁环境适应技术方向。作为电磁环境安全与电磁兼容领域国内唯一的院士,苏东林院士无疑是我国该领域“扛旗”级别专家。
 
  “团队十分看好成都高新区的产业环境和人才优势,因此将创办的企业——长鹰恒容公司总部也同步搬迁成都,未来团队将立足成都,聚焦电磁环境适应技术设计、检测等领域,进行‘卡脖子’攻关,打造我国电磁环境适应技术高地。”苏东林院士表示。
 
  成都高新区“岷山行动”计划第三批需求榜单发布
 
  人才引进,政策护航。
 
  早在今年2月,成都高新区就发布了《成都高新区急需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和急需产业创新领军人才专项支持政策》,设立20亿元专项资金,从支持引进急需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支持引进急需产业创新领军人才、建立“一对一”配套服务机制等三方面发力,加快聚集领军人才。
 
  根据该政策,成都高新区对经认定的以上两类人才,给予3年、每年最高500万元人才补贴,最高500万元安家补贴或赠予1套专家公寓。值得一提的是,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团队在成都高新区开展项目研发和成果转化,经评审可给予最高1亿元经费支持。
 
  打好人才引进组合拳,既要靠内生动力,也要借助外力支撑。
 
  为充分链接国际化引才及人才资源,成都高新区依托中国成都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高新区),聚集猎头行业代表企业,组成中国西部猎头谷行业联盟(以下简称“猎头谷”)。
 
  据了解,首批猎头谷成员单位包括锐仕方达、猎上网、新大瀚、万普盛达等13家国内外知名猎头机构。“联盟组织坚持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企业参与、业界共治的工作机制,推动聚集一批高端猎头机构及精英猎头顾问,打造有示范效应的高端、创新型中国西部猎头谷。”锐仕方达相关负责人表示。
 
  根据“猎头谷”建设方案,将聚集不低于100家具有一定影响力、资源要素型猎头企业,引进中高端核心技术、业务骨干、管理人才等累计不低于3万人次,搭建数字化和信息化猎头平台。
 
  为了更好地服务高端人才的生活,成都高新区打造了一个高端人才在线服务平台——“人才通”,该平台以APP或小程序方式呈现,提供住房、医疗、教育、政务、出行、金融、文化七大服务板块,为高端人才提供“线上、线下”相结合的24小时一站式综合服务。
 
  “简单来说,高端人才找政策、寻就医、找资金等各类需求,就上‘人才通’。同时,平台将不断搜集人才的新需求,及时创新解决办法,让人才时刻感受到主动服务和专属陪伴。”成都高新区党群工作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数据显示,成都高新区已聚集各类人才超70万人,35岁以下青年人才占比90%以上,其中,国家级人才437人、省级人才547人、市级人才502人;高层次“四派人才”(海归派、学院派、蓉归派、创客派)2033人,各类人才创办科技企业超10万家,建设“揭榜挂帅”新型研发机构11个,培育高新技术企业3312家。
 
  科技金融助力
 
  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10月26日,成都天使投资峰会暨成都高新区天使母基金签约仪式举行。会上,成都高新区天使母基金管理人与创新工场、君联资本、梅花创投等9家合作机构集中签约,规模约40亿元,涉及车载智能、元宇宙、功率半导体、量子计算、核酸药物、细胞治疗、生物医学人工智能、无人机等8大细分产业赛道,本次峰会吸引逾20万人次线上线下参与,40多家主流媒体、创投媒体广泛宣传报道。
 
  成都高新区通过设立百亿规模天使母基金,引导社会资金投早投小投硬科技,大力支持科学家、企业家将科技创新成果商业化、产业化,力争两至三年将成都高新区打造为创新资本聚集的高科技产业投资高地。天使母基金以其“出资比例高、地域限制少、投资弹性足、返投认定活、激励力度强”五大优势吸引各类顶尖机构,首批签约子基金中7家为清科、投中天使及创业投资前30强机构。
 
  聚焦实现优质科技企业“应投尽投”宏伟目标,成都高新区还升级出台促进风投创投持续性发展的系列政策吸引优质早期投资机构“筑巢”发展、引导机构投早投小投科技、给予投资机构贡献排名表彰,打造优质投融资生态、常态化开展分层分类投融资服务。2022年1—11月,100余家次科技企业获得各类股权融资。
 
  “尊敬的高新区金熊猫客户,近期高新区科技创新局、盈创动力联合成都银行推出‘积分贷’产品,用以支持高新区优质企业融资。贵公司被选为首批优质试点企业,根据您2020年金熊猫积分,成都银行为您公司预授信XXX万元……”今年,成都高新区很多企业都收到了以上短信通知。
 
  这是成都高新区科技创新局、盈创动力联合工商银行、成都银行推出的“金熊猫创新积分”专属定制产品“积分贷”,突破银行传统“资金流”审批模式,站在“科技流”视角,运用数据评估为银行风控赋能,为中小型科技企业提供纯信用贷款,实现积分抵贷款、积分省利率。企业凭借积分不仅可以获得授信,还能实现创新积分与信贷额度的量化转化,与贷款利息挂钩。“企业的创新积分每增加1分,授信增加2万元,最高可达到2000万元;企业创新积分每增加10分,利率降低0.01%,最高可降至3.65%。”成都银行积分贷产品负责人举了一个例子:比如,企业拥有金熊猫创新积分700分,需要贷款500万,如果申请“积分贷”,一年总计可省下25000元贷款利息,这对企业来说,节约的就是一笔实打实的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