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work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高新区新闻 >

大连高新区多措并举打造最优人才承载区

来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2-11-28 点击:

  11月24日,高新区举行“海聚高新再出发”人才工作会议,发布人才强区政策,推进科技、产业、创新等要素与人才资源深度融合,会议现场发放政策奖励,组建“1+8”产业创新人才团队,坚持创新生态、创新平台、创新人才“三位一体”推进,为高质量发展锻造“人才引擎”,全力打造最优人才承载区。
 
  如何进一步加快高端人才集聚,充分发挥人才第一资源要素作用,高新区制定出台《全面贯彻落实“兴连英才计划”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加快推进新时代人才强区建设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
 
  政策概览
 
  《实施意见》确立了明确的发展目标
 
  到2022年底高新区将组建完成首批“1+8”产业创新人才团队
 
  到2025年底将打造成为全国最优人才承载区
 
  到2027年全区集聚国家级各类人才500人会聚30万产业大军在英歌石科学城集聚40家以上国家级研发机构形成由1000个科学研究实验室(团队)组成的实验室组群会聚10000名以上各类高端科研人员围绕数字经济、聚焦元宇宙、车联网等新兴产业集聚50000名产业科研人才
 
  《实施意见》制定十大实施计划。同时,推出强化经费保障、落户保障、健康保障、配偶子女就业入学保障、住房保障等五大保障。《实施意见》真金白银的人才支持政策最高奖励达1000万元,同时,每年投入1.2亿元,用于支持和保障人才发展,人才保障体系涵盖安家落户、子女入学等全方位服务。
 
  在会上,高新区向2021年度获得“科创工程”团队、“海创工程”团队,及企业人才增长补贴的企业团队兑现人才政策奖金。同时,启动组建智能制造产业团队等共10支“1+8”产业创新人才团队,积极探索“科学家+科技成果转化带头人+产业领军人”的人才发展新模式。
 
  企业反响
 
  今年以来,高新区加快推进英歌石科学城等建设,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以高能级平台引育高层次人才。布局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元宇宙、车联网、洁净能源、生命健康、文化旅游、智慧海洋、高端装备、数字贸易等“1+8”产业方向,加速产业升级和产业人才集聚。持续实施“科创工程”,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持续实施“海创工程”,打造国际交流平台,吸引海外高端人才、领先人才、高成长项目落地大连深耕发展。“高新区的人才政策细致、有层次,而且是陪伴式的,覆盖了各类人才在不同发展阶段等发展需求。”信华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研发中心总经理兰勇说,出台人才强区政策将进一步提升高新区吸引力、影响力,形成高端人才聚集的“强磁场”。
 
  据了解,近年来,高新区始终坚持人才优先发展战略,积极构建创新人才会聚高地。聚集国家级各类人才170余人、省市级各类人才3000余人。已形成软件信息技术领域创新团队900余个,科研人员年均增长率超过10%。同时,在车联网、洁净能源等八大领域建立了大量实验室、创新平台、科研团队,组建产业联盟、研究院、技术中心,会聚20万产业大军,已成为大连乃至东北地区最具活力的高素质人口聚集地和各类人才集聚区。
 
  权威解读
 
  10大实施计划:企业最高可获千万元资金支持
 
  在本次人才工作会议上,高新区推出了《全面贯彻落实“兴连英才计划”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加快推进新时代人才强区建设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制定了十大实施计划,从多个层面,构建一整套人才发展体系,聚力打造“创新人才方阵”“领军人才群谱”“优秀人才高地”。
 
  英歌石科学城“人才特区”计划:高能级平台引领高水平创新
 
  实施英歌石科学城“人才特区”计划。积极争建大连先进光源大科学装置,加快建设以能源催化转化全国重点实验室、辽宁滨海实验室、辽宁黄海实验室为代表的新一批实验室,集聚洁净能源、智能制造、生命健康等“1+X”科研领域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大力开展科技招商引智,加快集聚创新型企业、建设新型研发机构,吸引国内外高校院所及头部企业在英歌石科学城建设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新型研发机构、中试基地等科研平台,以优质科研平台的引入,会聚高水平科技创新人才。
 
  高端创新平台梯度计划:企业创新最高奖励50万元
 
  实施高端创新平台梯度计划,支持骨干企业团队。支持高端创新平台建设,每年建设省、市各级各类高端创新平台5个。对区内企业首次获批国家、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新型研发机构等资质并通过主管部门验收或认定后,分别给予50万元、30万元、20万元一次性奖励,升级补差。“带土移植”引育计划:配套扶持最高50万元
 
  实施“带土移植”引育计划,培植技术攻关群组。对省、市已立项的“带土移植”项目,按照省、市支持金额30%给予配套扶持,最高50万元;对项目承担单位参加“科创工程”项目路演评审予以加分,同等条件优先立项支持,叠加省、市政策,吸引“带土移植”团队来高新区开展技术攻关或创办企业。
 
  “科创工程”提质计划:最高可获千万元资金支持
 
  实施“科创工程”提质计划,鼓励科研人才创业。对“高校院所科技人才”和“企业科技人才”带项目到高新区创办高科技企业,通过立项后将给予实缴资本金的50%,最高100万元的一次性启动资金补助。项目运营满1年后且有研发投入的企业,经评审三年内给予最高1000万元的无偿资金支持,吸引更多高层次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在高新区集聚。
 
  科技型企业培育计划:独角兽企业可获100万元奖励
 
  实施科技型企业培育计划,壮大科技企业人才队伍。为鼓励创业者到高新区创业发展,支持新成立的科技型企业按照“科小-高企-雏鹰-瞪羚-独角兽-领军企业”的成长路径健康发展,不断壮大各类创新主体队伍。对于新备案的辽宁省瞪羚、独角兽类企业管理团队给予一次性奖励,瞪羚和种子独角兽30万元、潜在独角兽50万元、独角兽100万元。
 
  产业优秀人才奖励支持计划:核心人才奖励3万—5万元
 
  实施产业优秀人才奖励支持计划,引留优秀产业人才。鼓励辖区企业引留优秀人才,支持企业人才自主创新,解决关键核心技术难题,持续支持企业建立核心关键岗位后备人才库,构建起企业的人才梯队,突出核心人才价值,支持企业引留优秀人才,打造骨干团队。对符合高新区重点产业发展方向的优秀人才给予3万-5万元奖励。
 
  企业人才倍增计划:最高可获200万元补贴
 
  实施企业人才倍增计划,扩大辖区产业人才规模。支持企业快速发展,壮大规模。对年度人员净增长30人及以上的重点企业,给予15万-200万元补助,进一步鼓励科技企业发展壮大,完善“科小-高企-雏鹰-瞪羚-独角兽-领军企业”梯度培育格局,支持各类创新主体增加企业人员规模。“海创工程”品牌计划:支持“种苗”项目10个
 
  实施“海创工程”品牌计划,吸引海外精英人才。持续落实“海创工程”引才引智政策,每年征集不少于120个人才和项目参加路演、评审,筛选不少于10个优质“种苗”项目给予“海创工程”政策支持,负责对接各类资源,在政策、场地、资金和市场等方面,持续给予纾困解难,推动产业“补链、强链、延链”。
 
  企业成长陪伴计划:推动“产才融合”发展
 
  实施企业成长陪伴计划,全周期服务创新创业人才。围绕“科小-高企-雏鹰-瞪羚-独角兽”企业的成长路径,积极与上海技术交易所、国内知名创投机构等开展市场化和专业化合作,根据不同阶段对人才、技术、市场、融资、政策等需求,构建科技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培育高质量、高成长、高效益科技企业。
 
  双创示范基地扶持计划:支持中小微双创企业
 
  实施双创示范基地扶持计划,保障青年团队创业。在全区范围内完善国有三级孵化链条空间,促进双创示范基地特色的发展,对科技人员创办中小微科技企业进驻国有孵化场地的给予政策。对通过评审、符合高新区产业方向的小微企业和团队,给予50至100平方米的租金减免和低租金政策,对尚未成立公司的创业团队给予4个工位的6个月租金减免。
 
  高新区“人才新政”5大保障
 
  1.经费保障:在用好中央、省市人才政策资金的基础上,积极做好区级人才引进培养工作的资金保障,编制预算时优先考虑人才工作经费投入,积极筹措资金,加大资金的保障力度。
 
  2.落户保障:贯彻执行大连市全面放开的落户政策,人才及其配偶、子女均可在我市落户,父母均可投靠落户。实行“一次性办结”,由落户地公安派出所受理审核人才落户申请,手续齐全当场办结。
 
  3.健康保障:按照大连市“兴连人才计划”规定,尖端人才、领军人才和高端人才享受特诊医疗待遇和免费健康体检,优先入住保健病房并享受床位费补贴,“一人一册”建立健康档案。做好尖端人才、领军人才和高端人才提供预约挂号、专家会诊、住院治疗、专人导诊陪同等“绿色通道”服务工作。
 
  4.家庭保障:强化配偶子女就业入学保障。做好引进类的尖端人才、领军人才和高端人才子女入学,小学或初中可自主择校一次,初中择校的初升高时享受“指标到校”政策;高中阶段按照相关学籍管理规定参考人才意愿办理的保障工作,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其配偶为异地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的在编在岗人员,根据原单位性质,按照上级文件规定,原则上采取身份对等、专业对口的办法帮助协调到连工作。
 
  5.住房保障:利用辖区现有楼宇资源,改建区人才公寓项目,提供辖区各类人才住房周转。对英歌石科学城内符合条件的科研人员在科学城区域内购房提供住房补贴。为全职引进的尖端人才、领军人才、高端人才和青年才俊落实高层次人才安家费政策,对毕业后2年内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在我市新就业或自主创业的毕业生落实高校毕业生住房补贴政策。


 

主页 > 新闻中心 > 高新区新闻 >

大连高新区多措并举打造最优人才承载区

2022-11-28 来源:高新院 achie.org 点击:

  11月24日,高新区举行“海聚高新再出发”人才工作会议,发布人才强区政策,推进科技、产业、创新等要素与人才资源深度融合,会议现场发放政策奖励,组建“1+8”产业创新人才团队,坚持创新生态、创新平台、创新人才“三位一体”推进,为高质量发展锻造“人才引擎”,全力打造最优人才承载区。
 
  如何进一步加快高端人才集聚,充分发挥人才第一资源要素作用,高新区制定出台《全面贯彻落实“兴连英才计划”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加快推进新时代人才强区建设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
 
  政策概览
 
  《实施意见》确立了明确的发展目标
 
  到2022年底高新区将组建完成首批“1+8”产业创新人才团队
 
  到2025年底将打造成为全国最优人才承载区
 
  到2027年全区集聚国家级各类人才500人会聚30万产业大军在英歌石科学城集聚40家以上国家级研发机构形成由1000个科学研究实验室(团队)组成的实验室组群会聚10000名以上各类高端科研人员围绕数字经济、聚焦元宇宙、车联网等新兴产业集聚50000名产业科研人才
 
  《实施意见》制定十大实施计划。同时,推出强化经费保障、落户保障、健康保障、配偶子女就业入学保障、住房保障等五大保障。《实施意见》真金白银的人才支持政策最高奖励达1000万元,同时,每年投入1.2亿元,用于支持和保障人才发展,人才保障体系涵盖安家落户、子女入学等全方位服务。
 
  在会上,高新区向2021年度获得“科创工程”团队、“海创工程”团队,及企业人才增长补贴的企业团队兑现人才政策奖金。同时,启动组建智能制造产业团队等共10支“1+8”产业创新人才团队,积极探索“科学家+科技成果转化带头人+产业领军人”的人才发展新模式。
 
  企业反响
 
  今年以来,高新区加快推进英歌石科学城等建设,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以高能级平台引育高层次人才。布局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元宇宙、车联网、洁净能源、生命健康、文化旅游、智慧海洋、高端装备、数字贸易等“1+8”产业方向,加速产业升级和产业人才集聚。持续实施“科创工程”,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持续实施“海创工程”,打造国际交流平台,吸引海外高端人才、领先人才、高成长项目落地大连深耕发展。“高新区的人才政策细致、有层次,而且是陪伴式的,覆盖了各类人才在不同发展阶段等发展需求。”信华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研发中心总经理兰勇说,出台人才强区政策将进一步提升高新区吸引力、影响力,形成高端人才聚集的“强磁场”。
 
  据了解,近年来,高新区始终坚持人才优先发展战略,积极构建创新人才会聚高地。聚集国家级各类人才170余人、省市级各类人才3000余人。已形成软件信息技术领域创新团队900余个,科研人员年均增长率超过10%。同时,在车联网、洁净能源等八大领域建立了大量实验室、创新平台、科研团队,组建产业联盟、研究院、技术中心,会聚20万产业大军,已成为大连乃至东北地区最具活力的高素质人口聚集地和各类人才集聚区。
 
  权威解读
 
  10大实施计划:企业最高可获千万元资金支持
 
  在本次人才工作会议上,高新区推出了《全面贯彻落实“兴连英才计划”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加快推进新时代人才强区建设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制定了十大实施计划,从多个层面,构建一整套人才发展体系,聚力打造“创新人才方阵”“领军人才群谱”“优秀人才高地”。
 
  英歌石科学城“人才特区”计划:高能级平台引领高水平创新
 
  实施英歌石科学城“人才特区”计划。积极争建大连先进光源大科学装置,加快建设以能源催化转化全国重点实验室、辽宁滨海实验室、辽宁黄海实验室为代表的新一批实验室,集聚洁净能源、智能制造、生命健康等“1+X”科研领域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大力开展科技招商引智,加快集聚创新型企业、建设新型研发机构,吸引国内外高校院所及头部企业在英歌石科学城建设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新型研发机构、中试基地等科研平台,以优质科研平台的引入,会聚高水平科技创新人才。
 
  高端创新平台梯度计划:企业创新最高奖励50万元
 
  实施高端创新平台梯度计划,支持骨干企业团队。支持高端创新平台建设,每年建设省、市各级各类高端创新平台5个。对区内企业首次获批国家、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新型研发机构等资质并通过主管部门验收或认定后,分别给予50万元、30万元、20万元一次性奖励,升级补差。“带土移植”引育计划:配套扶持最高50万元
 
  实施“带土移植”引育计划,培植技术攻关群组。对省、市已立项的“带土移植”项目,按照省、市支持金额30%给予配套扶持,最高50万元;对项目承担单位参加“科创工程”项目路演评审予以加分,同等条件优先立项支持,叠加省、市政策,吸引“带土移植”团队来高新区开展技术攻关或创办企业。
 
  “科创工程”提质计划:最高可获千万元资金支持
 
  实施“科创工程”提质计划,鼓励科研人才创业。对“高校院所科技人才”和“企业科技人才”带项目到高新区创办高科技企业,通过立项后将给予实缴资本金的50%,最高100万元的一次性启动资金补助。项目运营满1年后且有研发投入的企业,经评审三年内给予最高1000万元的无偿资金支持,吸引更多高层次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在高新区集聚。
 
  科技型企业培育计划:独角兽企业可获100万元奖励
 
  实施科技型企业培育计划,壮大科技企业人才队伍。为鼓励创业者到高新区创业发展,支持新成立的科技型企业按照“科小-高企-雏鹰-瞪羚-独角兽-领军企业”的成长路径健康发展,不断壮大各类创新主体队伍。对于新备案的辽宁省瞪羚、独角兽类企业管理团队给予一次性奖励,瞪羚和种子独角兽30万元、潜在独角兽50万元、独角兽100万元。
 
  产业优秀人才奖励支持计划:核心人才奖励3万—5万元
 
  实施产业优秀人才奖励支持计划,引留优秀产业人才。鼓励辖区企业引留优秀人才,支持企业人才自主创新,解决关键核心技术难题,持续支持企业建立核心关键岗位后备人才库,构建起企业的人才梯队,突出核心人才价值,支持企业引留优秀人才,打造骨干团队。对符合高新区重点产业发展方向的优秀人才给予3万-5万元奖励。
 
  企业人才倍增计划:最高可获200万元补贴
 
  实施企业人才倍增计划,扩大辖区产业人才规模。支持企业快速发展,壮大规模。对年度人员净增长30人及以上的重点企业,给予15万-200万元补助,进一步鼓励科技企业发展壮大,完善“科小-高企-雏鹰-瞪羚-独角兽-领军企业”梯度培育格局,支持各类创新主体增加企业人员规模。“海创工程”品牌计划:支持“种苗”项目10个
 
  实施“海创工程”品牌计划,吸引海外精英人才。持续落实“海创工程”引才引智政策,每年征集不少于120个人才和项目参加路演、评审,筛选不少于10个优质“种苗”项目给予“海创工程”政策支持,负责对接各类资源,在政策、场地、资金和市场等方面,持续给予纾困解难,推动产业“补链、强链、延链”。
 
  企业成长陪伴计划:推动“产才融合”发展
 
  实施企业成长陪伴计划,全周期服务创新创业人才。围绕“科小-高企-雏鹰-瞪羚-独角兽”企业的成长路径,积极与上海技术交易所、国内知名创投机构等开展市场化和专业化合作,根据不同阶段对人才、技术、市场、融资、政策等需求,构建科技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培育高质量、高成长、高效益科技企业。
 
  双创示范基地扶持计划:支持中小微双创企业
 
  实施双创示范基地扶持计划,保障青年团队创业。在全区范围内完善国有三级孵化链条空间,促进双创示范基地特色的发展,对科技人员创办中小微科技企业进驻国有孵化场地的给予政策。对通过评审、符合高新区产业方向的小微企业和团队,给予50至100平方米的租金减免和低租金政策,对尚未成立公司的创业团队给予4个工位的6个月租金减免。
 
  高新区“人才新政”5大保障
 
  1.经费保障:在用好中央、省市人才政策资金的基础上,积极做好区级人才引进培养工作的资金保障,编制预算时优先考虑人才工作经费投入,积极筹措资金,加大资金的保障力度。
 
  2.落户保障:贯彻执行大连市全面放开的落户政策,人才及其配偶、子女均可在我市落户,父母均可投靠落户。实行“一次性办结”,由落户地公安派出所受理审核人才落户申请,手续齐全当场办结。
 
  3.健康保障:按照大连市“兴连人才计划”规定,尖端人才、领军人才和高端人才享受特诊医疗待遇和免费健康体检,优先入住保健病房并享受床位费补贴,“一人一册”建立健康档案。做好尖端人才、领军人才和高端人才提供预约挂号、专家会诊、住院治疗、专人导诊陪同等“绿色通道”服务工作。
 
  4.家庭保障:强化配偶子女就业入学保障。做好引进类的尖端人才、领军人才和高端人才子女入学,小学或初中可自主择校一次,初中择校的初升高时享受“指标到校”政策;高中阶段按照相关学籍管理规定参考人才意愿办理的保障工作,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其配偶为异地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的在编在岗人员,根据原单位性质,按照上级文件规定,原则上采取身份对等、专业对口的办法帮助协调到连工作。
 
  5.住房保障:利用辖区现有楼宇资源,改建区人才公寓项目,提供辖区各类人才住房周转。对英歌石科学城内符合条件的科研人员在科学城区域内购房提供住房补贴。为全职引进的尖端人才、领军人才、高端人才和青年才俊落实高层次人才安家费政策,对毕业后2年内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在我市新就业或自主创业的毕业生落实高校毕业生住房补贴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