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work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高新区新闻 >

长治高新区:创新驱动 示范引领 绘就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画卷

来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1-10-29 点击:

今年以来,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长治高新区围绕创建新时代国家高新区建设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目标,坚持科技创新引领,突出“双招双引”,全力促进高新区提档升级、高质量发展,努力在转型发展、招商引资等方面创出佳绩,为长治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坚持科技创新引领

打造区域科技创新中心

坚持把科技创新放在高新区改革发展全局中的核心位置,一是着力打好“六新”突破攻坚战。以打造全省“六新”突破示范区为目标,与清华大学环境学院、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龙芯中科、中国钢研集团等深入合作,合力攻坚环保设备、深紫外LED、超级碳纤维、碳化硅、氢储存等关键技术,带动一批新产品、新材料、新装备发展。二是完善创新政策体系。编制了《长治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十四五”发展规划》《长治高新区创新体系建设发展研究报告》《长治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关于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奖励办法(修订)》《长治高新区构建紫外LED产业“十个一”创新生态实施方案》等创新体系规划纲要。三是构建“十个一”产业创新生态体系。聚焦产业链布局创新链,从顶层设计、载体建设、要素保障三个方面入手,做深做细“十个一”产业创新生态。(围绕一个主导产业、编制一本专项规划、出台一套扶持政策、引进一支领军团队、设立一支产业基金、打造一个研发平台、办好一个品牌论坛、培育一家龙头企业、建设一个专业园区、形成一个产业集群。)目前深紫外LED产业已经形成了“十个一”的创新生态体系。四是提升创新创业载体建设水平。按照高企申报的八大领域,通过建立全链条科技型企业库、全生命周期扶持政策、全过程培训辅导体系,高质量完成早报工作,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作得到省科技厅的肯定,并在全省作经验交流。今年完成第一批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工作,共推荐申报34家。建立企业科技特派员制度,协调山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向科技型企业派驻科技特派员,目前达成派驻意向的企业11家。在省级众创空间、孵化器申报工作上,报名新申报省级众创空间企业3家,重新认定3家。

实施“双招双引” 

加快集聚战略性新兴产业

长治高新区2021年计划实施建设项目119个,总投资433.38亿元,年度计划完成投资89.5亿元。其中:续建项目67个,总投资240.43亿元,年度计划完成投资35.8亿元;新建项目45个,总投资103.42亿元,年度计划完成投资24.56亿元;前期项目7个,总投资89.53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9.14亿元。目前续建项目已全部复工,复工率100%;新建项目已开工40个,开工率90%。2021年“三个一批”重点项目41个,总投资180.4亿元。围绕项目建设,实行重点项目包联责任制,盯进度、抓开工、抓入库、抓固投,全力确保项目建设顺利推进,经济指标圆满完成。
围绕光电、信创、氢能源、装备制造等主攻产业,坚持项目与人才同步招引,精选150余名招商专员,组建40支招商专业小组、2支专业化招商团队。在全市公开招聘数名具有丰富招商经验的干部,进一步充实专业化招商团队,每个招商小组年度正式签约合同资金不少于12.5亿元,每年动态在谈项目不少于10个,每名专业化招商团队成员每人每年至少落地1个5亿元以上产业项目。1月-8月签约项目32个,签约金额208亿元,完成全年目标的89%。特别是在信创产业发展上,以龙芯CPU为核心,引入联想开天、神州数码、卓怡恒通、量子芯云、中关村创客小镇等10余个项目集中签约落地,初步形成了从芯片、硬盘、主板生产到系统集成、整机制造的完整信创产业链。“十四五”期间,将着力打造百亿级信创产业集群。在氢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上,武汉格罗夫中极氢能专用车项目开工建设,上海氢谱创能、北京化工大学氢能产业等氢能源项目正在深入对接。在智能制造产业上,中国钢研集团人造金刚石、碳化硅项目,天津睿为电子蓝宝石生长用高纯氧化铝多晶扩产项目、中联重科砂浆新材料产业项目等一批头部制造企业产业化项目正在深入洽谈,有望入驻智能终端产业园。

深化“三化三制”改革

充分释放体制机制活力

一是进一步优化干部队伍配备。坚持事业为上、人岗相适、人事相宜原则,6月份全面完成了事业单位改革,进一步优化了机关单位干部职工配置,充实了园区基层力量。二是进一步提升市场化运作能力。高新区管委会坚持政企分开、政资分开,进一步完善对区属集团公司的考核方案,建立统一规范的国有资产监管制度,加强清单管理和事中事后监管。区属长高智汇、长高智行、长高融汇三大集团公司,通过内部流程再造、人员调整、人才外聘、绩效考核等措施,强化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四自”主体责任。三是进一步提升专业化水平。继续深化与大地公司的全方位合作,在园区建设、产业基金、招商运营、飞地经济等方面做深做透,把大地的专业优势转化为高新区发展优势。大地公司运营的5G电子智造基地入驻企业16家,入驻率达70%;智能终端产业园洽谈意向入驻企业18家,已入驻装修企业1家。加强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通过中科潞安深紫外、潞安太阳能、立讯、康宝、纳安健康科技公司等园区重点企业,与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山西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在高新区建立了大学生实训基地、科研成果转化基地。今年以来,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已投资建设了环境检测治理技术研发中心项目,山西大学与中科潞安深紫外达成氮化物材料与发光器件研制的校企合作项目。四是努力在国际合作上实现新突破。先后对接国家级经开区绿色发展联盟、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等具有国际合作资源的经济组织,并与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达成合作共识,在高新区设立RCEP(山西)产业合作基地,形成中国与东盟的行业合作机制,为高新区导入国际元素,吸引东盟外溢产业投资高新区。

提高服务品质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一是加快推动市级授权全部到位。目前,承接市级审批权限731项,潞州区县级审批权限93项,所有事项均已落实到位。二是开展解决项目遗留问题专项行动。高新区管委会制定下发通知,为12个项目完善项目手续。三是深入推进大厅窗口改革工作。从大厅服务品质改起,全面推行“全科受理、一窗通办”制度和“窗口无否决权”制度,不断从减材料、减环节、减时间等方面持续优化审批流程。
1-8月份,高新区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2.39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80%,同比增长9.4%;其中工业投资完成32.97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79%,同比增长25.8%;转型项目完成投资29.56亿元,占工业投资比重89.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8.5亿元,同比增速7.5%;实际利用外资1498.8万美元,同比增速278%;财政总收入累计完成23.68亿元,完成全年指标70.01%,同比增长13.7%;市县两级财政收入累计完成11亿元,完成全年指标的80.24%,同比增长19.76%;区本级财政收入累计完成5.14亿元,完成全年指标的84.93%,同比增长10.46%。1-8月份,高新区“四上”企业增加42家,达到265家,提前完成全年任务
 
工作亮点

产业转型升级效果明显。今年6月,长治高新区作为全国六家国家级开发区之一,被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科技部等五部委表彰为2020年度真抓实干成效明显示范园区,是全国唯一一家连续两年(2019、2020年)被全国通报表扬的真抓实干成效明显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园区。

●实施“双招双引”攻坚行动。围绕产业链,实行专班招商,在全区精选150多名“招商专员”,组建40支招商小组,2支专业化招商小组,聚焦光电、信创、新能源、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制定招商图谱,按图索骥、精准招商。每个招商小组对接至少一个科研院所。目前招商小组外出对接项目110多个,科研院所30多家,达成合作意向30多个项目,签约项目19个,签约金额233亿元。

●以龙头企业为生态导入产业集群。在信创产业上,高新区引入国产化芯片领域的龙头企业龙芯中科,以龙芯的信创产业生态为支撑,建设龙芯长治信创产业园。围绕龙芯上下游资源,先后对接20余家上下游企业,2021年2月28日,联想开天、神州数码、卓怡恒通、量子芯云、中关村创客小镇等10余个项目集中签约落地,初步形成了从芯片、硬盘、主板生产到系统集成、整机制造的完整信创产业链。龙芯(长治)信创产业园项目,投资20多亿元,建筑面积5.2万平方米。从去年底引入龙芯以来,半年多时间龙芯生态的一批上下游企业正式签约落地,初步实现了从无到有、加快集聚的信创产业“长治模式”,未来2-3年将打造百亿级信创产业集群。在深紫外LED产业上,围绕中科潞安深紫外LED芯片生产项目,引入华微半导体、紫外LED杀毒模组及新风系统研发生产项目等下游产业项目,目前正在与美的、海尔、格力等终端企业达成合作,建设深紫外LED产业园。

●标准化厂房建设全省领先。谋划建设标准化厂房162.37万平方米,总投资86.27亿元(不含原有标准厂房100500平方米);已建成30.06万平方米,正在建设132.31万平方米。

●区域评价工作走在前列。率先在全省完成建设工程避免危害气象环境、建设工程文物保护和考古许可等12项区域评估,工业项目从拿地后办理用地规划许可证与工程规划许可证、施工许可证只需20天就可完成。


 

主页 > 新闻中心 > 高新区新闻 >

长治高新区:创新驱动 示范引领 绘就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画卷

2021-10-29 来源:高新院 achie.org 点击:

今年以来,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长治高新区围绕创建新时代国家高新区建设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目标,坚持科技创新引领,突出“双招双引”,全力促进高新区提档升级、高质量发展,努力在转型发展、招商引资等方面创出佳绩,为长治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坚持科技创新引领

打造区域科技创新中心

坚持把科技创新放在高新区改革发展全局中的核心位置,一是着力打好“六新”突破攻坚战。以打造全省“六新”突破示范区为目标,与清华大学环境学院、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龙芯中科、中国钢研集团等深入合作,合力攻坚环保设备、深紫外LED、超级碳纤维、碳化硅、氢储存等关键技术,带动一批新产品、新材料、新装备发展。二是完善创新政策体系。编制了《长治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十四五”发展规划》《长治高新区创新体系建设发展研究报告》《长治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关于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奖励办法(修订)》《长治高新区构建紫外LED产业“十个一”创新生态实施方案》等创新体系规划纲要。三是构建“十个一”产业创新生态体系。聚焦产业链布局创新链,从顶层设计、载体建设、要素保障三个方面入手,做深做细“十个一”产业创新生态。(围绕一个主导产业、编制一本专项规划、出台一套扶持政策、引进一支领军团队、设立一支产业基金、打造一个研发平台、办好一个品牌论坛、培育一家龙头企业、建设一个专业园区、形成一个产业集群。)目前深紫外LED产业已经形成了“十个一”的创新生态体系。四是提升创新创业载体建设水平。按照高企申报的八大领域,通过建立全链条科技型企业库、全生命周期扶持政策、全过程培训辅导体系,高质量完成早报工作,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作得到省科技厅的肯定,并在全省作经验交流。今年完成第一批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工作,共推荐申报34家。建立企业科技特派员制度,协调山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向科技型企业派驻科技特派员,目前达成派驻意向的企业11家。在省级众创空间、孵化器申报工作上,报名新申报省级众创空间企业3家,重新认定3家。

实施“双招双引” 

加快集聚战略性新兴产业

长治高新区2021年计划实施建设项目119个,总投资433.38亿元,年度计划完成投资89.5亿元。其中:续建项目67个,总投资240.43亿元,年度计划完成投资35.8亿元;新建项目45个,总投资103.42亿元,年度计划完成投资24.56亿元;前期项目7个,总投资89.53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9.14亿元。目前续建项目已全部复工,复工率100%;新建项目已开工40个,开工率90%。2021年“三个一批”重点项目41个,总投资180.4亿元。围绕项目建设,实行重点项目包联责任制,盯进度、抓开工、抓入库、抓固投,全力确保项目建设顺利推进,经济指标圆满完成。
围绕光电、信创、氢能源、装备制造等主攻产业,坚持项目与人才同步招引,精选150余名招商专员,组建40支招商专业小组、2支专业化招商团队。在全市公开招聘数名具有丰富招商经验的干部,进一步充实专业化招商团队,每个招商小组年度正式签约合同资金不少于12.5亿元,每年动态在谈项目不少于10个,每名专业化招商团队成员每人每年至少落地1个5亿元以上产业项目。1月-8月签约项目32个,签约金额208亿元,完成全年目标的89%。特别是在信创产业发展上,以龙芯CPU为核心,引入联想开天、神州数码、卓怡恒通、量子芯云、中关村创客小镇等10余个项目集中签约落地,初步形成了从芯片、硬盘、主板生产到系统集成、整机制造的完整信创产业链。“十四五”期间,将着力打造百亿级信创产业集群。在氢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上,武汉格罗夫中极氢能专用车项目开工建设,上海氢谱创能、北京化工大学氢能产业等氢能源项目正在深入对接。在智能制造产业上,中国钢研集团人造金刚石、碳化硅项目,天津睿为电子蓝宝石生长用高纯氧化铝多晶扩产项目、中联重科砂浆新材料产业项目等一批头部制造企业产业化项目正在深入洽谈,有望入驻智能终端产业园。

深化“三化三制”改革

充分释放体制机制活力

一是进一步优化干部队伍配备。坚持事业为上、人岗相适、人事相宜原则,6月份全面完成了事业单位改革,进一步优化了机关单位干部职工配置,充实了园区基层力量。二是进一步提升市场化运作能力。高新区管委会坚持政企分开、政资分开,进一步完善对区属集团公司的考核方案,建立统一规范的国有资产监管制度,加强清单管理和事中事后监管。区属长高智汇、长高智行、长高融汇三大集团公司,通过内部流程再造、人员调整、人才外聘、绩效考核等措施,强化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四自”主体责任。三是进一步提升专业化水平。继续深化与大地公司的全方位合作,在园区建设、产业基金、招商运营、飞地经济等方面做深做透,把大地的专业优势转化为高新区发展优势。大地公司运营的5G电子智造基地入驻企业16家,入驻率达70%;智能终端产业园洽谈意向入驻企业18家,已入驻装修企业1家。加强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通过中科潞安深紫外、潞安太阳能、立讯、康宝、纳安健康科技公司等园区重点企业,与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山西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在高新区建立了大学生实训基地、科研成果转化基地。今年以来,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已投资建设了环境检测治理技术研发中心项目,山西大学与中科潞安深紫外达成氮化物材料与发光器件研制的校企合作项目。四是努力在国际合作上实现新突破。先后对接国家级经开区绿色发展联盟、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等具有国际合作资源的经济组织,并与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达成合作共识,在高新区设立RCEP(山西)产业合作基地,形成中国与东盟的行业合作机制,为高新区导入国际元素,吸引东盟外溢产业投资高新区。

提高服务品质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一是加快推动市级授权全部到位。目前,承接市级审批权限731项,潞州区县级审批权限93项,所有事项均已落实到位。二是开展解决项目遗留问题专项行动。高新区管委会制定下发通知,为12个项目完善项目手续。三是深入推进大厅窗口改革工作。从大厅服务品质改起,全面推行“全科受理、一窗通办”制度和“窗口无否决权”制度,不断从减材料、减环节、减时间等方面持续优化审批流程。
1-8月份,高新区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2.39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80%,同比增长9.4%;其中工业投资完成32.97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79%,同比增长25.8%;转型项目完成投资29.56亿元,占工业投资比重89.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8.5亿元,同比增速7.5%;实际利用外资1498.8万美元,同比增速278%;财政总收入累计完成23.68亿元,完成全年指标70.01%,同比增长13.7%;市县两级财政收入累计完成11亿元,完成全年指标的80.24%,同比增长19.76%;区本级财政收入累计完成5.14亿元,完成全年指标的84.93%,同比增长10.46%。1-8月份,高新区“四上”企业增加42家,达到265家,提前完成全年任务
 
工作亮点

产业转型升级效果明显。今年6月,长治高新区作为全国六家国家级开发区之一,被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科技部等五部委表彰为2020年度真抓实干成效明显示范园区,是全国唯一一家连续两年(2019、2020年)被全国通报表扬的真抓实干成效明显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园区。

●实施“双招双引”攻坚行动。围绕产业链,实行专班招商,在全区精选150多名“招商专员”,组建40支招商小组,2支专业化招商小组,聚焦光电、信创、新能源、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制定招商图谱,按图索骥、精准招商。每个招商小组对接至少一个科研院所。目前招商小组外出对接项目110多个,科研院所30多家,达成合作意向30多个项目,签约项目19个,签约金额233亿元。

●以龙头企业为生态导入产业集群。在信创产业上,高新区引入国产化芯片领域的龙头企业龙芯中科,以龙芯的信创产业生态为支撑,建设龙芯长治信创产业园。围绕龙芯上下游资源,先后对接20余家上下游企业,2021年2月28日,联想开天、神州数码、卓怡恒通、量子芯云、中关村创客小镇等10余个项目集中签约落地,初步形成了从芯片、硬盘、主板生产到系统集成、整机制造的完整信创产业链。龙芯(长治)信创产业园项目,投资20多亿元,建筑面积5.2万平方米。从去年底引入龙芯以来,半年多时间龙芯生态的一批上下游企业正式签约落地,初步实现了从无到有、加快集聚的信创产业“长治模式”,未来2-3年将打造百亿级信创产业集群。在深紫外LED产业上,围绕中科潞安深紫外LED芯片生产项目,引入华微半导体、紫外LED杀毒模组及新风系统研发生产项目等下游产业项目,目前正在与美的、海尔、格力等终端企业达成合作,建设深紫外LED产业园。

●标准化厂房建设全省领先。谋划建设标准化厂房162.37万平方米,总投资86.27亿元(不含原有标准厂房100500平方米);已建成30.06万平方米,正在建设132.31万平方米。

●区域评价工作走在前列。率先在全省完成建设工程避免危害气象环境、建设工程文物保护和考古许可等12项区域评估,工业项目从拿地后办理用地规划许可证与工程规划许可证、施工许可证只需20天就可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