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兴高新区提升工作“新质效” 跑出项目“加速度”
来源:未知 日期:2019-07-01 点击:次
今年来,高新区紧紧围绕全市“项目质效大提升”工作部署要求,坚持项目为王理念,加快落子布局,矢志不渝抓大项目、好项目,重点围绕产业链招商,强化要素保障,加强协调服务,上半年较好地完成了市交任务。
这些成绩的背后,凝结着高新区辛勤耕耘、精准定位、负重加压,全力实施保持专注发展战略的汗水和智慧。高新 区主要负责人介绍,今年来,高新区通过多种措施和途径,及时解决项目招引中的各种问题,确保推进有力,落地迅速,努力实现三个突破:招引产业项目单体投资体量上形成突破。重点攻关央企和大型民企,力争招引落地投资30亿元以上的新兴产业项目1个;外资项目招引建设形成突破,扩大对外合作交流,新招引外资项目4个以上,其中1亿美元以上项目1个,并力争今年开工建设;人才项目招引形成突破,全年引进院士、“千人计划”、国家级专家领衔的“院士项目”10个以上。
统筹谋划争项目。始终坚守“三高”招引目标方向,实施精准招商。充分发挥高效异质结太阳能电池和锂电两条特色产业链吸附作用,梳理完善产业链上重点项目和重点企业,谋划策划产业关联度高的项目,集中优势资源和力量重点攻关。探索建立招商引资大数据体系,逐步加强招商信息化建设,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和自媒体平台,做好招商引资信息推送,完善项目库和资源库。
通力协作引项目。主动对接挖掘园区已落户企业与重点项目,畅通信息渠道,掌握有效信息,采取“以商引商”、“以企招商”等方式,以引进产业关联度高、核心竞争力强的项目为主攻方向,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大规模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坚持每月开展一次规模化的主题招商活动,提高招商引资的实效性。充分发挥海外和上海离岸孵化基地的窗口作用,依托现有合作的高校院所资源,与人才科技广场联合联动,信息互动,将招引项目和招引人才有机结合,打造高新区以项目引人才、以人才促项目的招商新特色。
优化服务促项目。推行“保姆式”服务,对招引落地的项目一跟到底、一路陪伴、一同成长,确保项目建设情况在一线掌握、问题在一线解决、矛盾在一线化解、措施在一线落实,成效在一线体现,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坚决做到问题不在我这里搁置,时间不在我这里浪费,设身处地为企业着想,真心实意为项目服务,确保了项目“加速度”。
新故相推,日生不滞。高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已经风生潮起。下半年,高新区将以“解放思想、对标找差、强弱补短、追赶超越”大讨论活动为契机,明确标杆、找准定位,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逐项工作倒排序时,逐个节点抓好落实,不断提高发展质量、提升发展速度,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强化工作措施,努力实现招商引资工作的新突破。加强领导,促进重点在谈项目尽快落实,尽最大努力提高成功率;搭建平台,构建对外招商引资工作的基础阵地。充分利用在上海、澳大利亚、美国底特律等地的离岸孵化基地作用,加快吸引当地科技成果入驻孵化。同时,延伸招商引资“触角”,扩大招商活动“版图”;抓好当前,谋划长远,做好项目的招引工作。主要围绕高效异质结太阳能电池和锂电两条产业链谋划好一批新项目。
积极创造条件,努力实现园区经济建设的新突破。千方百计促进园区企业提质增能。大力实施企业培大育强“2612”计划,加快企业转型升级步伐,引导企业做大做强,发挥骨干企业支撑引领作用;千方百计为园区可持续发展优化金融服务平台。用好融资金融手段,为项目建设、企业创新、产业链壮大提供科技金融保障;千方百计搭建载体为园区项目进驻创造条件。重点推进南理工泰兴智能制造研究院、北航郑机所中工高端装备研究院、同济大学国泰环境工程技术研究院等重大研发平台的建设。
加块工作节奏,努力实现政策服务力度的新突破。加快完善人才科技创新扶持政策,用好政府政策资源和“人才+项目”的人才引进模式,助推人才、项目建设,打造人才特区、创新特区;高效落实项目手续帮办、代办以及项目建设制约因素和问题的例会协调制度,从而简化投资者的办事程序提升工作效率,进一步优化投资发展环境;加快推进总部经济中心、金融财富中心、国际会展中心、锂电池工程中心、减速机检验检测中心等配套服务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园区综合承载力。
加强协调推进,努力实现招商引资成效的新突破。高效率优化协调工作,保障招商项目引进的科学性;高标准强化督办落实,以督查督办保目标达成。同时运用绩效考核手段,培植发展新亮点,高质量推进项目建设。按照项目“签约储备一批、开工建设一批、竣工达产一批”的推进要求,狠抓关键环节,加大建设力度,全力推动中智电力(二期)、中衡新材料、泰隆传动科技产业园、鼎瀚航空等项目加快建设速度,早日竣工投产。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一个项目,就是一个新的增长点;一批项目,就是一个新的增长极。在新时代开启的新征程上,一个个重大项目在泰兴高新区落地生根,犹如一块块地砖铺筑着通向全面小康的康庄大道,推动着高新区加速驶向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新站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