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work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高新区新闻 >

2018年成都高新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显成效

来源:未知 日期:2019-01-16 点击:

  2018年1-11月,324家规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3155.4亿元,增长19.1%;全年兑现政策扶持资金42亿元,降低企业税收负担120亿元以上,实现“仅跑一次”事项687项……这些数据,显示出成都高新区2018年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成效。作为西部首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四川省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和自贸试验区核心区,成都高新区抓住成都市“深化改革开放,聚力创新发展”和成都天府空港新城规划建设等重大机遇,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在“破”“立”“降”上下功夫,破除无效供给、培育发展新动能、降低成本补齐短板,大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全年发展质量效益稳步提升。
 
  政策“组合拳” 降低企业成本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做好“减法”,降低企业成本负担。2018年,成都高新区打出政策“组合拳”,先后制定出台《<关于支持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实施细则》《关于构建生物产业生态圈(产业功能区)促进生物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等,围绕主导产业和发展要素保障,降低实体经济经营、时间、税收、人才等成本,扶持企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全年兑现政策扶持资金42亿元以上,累计降低企业税收负担120亿元以上。
 
  同时,成都高新区出台《成都高新区政务服务“仅跑一次”改革方案》《餐饮业“首证通”行政审批改革推广实施方案》,积极推行行政审批改革,降低行政审批时间成本,实现了“仅跑一次”事项687项。其中,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中,将“多评合一”审批时限压缩至11个工作日,在全市率先推进“区域评估”改革,将工程建设项目从立项到竣工验收涉及的行政许可、市政公用服务等总用时控制在100个工作日以内;在餐饮业真正实现“一证通关”, 最快1天就能办好,大幅节约经营者审批时间。
 
  此外,成都高新区全面清理涉企收费,降低企业税费成本。2018年共清理规范涉企收费文件8个。其中,涉及企业行政事业性收费的有12项,每年可减轻企业和社会负担3.66亿元;涉及企业政府性基金共计6项,每年可减轻企业和社会负担2.58亿元。
 
  创新驱动 加速新旧动能转化
 
  2018年,成都高新区深化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以创新驱动加快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产品,为经济增长培育新动能,新旧动能转换不断加速。
 
  2018年,成都高新区先后出台《成都高新区推进军民深度融合发展工作方案(2017-2020)》《成都高新区加快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积极推进航空电子及机载设备、航空零部件、无人机、信息安全等领域研发制造型企业及研发基地项目建设,军民融合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加快。
 
  同时,成都高新区推动金融服务创新,开拓企业融资新路径。打造以“盈创动力”为代表的科技金融服务平台,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全方位“一站式”投融资服务;完善以“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为方向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成功开发股改贷、期权贷等创新型政策性贷款产品;形成涵盖天使投资、创业投资、产业投资基金等在内的股权投资服务体系。创新双创扶持政策,基本建成涵盖“实体店+海外店+网络店”的高新技术服务超市体系。截至目前,已聚集科技中介服务机构290余家,高新技术服务超市交易1900余次。
 
  在新经济领域,成都高新区重点发展数字经济、智能经济、绿色经济、创意经济、流量经济、共享经济六大新经济形态,构建具有高新特色的新经济产业体系,为成都高新区供给侧结构改革提供升级版“芯片”。2018年1-11月,成都高新区新经济属性企业共有267家,实现总产值3033亿元,增长19.4%,实现增加值增长10.9%。
 
  统筹规划 公共供给能力显著提升
 
  2018年以来,成都高新区加强公共服务统筹规划,完善教育、医疗、养老、文化等公共服务体系,提升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创新发展、资源环境等支撑能力,社会事业、城市建设、生态环境等三大领域的公共供给能力显著提升。
 
  成都高新区全年开工建设52所中小学、11所幼儿园,投入1.3亿元改善教学条件,为困难学生发放资助金2400万元;加快推进健康城市建设,中国医学科学院附属整形外科医院西南分中心落户高新,四川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高新医院项目取得实质进展;着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高品质高效率完成府城大道延伸段、桂溪生态公园等海绵城市项目建设。
 
  在交通环境方面,2018年成都高新区构建低碳交通体系,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模式,新开公交线路38条,优化调整公交线路23条,投入使用新能源公交车518辆,全年预计完成充电桩建设480个。此外,还推广了“智慧停车”平台,建成智慧停车场试点点位30个。


 

主页 > 新闻中心 > 高新区新闻 >

2018年成都高新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显成效

2019-01-16 来源:未知 点击:

  2018年1-11月,324家规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3155.4亿元,增长19.1%;全年兑现政策扶持资金42亿元,降低企业税收负担120亿元以上,实现“仅跑一次”事项687项……这些数据,显示出成都高新区2018年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成效。作为西部首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四川省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和自贸试验区核心区,成都高新区抓住成都市“深化改革开放,聚力创新发展”和成都天府空港新城规划建设等重大机遇,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在“破”“立”“降”上下功夫,破除无效供给、培育发展新动能、降低成本补齐短板,大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全年发展质量效益稳步提升。
 
  政策“组合拳” 降低企业成本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做好“减法”,降低企业成本负担。2018年,成都高新区打出政策“组合拳”,先后制定出台《<关于支持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实施细则》《关于构建生物产业生态圈(产业功能区)促进生物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等,围绕主导产业和发展要素保障,降低实体经济经营、时间、税收、人才等成本,扶持企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全年兑现政策扶持资金42亿元以上,累计降低企业税收负担120亿元以上。
 
  同时,成都高新区出台《成都高新区政务服务“仅跑一次”改革方案》《餐饮业“首证通”行政审批改革推广实施方案》,积极推行行政审批改革,降低行政审批时间成本,实现了“仅跑一次”事项687项。其中,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中,将“多评合一”审批时限压缩至11个工作日,在全市率先推进“区域评估”改革,将工程建设项目从立项到竣工验收涉及的行政许可、市政公用服务等总用时控制在100个工作日以内;在餐饮业真正实现“一证通关”, 最快1天就能办好,大幅节约经营者审批时间。
 
  此外,成都高新区全面清理涉企收费,降低企业税费成本。2018年共清理规范涉企收费文件8个。其中,涉及企业行政事业性收费的有12项,每年可减轻企业和社会负担3.66亿元;涉及企业政府性基金共计6项,每年可减轻企业和社会负担2.58亿元。
 
  创新驱动 加速新旧动能转化
 
  2018年,成都高新区深化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以创新驱动加快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产品,为经济增长培育新动能,新旧动能转换不断加速。
 
  2018年,成都高新区先后出台《成都高新区推进军民深度融合发展工作方案(2017-2020)》《成都高新区加快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积极推进航空电子及机载设备、航空零部件、无人机、信息安全等领域研发制造型企业及研发基地项目建设,军民融合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加快。
 
  同时,成都高新区推动金融服务创新,开拓企业融资新路径。打造以“盈创动力”为代表的科技金融服务平台,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全方位“一站式”投融资服务;完善以“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为方向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成功开发股改贷、期权贷等创新型政策性贷款产品;形成涵盖天使投资、创业投资、产业投资基金等在内的股权投资服务体系。创新双创扶持政策,基本建成涵盖“实体店+海外店+网络店”的高新技术服务超市体系。截至目前,已聚集科技中介服务机构290余家,高新技术服务超市交易1900余次。
 
  在新经济领域,成都高新区重点发展数字经济、智能经济、绿色经济、创意经济、流量经济、共享经济六大新经济形态,构建具有高新特色的新经济产业体系,为成都高新区供给侧结构改革提供升级版“芯片”。2018年1-11月,成都高新区新经济属性企业共有267家,实现总产值3033亿元,增长19.4%,实现增加值增长10.9%。
 
  统筹规划 公共供给能力显著提升
 
  2018年以来,成都高新区加强公共服务统筹规划,完善教育、医疗、养老、文化等公共服务体系,提升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创新发展、资源环境等支撑能力,社会事业、城市建设、生态环境等三大领域的公共供给能力显著提升。
 
  成都高新区全年开工建设52所中小学、11所幼儿园,投入1.3亿元改善教学条件,为困难学生发放资助金2400万元;加快推进健康城市建设,中国医学科学院附属整形外科医院西南分中心落户高新,四川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高新医院项目取得实质进展;着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高品质高效率完成府城大道延伸段、桂溪生态公园等海绵城市项目建设。
 
  在交通环境方面,2018年成都高新区构建低碳交通体系,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模式,新开公交线路38条,优化调整公交线路23条,投入使用新能源公交车518辆,全年预计完成充电桩建设480个。此外,还推广了“智慧停车”平台,建成智慧停车场试点点位3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