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work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高新区新闻 >

广东清远高新区“双创之花”绽放芳华

来源:未知 日期:2018-10-23 点击:

  始建于1991年,由广东省清远扶贫经济开发试验区转型,并于2015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升级为国家高新区的清远高新区用自己的探索实践证明:后发地区不仅能,而且能做得更好。
 
  数据是无声的佐证:清远高新区自升级以来,高企、孵化器数量实现翻番;省级工程中心增长200%;专利申请增长800%,其中,发明专利增长1000%;现有国家工程中心1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2家、博士后工作站2家。
 
  同时,清远高新区还新增国家火炬高性能结构材料特色产业基地、国家高性能结构材料创新型产业集群、国家高性能金属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国家科技服务业区域试点、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华炬国家级孵化器、天安智汇国家备案众创空间等7块国字号品牌。这是对园区在科技创新方面获得成绩的最大褒奖。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激发创新活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但创新需要勇气,更需要魄力。
 
  作为后发地区,清远高新区深谙创新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在着手科技创新时,首先就把体制机制改革放在了首位。
 
  2012年,清远市委、市政府对清远高新区进行了体制改革和机构改革,将园区的社会事务交由清城区管理,强化园区的经济管理、科技创新职能和权限。如此一来,园区可以轻装上阵,专注于科技创新和经济管理。
 
  2015年,为加快科技创新步伐,清远高新区设立了建设局和代建项目管理中心、创新创业服务中心。
 
  2017年,成立了粤东西北地区首个行政审批局——清远高新区、清城区行政审批局,政务服务效率显著提升。
 
  体制机制的不断完善让清远的科技创新工作逐步理顺,为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与此同时,清远高新区相继制定出台《促进产业发展十条措施》《推动科技创新十六条措施》《知识产权资助奖励办法》等多项政策文件,每年安排科技专项资金用于支持激励企业开展科技创新。数据显示,2015-2017年,园区共兑付科技资金5205.63万元,受惠企业447多家(次)。
 
  构建创新平台 建设双创高地
 
  有了创新创业的政策,清远高新区还不断构建各种创新平台,厚植创新的沃土。
 
  为贯彻国家“互联网+”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围绕创建国家级科技服务业区域试点单位,清远高新区重点引进了具有我国领先的服务交易平台、人才共享大数据平台、超级孵化器、产业升级助推器等平台价值的“猪八戒网”,使之成为园区发展新经济,践行国家及区域创新驱动、互联网大数据+实体经济融合、双创升级版、互联网+政务服务、大学生实习实训创新创业等战略的重要平台。
 
  同时,依托天安智谷、华南863科技创新园等载体,清远高新区建设了集成果转化、知识产权、投融资、信息服务等服务于一体的公共服务平台。
 
  目前,清远高新区已建成中国汽车涂料行业公共技术创新服务平台、中国建筑门窗幕墙科技产业化应用基地等19个公共服务平台,并成功申报广东省高性能结构材料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广东省汽车表面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广东省锂电关键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联盟3个省级技术创新联盟,为园区内企业提供全方位的科技创新服务。
 
  截至今年9月,华南863科技创新园进驻项目202个(入孵项目100个);天安智谷进驻项目196个(入孵项目53个)。目前已建成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华炬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备案众创空间(天安智汇众创空间)各1个,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培育单位2个(华大健康电商孵化园、天安智谷科技企业孵化器)。
 
  此外,清远高新区还与中山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高校及科研院所深入开展校地合作和产学研合作,大力引进创新创业团队,共建科技创新平台。其中,广东聚航新材料研究院2017年获批省级新型研发机构;与中山大学合作共建中山大学清远创新药物研究中心,由中山大学牵头申报的第六批省工程实验室广东省手性药物工程实验室落地该中心;华南师范大学(清远)科技创新研究院已落地清远高新区;华南理工大学(清远)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前期工作正加紧推进。
 
  为推动区域创新创业氛围更浓厚,清远高新区主动承办各类国家、省级科技活动,提升地方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增强其对项目、人才等科技资源的吸聚力。牵头承办了第五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广东赛区启动仪式、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市场与技术对接清远行、国家高新区科技局长培训班等国家级活动以及第六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广东赛区)暨第五届“珠江天使杯”科技创新创业大赛的新材料和新能源两个行业决赛等省级活动,营造了“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良好氛围。
 
  引进培育双创人才 推进知识产权园区建设
 
  人才是创新的主体,是推进科技创新工作的中坚力量。清远高新区坚持刚性引才与柔性引才相结合,实施重点人才工程,组建企业家联谊会,促进人才交流互动,加强人才引育力度。先后引进中国工程院院士、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长江学者”等高端人才17人,引进由中山大学化工学院陈旭东教授带头的新特材料创新团队、由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崔玉峰教授带头的醇基燃料高效燃烧技术研发团队等多个海内外创新创业团队。
 
  清远高新区先后成功申报省、市人才工程共4个,广东省“扬帆计划”团队3个,市创新创业团队4个,共获得省、市人才扶持资金近2000万元。
 
  除了引才用才外,清远高新区还不断优化环境,让人才留得住发展得好。积极做好园区内高端人才、高技能人才和创业人才的备案工作,主动为其提供项目申报跟踪、生活便利等各项服务。出台《清远高新区促进产业发展十条措施》和《清远高新区人才创业项目评审实施办法》,进一步加强对人才创业项目的支持力度,为人才在园区投资创业创造良好的环境。
 
  作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为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促进园区的创新发展,清远高新区进一步完善优化知识产权政策环境,制定《清远国家高新区促进知识产权行动计划(2017--2019年)》《清远高新区知识产权资助奖励办法》等政策文件,加大对知识产权创造的支持和鼓励力度,充分调动各类创新主体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积极性。
 
  今年1-8月,清远高新区专利申请量达1987件,同比增长178.68%,专利授权量达1043件,同比增长83.95%,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达581件,同比增长201.04%,发明专利授权量达66件,同比增长112.9%,较去年大幅提升。
 
  同时,清远高新区积极构建知识产权综合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利用园区内天安智谷、863孵化器知识产权综合服务平台,持续开展专利“灭零”“增量”工程,先后组织园区内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与孵化器管理机构和企业对接,聘请资深知识产权导师驻点园区,深入中小微科技企业一线和在孵企业进行挖掘企业专利申请潜力,并提供专利申请、代理、维权以及专利战略制定等方面的服务,帮助企业摘掉“零专利”帽子。
 
  目前,清远高新区聚集了20多家知识产权服务机构,采取线上信息服务和线下实体服务相结合,为企业提供专利信息运用、专利预警、专利维权、专利运营等服务,努力推动知识产权创造由多向优、由大到强的转变,实现专利数量质量协调发展。
 
  完善创新体系 力推科技经济快速发展
 
  虽然近几年清远高新区科技创新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实现了多方面突破,但对比当前如火如荼的科技发展态势,园区发展建设依然任重道远。
 
  对此,清远高新区将从三个方面继续推动科技创新工作。
 
  一是继续建设以市场为导向、政府助力、企业主体、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持续推进高企倍增,筛选一批有专利及成长性较好的企业建立信息库,作为高企和高企入库重点培育对象,提供精准服务。支持规模以上的企业组建研发机构,提升科研攻关水平。加强与中山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国防科技大学的沟通对接,加快落实中山大学清远创新药物研究中心、华南师范大学(清远)科技产业研究院等研发机构建设,同时鼓励有实力的园区外企业来园区建研发机构,力争将清远高新区打造成汇集各行业研发机构的科技高地。依托聚航研究院、华斓汽车新材料研究院、佳致研究院等平台,清远高新区将发挥“三大产业联盟”(高性能结构材料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汽车表面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联盟、锂电关键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引领带动作用,形成产业集聚效应。
 
  二是推动孵化器专业运作。重点抓好孵化器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育,促进华炬孵化器、天安智谷孵化器、华大健康电商园等孵化器完善基础配套,提升孵化培育能力。启动建设科技服务中心,推动清远高新区知识产权综合服务平台投入运营。加强与诺亚信、华科创投和粤科金融等金融机构的合作,加快推进10亿元广东粤科清远创新创业投资基金、2.5亿元清远高新区产业投资基金和2亿元华科产业创投基金等三大产业基金的组建落实。
 
  三是加强人才引育工作。发挥清远高新区华南863人才驿站、天安智谷人才大市场、企业家联谊会等平台(机构)的服务功能,定期组织企业职工联谊会、高峰论坛、学术交流等活动,增强人才互动氛围。积极组织申报省“扬帆计划”、“特支计划”、市“起航计划”等人才工程,发挥省、市人才政策和区科技及产业政策的引导扶持作用,以园区内龙头企业、科技型企业、科技平台为载体,大力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团队和科研人才,培育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主页 > 新闻中心 > 高新区新闻 >

广东清远高新区“双创之花”绽放芳华

2018-10-23 来源:未知 点击:

  始建于1991年,由广东省清远扶贫经济开发试验区转型,并于2015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升级为国家高新区的清远高新区用自己的探索实践证明:后发地区不仅能,而且能做得更好。
 
  数据是无声的佐证:清远高新区自升级以来,高企、孵化器数量实现翻番;省级工程中心增长200%;专利申请增长800%,其中,发明专利增长1000%;现有国家工程中心1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2家、博士后工作站2家。
 
  同时,清远高新区还新增国家火炬高性能结构材料特色产业基地、国家高性能结构材料创新型产业集群、国家高性能金属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国家科技服务业区域试点、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华炬国家级孵化器、天安智汇国家备案众创空间等7块国字号品牌。这是对园区在科技创新方面获得成绩的最大褒奖。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激发创新活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但创新需要勇气,更需要魄力。
 
  作为后发地区,清远高新区深谙创新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在着手科技创新时,首先就把体制机制改革放在了首位。
 
  2012年,清远市委、市政府对清远高新区进行了体制改革和机构改革,将园区的社会事务交由清城区管理,强化园区的经济管理、科技创新职能和权限。如此一来,园区可以轻装上阵,专注于科技创新和经济管理。
 
  2015年,为加快科技创新步伐,清远高新区设立了建设局和代建项目管理中心、创新创业服务中心。
 
  2017年,成立了粤东西北地区首个行政审批局——清远高新区、清城区行政审批局,政务服务效率显著提升。
 
  体制机制的不断完善让清远的科技创新工作逐步理顺,为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与此同时,清远高新区相继制定出台《促进产业发展十条措施》《推动科技创新十六条措施》《知识产权资助奖励办法》等多项政策文件,每年安排科技专项资金用于支持激励企业开展科技创新。数据显示,2015-2017年,园区共兑付科技资金5205.63万元,受惠企业447多家(次)。
 
  构建创新平台 建设双创高地
 
  有了创新创业的政策,清远高新区还不断构建各种创新平台,厚植创新的沃土。
 
  为贯彻国家“互联网+”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围绕创建国家级科技服务业区域试点单位,清远高新区重点引进了具有我国领先的服务交易平台、人才共享大数据平台、超级孵化器、产业升级助推器等平台价值的“猪八戒网”,使之成为园区发展新经济,践行国家及区域创新驱动、互联网大数据+实体经济融合、双创升级版、互联网+政务服务、大学生实习实训创新创业等战略的重要平台。
 
  同时,依托天安智谷、华南863科技创新园等载体,清远高新区建设了集成果转化、知识产权、投融资、信息服务等服务于一体的公共服务平台。
 
  目前,清远高新区已建成中国汽车涂料行业公共技术创新服务平台、中国建筑门窗幕墙科技产业化应用基地等19个公共服务平台,并成功申报广东省高性能结构材料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广东省汽车表面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广东省锂电关键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联盟3个省级技术创新联盟,为园区内企业提供全方位的科技创新服务。
 
  截至今年9月,华南863科技创新园进驻项目202个(入孵项目100个);天安智谷进驻项目196个(入孵项目53个)。目前已建成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华炬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备案众创空间(天安智汇众创空间)各1个,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培育单位2个(华大健康电商孵化园、天安智谷科技企业孵化器)。
 
  此外,清远高新区还与中山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高校及科研院所深入开展校地合作和产学研合作,大力引进创新创业团队,共建科技创新平台。其中,广东聚航新材料研究院2017年获批省级新型研发机构;与中山大学合作共建中山大学清远创新药物研究中心,由中山大学牵头申报的第六批省工程实验室广东省手性药物工程实验室落地该中心;华南师范大学(清远)科技创新研究院已落地清远高新区;华南理工大学(清远)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前期工作正加紧推进。
 
  为推动区域创新创业氛围更浓厚,清远高新区主动承办各类国家、省级科技活动,提升地方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增强其对项目、人才等科技资源的吸聚力。牵头承办了第五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广东赛区启动仪式、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市场与技术对接清远行、国家高新区科技局长培训班等国家级活动以及第六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广东赛区)暨第五届“珠江天使杯”科技创新创业大赛的新材料和新能源两个行业决赛等省级活动,营造了“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良好氛围。
 
  引进培育双创人才 推进知识产权园区建设
 
  人才是创新的主体,是推进科技创新工作的中坚力量。清远高新区坚持刚性引才与柔性引才相结合,实施重点人才工程,组建企业家联谊会,促进人才交流互动,加强人才引育力度。先后引进中国工程院院士、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长江学者”等高端人才17人,引进由中山大学化工学院陈旭东教授带头的新特材料创新团队、由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崔玉峰教授带头的醇基燃料高效燃烧技术研发团队等多个海内外创新创业团队。
 
  清远高新区先后成功申报省、市人才工程共4个,广东省“扬帆计划”团队3个,市创新创业团队4个,共获得省、市人才扶持资金近2000万元。
 
  除了引才用才外,清远高新区还不断优化环境,让人才留得住发展得好。积极做好园区内高端人才、高技能人才和创业人才的备案工作,主动为其提供项目申报跟踪、生活便利等各项服务。出台《清远高新区促进产业发展十条措施》和《清远高新区人才创业项目评审实施办法》,进一步加强对人才创业项目的支持力度,为人才在园区投资创业创造良好的环境。
 
  作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为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促进园区的创新发展,清远高新区进一步完善优化知识产权政策环境,制定《清远国家高新区促进知识产权行动计划(2017--2019年)》《清远高新区知识产权资助奖励办法》等政策文件,加大对知识产权创造的支持和鼓励力度,充分调动各类创新主体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积极性。
 
  今年1-8月,清远高新区专利申请量达1987件,同比增长178.68%,专利授权量达1043件,同比增长83.95%,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达581件,同比增长201.04%,发明专利授权量达66件,同比增长112.9%,较去年大幅提升。
 
  同时,清远高新区积极构建知识产权综合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利用园区内天安智谷、863孵化器知识产权综合服务平台,持续开展专利“灭零”“增量”工程,先后组织园区内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与孵化器管理机构和企业对接,聘请资深知识产权导师驻点园区,深入中小微科技企业一线和在孵企业进行挖掘企业专利申请潜力,并提供专利申请、代理、维权以及专利战略制定等方面的服务,帮助企业摘掉“零专利”帽子。
 
  目前,清远高新区聚集了20多家知识产权服务机构,采取线上信息服务和线下实体服务相结合,为企业提供专利信息运用、专利预警、专利维权、专利运营等服务,努力推动知识产权创造由多向优、由大到强的转变,实现专利数量质量协调发展。
 
  完善创新体系 力推科技经济快速发展
 
  虽然近几年清远高新区科技创新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实现了多方面突破,但对比当前如火如荼的科技发展态势,园区发展建设依然任重道远。
 
  对此,清远高新区将从三个方面继续推动科技创新工作。
 
  一是继续建设以市场为导向、政府助力、企业主体、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持续推进高企倍增,筛选一批有专利及成长性较好的企业建立信息库,作为高企和高企入库重点培育对象,提供精准服务。支持规模以上的企业组建研发机构,提升科研攻关水平。加强与中山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国防科技大学的沟通对接,加快落实中山大学清远创新药物研究中心、华南师范大学(清远)科技产业研究院等研发机构建设,同时鼓励有实力的园区外企业来园区建研发机构,力争将清远高新区打造成汇集各行业研发机构的科技高地。依托聚航研究院、华斓汽车新材料研究院、佳致研究院等平台,清远高新区将发挥“三大产业联盟”(高性能结构材料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汽车表面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联盟、锂电关键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引领带动作用,形成产业集聚效应。
 
  二是推动孵化器专业运作。重点抓好孵化器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育,促进华炬孵化器、天安智谷孵化器、华大健康电商园等孵化器完善基础配套,提升孵化培育能力。启动建设科技服务中心,推动清远高新区知识产权综合服务平台投入运营。加强与诺亚信、华科创投和粤科金融等金融机构的合作,加快推进10亿元广东粤科清远创新创业投资基金、2.5亿元清远高新区产业投资基金和2亿元华科产业创投基金等三大产业基金的组建落实。
 
  三是加强人才引育工作。发挥清远高新区华南863人才驿站、天安智谷人才大市场、企业家联谊会等平台(机构)的服务功能,定期组织企业职工联谊会、高峰论坛、学术交流等活动,增强人才互动氛围。积极组织申报省“扬帆计划”、“特支计划”、市“起航计划”等人才工程,发挥省、市人才政策和区科技及产业政策的引导扶持作用,以园区内龙头企业、科技型企业、科技平台为载体,大力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团队和科研人才,培育高素质技能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