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work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高新区新闻 >

宜昌高新区:打造“三生”融合发展新名片

来源:未知 日期:2018-08-24 点击:

  盛夏,漫步高新区,绿树成荫,碧草连片。产业研究院、高端中小学、便民服务机构迅速布局,生物产业园、电子信息产业园、白洋园区等产业园区快速发展,人福药业、安琪酵母、长机科技等一批行业骨干企业加速聚集……山水园林尽显科技之美,绿色发展引领高端生活。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让高新区迸发出蓬勃的发展生机。
 
  生态引领缔造高质量发展磁场
 
  清晨,高新区生物产业园土门集镇早市菜场,叫卖声此起彼伏,为居民诟病的“脏乱差”已成为过去时,取而代之的,是整齐划一的摊位,干净整洁的地面和不再拥堵的通道。
 
  漫步东山园区半岛森林公园,亭榭相映,枝叶扶疏、曲径通幽、花香鸟鸣,已成为周边居民休闲锻炼的首选之地。
 
  而这些变化只是高新区开展环境治理三年行动的一个缩影。
 
  为了补齐“产”“城”发展错位的短板,高新区着眼长远,依托产业和城建两条腿走路,在产业蓬勃发展的同时,城市建设迎头赶上,环境治理铁腕推进,民生工程加速建设。
 
  8月份改造全面结束后,土门将不再“土”。三峡专用公路匝道及沿线已成为层次分明、四季常青的靓丽景观廊道,微节点、微景观改造让东山园区城市面貌焕然一新,白洋园区长江岸线绿化达2.5公里,运河铁路桥和柏临河灵宝村断面水质达标率均为100%,高新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同比增加5%。
 
  便捷的交通、优美的环境、完善的服务,形成高新区吸引企业、吸引人才、吸引资金的“磁场”。上半年,全区所有指标均实现“双过半”“硬过半”,固定资产投资和工业总产值增速均超过25%,增速分别位居全市第二和5个一类县市区第二。
 
  科技支撑激活高质量发展动能
 
  走进高新区老牌制造企业黑旋风锯业,数字化备料加工中心几台不知疲倦的机器人正精确的“拿放”锯片。公司在金刚石锯片生产中成功解决了焊接工艺、热处理变形及硬度均匀性等多项技术难题,使其生产的消音锯片噪音降低30分贝左右,关键技术指标达到全球一流水准。目前,该公司生产的锯片基体远销德国、西班牙、美国、韩国、意大利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
 
  这样的故事在高新区不断上演,成为“实体”高新的创新样本。依托自贸片区双向开放的平台功能,宜昌高新区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在湖北省传统产业升级改造资金和宜昌市工业技术改造资金的基础上,每年区级财政安排预算资金逾千万元,用以支持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发展。
 
  长江钢琴、南玻显示器件等一批企业逐步加入技改热潮,通过采用高科技、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投入技改资金改善厂房设备,产品质量大幅提高,经济效益和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今年上半年,高新区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10倍。
 
  水积鱼聚,木茂鸟集。高新区以转型发展为引擎,向全球创业团队、“高精尖”人才抛出“红绣球”,相继出台“双创六条”、高新区(自贸片区)招才引智“黄金十条”等组合政策。目前,已聚集高新技术企业达219家,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100多人。近五年,培育了一批在国际国内产业细分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的“单项冠军”,由企业和研究所起草修订的各类国家技术标准、行业规范达60项,转化科技成果1000多项。
 
  双向开放拓展高质量发展空间
 
  2017年4月1日,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宜昌片区正式挂牌成立。至此,“一带一路”倡议、长江经济带、国家级高新区、自贸片区建设四大国家级战略在宜昌高新区叠加,促使高新区加速建设成为内陆地区联动发展的战略纽带。
 
  “在宜昌自贸片区获批后,退税申报全程走”网路’,盘活了我们企业的流动资金。”黑旋风公司总经理邹长俊说。自贸片区挂牌以来,围绕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需求,强化体制机制创新,推出了一系列在全省乃至全国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成果。在全省率先探索的“六多合一”改革、集成服务政务服务模式、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负面清单加豁免清单管理制度、外国人申请签证免护照留存政策、“多评合一+区域综合评估”改革等制度创新成果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好评,综保区正式启动建设,“宜汉欧”货运班列已实现常态化运行,广大企业和群众即将享受到更多的自贸红利。走向国际化,拥抱全球化,高新区参与全球产业合作的案例频频上演。
 
  宜昌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宜昌自贸片区管委会主任汪元程表示,“下一阶段,我们将立足宜昌实际,找准片区定位,放大自贸效应,向改革要动力、要活力,着力推动绿色发展、有序发展、高质量发展,打造内陆开放发展新高地。”
 
  大河奔流,肩负期待与使命,宜昌高新区(自贸片区)砥砺前行……


 

主页 > 新闻中心 > 高新区新闻 >

宜昌高新区:打造“三生”融合发展新名片

2018-08-24 来源:未知 点击:

  盛夏,漫步高新区,绿树成荫,碧草连片。产业研究院、高端中小学、便民服务机构迅速布局,生物产业园、电子信息产业园、白洋园区等产业园区快速发展,人福药业、安琪酵母、长机科技等一批行业骨干企业加速聚集……山水园林尽显科技之美,绿色发展引领高端生活。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让高新区迸发出蓬勃的发展生机。
 
  生态引领缔造高质量发展磁场
 
  清晨,高新区生物产业园土门集镇早市菜场,叫卖声此起彼伏,为居民诟病的“脏乱差”已成为过去时,取而代之的,是整齐划一的摊位,干净整洁的地面和不再拥堵的通道。
 
  漫步东山园区半岛森林公园,亭榭相映,枝叶扶疏、曲径通幽、花香鸟鸣,已成为周边居民休闲锻炼的首选之地。
 
  而这些变化只是高新区开展环境治理三年行动的一个缩影。
 
  为了补齐“产”“城”发展错位的短板,高新区着眼长远,依托产业和城建两条腿走路,在产业蓬勃发展的同时,城市建设迎头赶上,环境治理铁腕推进,民生工程加速建设。
 
  8月份改造全面结束后,土门将不再“土”。三峡专用公路匝道及沿线已成为层次分明、四季常青的靓丽景观廊道,微节点、微景观改造让东山园区城市面貌焕然一新,白洋园区长江岸线绿化达2.5公里,运河铁路桥和柏临河灵宝村断面水质达标率均为100%,高新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同比增加5%。
 
  便捷的交通、优美的环境、完善的服务,形成高新区吸引企业、吸引人才、吸引资金的“磁场”。上半年,全区所有指标均实现“双过半”“硬过半”,固定资产投资和工业总产值增速均超过25%,增速分别位居全市第二和5个一类县市区第二。
 
  科技支撑激活高质量发展动能
 
  走进高新区老牌制造企业黑旋风锯业,数字化备料加工中心几台不知疲倦的机器人正精确的“拿放”锯片。公司在金刚石锯片生产中成功解决了焊接工艺、热处理变形及硬度均匀性等多项技术难题,使其生产的消音锯片噪音降低30分贝左右,关键技术指标达到全球一流水准。目前,该公司生产的锯片基体远销德国、西班牙、美国、韩国、意大利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
 
  这样的故事在高新区不断上演,成为“实体”高新的创新样本。依托自贸片区双向开放的平台功能,宜昌高新区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在湖北省传统产业升级改造资金和宜昌市工业技术改造资金的基础上,每年区级财政安排预算资金逾千万元,用以支持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发展。
 
  长江钢琴、南玻显示器件等一批企业逐步加入技改热潮,通过采用高科技、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投入技改资金改善厂房设备,产品质量大幅提高,经济效益和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今年上半年,高新区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10倍。
 
  水积鱼聚,木茂鸟集。高新区以转型发展为引擎,向全球创业团队、“高精尖”人才抛出“红绣球”,相继出台“双创六条”、高新区(自贸片区)招才引智“黄金十条”等组合政策。目前,已聚集高新技术企业达219家,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100多人。近五年,培育了一批在国际国内产业细分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的“单项冠军”,由企业和研究所起草修订的各类国家技术标准、行业规范达60项,转化科技成果1000多项。
 
  双向开放拓展高质量发展空间
 
  2017年4月1日,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宜昌片区正式挂牌成立。至此,“一带一路”倡议、长江经济带、国家级高新区、自贸片区建设四大国家级战略在宜昌高新区叠加,促使高新区加速建设成为内陆地区联动发展的战略纽带。
 
  “在宜昌自贸片区获批后,退税申报全程走”网路’,盘活了我们企业的流动资金。”黑旋风公司总经理邹长俊说。自贸片区挂牌以来,围绕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需求,强化体制机制创新,推出了一系列在全省乃至全国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成果。在全省率先探索的“六多合一”改革、集成服务政务服务模式、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负面清单加豁免清单管理制度、外国人申请签证免护照留存政策、“多评合一+区域综合评估”改革等制度创新成果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好评,综保区正式启动建设,“宜汉欧”货运班列已实现常态化运行,广大企业和群众即将享受到更多的自贸红利。走向国际化,拥抱全球化,高新区参与全球产业合作的案例频频上演。
 
  宜昌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宜昌自贸片区管委会主任汪元程表示,“下一阶段,我们将立足宜昌实际,找准片区定位,放大自贸效应,向改革要动力、要活力,着力推动绿色发展、有序发展、高质量发展,打造内陆开放发展新高地。”
 
  大河奔流,肩负期待与使命,宜昌高新区(自贸片区)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