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work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高新区新闻 >

推进“双创”新生态建设 福建火炬高新区打造示范样板

来源:未知 日期:2018-06-04 点击:

  十九大以来,我国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已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福建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加快建设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在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方面不遗余力。而这方面,福建省厦门市火炬高新区(以下简称“高新区”)的发展颇具有代表性。
 
  2017年,高新区入选全国第二批“双创”示范基地名单。在短短一年多的实践中,高新区全力提升融合、协同、共享的“双创”生态环境,积极引进创新型人才,加深两岸协同创新创业合作,着力打造高素质创新创业园区,初步实现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建设目标。
 
  生态建设日益完善
 
  “双创”高融合发展
 
  一年多来,高新区以氛围带动创业,以载体促进成长,通过有效发挥孵化载体的专业服务能力,以点带面,从线到面,全面提升创业孵化规模和水平,现已集聚300多家创投等金融机构,形成了超过300亿元的金融资本。
 
  取得如此成绩的“秘诀”有哪些?首先,要想营造良好的“双创”环境,打造高水平创新创业品牌显得尤为重要。高新区统筹并认定各类与主导产业相关的论坛、路演等创新创业活动,形成国际、国内、区域、市内层次分明,高水平、专业化的创新创业活动体系。粗略统计,截至目前高新区已成功举办了中美创客大赛、2017英特尔海峡创新创业大赛、国际第三代半导体创新创业大赛厦门分赛区总决赛等近700场“双创”活动,充分激发区内成员创新创业热情。
 
  其次,高新区充分发挥政策引导作用,引进培育高水平孵化载体,通过认定“火炬专业众创空间”、“火炬两岸众创空间”,引导众创空间向专业化、特色化发展。
 
  据悉,下一步,高新区将持续推进“创新生态构建工程”、“专业孵化器集聚工程”等重点工程,引领“双创”生态向更高层次发展。
 
  人才引进“广”吸纳
 
  助力企业再升级
 
  随着“双创”生态环境发展,高新区企业进一步追求核心竞争力,尤其是人才发展战略得到大范围的实施推进。高新区通过政策引领、重点培育等方式,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支持企业引才用才,全面引导企业转型升级
 
  例如,在人才引进方面,高新区发挥政策激励作用,出台《厦门火炬高新区关于促进企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从研发投入、研发机构建设、产学研合作、引才用才等方面全方位支持企业创新升级;又如,在引导企业转型升级方面,高新区出台的《厦门火炬高新区推进工业企业智能制造的若干措施》中,从设备投入、制程升级、服务方案、首台套、资金成本等产业升级的关键环节集中发力,推动园区企业智能升级;此外,在协调解决企业经营、谋划企业技改项目的同时,高新区还实施重点培育计划,按照“班子成员+业务处室+园区单位”的工作机制,重点围绕“73家生根性企业,100家瞪羚企业,100家科技小巨人企业”开展了企业“大走访”……
 
  高新区的一系列举措带来显著成效,其2017年新增17家“瞪羚企业”,“瞪羚企业”总数在全国高新区中位居第11位;净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22家,总数突破650家;新增授权发明专利超1100件,同比增长20%以上。
 
  据了解,在进一步推动人才集聚方面,高新区将推进实施“校园深耕”和“城市深耕”计划,即从高校密集城市与人才密集城市着手,招聘优秀毕业生与中高端人才到厦门发展,为企业发展注入新鲜动力。此外,高新区还将实施火炬工程师培训计划和支持“SAC联盟大学”发展,开展高端人才培训活动,并有效整合培训资源、共享资源,建立人才培养协作机制,降低企业人才管理和培养的成本。
 
  对台协同“深”一度
 
  谋求融合新发展
 
  在对台协同发展方面,高新区以促进台湾青年创业为突破口,认定“火炬两岸众创空间”,全面支持台湾青年来厦就业创业。采取措施主要有,支持高雄市青创协会等机构在高新区设立育成中心,引导支持清华海峡研究院、一品威客、爱特众创空间等单位在台湾设立离岸孵化器等,取得了较好成效。目前,台湾创客团队不断涌现,高新区内在孵台湾创客项目数突破200个;高新区已集聚台湾创新创业青年1100多人;园区企业国际化步伐日益加快,园区孵化载体开放发展呈现新格局,如与厦门大学共建的“厦大—火炬极客空间”入选教育部首批“中美青年创客交流中心”等。
 
  在谋求融入全国、全球经济大体系方面,高新区支持中以协同创新中心的“4个中心”和“10个项目”在厦落地,帮助高新区企业有效对接以色列创新高地优秀技术、项目;打造一带一路加速器,实现中国技术和资本“引进来”和“走出去”。
 
  据了解,接下来高新区将进一步提升两岸“双创”发展质量,实施火炬台湾实习生计划,继续支持有实力的创业计划机构向更深发展;同时高新区也将出台相关政策,有效组织和引导在全国乃至全球布局研发中心、商务中心,重点引进精通国际和国内情况和法律、知识产权、金融等业务的国际化中介机构,为“走出去”企业保驾护航,助力外国企业落地厦门。


 

主页 > 新闻中心 > 高新区新闻 >

推进“双创”新生态建设 福建火炬高新区打造示范样板

2018-06-04 来源:未知 点击:

  十九大以来,我国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已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福建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加快建设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在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方面不遗余力。而这方面,福建省厦门市火炬高新区(以下简称“高新区”)的发展颇具有代表性。
 
  2017年,高新区入选全国第二批“双创”示范基地名单。在短短一年多的实践中,高新区全力提升融合、协同、共享的“双创”生态环境,积极引进创新型人才,加深两岸协同创新创业合作,着力打造高素质创新创业园区,初步实现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建设目标。
 
  生态建设日益完善
 
  “双创”高融合发展
 
  一年多来,高新区以氛围带动创业,以载体促进成长,通过有效发挥孵化载体的专业服务能力,以点带面,从线到面,全面提升创业孵化规模和水平,现已集聚300多家创投等金融机构,形成了超过300亿元的金融资本。
 
  取得如此成绩的“秘诀”有哪些?首先,要想营造良好的“双创”环境,打造高水平创新创业品牌显得尤为重要。高新区统筹并认定各类与主导产业相关的论坛、路演等创新创业活动,形成国际、国内、区域、市内层次分明,高水平、专业化的创新创业活动体系。粗略统计,截至目前高新区已成功举办了中美创客大赛、2017英特尔海峡创新创业大赛、国际第三代半导体创新创业大赛厦门分赛区总决赛等近700场“双创”活动,充分激发区内成员创新创业热情。
 
  其次,高新区充分发挥政策引导作用,引进培育高水平孵化载体,通过认定“火炬专业众创空间”、“火炬两岸众创空间”,引导众创空间向专业化、特色化发展。
 
  据悉,下一步,高新区将持续推进“创新生态构建工程”、“专业孵化器集聚工程”等重点工程,引领“双创”生态向更高层次发展。
 
  人才引进“广”吸纳
 
  助力企业再升级
 
  随着“双创”生态环境发展,高新区企业进一步追求核心竞争力,尤其是人才发展战略得到大范围的实施推进。高新区通过政策引领、重点培育等方式,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支持企业引才用才,全面引导企业转型升级
 
  例如,在人才引进方面,高新区发挥政策激励作用,出台《厦门火炬高新区关于促进企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从研发投入、研发机构建设、产学研合作、引才用才等方面全方位支持企业创新升级;又如,在引导企业转型升级方面,高新区出台的《厦门火炬高新区推进工业企业智能制造的若干措施》中,从设备投入、制程升级、服务方案、首台套、资金成本等产业升级的关键环节集中发力,推动园区企业智能升级;此外,在协调解决企业经营、谋划企业技改项目的同时,高新区还实施重点培育计划,按照“班子成员+业务处室+园区单位”的工作机制,重点围绕“73家生根性企业,100家瞪羚企业,100家科技小巨人企业”开展了企业“大走访”……
 
  高新区的一系列举措带来显著成效,其2017年新增17家“瞪羚企业”,“瞪羚企业”总数在全国高新区中位居第11位;净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22家,总数突破650家;新增授权发明专利超1100件,同比增长20%以上。
 
  据了解,在进一步推动人才集聚方面,高新区将推进实施“校园深耕”和“城市深耕”计划,即从高校密集城市与人才密集城市着手,招聘优秀毕业生与中高端人才到厦门发展,为企业发展注入新鲜动力。此外,高新区还将实施火炬工程师培训计划和支持“SAC联盟大学”发展,开展高端人才培训活动,并有效整合培训资源、共享资源,建立人才培养协作机制,降低企业人才管理和培养的成本。
 
  对台协同“深”一度
 
  谋求融合新发展
 
  在对台协同发展方面,高新区以促进台湾青年创业为突破口,认定“火炬两岸众创空间”,全面支持台湾青年来厦就业创业。采取措施主要有,支持高雄市青创协会等机构在高新区设立育成中心,引导支持清华海峡研究院、一品威客、爱特众创空间等单位在台湾设立离岸孵化器等,取得了较好成效。目前,台湾创客团队不断涌现,高新区内在孵台湾创客项目数突破200个;高新区已集聚台湾创新创业青年1100多人;园区企业国际化步伐日益加快,园区孵化载体开放发展呈现新格局,如与厦门大学共建的“厦大—火炬极客空间”入选教育部首批“中美青年创客交流中心”等。
 
  在谋求融入全国、全球经济大体系方面,高新区支持中以协同创新中心的“4个中心”和“10个项目”在厦落地,帮助高新区企业有效对接以色列创新高地优秀技术、项目;打造一带一路加速器,实现中国技术和资本“引进来”和“走出去”。
 
  据了解,接下来高新区将进一步提升两岸“双创”发展质量,实施火炬台湾实习生计划,继续支持有实力的创业计划机构向更深发展;同时高新区也将出台相关政策,有效组织和引导在全国乃至全球布局研发中心、商务中心,重点引进精通国际和国内情况和法律、知识产权、金融等业务的国际化中介机构,为“走出去”企业保驾护航,助力外国企业落地厦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