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work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高新区新闻 >

成都高新区建设“中央活力区” 打造国家中心城市核心发展极

来源:未知 日期:2017-12-29 点击:

  作为成都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的产业主支撑、创新主引擎、发展主引领,成都高新区定下“三步走”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国际创新创造中心的发展目标:未来5年将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家创新发展引擎;到2035年,将建成全球创新网络的重要节点;到本世纪中叶,将建成世界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主要策源地。在空间布局上,成都高新区将构建“一区四园、多点支撑”的空间布局体系,打造“东进”“中优”发展极核,实现区域共融发展。同时重点围绕产业提升能级,城市提升品质,5年内实施130个重大项目,总投资约3100亿元。
  
  南区转型“拥江”发展  打造中央活力区
  
  成都高新区新一轮规划提出,重塑高新南区经济地理,由“背江”发展转向“拥江”发展,从“以江为界”变为“以江为轴”,借助锦江水生态、水文化、水经济的打造,增强产业经济与文化生活互动,建设承担区域性金融中心、创新创造中心、会展中心、国际合作中心4大功能的中央活力区(Central Activity Zone,简称CAZ),构建“双十汇心五片区”的城市空间结构。由“锦江生态带+环城生态带”形成的生态文化十字轴,和“天府大道+交子大道”形成的产业经济十字轴,将串连老城片区、站南片区、大源片区、中和片区和新川片区。
  
  “此次规划在成都高新南区提出‘建设中央活力区’与‘拥江发展’的概念,正是聚焦‘中优’区域的特点与挑战,聚焦成都高新区在‘区域主导产业特色’‘创新精神培育’与‘城市文化建设’等方面的独特定位而提出的。”在天津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张开宇看来,“中央活力区”的核心理念是回归城市历史与文化,再造城市活力,建设中央活力区是成都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国家中心城市,争先“世界城市”建设。而“拥江发展”就是要改变以往以行政辖区为核心、以实体产业经济发展为核心的营城理念,从“以江为界”变为“以江为轴”,充分挖掘并利用好锦江的生态要素、文化要素,强化锦江与成都高新南区全方位、多时空联系。
  
  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成都高新南区将聚焦经济、科技、开放、文化、生活等核心活力要素,充分发挥现有资源优势,积极谋划新的活力场景,以“十里锦带”“新经济核心长廊”“AI创新创造中心”“一带一路国际社区”“蝴蝶绿带”等为抓手,着力打造竞逐世界高端产业的新经济引领区、汇聚全球创新创造的新动能聚集区、促进国际合作交往的新样板展示区、吸纳多元复合人才的新生活典范区,努力建设多元化、高品质的中央活力区。
  
  西区规划“一校一带一廊” 打造电子信息产业主体功能区
  
  成都高新西区是电子信息产业的重要聚集区,在集成电路、新型显示、软件与智能终端3大重点领域形成产业集群优势,承担了成都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重任。其空间规划结构为“一校”——电子科技大学、“一带”——清水河创智活力带、“一廊”——锦城绿道健康运动走廊。
  
  其中,环电子科大区域将增加电子科大“一校一带”培育基地等创新平台,打造科技时尚的电子信息特色研发区;清水河创智活力带将打造为滨水岸线,形成由创新文化、科创集会、生活休闲、湿地生态段构成的创智活力带;锦城绿道健康运动走廊倡导运动健康新生活,建设有吸引力和归属感的产业社区。
  
  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高新西区将聚焦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智能终端、网络通信和电子科大协同创新平台,提升产业结构层次、技术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做优做实产业关键配套、创新服务平台、人才和政策环境,完善产业生态圈,打造高品质产城融合的标杆,建设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力争到2022年实现产值倍增,达到7000亿元,建设世界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生物城布局“一江一心三廊九组团”  构建“四链条一社区一体系”
  
  根据规划,国际生物城将形成“一江一心三廊九组团”的总体布局,即以锦江生态带、永安湖为核心的生态绿心,依托原有生态本底,形成3条产业发展走廊,形成起步示范区、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医药等9个生态化、低密度、复合型组团。国际生物城将秉持绿色低碳、生态优先、文化植入、三生融合理念,打造国际生物城独特城市气质,形成“产业岛屿高密、生活科研低疏”的城市形态。
  
  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以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生物医药现代产业体系为目标,以构建“四链条一社区一体系”生物产业生态圈为路径,围绕生物医药、生物医学工程、生物服务、智慧健康4大产业主攻方向,加快形成面向全球、快速整合利用全球创新资源的能力,服务全球、快速转移转化创新成果的能力,以及融入全球、抢占产业链高端和价值链核心的能力,加快建设全球生物医药供应链服务中心、新药研发外包服务交易中心、四川成都药物及医疗器械国际临床研究(GCP)服务中心、生物技术药物全球生产中心及四川成都国际医学中心。
  
  生物城将着力构建医药研发生产一站式、全周期、全链条服务体系,努力推动建设全球生物医药产业供应链重要节点城市,全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现代产业体系,打造融入全球产业链高端和价值链核心的创新实践区。
  
  空港新城勇担“东进”使命  打造现代临空产业体系
  
  成都天府国际空港新城(以下简称“空港新城”)确立了“引领航空枢纽经济的新极核、支撑国家内陆开放的新枢纽、汇聚全球创新人才的新家园”3个定位,以及临空型枢纽经济、都市型服务经济和创新型新经济三大产业主题。围绕当下最前沿的朝阳产业,把空港新城打造成为全国乃至全球航空枢纽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核;构建通达全球的、多层级的空铁联运网络,助力成都成为国家向西向南开放的门户枢纽城市;打造优质生产、生活、生态环境,努力建设一座生活城市,吸引全球创新创业人才。
  
  依托自然生态本底,空港新城将在483平方公里规划范围内形成“双轴一带、一港一核、六川六片”的区域空间布局。在南北向、东西向,将确立龙泉山东侧新城发展轴与天府新区拓展轴,围绕龙泉山、三岔湖构建生态景观带;依托成都天府国际航空港,在其西侧的绛溪河两岸,规划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商业商务中心、奥体中心和政务服务中心”,构建新城极核;充分利用现状自然山水环境,以绛溪河、海螺河、毛家河等6条主要河流廊道自然划分形成金坛、绛溪北、绛溪南、三岔、机场北、机场南6个城市发展片区。
  
  按照“全球新枢纽经济领航者”的产业定位,空港新城将依托航空港重点发展外向型经济,着力打造现代临空产业体系。临空型枢纽经济方面,将发展国际贸易、枢纽物流、会展服务、航空维修制造;都市型服务经济将发展总部经济、体验型消费等;创新型新经济将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等产业。


 

主页 > 新闻中心 > 高新区新闻 >

成都高新区建设“中央活力区” 打造国家中心城市核心发展极

2017-12-29 来源:未知 点击:

  作为成都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的产业主支撑、创新主引擎、发展主引领,成都高新区定下“三步走”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国际创新创造中心的发展目标:未来5年将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家创新发展引擎;到2035年,将建成全球创新网络的重要节点;到本世纪中叶,将建成世界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主要策源地。在空间布局上,成都高新区将构建“一区四园、多点支撑”的空间布局体系,打造“东进”“中优”发展极核,实现区域共融发展。同时重点围绕产业提升能级,城市提升品质,5年内实施130个重大项目,总投资约3100亿元。
  
  南区转型“拥江”发展  打造中央活力区
  
  成都高新区新一轮规划提出,重塑高新南区经济地理,由“背江”发展转向“拥江”发展,从“以江为界”变为“以江为轴”,借助锦江水生态、水文化、水经济的打造,增强产业经济与文化生活互动,建设承担区域性金融中心、创新创造中心、会展中心、国际合作中心4大功能的中央活力区(Central Activity Zone,简称CAZ),构建“双十汇心五片区”的城市空间结构。由“锦江生态带+环城生态带”形成的生态文化十字轴,和“天府大道+交子大道”形成的产业经济十字轴,将串连老城片区、站南片区、大源片区、中和片区和新川片区。
  
  “此次规划在成都高新南区提出‘建设中央活力区’与‘拥江发展’的概念,正是聚焦‘中优’区域的特点与挑战,聚焦成都高新区在‘区域主导产业特色’‘创新精神培育’与‘城市文化建设’等方面的独特定位而提出的。”在天津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张开宇看来,“中央活力区”的核心理念是回归城市历史与文化,再造城市活力,建设中央活力区是成都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国家中心城市,争先“世界城市”建设。而“拥江发展”就是要改变以往以行政辖区为核心、以实体产业经济发展为核心的营城理念,从“以江为界”变为“以江为轴”,充分挖掘并利用好锦江的生态要素、文化要素,强化锦江与成都高新南区全方位、多时空联系。
  
  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成都高新南区将聚焦经济、科技、开放、文化、生活等核心活力要素,充分发挥现有资源优势,积极谋划新的活力场景,以“十里锦带”“新经济核心长廊”“AI创新创造中心”“一带一路国际社区”“蝴蝶绿带”等为抓手,着力打造竞逐世界高端产业的新经济引领区、汇聚全球创新创造的新动能聚集区、促进国际合作交往的新样板展示区、吸纳多元复合人才的新生活典范区,努力建设多元化、高品质的中央活力区。
  
  西区规划“一校一带一廊” 打造电子信息产业主体功能区
  
  成都高新西区是电子信息产业的重要聚集区,在集成电路、新型显示、软件与智能终端3大重点领域形成产业集群优势,承担了成都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重任。其空间规划结构为“一校”——电子科技大学、“一带”——清水河创智活力带、“一廊”——锦城绿道健康运动走廊。
  
  其中,环电子科大区域将增加电子科大“一校一带”培育基地等创新平台,打造科技时尚的电子信息特色研发区;清水河创智活力带将打造为滨水岸线,形成由创新文化、科创集会、生活休闲、湿地生态段构成的创智活力带;锦城绿道健康运动走廊倡导运动健康新生活,建设有吸引力和归属感的产业社区。
  
  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高新西区将聚焦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智能终端、网络通信和电子科大协同创新平台,提升产业结构层次、技术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做优做实产业关键配套、创新服务平台、人才和政策环境,完善产业生态圈,打造高品质产城融合的标杆,建设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力争到2022年实现产值倍增,达到7000亿元,建设世界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生物城布局“一江一心三廊九组团”  构建“四链条一社区一体系”
  
  根据规划,国际生物城将形成“一江一心三廊九组团”的总体布局,即以锦江生态带、永安湖为核心的生态绿心,依托原有生态本底,形成3条产业发展走廊,形成起步示范区、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医药等9个生态化、低密度、复合型组团。国际生物城将秉持绿色低碳、生态优先、文化植入、三生融合理念,打造国际生物城独特城市气质,形成“产业岛屿高密、生活科研低疏”的城市形态。
  
  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以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生物医药现代产业体系为目标,以构建“四链条一社区一体系”生物产业生态圈为路径,围绕生物医药、生物医学工程、生物服务、智慧健康4大产业主攻方向,加快形成面向全球、快速整合利用全球创新资源的能力,服务全球、快速转移转化创新成果的能力,以及融入全球、抢占产业链高端和价值链核心的能力,加快建设全球生物医药供应链服务中心、新药研发外包服务交易中心、四川成都药物及医疗器械国际临床研究(GCP)服务中心、生物技术药物全球生产中心及四川成都国际医学中心。
  
  生物城将着力构建医药研发生产一站式、全周期、全链条服务体系,努力推动建设全球生物医药产业供应链重要节点城市,全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现代产业体系,打造融入全球产业链高端和价值链核心的创新实践区。
  
  空港新城勇担“东进”使命  打造现代临空产业体系
  
  成都天府国际空港新城(以下简称“空港新城”)确立了“引领航空枢纽经济的新极核、支撑国家内陆开放的新枢纽、汇聚全球创新人才的新家园”3个定位,以及临空型枢纽经济、都市型服务经济和创新型新经济三大产业主题。围绕当下最前沿的朝阳产业,把空港新城打造成为全国乃至全球航空枢纽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核;构建通达全球的、多层级的空铁联运网络,助力成都成为国家向西向南开放的门户枢纽城市;打造优质生产、生活、生态环境,努力建设一座生活城市,吸引全球创新创业人才。
  
  依托自然生态本底,空港新城将在483平方公里规划范围内形成“双轴一带、一港一核、六川六片”的区域空间布局。在南北向、东西向,将确立龙泉山东侧新城发展轴与天府新区拓展轴,围绕龙泉山、三岔湖构建生态景观带;依托成都天府国际航空港,在其西侧的绛溪河两岸,规划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商业商务中心、奥体中心和政务服务中心”,构建新城极核;充分利用现状自然山水环境,以绛溪河、海螺河、毛家河等6条主要河流廊道自然划分形成金坛、绛溪北、绛溪南、三岔、机场北、机场南6个城市发展片区。
  
  按照“全球新枢纽经济领航者”的产业定位,空港新城将依托航空港重点发展外向型经济,着力打造现代临空产业体系。临空型枢纽经济方面,将发展国际贸易、枢纽物流、会展服务、航空维修制造;都市型服务经济将发展总部经济、体验型消费等;创新型新经济将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等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