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work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高新区新闻 >

漳州高新区 打造创业创新科技城

来源:未知 日期:2017-12-18 点击:

  近年来,年轻的高新区作为全市创新驱动的核心载体,围绕“创业创新,圆山圆梦”发展理念,积极开展“三抓三比,十项竞赛”工作,拉动项目加快开工上马,紧紧抓住高新区建设发展的“三个定位”,持续推进创新创业工作再上新台阶。
  
  构建“三园三平台” 擘画蓝图有质量
  
  11月,在第二届国际第三代半导体创新创业大赛全球总决赛中,漳州高新区众创园重点扶持企业福建昌达光电有限公司研发的半导体芯片及其产业化项目拔得头筹,荣获全球总决赛企业组冠军。企业能获得这一国际顶级专业赛事的殊荣,离不开高新区重视科技发展,支持创业创新的“肥沃土壤”。
  
  “土壤”的养分之一就是高新区正在构建的“三园三平台”。
  
  高新区众创园,是“三园三平台”中的一园。这个集众创空间及孵化器于一体的创新型孵化器的众创园采用“民办官助”模式进行建设,为具有高新科技特色的初创企业、团队及个人创客提供全链条、全方位创业孵化服务,目前,在园企业近50家,入驻率百分百。福建昌达光电有限公司就是在此孵化、成长。
  
  对于经过孵化,迈入茁壮成长的阶段企业,高新区也提供了相应的发展环境。总投资6亿元的高新区物联网示范园就是高新区的一个企业成长加速器。这个物联网示范园区将按照“创新驱动、应用牵引、技术突破、产业同步”的总体发展思路来规划和设计,促进研发与生产互动,加快形成物联网产业集群,努力打造物联网产业高地。前期可提供3万平方米孵化场地,实现5亿元产值。
  
  11月14日,甲骨文(漳州)双创基地落成,同日,第三届海峡两岸(漳州)工业设计大赛在这里开幕。未来,基地将为高新区创业创新工作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保障。年可培养实用型人才约3000名,创造上百个软件技术类就业机会。
  
  一方面,众创园、物联网示范园与甲骨文双创基地组成了高新区创业创新“三园”。另一方面,三个助推科技发展的平台也正搭建。
  
  靖城园区是高新区打造的产业新城。在这里,高新区规划构建“食品产业园工业邻里”“智能制造产业示范园”“健康产业示范园”三大平台,大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和传统产业高新化相结合,相关项目将于年底前开工。而中盟科技城作为高新区工业地产项目,集标准厂房、企业展示厅、别墅式独栋总部办公楼、电商大楼、研发中心等为一体,将全方位满足企业发展所需,目前项目正在稳步推进,总经理张连树谈道:“得益于靖城园区优越的区位环境和发展定位,我们的厂房和办公综合体建设供不应求,一推出就被抢订一空。”
  
  一幅“三园三平台”的宏伟蓝图徐徐展开,前进的方向在擘画中渐渐清晰。
  
  打好用人组合拳 吸引人才有分量
  
  人才兴,则产业旺。要让优质的资源充分释放,关键在于人才。高新区深知人才的重要性,积极打造人才引智平台。
  
  从着力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到改善人才生态环境入手, 建平台、强服务、出政策、解难题,再到建立人才不断涌现、成长、成才的动态机制,高新区多措并举以吸引各类型、多层次人才。
  
  《漳州高新区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措施》等鼓励和支持创新创业政策的出台,为高新区“引凤来栖”打足了底气。目前,漳州高新区即将出台人才新政,涉及高层次紧缺型人才引进培养、人才创业融资扶持、人才科研成果转化、专家工作站建设、“众创空间”建设等内容,打造全市科技创新政策“洼地”。
  
  除了“三园三平台”引智,漳州高新区还着手规划古湖慧谷纳才。这个全新的高端人才创新创业平台将重点突出高端装备制造、信息、新能源、健康等四大领域,力争用几年时间在高新区打造一座以“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为平台生态的人才集聚高地和科创中心。
  
  高新区还依托引智办、院士办、科技专业社团等创新载体,创建创新驱动助力工程示范点。突出以环境吸引人才、以事业造就人才、以机制激励人才,建立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引入机制,以“圆山圆梦”为主题,谋划科技“创星”品牌计划,营造政府鼓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青年奋发创业的良好环境。
  
  抓好要素强保障 服务发展有力量
  
  创业创新项目要落地,要素保障必不可少。
  
  高新区在要素保障上发力,配齐配全基础设施,简约简化审批手续。路网、污水、电力设施建设齐头并进,“商务110”“会审制”等制度运行高效顺畅。高新区加大收储力度,建造更大规模的创业园,为微小企业提供更大的众创空间。引导产业升级,鼓励和帮扶九湖、颜厝的工业企业通过“退城入园”,进行设备更新、工业优化和新产品开发,实现转型升级
  
  高新区强化科技服务,实践探索投融资服务,及时成立我市首家政府性的创业投资机构——漳州高新区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与多家金融机构探索基金合作模式并取得一定成效。用好高新区创投基金,有力地鼓励和支持创业创新。为引导和鼓励民营资本和各类产业投资基金投资战略性新兴产业、基础产业,漳州高新区及时出台了《漳州高新区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管理办法(试行)》。
  
  未来,高新区还将继续在科技创新上发力。推进漳州高新区科技城(一期)工程,完善“民办官助”模式,发展壮大高新区众创园,加快北大科技园建设,引进一批国内一流研发团队进驻。打造甲骨文双创基地,通过产业关联、基金导入、片区带动,规划建设创业大街,筑牢人才引智平台……
  
  在高新区这片创业创新的热土上,初创企业在孵化,个人创客在拼搏,企业成长在加速,政策红利在释放,一座快乐创业的科技新城正崛地而起。


 

主页 > 新闻中心 > 高新区新闻 >

漳州高新区 打造创业创新科技城

2017-12-18 来源:未知 点击:

  近年来,年轻的高新区作为全市创新驱动的核心载体,围绕“创业创新,圆山圆梦”发展理念,积极开展“三抓三比,十项竞赛”工作,拉动项目加快开工上马,紧紧抓住高新区建设发展的“三个定位”,持续推进创新创业工作再上新台阶。
  
  构建“三园三平台” 擘画蓝图有质量
  
  11月,在第二届国际第三代半导体创新创业大赛全球总决赛中,漳州高新区众创园重点扶持企业福建昌达光电有限公司研发的半导体芯片及其产业化项目拔得头筹,荣获全球总决赛企业组冠军。企业能获得这一国际顶级专业赛事的殊荣,离不开高新区重视科技发展,支持创业创新的“肥沃土壤”。
  
  “土壤”的养分之一就是高新区正在构建的“三园三平台”。
  
  高新区众创园,是“三园三平台”中的一园。这个集众创空间及孵化器于一体的创新型孵化器的众创园采用“民办官助”模式进行建设,为具有高新科技特色的初创企业、团队及个人创客提供全链条、全方位创业孵化服务,目前,在园企业近50家,入驻率百分百。福建昌达光电有限公司就是在此孵化、成长。
  
  对于经过孵化,迈入茁壮成长的阶段企业,高新区也提供了相应的发展环境。总投资6亿元的高新区物联网示范园就是高新区的一个企业成长加速器。这个物联网示范园区将按照“创新驱动、应用牵引、技术突破、产业同步”的总体发展思路来规划和设计,促进研发与生产互动,加快形成物联网产业集群,努力打造物联网产业高地。前期可提供3万平方米孵化场地,实现5亿元产值。
  
  11月14日,甲骨文(漳州)双创基地落成,同日,第三届海峡两岸(漳州)工业设计大赛在这里开幕。未来,基地将为高新区创业创新工作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保障。年可培养实用型人才约3000名,创造上百个软件技术类就业机会。
  
  一方面,众创园、物联网示范园与甲骨文双创基地组成了高新区创业创新“三园”。另一方面,三个助推科技发展的平台也正搭建。
  
  靖城园区是高新区打造的产业新城。在这里,高新区规划构建“食品产业园工业邻里”“智能制造产业示范园”“健康产业示范园”三大平台,大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和传统产业高新化相结合,相关项目将于年底前开工。而中盟科技城作为高新区工业地产项目,集标准厂房、企业展示厅、别墅式独栋总部办公楼、电商大楼、研发中心等为一体,将全方位满足企业发展所需,目前项目正在稳步推进,总经理张连树谈道:“得益于靖城园区优越的区位环境和发展定位,我们的厂房和办公综合体建设供不应求,一推出就被抢订一空。”
  
  一幅“三园三平台”的宏伟蓝图徐徐展开,前进的方向在擘画中渐渐清晰。
  
  打好用人组合拳 吸引人才有分量
  
  人才兴,则产业旺。要让优质的资源充分释放,关键在于人才。高新区深知人才的重要性,积极打造人才引智平台。
  
  从着力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到改善人才生态环境入手, 建平台、强服务、出政策、解难题,再到建立人才不断涌现、成长、成才的动态机制,高新区多措并举以吸引各类型、多层次人才。
  
  《漳州高新区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措施》等鼓励和支持创新创业政策的出台,为高新区“引凤来栖”打足了底气。目前,漳州高新区即将出台人才新政,涉及高层次紧缺型人才引进培养、人才创业融资扶持、人才科研成果转化、专家工作站建设、“众创空间”建设等内容,打造全市科技创新政策“洼地”。
  
  除了“三园三平台”引智,漳州高新区还着手规划古湖慧谷纳才。这个全新的高端人才创新创业平台将重点突出高端装备制造、信息、新能源、健康等四大领域,力争用几年时间在高新区打造一座以“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为平台生态的人才集聚高地和科创中心。
  
  高新区还依托引智办、院士办、科技专业社团等创新载体,创建创新驱动助力工程示范点。突出以环境吸引人才、以事业造就人才、以机制激励人才,建立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引入机制,以“圆山圆梦”为主题,谋划科技“创星”品牌计划,营造政府鼓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青年奋发创业的良好环境。
  
  抓好要素强保障 服务发展有力量
  
  创业创新项目要落地,要素保障必不可少。
  
  高新区在要素保障上发力,配齐配全基础设施,简约简化审批手续。路网、污水、电力设施建设齐头并进,“商务110”“会审制”等制度运行高效顺畅。高新区加大收储力度,建造更大规模的创业园,为微小企业提供更大的众创空间。引导产业升级,鼓励和帮扶九湖、颜厝的工业企业通过“退城入园”,进行设备更新、工业优化和新产品开发,实现转型升级
  
  高新区强化科技服务,实践探索投融资服务,及时成立我市首家政府性的创业投资机构——漳州高新区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与多家金融机构探索基金合作模式并取得一定成效。用好高新区创投基金,有力地鼓励和支持创业创新。为引导和鼓励民营资本和各类产业投资基金投资战略性新兴产业、基础产业,漳州高新区及时出台了《漳州高新区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管理办法(试行)》。
  
  未来,高新区还将继续在科技创新上发力。推进漳州高新区科技城(一期)工程,完善“民办官助”模式,发展壮大高新区众创园,加快北大科技园建设,引进一批国内一流研发团队进驻。打造甲骨文双创基地,通过产业关联、基金导入、片区带动,规划建设创业大街,筑牢人才引智平台……
  
  在高新区这片创业创新的热土上,初创企业在孵化,个人创客在拼搏,企业成长在加速,政策红利在释放,一座快乐创业的科技新城正崛地而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