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高新区建机器人产业园
来源:未知 日期:2017-12-14 点击:次
另一方面,多名院士和产业领军人才纷纷落户湘潭高新区,形成了独具高新特色的院士创新产业园。
前者所代表的产业龙头和后者形成的智慧产业链,无疑将为湘潭乃至湖南的产业转型提供强劲的基石和支撑。
湖南本土研发的智能机器人有哪些本领?湘潭如何打造“智造谷”?12月12日,记者走进湖南千智机器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千智机器人),近距离感受他们研发的机器人技术创新。
芝麻大小的核源都能探测到
湘潭市火炬创园C5栋,千智机器人一间实验室里,楼梯、沙坑、水坑一应俱全。刚经过了一系列测试的三台机器人安静地站在实验室内,正在等待下一步“检阅”。
这三台机器人没有手和脚,长得有点像小坦克,身高大概在50-60厘米,看上去有些萌。“它们能跋山涉水,还能爬楼梯、收集信息。”公司综合部部长张利芳说,就在不久前,公司研发的核探测机器人被送往了大亚湾核电站。“主要帮他们探测核元素泄露源的,人去不了的地方可以代替人,起到巡检的作用。就算是一个芝麻大小的核源,机器人都能探测到。”
另外,公司研发的消防机器人,也是身形虽小、用途很大。“它可以对火源进行跟踪,代替人把现场资料都搜集过来,让消防人员制定最合适的灭火救援方案。”张利芳说。记者看到,这台红色的消防机器人还自带消防液和灭火弹,“头部”配备了高压水枪,还可以雾化灭火。
张利芳说,目前他们生产的机器人都是根据客户需求“私人定制”,“从研发到生产,大概半年”。目前,已经成功交货的机器人还包括排爆机器人、矿下救援探测机器人等等。“人不能解决的,它们可以。”张利芳说,机器人虽然身形小巧灵活,但是可以负重50-500公斤不等。
湘潭高新区将成为智造示范区
千智机器人是一家刚成立两年的创业公司,同时也是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欧阳晓平推荐,湘潭高新区引进的,由年轻博士、硕士为主组建的科技型企业。公司已研发、生产了消防机器人、安保机器人、智能型服务机器人三大类10多个产品,其中6个产品关键指标达到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两个产品填补国内空白。
湘潭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刘硕科表示,过去五年,湘潭高新区重点建设了院士创新产业园,聚集30余位院士、国家“千人计划”专家30余人,与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共同建设力合长株潭创新中心,助推创新创业。
五年来,湘潭高新区先后建成国家级风电检测平台、国家能源风力发电研发(实验)中心等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企业技术中心3家,省级企业技术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8家,院士工作站5家,初步形成了完备的“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科技企业成长链条。
刘硕科表示,下一步,要针对创新基础薄弱、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以打造“智造谷”为发展目标,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集聚创新创业高端要素,构建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和高端服务业“3+1”产业体系,将湘潭高新区打造成为中部地区创新生态完善、高端产业集聚、开放合作深入、体制机制创新的智能制造示范区。
聚全国前沿智慧,育先进制造产业,成一方千亿梦想……这是湘潭高新区以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为契机,在全省“创新引领、开放崛起”发展战略中,贡献出创新发展的具体实践。
企业声音
有信心缔造产业创新发展标杆
在湘潭二大桥北侧的湘潭高新区书院路与晓塘路交界地块,一个1740亩的机器人产业园正在建设当中。这里就是湘潭新松机器人产业园的所在地。11月15日,湘潭新松机器人产业园项目在湘潭高新区正式动工。
“我相信,湘潭机器人产业园是新松的新起点。”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总裁,新松机器人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曲道奎说。
湘潭高新区智造谷规划面积3240亩用于机器人产业集群发展,新松机器人项目位于园区核心区,占地1740亩,分三期建设,总投资120亿元。
“通过带动相关应用行业转型升级,项目可创造千亿级新增产值。借助机器人产业爆发式发展的大好时机,我们有信心也有能力在湘潭缔造世界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的标杆,成为‘中国制造2025’的驱动引擎,把项目打造成明星园区、精品工程。”新松机器人投资有限公司总裁、湘潭新松机器人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郝占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