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高新区:基层党建激活经济发展"红色引擎"
来源:未知 日期:2017-11-30 点击:次
今年上半年,海口高新区园区营业总收入实现133亿元,同比增长了41.9%;工业总产值完成99.97亿元,同比增长5.9%;招商签约项目25个,总协议投资额317亿元;新增注册企业474家,新增注册资本近100亿元……这一串喜人的数字背后,是海口高新区党工委坚持“以党建引领园区发展”结出的硕果。
作为海口乃至海南生产型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近年来,海口高新区完善创新党建工作方式方法,稳步扩大党建工作覆盖面,在真诚服务企业的同时,多措并举推动非公党组织建设,发挥党组织对企业的政治引领作用和职工群众的政治核心作用,成为推动园区和企业双发展的“红色引擎”。
十九大精神进企业 指引高新区踏上新征程
11月8日下午,党的十九大代表、海南省委常委、海口市委书记张琦走进海口高新区,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到“六个聚焦”,从做到“八个深刻领会”到坚持“四个结合”……以一系列关键词宣讲了党的十九大精神,给高新区机关党员、企业家和两新组织党支部书记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党课”。
在宣讲中谈到高新区如何结合实际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时,张琦第一条就讲到了“要坚持党建引领,加强‘两新’组织建设”。同时,张琦还要求高新区“要争当全省实体经济的主引擎,争当辐射带动周边发展的‘龙头’,争当对外开放的‘门户’。在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深化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推进城市更新方面也要走在全省前列。
这堂党课在高新区引起了热烈反响,高新区机关8个党支部和“两新”55个党支部迅速组织专题学习会,结合自身工作谈体会、谈感受,并结合工作实际展开讨论。同时还完善出台了《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实施意见》,结合十九大精神把新要求新任务细化分解,确保十九大精神落地生根,成为指导园区发展的指挥棒、风向标。
11月14日,海口高新区负责人来到海南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电池四支部,以“团团坐唠家常”、“一问一答”方式,通俗直白话语给英利党员宣讲十九大精神中的“关键词”、“知识点”。
党的十九大胜利闭幕以来,这样的党组织生活在海口高新区的63个党支部中随处可见,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十九大精神进企业”在这里并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
支部进企业 “组合拳”激发党性教育新活力
11月3日,海口高新区"两新"组织业主党性教育培训班(第四期)在高新区党建共享平台成功举办,此举标志着海口高新区“两新”组织业主培训实现全覆盖。通过培训,在园区企业中营造了感恩党,听党话,跟党走的良好政治生态环境,进一步增强了企业党建的发展活力和动力,为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了政治保障。
据介绍,近年来,海口高新区以“互联网+党建”、“党建+群团工会”实现党建机制创新,让党建工作实现网上网下联动,构建了“党务管理智能化、信息管理维护精准化、党员教育管理个性化”党建工作新模式,激起了陈冬生很大的兴趣。党建共享平台以互联网为载体,以高新区党建网和海南党建网等海南本地党建网站为基础,链接中央乃至全国各地党建网站,把国内重要党建公众号、海南党建公众号、高新区公众号、高新区非公党建微信群等平台建设成“互联网党小组”,设置在党建网站中,逐步形成“互联网+党建”的新模式,充分发挥现代互联网信息技术在党建工作中的作用,结合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实现,建立健全的党建信息数据库,打破时空障碍、实现各级党组织之间的层级管理,将每一名党员连接在一起的工作、学习和交流。
而这一紧跟时代步伐的党建工作新方式,只是海口高新区持续推进“以党建引领园区发展”的亮点之一。2014年12月,海口高新区“两新”组织党委成立。目前园区正常纳税企业和社会组织共145家,占企业总数的96%,而其中党组织的数量已达到75个。由高新区“两新”组织党委直接管理党组织57个,包括1个党委、1个党总支,55个党支部,还有18个由其他党委管理。园区企业共有党员655人,其中党组织关系在高新区的企业党员272人,纳入高新区管理的流动党员145人。
为加强对这一人员数量庞大的基层党组织管理,海口高新区狠抓从严治党责任落实,多措并举推进“两新”组织“两个覆盖”,通过多种方式感召园区业主 ,使业主由旁观者转变为亲自参与党建工作。同时,通过 “孵化”“引进”“协建”等结对绑带的方法,推进企业党组织组建工作。党建工作进企业成效显著,2016年至今,高新区共新增党支部29个,发展党员12名。
在日常党建教育方面,高新区以每周“党建活动日”、“每日一课”、书记上党课、党建“五个一工程”等活动为载体,通过开展党组织书记集中学习培训、党员集中学习培训、新党员集中学习培训等,覆盖新老党员近6000人次,推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向常态化、制度化方向发展。同时,以非公党组织建设为亮点,全面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先后开展“喜迎十八大、再创新辉煌”、“与企业同呼吸、为党旗再添风采”等十多个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参与的非公企业党员达到1000多人次。
海口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林一民表示,支部进企业,从思想感情到行动全面发挥党组织在企业的威力和作用,不仅做到回答好“靠谁发展产业经济、为谁发展产业经济、怎样发展产业经济”的问题,同时让企业更加认同党的主张和捍卫党的制度,真正实现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锻造职业精神和践履社会公德相统一、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和企业家社会担当精神相统一。
表彰先进树典型 “红色引擎”助发展
9月1日下午,在海南英利硅片制造部的车间里,技术员曾德栋正全神贯注地盯着显示屏上的数字。
作为海南英利电池制造部的一名员工,曾德栋一直将“质量是企业的生存之本”作为自己工作的“座右铭”。除了是英利硅片制造部质量管理以及工艺优化工作的负责人,让曾德栋兢兢业业的更是他作为老党员的“特殊身份”。“这是光荣,更是责任和义务的象征。”不管在业务工作上还是日常生活中,在他心里,自己总要比别人多承担一份责任。
为充分激发党员的荣誉感,海南英利党委设立了“党员先锋岗”,并要求每一名党员挂牌上岗。海南英利工会主席刘树苗指着自己的共产党员胸牌说,这样不但发挥他们的专业技术带领作用,更是从思想上、行动上带领身边的同事一起成长。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说起海口高新区优秀党员对企业发展的带动作用,林一民深有感触。因地理原因,海南每年都要遭遇多次的台风天气侵袭。每逢这些“特殊时刻”,在企业中坚守到最后的员工,无一例外都是党员。工作中奋勇争先、遇到困难挺身而出,每个党员员工心中都有更强烈的责任感,而这种“车头”的带动作用,也让一个企业能稳定的进入发展“快车道”,推动企业更快更好发展。
抓党建和发展经济冲突吗?海口高新区海南和泽生物有限公司用亮眼的数据给出了明确的回答——“不仅不冲突,反而是发展经济的有力保障和强力引擎。”公司党支部通过带头开展“争当岗位能手、共创美好未来”、“合理化建议月”等系列活动,为企业带来直接经济效益50多万元,成效显著。
海南英利每条生产线上的“党员先锋岗”以及海南和泽生物有限公司的“争当岗位能手、共创美好未来”、“合理化建议月”党支部活动的顺利开展,离不开海口高新区大力实施的“红色引擎培育计划”、“非公企业党建品牌培育”等一系列党建引领计划。2016年,海口高新区共有8名党员获省或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3名党员获“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2017年,有12名党员获高新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6个党支部获“高新区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海口高新区以党建“软实力”催生企业发展“硬实力”,非公企业支部逐渐成为助推企业发展的“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