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大项目建设牵住“牛鼻子” 加快新旧动能转换
来源:未知 日期:2017-07-05 点击:次
农业项目:实施农业品牌战略助力农业供给侧改革
今年,包括黄河下游“十三五”防洪工程、利津安泰粮油仓储物流项目、黄水东调应急工程等11个农林水项目将对改善农业发展条件等方面发挥作用。从去年开始,横跨2016年至2018的三年增绿在我市落地生根,东营林业生态工程有了跨越性发展。“城市森林环抱、乡村绿树掩映、路河浓荫庇护、农田林茂粮丰、厂矿鸟语花香、沿海林水相依”,黄河三角洲的土地上点点新绿正在逐渐连成线、连成片。
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离不开农业与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离不开农业供给质量的提高,这其中,农业产业化项目是关键。畜牧养殖业的迅速发展以苜蓿的高效供给为基础,我市地理位置及气候条件非常有利于苜蓿生长,高产优质苜蓿示范基地项目在我市发展迅速。而产业链下游的奶牛养殖――乳制品生产项目也在朝规模化、高效化迈进;到2016年末,我市奶牛存栏6.90万头,全年生牛奶产量34.86万吨,同比增长11.6%,平均年单产达9吨,高于全省6.2吨的平均水平。
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需求越来越高,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成为当务之急。为此,我市以相关项目作带动,狠抓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品牌创建、质量安全监管。近几年建设的现代渔业示范区、食用菌产业园区、水稻种植基地、黄河口大闸蟹养殖示范区、广饶现代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史口畜牧养殖基地、蓝海畜牧生产基地、蓝海蔬菜生产基地等一批科技含量高、规模块头大的重点农业项目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精深加工,为东营农林畜渔产品赢得了口碑,黄河口水稻、大闸蟹、海参、食用菌等产品畅销国内外。
项目带来的产业化经营成效明显。据统计,去年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不断深化。农业龙头企业650家、农民合作社1967家、家庭农场1039家,经营面积50亩以上的种植业大户2835户。159家生产单位的553个农产品、120.46万亩生产基地通过“三品”认证,地理标志农产品7件、面积109.3万亩。随着农林水项目的推进,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农村的优质产品产出再也不局限于粮食与蔬菜,更丰富、更优质的农产品改变了黄河三角洲农业面貌。
工业项目:改造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
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必须正视我市一个市情:全市传统产业占工业的比重约为60%。着力推动工业内涵式发展,工业项目必须起到“腾笼换凤”之效。
开展产业转型升级攻坚行动,制定实施传统产业转型、新兴产业育成路线图,建设制造业强市;实施“中国制造2025”东营方案,引导制造业加快生产方式、经营体系、管理模式重构,推动由制造业大市向制造业强市跨越……近年来,我市实施了一大批工业类项目,一些工业企业作为项目实施的主角逐渐发展壮大;面对经济新常态,工业项目的建设导向也更加注重提质增效,更加瞄准高水平技术改造与竞争力培育。
传统产业高端化发展是一个淘汰落后产能的过程,尤其需要技术改造。柴油是石油经过常压分馏后得到的产物,如果直接由石油炼制得到,柴油中的硫、氮、氧含量较高,烯烃的含量也比较高;产品中烯烃的含量高则容易出现变色现象,而且还会影响机动车的使用寿命,对大气污染程度也相对大些。为了克服上面这些问题、提高柴油的使用性能,在柴油的加工过程中,一般会引进加氢工艺。这一方面可以降低柴油中硫、氮、氧、烯烃的含量,提高产品的安定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减少产品对大气的影响程度。我市亚通石化、正和集团、华星石油等众多化工企业都将之作为环保项目加以改造。再如,今年被列入利华益维远化工有限公司聚碳酸酯项目,项目建成投产后,将进一步完善利华益集团“炼油――丙烯――苯酚丙酮――双酚A――聚碳酸酯”产业链条,在全市全省都具有示范作用。
加工制造业需要高新化项目。LNG是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广泛应用于汽车燃料、工业气体燃料等;今年我市确定的海金能源航天――中天高端能源装备制造与工程技术服务项目建成后,将达到年产LNG储罐装置20件、LNG撬装站配套150套的生产能力,有助于完善LNG设备制造以及此种新能源的应用与推广。专项化学品、铜压延加工等加工制造业项目将成为世界一流,为东营打造优势产业基地、建设黄河三角洲中心城市增加了知名度、添加了新动能。
新兴产业项目有助于产业向规模化发展。如山东大海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1GW/年太阳能硅片项目总投资15亿元,项目生产线全部采用国际最新型、最先进、最节能的设备,在国际同行业中处于领先水平。又如,今年确定的亦度生物新型疫苗产业化为我市重点高新项目,有助于支持新型疫苗特别是多联多价疫苗的研发和产业化。新兴产业项目的确促进了高新技术产业平稳健康发展。去年,我市新认定的科技型企业63家,全市达348家;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2家;组织实施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46项;规模以上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4746.01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的35.47%,比去年年初提高0.45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