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work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高新区新闻 >

稀土高新区以改革创新破解经济发展难题

来源:未知 日期:2017-03-16 点击:

  稀土高新区在经济下行,要素趋紧的形势下,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坚持从问题入手,引导领导干部深入基层一线,开展企业会诊、产业分析、市场调查,用改革的办法、市场化的手段,有效破解突出矛盾和难题,推动了经济稳中向好、稳中提质。一是稳速与增效同步。2016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00.17亿元,增长8%;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48.03亿元,增长2.7%;国税收入完成10.84亿元,增长106.5%。二是创新与优化并进。2016年,高新技术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37.2亿元,同比增长6.4%;战略新兴服务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7.16亿元,同比增长15.1%。三是动力转换有序。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蓬勃兴起,电子商务实现交易额2447.5亿元,增长400%以上。办理“五证合一、一照一码”营业执照3170户,新增注册企业1332家,增长29%,总数达6358家。
  
  一、针对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问题,开展企业会诊活动,为企业发展减负助力
  
  突出企业的核心作用,聚焦企业需求,组织各部门深入一线、强化服务,集中帮助企业突围。截至2016年年底,已基本解决困扰企业的难题。
  
  一是加强走访联系。由区党工委、管委会领导牵头,定期召开服务企业专题会,围绕企业生产、建设、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热点问题,面对面听取企业意见,了解企业需求,搜集企业共性问题。成立服务企业领导小组,在已有《2015年服务企业工作实施方案》的基础上,出台《开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帮扶活动》等4个帮扶方案,抽调机关各职能部门57名干部,分成14个工作组,深入辖区200余家企业进行重点帮扶,通过与企业点对点协商,共搜集解决问题203项。
  
  二是完善问题解决机制。按照直通车、立即办、不过夜的原则,完善机制,及时解决企业遇到的困难问题。特别是针对企业遇到的问题,建立了落实工作情况台账,对于企业反映的在手续办理、基础配套、征(收)地拆迁、金融服务等方面的问题,能解决的立即解决;不能立即解决的,党工委管委会分管领导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特别重大的难点问题,党工委管委会主要领导亲自推动解决;高新区层面不能解决的问题,及时上报市委市政府协调沟通解决,做到了问题不解决不销号、成效不达标不销号、企业不满意不销号。
  
  三是强化政策支持。出台《稀土高新区援助困难企业稳定就业岗位实施方案》,通过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缴费基数,利用失业保险基金对困难企业进行社保补贴等形式援助企业,缓解企业资金压力;制定《优先采购使用本地工业产品的实施意见》《工业企业贷款贴息暂行办法》等一系列务实管用的政策措施。2016年兑现各类项目扶持资金3亿元,年初6户停产半停产企业全部实现复产。
  
  二、针对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建立政银企合作共济机制,帮助企业渡难关
  
  针对企业资金链普遍紧张、中小企业从银行贷款变得更加困难等难题,设身处地为企业着想,积极想办法帮助企业渡难关。
  
  一是开展银企对接。举办银企对接会,推荐我区93个项目。浦发银行、包商银行、中山证券、国信证券、海通证券等金融机构走访高新区包钢稀土、华鼎铜业、威丰电磁等20家企业,实现现场银企对接。此外,组织区内企业登录注册内蒙古融资服务网,发布融资需求信息20多条,
  
  二是创新担保信贷融资。贯彻落实支持金融业发展意见的政策措施,金融超市正式运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有限公司为区内10户企业担保4140万元;合并3个“助保金池”,授信规模达1.2亿元,累计为区内15户企业授信贷款1.1亿元。
  
  三是鼓励直接上市融资。按照“上市一批、改制一批、签约一批、准备一批”策略,建立金融专家培训辅导常态化机制,开辟企业改制上市和挂牌“绿色通道”,对不同阶段企业制定不同推进方案和服务方式,打造企业“培育、股改、上市”梯队。包头源升农牧业有限公司与国信证券、内蒙古金名科技与万联证券、包头佳隆与太平洋证券分别达成了合作协议,准备进行股份制改革。落实《鼓励企业证券市场挂牌上市补助资金管理办法》,金海新能源成功在“新三板”挂牌,上市企业达到14家,占全市的62%,另有一灌通、金沃重力、金丝宝玉3家企业在上海股权交易中心挂牌,神投稀土科技、央世食品等10家企业在深圳前海股权交易中心挂牌;向自治区争取国家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试点,多元化解决企业融资难题。
  
  三、针对新兴产业培育难问题,组建科创公司、成立专业基金,聚焦扶持新兴产业发展
  
  在国家将GDP增速下调的情况下,稀土高新区着力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杠杆作用,引进和培育“双管齐下”,打造高新区发展新引擎。
  
  一是组建科创公司。与北京清华启迪孵化器有限公司合作成立创业引导基金。基金一期为5000万元,其中清华启迪出资500万元,股份为10%,科创公司出资1500万元,股份为30%。资金全部到位,投资仪通微感、内蒙古文化产权交易所、恒正精机、基金管理公司等5个项目,对“中电智联”、“济南翼菲”等4个高科技项目进行了尽职调查,有力推动一批高科技项目落地建设。
  
  二是搭建孵育平台。通过整合稀土大厦、创业中心等楼宇资源,形成自治区规模最大、功能最齐全、配套最完善的14万平方米高新技术孵化基地,投资45亿元的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已全部完工,构建起“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的链条式孵化体系,帮助企业快速成长。
  
  三是招商精准发力。坚持广招商、招大商,聚焦“高、大、外、新”,积极承接产业转移,为高新区持续发展不断注入强劲动力。2016年,引进投资约40亿元的深圳金六环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建设集石墨、石墨烯和锂电池负极材料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综合产研基地;吸引总投资161亿元的41个稀土产业升级项目入驻稀土新材料深加工基地;推动投资10亿元的长荣镍氢动力电池、投资5亿元的希捷环保稀土基催化剂、投资3亿元的北京三吉利钕铁硼项目等18个项目开工建设;引进易云捷讯云计算公司,以此为基础建设大数据应用中心、稀土产业大数据信息中心等数据信息产业项目,形成4000台服务器的装机能力。搭建成立包头电商谷平台,组建成立包头电子商务企业协会,吸引了蓝太平洋、慧聪、易物天下等一大批电子商务项目落户。2016年末,累计建设电子商务平台72个,运行59个,线上交易额突破2447.5亿元。



主页 > 新闻中心 > 高新区新闻 >

稀土高新区以改革创新破解经济发展难题

2017-03-16 来源:未知 点击:

  稀土高新区在经济下行,要素趋紧的形势下,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坚持从问题入手,引导领导干部深入基层一线,开展企业会诊、产业分析、市场调查,用改革的办法、市场化的手段,有效破解突出矛盾和难题,推动了经济稳中向好、稳中提质。一是稳速与增效同步。2016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00.17亿元,增长8%;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48.03亿元,增长2.7%;国税收入完成10.84亿元,增长106.5%。二是创新与优化并进。2016年,高新技术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37.2亿元,同比增长6.4%;战略新兴服务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7.16亿元,同比增长15.1%。三是动力转换有序。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蓬勃兴起,电子商务实现交易额2447.5亿元,增长400%以上。办理“五证合一、一照一码”营业执照3170户,新增注册企业1332家,增长29%,总数达6358家。
  
  一、针对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问题,开展企业会诊活动,为企业发展减负助力
  
  突出企业的核心作用,聚焦企业需求,组织各部门深入一线、强化服务,集中帮助企业突围。截至2016年年底,已基本解决困扰企业的难题。
  
  一是加强走访联系。由区党工委、管委会领导牵头,定期召开服务企业专题会,围绕企业生产、建设、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热点问题,面对面听取企业意见,了解企业需求,搜集企业共性问题。成立服务企业领导小组,在已有《2015年服务企业工作实施方案》的基础上,出台《开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帮扶活动》等4个帮扶方案,抽调机关各职能部门57名干部,分成14个工作组,深入辖区200余家企业进行重点帮扶,通过与企业点对点协商,共搜集解决问题203项。
  
  二是完善问题解决机制。按照直通车、立即办、不过夜的原则,完善机制,及时解决企业遇到的困难问题。特别是针对企业遇到的问题,建立了落实工作情况台账,对于企业反映的在手续办理、基础配套、征(收)地拆迁、金融服务等方面的问题,能解决的立即解决;不能立即解决的,党工委管委会分管领导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特别重大的难点问题,党工委管委会主要领导亲自推动解决;高新区层面不能解决的问题,及时上报市委市政府协调沟通解决,做到了问题不解决不销号、成效不达标不销号、企业不满意不销号。
  
  三是强化政策支持。出台《稀土高新区援助困难企业稳定就业岗位实施方案》,通过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缴费基数,利用失业保险基金对困难企业进行社保补贴等形式援助企业,缓解企业资金压力;制定《优先采购使用本地工业产品的实施意见》《工业企业贷款贴息暂行办法》等一系列务实管用的政策措施。2016年兑现各类项目扶持资金3亿元,年初6户停产半停产企业全部实现复产。
  
  二、针对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建立政银企合作共济机制,帮助企业渡难关
  
  针对企业资金链普遍紧张、中小企业从银行贷款变得更加困难等难题,设身处地为企业着想,积极想办法帮助企业渡难关。
  
  一是开展银企对接。举办银企对接会,推荐我区93个项目。浦发银行、包商银行、中山证券、国信证券、海通证券等金融机构走访高新区包钢稀土、华鼎铜业、威丰电磁等20家企业,实现现场银企对接。此外,组织区内企业登录注册内蒙古融资服务网,发布融资需求信息20多条,
  
  二是创新担保信贷融资。贯彻落实支持金融业发展意见的政策措施,金融超市正式运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有限公司为区内10户企业担保4140万元;合并3个“助保金池”,授信规模达1.2亿元,累计为区内15户企业授信贷款1.1亿元。
  
  三是鼓励直接上市融资。按照“上市一批、改制一批、签约一批、准备一批”策略,建立金融专家培训辅导常态化机制,开辟企业改制上市和挂牌“绿色通道”,对不同阶段企业制定不同推进方案和服务方式,打造企业“培育、股改、上市”梯队。包头源升农牧业有限公司与国信证券、内蒙古金名科技与万联证券、包头佳隆与太平洋证券分别达成了合作协议,准备进行股份制改革。落实《鼓励企业证券市场挂牌上市补助资金管理办法》,金海新能源成功在“新三板”挂牌,上市企业达到14家,占全市的62%,另有一灌通、金沃重力、金丝宝玉3家企业在上海股权交易中心挂牌,神投稀土科技、央世食品等10家企业在深圳前海股权交易中心挂牌;向自治区争取国家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试点,多元化解决企业融资难题。
  
  三、针对新兴产业培育难问题,组建科创公司、成立专业基金,聚焦扶持新兴产业发展
  
  在国家将GDP增速下调的情况下,稀土高新区着力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杠杆作用,引进和培育“双管齐下”,打造高新区发展新引擎。
  
  一是组建科创公司。与北京清华启迪孵化器有限公司合作成立创业引导基金。基金一期为5000万元,其中清华启迪出资500万元,股份为10%,科创公司出资1500万元,股份为30%。资金全部到位,投资仪通微感、内蒙古文化产权交易所、恒正精机、基金管理公司等5个项目,对“中电智联”、“济南翼菲”等4个高科技项目进行了尽职调查,有力推动一批高科技项目落地建设。
  
  二是搭建孵育平台。通过整合稀土大厦、创业中心等楼宇资源,形成自治区规模最大、功能最齐全、配套最完善的14万平方米高新技术孵化基地,投资45亿元的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已全部完工,构建起“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的链条式孵化体系,帮助企业快速成长。
  
  三是招商精准发力。坚持广招商、招大商,聚焦“高、大、外、新”,积极承接产业转移,为高新区持续发展不断注入强劲动力。2016年,引进投资约40亿元的深圳金六环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建设集石墨、石墨烯和锂电池负极材料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综合产研基地;吸引总投资161亿元的41个稀土产业升级项目入驻稀土新材料深加工基地;推动投资10亿元的长荣镍氢动力电池、投资5亿元的希捷环保稀土基催化剂、投资3亿元的北京三吉利钕铁硼项目等18个项目开工建设;引进易云捷讯云计算公司,以此为基础建设大数据应用中心、稀土产业大数据信息中心等数据信息产业项目,形成4000台服务器的装机能力。搭建成立包头电商谷平台,组建成立包头电子商务企业协会,吸引了蓝太平洋、慧聪、易物天下等一大批电子商务项目落户。2016年末,累计建设电子商务平台72个,运行59个,线上交易额突破2447.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