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work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高新区新闻 >

宝鸡高新区:全力打造西部一流创新高地和生态新城

来源:未知 日期:2016-12-01 点击:

  宝鸡高新区是1992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也是目前西部地区首家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宝鸡高新区基础配套设施完善,交通条件便捷,自然环境优越,产业发展兴旺,商业布局合理,已经成为宝鸡市大城市建设的核心载体、西部地区最具潜力的经济增长点和最具活力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基地。
  
  近年来,宝鸡高新区紧紧围绕建设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的目标,以“创新驱动,内生发展”为主线,坚持“技术创新、产业发展、开发建设、民生改善”四轮驱动,主要经济指标始终保持两位数增长,2015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630亿元,工业增加值480亿元,区域生产总值605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65亿元。
  
  众志成城,铸就累累硕果
  
  经过多年发展,宝鸡高新区形成了钛及钛合金、石油钻采装备、机床工具、汽车及零部件、铁路器材及零部件、通讯导航电子、中压输配电设备等七大优势产业,培育了驰名中外的“宝鸡•中国钛谷”品牌,先后被确定为“国家新材料高技术产业基地”、“国家火炬计划钛产业基地”、“国家钛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国家火炬计划石油装备特色产业基地”、“国家火炬计划重型汽车及零部件特色产业基地”、“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新材料)”,钛材及深加工产业被认定为第三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宝鸡•中国钛谷”钛产业集群被列入全国首批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试点。目前,园区在册企业4600余家,其中年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企业25家。
  
  聚集要素 提升创新能力
  
  宝鸡高新区目前聚集各类科技人才资源近15万人,累计建立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8个,建成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8个,获准省级以上火炬计划项目、新产品等科技计划项目2000余项,国家创新基金项目168个,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20户。园区企业获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科研成果奖460余项,7个行业22种产品的核心和关键技术处在国际国内领先水平,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5%。宝鸡高新区先后被确定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全国首批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陕西省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园区,宝鸡国家钛材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成为国家级第三方独立钛材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总规模5.05亿元的2支引导性基金先后投入运营。
  
  科技新城 打造经济新引擎
  
  科技新城是宝鸡市倾力打造的重大科技创新平台,是“十三五”全市经济腾飞的新引擎和重要增长极,规划面积约35平方公里,将在宝鸡市区之外,再造一个工业产值2000亿、城市人口25万的现代化新城区,成为宝鸡市规划建设标准最高、人居投资环境最好、高端智能化最先进、新经济新业态最活跃的改革试验区、形象展示区。科技新城规划为“一心(国家级创业中心)、两轴(高新大道发展轴、伐鱼河生态景观轴)、三区(中央商务区、综合保税区、旅游发展区)、九园(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园、高端航空航天装备产业园、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园〈3D打印新材料〉、现代中医药产业园、互联网信息产业园、电子信息装备产业园、高端装备产业园、轨道交通产业园、大学城)。为加快打造关天副中心、建设最具幸福感城市,宝鸡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宝鸡高新区推进“城市配套、路网建设、河流治理、绿化亮化、文化休闲、污水处理”等六大工程。目前科技新城已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48.2亿元,围绕“三区九园”招大引强,吉利汽车、紫光医药、高铁重载、航天科技等总投资约254亿元的产业项目相继落户,初步形成了以高端智能化产业、信息产业为主导,汽车及零部件、航天装备、新材料、中医药、节能环保等产业蓬勃兴起的发展格局。
  
  开局之年,事业欣欣向荣
  
  2016年上半年,宝鸡高新区经济社会发展态势良好。项目建设强力推进,吉利汽车宝鸡产业基地首辆新车下线;航天科技产业园总体进度比计划提前约半年;宝鸡综合保税区加快报批进度,与总投资约60亿元的42个项目达成入区意向;6个夜间经济重点建设项目进展顺利;22个市级重点项目共完成投资39.96亿元,占年计划投资额的53.17%。招商引资工作成效显著,先后赴东南沿海发达地区开展上门招商30余次;中国中铁、正威集团等国内外知名企业、上市公司50余批次客商来区考察洽谈;与西安交通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华工科技集团等达成合作意向;引进亿元以上产业化项目16个, 20亿元以上项目2个,实现到位资金98亿元,占年度任务的61.25%。园区承载能力不断提升,科技新城西片区8条道路累计完成投资27660万元,计划年底全部建成;投资3300万元继续提升城市建成区路网通行能力;宝鸡南站道路设施建设全面推进;和谐路人行天桥等一批市政重点工程建成投用,完成投资1300万元;重点实施了科技新城周边道路绿化,新增乔木9000余株,灌木5000余株;春季城市绿化完成投资4000万元。园区创新能力持续增强,与清华紫光合作建设华控创新中医药研究中心,与武汉华工科技合作建设激光加工国家工程研究西北区域中心,与西安交通大学合作建设3D打印材料创新中心,与南京理工大学合作建设智能制造创新中心;申报市级科技计划项目78项、省级9项,建成博士后工作站10个;申报“巨头鲸、易航、星钻互联、莱茵洲际、石鼓太阳市、西科大”等6个市级众创空间孵化基地,新孵化企业15户;高新区被列入科技部第二批科技服务业试点,新引进科技服务机构5户;围绕国家钛产业专利导航实验区建设,申请专利565件,推进实施5个微导航项目;新增麦克传感、金钻石油、众力通用、华誉物流等“新三板”挂牌企业4户。城乡一体快速发展,围绕脱贫攻坚投入资金3034.26万元;实现贫困人口转移就业2235人;发放各类保障资金740万元;朴西村、明星村安置小区等城中村改造项目进展顺利;完成人工造林1.29万亩,动员群众义务植树60万株。社会事业全面推进,上半年发放城乡居民低保825万元,下拨五保供养、救助、抚恤、残疾人基本生活保障、老龄津贴等各类资金1452万元;保障性住房续建5401套、新开工1370套;投资3400万元的高新四小已建成投用,投资2400万元的高新五小和600万元的朴西、旭光、明星安置小区配套幼儿园开工建设;全区人口均衡发展状况较好,无重大生产安全事故,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制胜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战阶段,也是宝鸡高新区全面跨越提升的关键时期。宝鸡高新区将始终牢牢把握国家高新区发展定位,积极抢抓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关中天水经济区规划、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带来的历史性机遇,围绕建设全国一流高新区奋斗目标,深入实施创新驱动、产城融合两大战略,推进创新驱动引领区、智能制造先导区、互联网+示范区三区建设,加速主导产业跃升、高端人才聚集、城市形象提升、生态环境优化四个突破,奋力实现全市领先、全省当先、全国争先,努力把宝鸡高新区建设成为高端人才荟萃、创新创业活跃、产业集群发达、新兴业态兴旺的西部创新之城和全国一流园区。力争到“十三五”末,宝鸡高新区工业总产值翻一番,突破3000亿元,建成区面积达到65平方公里,综合实力跃居国家高新区前列。



主页 > 新闻中心 > 高新区新闻 >

宝鸡高新区:全力打造西部一流创新高地和生态新城

2016-12-01 来源:未知 点击:

  宝鸡高新区是1992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也是目前西部地区首家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宝鸡高新区基础配套设施完善,交通条件便捷,自然环境优越,产业发展兴旺,商业布局合理,已经成为宝鸡市大城市建设的核心载体、西部地区最具潜力的经济增长点和最具活力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基地。
  
  近年来,宝鸡高新区紧紧围绕建设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的目标,以“创新驱动,内生发展”为主线,坚持“技术创新、产业发展、开发建设、民生改善”四轮驱动,主要经济指标始终保持两位数增长,2015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630亿元,工业增加值480亿元,区域生产总值605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65亿元。
  
  众志成城,铸就累累硕果
  
  经过多年发展,宝鸡高新区形成了钛及钛合金、石油钻采装备、机床工具、汽车及零部件、铁路器材及零部件、通讯导航电子、中压输配电设备等七大优势产业,培育了驰名中外的“宝鸡•中国钛谷”品牌,先后被确定为“国家新材料高技术产业基地”、“国家火炬计划钛产业基地”、“国家钛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国家火炬计划石油装备特色产业基地”、“国家火炬计划重型汽车及零部件特色产业基地”、“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新材料)”,钛材及深加工产业被认定为第三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宝鸡•中国钛谷”钛产业集群被列入全国首批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试点。目前,园区在册企业4600余家,其中年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企业25家。
  
  聚集要素 提升创新能力
  
  宝鸡高新区目前聚集各类科技人才资源近15万人,累计建立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8个,建成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8个,获准省级以上火炬计划项目、新产品等科技计划项目2000余项,国家创新基金项目168个,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20户。园区企业获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科研成果奖460余项,7个行业22种产品的核心和关键技术处在国际国内领先水平,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5%。宝鸡高新区先后被确定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全国首批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陕西省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园区,宝鸡国家钛材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成为国家级第三方独立钛材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总规模5.05亿元的2支引导性基金先后投入运营。
  
  科技新城 打造经济新引擎
  
  科技新城是宝鸡市倾力打造的重大科技创新平台,是“十三五”全市经济腾飞的新引擎和重要增长极,规划面积约35平方公里,将在宝鸡市区之外,再造一个工业产值2000亿、城市人口25万的现代化新城区,成为宝鸡市规划建设标准最高、人居投资环境最好、高端智能化最先进、新经济新业态最活跃的改革试验区、形象展示区。科技新城规划为“一心(国家级创业中心)、两轴(高新大道发展轴、伐鱼河生态景观轴)、三区(中央商务区、综合保税区、旅游发展区)、九园(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园、高端航空航天装备产业园、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园〈3D打印新材料〉、现代中医药产业园、互联网信息产业园、电子信息装备产业园、高端装备产业园、轨道交通产业园、大学城)。为加快打造关天副中心、建设最具幸福感城市,宝鸡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宝鸡高新区推进“城市配套、路网建设、河流治理、绿化亮化、文化休闲、污水处理”等六大工程。目前科技新城已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48.2亿元,围绕“三区九园”招大引强,吉利汽车、紫光医药、高铁重载、航天科技等总投资约254亿元的产业项目相继落户,初步形成了以高端智能化产业、信息产业为主导,汽车及零部件、航天装备、新材料、中医药、节能环保等产业蓬勃兴起的发展格局。
  
  开局之年,事业欣欣向荣
  
  2016年上半年,宝鸡高新区经济社会发展态势良好。项目建设强力推进,吉利汽车宝鸡产业基地首辆新车下线;航天科技产业园总体进度比计划提前约半年;宝鸡综合保税区加快报批进度,与总投资约60亿元的42个项目达成入区意向;6个夜间经济重点建设项目进展顺利;22个市级重点项目共完成投资39.96亿元,占年计划投资额的53.17%。招商引资工作成效显著,先后赴东南沿海发达地区开展上门招商30余次;中国中铁、正威集团等国内外知名企业、上市公司50余批次客商来区考察洽谈;与西安交通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华工科技集团等达成合作意向;引进亿元以上产业化项目16个, 20亿元以上项目2个,实现到位资金98亿元,占年度任务的61.25%。园区承载能力不断提升,科技新城西片区8条道路累计完成投资27660万元,计划年底全部建成;投资3300万元继续提升城市建成区路网通行能力;宝鸡南站道路设施建设全面推进;和谐路人行天桥等一批市政重点工程建成投用,完成投资1300万元;重点实施了科技新城周边道路绿化,新增乔木9000余株,灌木5000余株;春季城市绿化完成投资4000万元。园区创新能力持续增强,与清华紫光合作建设华控创新中医药研究中心,与武汉华工科技合作建设激光加工国家工程研究西北区域中心,与西安交通大学合作建设3D打印材料创新中心,与南京理工大学合作建设智能制造创新中心;申报市级科技计划项目78项、省级9项,建成博士后工作站10个;申报“巨头鲸、易航、星钻互联、莱茵洲际、石鼓太阳市、西科大”等6个市级众创空间孵化基地,新孵化企业15户;高新区被列入科技部第二批科技服务业试点,新引进科技服务机构5户;围绕国家钛产业专利导航实验区建设,申请专利565件,推进实施5个微导航项目;新增麦克传感、金钻石油、众力通用、华誉物流等“新三板”挂牌企业4户。城乡一体快速发展,围绕脱贫攻坚投入资金3034.26万元;实现贫困人口转移就业2235人;发放各类保障资金740万元;朴西村、明星村安置小区等城中村改造项目进展顺利;完成人工造林1.29万亩,动员群众义务植树60万株。社会事业全面推进,上半年发放城乡居民低保825万元,下拨五保供养、救助、抚恤、残疾人基本生活保障、老龄津贴等各类资金1452万元;保障性住房续建5401套、新开工1370套;投资3400万元的高新四小已建成投用,投资2400万元的高新五小和600万元的朴西、旭光、明星安置小区配套幼儿园开工建设;全区人口均衡发展状况较好,无重大生产安全事故,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制胜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战阶段,也是宝鸡高新区全面跨越提升的关键时期。宝鸡高新区将始终牢牢把握国家高新区发展定位,积极抢抓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关中天水经济区规划、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带来的历史性机遇,围绕建设全国一流高新区奋斗目标,深入实施创新驱动、产城融合两大战略,推进创新驱动引领区、智能制造先导区、互联网+示范区三区建设,加速主导产业跃升、高端人才聚集、城市形象提升、生态环境优化四个突破,奋力实现全市领先、全省当先、全国争先,努力把宝鸡高新区建设成为高端人才荟萃、创新创业活跃、产业集群发达、新兴业态兴旺的西部创新之城和全国一流园区。力争到“十三五”末,宝鸡高新区工业总产值翻一番,突破3000亿元,建成区面积达到65平方公里,综合实力跃居国家高新区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