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work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高新区新闻 >

桂林国家高新区:产城融合铸就新漓东

来源:未知 日期:2016-06-17 点击:

  核心提示:桂林国家高新区树立以人为本、绿色发展、集约高效的理念,坚持工业化与城市化“两轮驱动”,积极探索产城融合发展模式,努力将产业功能、城市功能、生态功能融为一体,构筑宜居宜商宜业的产城融合发展格局,一座现代科技新城正在桂林漓东崛起。

桂林国家高新区:产城融合铸就新漓东  
 
  作为欠发达地区的桂林国家高新区,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已经从1平方公里的核心园区拓展为121平方公里的新城,实现了科技、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和谐发展。特别是近年来,桂林国家高新区树立以人为本、绿色发展、集约高效的理念,坚持工业化与城市化“两轮驱动”,积极探索产城融合发展模式,努力将产业功能、城市功能、生态功能融为一体,构筑宜居宜商宜业的产城融合发展格局,一座现代科技新城正在桂林漓东崛起。
  
  “我们桂林不仅仅是风景优美,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产业实力也非常雄厚,桂林高新区更是国务院批准的第一批国家级高新区,在三次创业中集聚着科技力量,人才与智力富集的漓东实现“千亿园区”指日可待。”桂林高新区管委会主任、七星区委书记石玉琳自豪地说。和很多地方高新区位于郊区不同的是,1988年就成立的桂林高新区基本和市区融为一体。1991年,桂林高新区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一批国家级高新区。现在综合排名由2005年的倒数第三名晋升到2014年115个国家高新区的前五十名,工业企业由2005年的 57家发展到现在的600多家。2013年获科技部火炬中心批准创建“创新型特色产业园区”。
  
  目前,桂林高新区大力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现代服务业三大主导产业,培育发展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三大新兴产业,做大经济总量,为全面建成新漓东提供坚实的经济支撑。形成“3+3”的产业发展格局,成功探索了一条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创新之路。目前,桂林高新区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名列桂林第一,担负着桂林90%以上的发明专利任务。同时,产业发展对城市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近年来,桂林高新区在开发建设漓东科技新城,发展工业产业的同时,以建设桂林国际旅游胜地为契机,坚持产城融合发展,投入大量资金提升改造七星老城,开发建设华侨旅游新城,完善了城市功能配套,高新区打造“四城四带”空间发展战略,除了已形成了七星老城、漓东科技新城、华侨旅游新城三大功能板块,新增了花江生态科技城和漓东江岸旅游休闲观光带。为产业发展拓展新的空间载体,做大产业增量。漓东江岸旅游休闲观光带也提升城市环境、塑造城市品牌、建设漓东旅游胜地、助推桂林国际旅游胜地的现实需要,四城互补,相得益彰,彰显了全国高新区中独有的产城融合优势。
  
  桂林高新区打响“三大攻坚战”,即漓东科技新城园区建设攻坚战、漓东江岸带城中村和棚户区改造提升攻坚战、产业创新驱动和做强升级攻坚战。围绕“三园两带一中心”的规划布局,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园区功能配套,瞄准产业定位,建设创新型特色产业园区。据高新区七星区代区长郑平介绍:“我们通过实施福隆园和塔山片区城中村改造,城市环境质量、人民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升。我们就是要建设和谐宜居、富有活力、特色鲜明的现代化漓东城,打造宜居宜学宜商之地。”高新区以技术改造、两化融合、绿色创新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支柱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新兴产业,打造高新产业升级版,让产业在城市中,让城市在产业中相辅相成共同发展。桂林高新区正逐步集产业、科技、金融、物流、商务、居住、生活休闲等诸多功能为一体,互为补充,相互促进,协调发展,较好地实现了产城融合发展,产城一体、产城互促双赢的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桂林高新区充分发挥高新区现有的政策优势、基础设施和产业优势,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拓展高新区发展空间,提升城市经济能级和辐射带动力,促进产业升级与城市发展共提升,打造新漓东产城融合新景象。借助近年来桂林电子商务发展的新契机,该区陆续获得了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项目承担单位、商务部电子商务进社区试点和首批广西电子商务示范基地,现有电商企业及相关服务企业近300家,其中2015年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了200亿元。桂林电商谷以优越的生活环境和创业环境,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内知名电商企业落户,已进驻电商及相关企业近150家,年利税过亿,其中,皓东电商、飞宇科技、爱索家具、蜗蜗游、大聪网络、广西潮志、一伙人网络等都扛起了“领军大旗”。桂林电商谷的电子商务集聚效应初步显现,为高新区产业融合和经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电子商务之于高新区,已经融入了地区血脉,并发散成为以创新为核心的独有气质。电商产业的高速发展,正在助力高新区实现一次新的腾飞,也给产城融合的发展注入新的力量。




主页 > 新闻中心 > 高新区新闻 >

桂林国家高新区:产城融合铸就新漓东

2016-06-17 来源:未知 点击:

  核心提示:桂林国家高新区树立以人为本、绿色发展、集约高效的理念,坚持工业化与城市化“两轮驱动”,积极探索产城融合发展模式,努力将产业功能、城市功能、生态功能融为一体,构筑宜居宜商宜业的产城融合发展格局,一座现代科技新城正在桂林漓东崛起。

桂林国家高新区:产城融合铸就新漓东  
 
  作为欠发达地区的桂林国家高新区,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已经从1平方公里的核心园区拓展为121平方公里的新城,实现了科技、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和谐发展。特别是近年来,桂林国家高新区树立以人为本、绿色发展、集约高效的理念,坚持工业化与城市化“两轮驱动”,积极探索产城融合发展模式,努力将产业功能、城市功能、生态功能融为一体,构筑宜居宜商宜业的产城融合发展格局,一座现代科技新城正在桂林漓东崛起。
  
  “我们桂林不仅仅是风景优美,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产业实力也非常雄厚,桂林高新区更是国务院批准的第一批国家级高新区,在三次创业中集聚着科技力量,人才与智力富集的漓东实现“千亿园区”指日可待。”桂林高新区管委会主任、七星区委书记石玉琳自豪地说。和很多地方高新区位于郊区不同的是,1988年就成立的桂林高新区基本和市区融为一体。1991年,桂林高新区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一批国家级高新区。现在综合排名由2005年的倒数第三名晋升到2014年115个国家高新区的前五十名,工业企业由2005年的 57家发展到现在的600多家。2013年获科技部火炬中心批准创建“创新型特色产业园区”。
  
  目前,桂林高新区大力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现代服务业三大主导产业,培育发展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三大新兴产业,做大经济总量,为全面建成新漓东提供坚实的经济支撑。形成“3+3”的产业发展格局,成功探索了一条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创新之路。目前,桂林高新区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名列桂林第一,担负着桂林90%以上的发明专利任务。同时,产业发展对城市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近年来,桂林高新区在开发建设漓东科技新城,发展工业产业的同时,以建设桂林国际旅游胜地为契机,坚持产城融合发展,投入大量资金提升改造七星老城,开发建设华侨旅游新城,完善了城市功能配套,高新区打造“四城四带”空间发展战略,除了已形成了七星老城、漓东科技新城、华侨旅游新城三大功能板块,新增了花江生态科技城和漓东江岸旅游休闲观光带。为产业发展拓展新的空间载体,做大产业增量。漓东江岸旅游休闲观光带也提升城市环境、塑造城市品牌、建设漓东旅游胜地、助推桂林国际旅游胜地的现实需要,四城互补,相得益彰,彰显了全国高新区中独有的产城融合优势。
  
  桂林高新区打响“三大攻坚战”,即漓东科技新城园区建设攻坚战、漓东江岸带城中村和棚户区改造提升攻坚战、产业创新驱动和做强升级攻坚战。围绕“三园两带一中心”的规划布局,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园区功能配套,瞄准产业定位,建设创新型特色产业园区。据高新区七星区代区长郑平介绍:“我们通过实施福隆园和塔山片区城中村改造,城市环境质量、人民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升。我们就是要建设和谐宜居、富有活力、特色鲜明的现代化漓东城,打造宜居宜学宜商之地。”高新区以技术改造、两化融合、绿色创新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支柱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新兴产业,打造高新产业升级版,让产业在城市中,让城市在产业中相辅相成共同发展。桂林高新区正逐步集产业、科技、金融、物流、商务、居住、生活休闲等诸多功能为一体,互为补充,相互促进,协调发展,较好地实现了产城融合发展,产城一体、产城互促双赢的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桂林高新区充分发挥高新区现有的政策优势、基础设施和产业优势,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拓展高新区发展空间,提升城市经济能级和辐射带动力,促进产业升级与城市发展共提升,打造新漓东产城融合新景象。借助近年来桂林电子商务发展的新契机,该区陆续获得了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项目承担单位、商务部电子商务进社区试点和首批广西电子商务示范基地,现有电商企业及相关服务企业近300家,其中2015年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了200亿元。桂林电商谷以优越的生活环境和创业环境,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内知名电商企业落户,已进驻电商及相关企业近150家,年利税过亿,其中,皓东电商、飞宇科技、爱索家具、蜗蜗游、大聪网络、广西潮志、一伙人网络等都扛起了“领军大旗”。桂林电商谷的电子商务集聚效应初步显现,为高新区产业融合和经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电子商务之于高新区,已经融入了地区血脉,并发散成为以创新为核心的独有气质。电商产业的高速发展,正在助力高新区实现一次新的腾飞,也给产城融合的发展注入新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