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高新区:擦亮“创新驱动”金招牌
来源:未知 日期:2016-02-23 点击:次
培育发展创新型产业集群
历经20多年发展,汕头高新区有年产值超亿元的企业逾70家,产值超10亿元的企业2家,已初步形成在技术创新中具有典型示范作用的创新型企业群体,涌现出一大批自主创新能力强、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的高新技术企业。
截至目前,汕头高新区已形成以高端装备制造业、高端电子信息产业、新材料产业、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四大产业,每个产业内都有不少“单打冠军”“隐形小巨人”的典型代表。
以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为例,广东金明精机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薄膜吹塑、中空吹塑成套设备的龙头企业;汕头市华鹰软包装设备总厂有限公司是中、高档纸/塑软包装成套设备的龙头企业;汕樟轻工机械实业有限公司是专业生产软包装印刷设备的厂家,是中国包装200强企业和国家级火炬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公司生产的高速凹版彩印机系列,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地位,与陕西北人集团在国内同行中起着表率作用,有“南汕樟,北渭人”之美誉。
有此成绩,汕头高新区管委会负责人认为,这与高新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息息相关。近年来,高新区重点围绕园区主导产业的培育和发展,加快科技成果在产业集群内的转化,积极推进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逐步实现从要素集中、企业集聚的产业基地向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创新型产业集群跨越。
汕头高新区还将加强政府引导和市场运作,整合各种创新资源,力争高端装备制造、高端电子信息、新材料、现代服务业等集群在新兴产业的重点细分领域取得定价权、标准权等国际话语权或发言权,力争在原创性、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
推动传统优势产业高端化
在汕头高新区,有不少工艺玩具、纺织服装、化工塑料等传统优势产业,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传统企业面临着该如何转型升级的现实问题。为此,汕头高新区发挥在传统产业改造中的技术优势,加强装备制造业与传统优势产业的深度结合,提升关键原材料和核心零部件的设计、制造水平,延伸产业链,推动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
据汕头高新区管委会负责人介绍,高新区重点加大工业技改投资,实施工业转型升级攻坚三年行动计划,激发民间技改动力,实施智能化改造和设备更新;并支持特色产业企业及列入市“五个100”工程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做大做强。
此外,汕头高新区在改造企业的同时不忘提高传统优势产业质量和效益,结合发展工业设计、动漫设计等创意产业,推动传统产业集群向“营销、技术、设计、时尚”功能转型,提升传统产品附加值;加快建设日用精细化工国家质检中心和包装机械、文具省质检站等一批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提供技术支持。
“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
借力“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的区位优势,汕头高新区紧抓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成功获批的契机,走出了一条“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的新路子。
据汕头高新区管委会负责人介绍,高新区以金刚玻璃、西陇化工等为龙头,组团出海,在东南亚、东盟、非洲等地,组建科技园区、展示贸易中心、采购流通市场等。
同时,积极推动汕头企业与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等独联体国家和以色列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科技交流合作;突出加强中国-乌克兰巴顿研究院的对接,在新材料、先进制造与装备技术、新能源与节能技术等重点领域开展联合研究;引导企业积极申报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参与粤港澳关键技术领域重点突破联合招投标工作;建成4个省级对外科技合作基地。
据数据统计,超声仪器生产的医学超声诊断系统、医用X射线影像系统和工业检测设备等,25%出口美国。美联新材料生产的塑料色母粒成功替代了日美等发达国家的进口产品,在国内占据主要市场份额。
汕头高新区管委会负责人表示,将借助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落户汕头的契机,探索建设中以(汕头)科技创新合作区,打造区域高层次创新基地、产业孵化基地、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和国内外人才聚集基地。
构建大众创新创业的生态体系
企业创新发展离不开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汕头高新区连续10年蝉联“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称号,成为我省非珠三角地区唯一的科技进步示范区,有赖于区内形成具有高新区特色的创新创业生态体系。
汕头高新区管委会负责人告诉记者,经过长期的摸索,高新区探索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创新体系——即构建以企业为核心,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为依托,技术创新平台为主体,科技中介服务为桥梁,政府宏观协调和政策倾斜为导向的区域创新体系。
目前高新区企业已分别与近十所国内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并先后成立了广东省开关电源工程技术研究开关中心等多个科研平台,通过与高校共同进行科技攻关,提升企业的自主研发能力和产业核心竞争力,形成了较强的聚集示范效应,为高新区内的初创企业提供了丰厚的技术资源。
汕头市安信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林嘉彬告诉记者,安信达是一家围绕信息安全开展业务的初创企业,作为一个科技型的企业,其研发产品能够得到高新区所提供的导师的建议、分析及推荐,使企业产品能够在第一时间在市级、省级的科技评比中有一个合理的定位,避免时机的延误而错失一个展示的机会,有利于初创企业的成长。
重点工程助高新区培育上市企业
汕头高新区培育的上市企业数量在粤东西北高新区中排名第一,有赖于高新区长期以来实行的重点工程计划。
以“大型骨干企业培育工程”为例,高新区鼓励和引导大型骨干企业增强市场主体地位,并对其加强政策资源支持,实行用地优先保障,优先保障用电需求、提供义务教育学位、开通“绿色通道”服务,培育一批年销售收入超百亿元企业。同时加强上市企业培育,鼓励企业借助资本市场发展壮大,争取到2020年,全区上市企业总数达20家。
在“创新型企业能力提升计划”中,高新区积极引导园区内创新型企业积极整合创新资源,制定创新发展战略,组建及发展企业研究开发院,探索企业创新路线图的制定与实施,大幅提升企业创新软实力和自主创新能力,使创新型企业发展成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龙头创新型企业,示范和带动汕头乃至粤东地区更多科技型企业发展成长为创新型企业。
此外,高新区实施创新合作体系的“哑铃”行动,鼓励西陇化工、金刚玻璃、超声电子等园区重点行业优势企业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创新人才集聚区,以及以色列、日美等发达国家地区设立研究院,构建技术合作、协同研发、人才引进的创新通道,促进创新资源的引进共享,形成汕头高新区科技产业和科技应用为一头,人才富集区研发和基础研究为一头的“哑铃型”创新合作体系。
为了解决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资金问题,汕头高新区还在区内打造了“科技服务”一条街——以汕头金融超市为中心,在周边规划建设汕头科技服务“一条街”,使该区域成为粤东地区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高端人才集聚基地、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基地。
同时,搭建侨资、潮资整合利用平台,创立潮商投资发展基金,重点投资汕头市政府鼓励产业或新城建设等具有竞争优势的发展项目,引导和推动海外侨资参与高新区金融服务业建设,筹划创办华侨银行,鼓励发展潮商产业投资信托基金、潮商股权投资基金、投资担保和风险投资等多种筹资方式,推动侨资、潮资参与高新区创业投资、新兴产业投资、股权投资、企业兼并重组投资和基础设施投资等实业投资。
探秘汕头高新区“隐形巨人”
广东金刚玻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汕头高新区内新材料产业集群的上市代表企业之一,同时也是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其国内首创的防火玻璃,不但蜚声海内外,更为我国新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提供技术基础,引导行业走向,带动我国建筑行业的升级和发展。
广东金刚玻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庄大建参与和见证了金刚玻璃幕墙防火功能建设发展的全过程,他介绍,一块看似普通的玻璃,里面蕴含着的技术成果竟然有4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项领先国内水平。科研团队历时5年,经过上千百次的研发和反复试验,最终经过1个多小时近1000摄氏度烈火测试以及四性试验和盐雾试验等测试,最终才研发成功。
金刚玻璃所研发的耐火窗是目前全国唯一一家通过防火性能检测试验认证的产品,这为金刚玻璃的市场普及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上海中心大厦、“鸟巢”、国家会议中心、日本东京地铁站、以色列国会大厦、阿联酋阿布扎比国际机场等国内外大型的地标性建筑中都留有“金刚玻璃”的身影。
“汕头板块”成资本市场中具有重大影响力的企业群体
汕头高新区培育的上市企业数量在粤东西北高新区中排名第一,9家企业上市融资,筹资规模超50亿元。
美联新材料、东江畜牧等2家公司上报证监会待审批,华盛塑料、西北航空制品、华鹰软包装、荣达新材料、一家人食品、华莎驰家具、达诚机械、柏亚物流、万年青制药等9家公司被列为重点培育后备资源,汇群药业、东研网络、广东自动化、八记食品已在“新三板”挂牌。
其中,西陇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是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的典型代表。西陇化工是我国改革开放第一批创办的企业,其前身是一镇办企业,由黄氏家族创立于1983年,于2008年成功股改,2011年成功上市,目前已经传承至家族第二代。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汕头高新区的培育下,西陇化工已经发展成该行业的领导者,自2002年起成为全国最大的化学试剂供应商,荣获“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中国优秀民营科技企业”称号,并走出国门,与美、英、德、日等发达国家世界500强企业开展密切的技术合作。
汕头高新区正申报国家级高新区
汕头高新区是多项国家级和省级发展战略的空间组合区和政策叠加区,地处我国最早设立的经济特区之中,拥有高新区和保税区多重政策优势,是海峡西岸经济区南翼中心城市的核心区,享受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相关政策,是全省振兴粤东西北战略中的区域性中心。
特别是在“粤东西北振兴”和“创新驱动发展”成为广东发展核心双战略情况下,汕头作为粤东区域中心城市和创新引领高地,高新区已经成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场。多项政策组合,使高新区蓄备了巨大的发展势能。
去年以来,汕头高新区坚持发展为第一要务,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关于创建国家级高新区的战略部署,按照“政区合一”概念,整合汕头高新区与金平区资源,围绕“以升促建”的目标,全面开展国家级高新区申报工作。
同时委托广东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编制完成《广东汕头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升级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工作汇报》《广东汕头高新技术产业园产业发展规划(2015—2020)》《广东汕头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战略规划(2015—2020)》及汕头市创建国家高新区文件汇编资料。同时,根据申报需要,委托汕头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汕头市城市规划设计院关于汕头高新区总体规划》。
2015年8月,汕头市政府在申报资料基本完成的前提下,向省政府上报国家级高新区认定的请示。目前,相关材料已上报国务院。
目前,高新区企业创新能力持续增强,区内共有国家火炬计划高新技术企业11家、国家级创新型企业2家、省级创新型企业7家、高新技术企业57家,科技型企业数量、承担市级以上科技项目数量列全市首位。
全区拥有汕头轻工装备研究院和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1家,省级以上工程中心、技术中心等企业研发机构46家,组建了“绿色包装和数字化印刷联盟”“轻工机械产业技术创新联盟”,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科技创新研发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