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work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高新区新闻 >

2015滨海高新指数出炉 天津高新区发展迅猛

来源:未知 日期:2015-12-15 点击:

  近日,由天津高新区、天津市科学学研究所共同发布的滨海高新指数(2015)正式出炉。2014年,滨海高新指数为415.6点,较上年增长25%。六年来,指数共增长3.15倍,年均增速超过25%,充分反映出天津高新区高速发展的强劲态势。从二级指数情况看,科技创新指数对总指数的贡献度创六年新高。标志着高新区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道路初显成效,同时对天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获批做了有力诠释。
  
  1、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
  
  一是总量突破千亿大关。2014年,高新区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包括珠宝城、华泰汽车、中节能智能玻显等在内的一批大项目、好项目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鲜活力。以存量资源为主要驱动力,高新区GDP继续保持高位快速增长,总量首次突破千亿大关,达到1168.6亿元。
  
  二是产业结构逐步优化。服务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占比由上年的48.4%上升到52.4%。4+3产业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即形成了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装备、新能源、电动汽车四大产业集群以及文化创意、黄金珠宝、大健康三大产业优势。全区高技术产业产值527.44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比重为39.5%。小巨人企业产值65.08亿元,增长51.6%。同时,万元GDP能耗继续保持下降趋势,2014年下降近10%。高新区产业结构日益优化,在绿色发展、生态环保方面走在全市前列。
  
  三是企业活力不断提升。企业数量稳步增长,较上年增长近6%。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3726亿元,较上年增长28.8%。企业上缴税收额较上年增长15%。充分反映出地区企业活力和盈利能力的增强。
  
  2、科技创新呈现新态势
  
  一是创新指数加速增长。2012-2014年,创新指数增长率逐步提高,呈现出加速增长的态势。
  
  二是财政投入力度更大。2014年地方财政科技投入超过10亿元,较上年增长50%以上;地方财政科技支出占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比重超过18%,远高于其他区县功能区。显示出高新区加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加快创新驱动的发展导向。
  
  三是创新主体加速聚集。研发机构数增加了27.3%,与2013年14%的增长率相比,可明显看出创新资源特别是创新主体加速向高新区集聚的态势。一批中关村创新主体的到来,更彰显了高新区对创新主体的虹吸效应。此外,在基数快速扩张背景下科技活动人员占比、大专以上学历人员占比等结构性指标也出现了较高水平的增长,更显难得。
  
  四是京津冀协同创新迈向新阶段。2014年,京津两地签署《北京市人民政府天津市人民政府共同推进天津未来科技城合作示范区建设框架协议》,高新区与首创集团签署了《共建天津未来科技城京津合作示范区合作协议》。高新区全面启动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转移,打造京津合作示范区规划。在推进土地确权、规划编制的同时,大力开展科技招商,与相关单位进行洽谈,积极与教育、医疗等项目接触,争取实体项目转移到示范区,取得了积极进展。
  
  五是制度创新取得新进展。深入推动“一区五园”联动发展,实现部分园区平台共用、项目共建、政策共享。加快行政体制改革,为创新扫清制度障碍,加快行政审批升级、制定权力清单、建立土地集约利用动态长效机制和绿色发展环境监管机制。
  
  六是创新投入效益显现。得益于多年来高新区持续的财政科技投入高位增长,2014年,高新区创新产出指数较上年增长45.1%。其中,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和三地统一技术交易市场的逐步形成,高新区技术市场成交金额大幅增长达到24亿元,较上年增长48%。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26%。
  
  3、创新生态系统建设取得新突破
  
  一是企业融资渠道不断拓宽。随着新三板登陆天津高新区,2014年,高新区上市企业数(含新三板)达到46家。高新区企业开始更多的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作为发达国家第二大融资方式,融资租赁迅猛发展,融资租赁机构由上年20家迅速增至31家。充分体现出金融市场对高新区品牌价值的认可,融资渠道的不断拓宽将极大的缓解科技型企业融资难题。
  
  二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氛围加速形成。高新区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过程中,高度重视基础环境的打造,特别强调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高新区国家级孵化器达到12个,孵化面积120万平方米,筹建、在建和建成的众创空间达二十余家,形成专业型众创空间、综合型众创空间、培训型众创空间、投资型众创空间同步发展的良好格局。极大的促进了高新区创新创业活力提升与转型发展。着力营造创新创业的良好配套环境,注重产城融合和产业创新社区的打造。
  
  三是开放程度进一步扩大。实际直接利用外资,外贸出口额较上年均大幅提升。
  
  从整体上看,滨海高新指数运行以来的六年里,天津高新区展现出了发展的活力与后劲,态势良好。但也面临着一些发展中的问题:如与中关村、张江、东湖、深圳高新区等地相比,天津高新区在整体体量、高新技术企业拥有量、专利拥有量等核心指标方面,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创新创业的氛围还不够浓厚;中小企业仍面临许多发展上的困难;企业的盈利能力还不够高等问题。这些将是天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未来着力解决的问题。


主页 > 新闻中心 > 高新区新闻 >

2015滨海高新指数出炉 天津高新区发展迅猛

2015-12-15 来源:未知 点击:

  近日,由天津高新区、天津市科学学研究所共同发布的滨海高新指数(2015)正式出炉。2014年,滨海高新指数为415.6点,较上年增长25%。六年来,指数共增长3.15倍,年均增速超过25%,充分反映出天津高新区高速发展的强劲态势。从二级指数情况看,科技创新指数对总指数的贡献度创六年新高。标志着高新区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道路初显成效,同时对天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获批做了有力诠释。
  
  1、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
  
  一是总量突破千亿大关。2014年,高新区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包括珠宝城、华泰汽车、中节能智能玻显等在内的一批大项目、好项目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鲜活力。以存量资源为主要驱动力,高新区GDP继续保持高位快速增长,总量首次突破千亿大关,达到1168.6亿元。
  
  二是产业结构逐步优化。服务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占比由上年的48.4%上升到52.4%。4+3产业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即形成了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装备、新能源、电动汽车四大产业集群以及文化创意、黄金珠宝、大健康三大产业优势。全区高技术产业产值527.44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比重为39.5%。小巨人企业产值65.08亿元,增长51.6%。同时,万元GDP能耗继续保持下降趋势,2014年下降近10%。高新区产业结构日益优化,在绿色发展、生态环保方面走在全市前列。
  
  三是企业活力不断提升。企业数量稳步增长,较上年增长近6%。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3726亿元,较上年增长28.8%。企业上缴税收额较上年增长15%。充分反映出地区企业活力和盈利能力的增强。
  
  2、科技创新呈现新态势
  
  一是创新指数加速增长。2012-2014年,创新指数增长率逐步提高,呈现出加速增长的态势。
  
  二是财政投入力度更大。2014年地方财政科技投入超过10亿元,较上年增长50%以上;地方财政科技支出占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比重超过18%,远高于其他区县功能区。显示出高新区加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加快创新驱动的发展导向。
  
  三是创新主体加速聚集。研发机构数增加了27.3%,与2013年14%的增长率相比,可明显看出创新资源特别是创新主体加速向高新区集聚的态势。一批中关村创新主体的到来,更彰显了高新区对创新主体的虹吸效应。此外,在基数快速扩张背景下科技活动人员占比、大专以上学历人员占比等结构性指标也出现了较高水平的增长,更显难得。
  
  四是京津冀协同创新迈向新阶段。2014年,京津两地签署《北京市人民政府天津市人民政府共同推进天津未来科技城合作示范区建设框架协议》,高新区与首创集团签署了《共建天津未来科技城京津合作示范区合作协议》。高新区全面启动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转移,打造京津合作示范区规划。在推进土地确权、规划编制的同时,大力开展科技招商,与相关单位进行洽谈,积极与教育、医疗等项目接触,争取实体项目转移到示范区,取得了积极进展。
  
  五是制度创新取得新进展。深入推动“一区五园”联动发展,实现部分园区平台共用、项目共建、政策共享。加快行政体制改革,为创新扫清制度障碍,加快行政审批升级、制定权力清单、建立土地集约利用动态长效机制和绿色发展环境监管机制。
  
  六是创新投入效益显现。得益于多年来高新区持续的财政科技投入高位增长,2014年,高新区创新产出指数较上年增长45.1%。其中,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和三地统一技术交易市场的逐步形成,高新区技术市场成交金额大幅增长达到24亿元,较上年增长48%。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26%。
  
  3、创新生态系统建设取得新突破
  
  一是企业融资渠道不断拓宽。随着新三板登陆天津高新区,2014年,高新区上市企业数(含新三板)达到46家。高新区企业开始更多的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作为发达国家第二大融资方式,融资租赁迅猛发展,融资租赁机构由上年20家迅速增至31家。充分体现出金融市场对高新区品牌价值的认可,融资渠道的不断拓宽将极大的缓解科技型企业融资难题。
  
  二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氛围加速形成。高新区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过程中,高度重视基础环境的打造,特别强调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高新区国家级孵化器达到12个,孵化面积120万平方米,筹建、在建和建成的众创空间达二十余家,形成专业型众创空间、综合型众创空间、培训型众创空间、投资型众创空间同步发展的良好格局。极大的促进了高新区创新创业活力提升与转型发展。着力营造创新创业的良好配套环境,注重产城融合和产业创新社区的打造。
  
  三是开放程度进一步扩大。实际直接利用外资,外贸出口额较上年均大幅提升。
  
  从整体上看,滨海高新指数运行以来的六年里,天津高新区展现出了发展的活力与后劲,态势良好。但也面临着一些发展中的问题:如与中关村、张江、东湖、深圳高新区等地相比,天津高新区在整体体量、高新技术企业拥有量、专利拥有量等核心指标方面,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创新创业的氛围还不够浓厚;中小企业仍面临许多发展上的困难;企业的盈利能力还不够高等问题。这些将是天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未来着力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