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work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产业规划 >

推动新兴产业集群发展 构建“4311”现代化产业体系

来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5-11-19 点击:

连日来,浙江省“十链百场万企”合成生物产业链专题对接活动、2025福布斯中国·绍兴生物医药深度链接活动在滨海新区相继成功举办。两大高能级平台汇聚了产业链上下游龙头企业、顶尖科研团队与金融机构,聚焦技术转化与产学研协同,推动资金、人才、信息、技术等要素与产业链深度融合。活动期间,32个覆盖细胞治疗、合成生物材料、创新药研发等前沿领域的产业及基金项目集中签约,总投资(合作)金额超270亿元,为新区产业向创新链上游攀登、向价值链高端迈进注入了强劲动力。

 

今年以来,滨海新区着力构建“4311”现代化产业体系,进一步放大产业集聚效应、蝶变效应和乘数效应,持续打造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增长点。“4311”现代化产业体系,即提质发展生物医药、集成电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四大主导产业,前瞻布局合成生物、人工智能、低空经济三大未来产业,培育壮大现代服务业,推动黄酒经典产业集群焕新。

 

主导产业的提质发展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根基。在装备制造领域,滨海新区聚焦链群协同,着力打造以链主企业为核心的产业生态圈。在追觅科技绍兴基地,旗舰产品生产线高效运转,自5月投产以来,已向30多个国家出货超25万台扫地机器人,销售额突破5亿元。科迪华显示技术(绍兴)有限公司前瞻性布局基于喷墨打印技术的解决方案,推出拥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G8.6代喷墨薄膜沉积平台,形成全球最完备的OLED喷墨薄膜沉积设备产品线,为我国抢占下一代显示技术高地打下坚实的装备基础。

在三大未来产业中,合成生物是滨海新区抢占新赛道、培育新优势的关键着力点。目前,新区合成生物未来产业先导区已成功入选省级培育名单,正锚定生物智造、生物食品、生物材料三大特色方向,全力构建“一核主载、多点联动”的开放创新格局——以江滨片区为主平台,联动袍江片区洋泾湖创新区、绍兴综合保税区以及浙江震元等重点企业,加速形成创新资源集聚、产业生态完善的先导区。滨海新区经济发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力争到2030年,合成生物核心产业规模突破200亿元,相关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集群优势成为新区的鲜明标识。”

 

现代服务业的能级提升是衡量区域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尺。滨海新区近期成功入选省级服务型制造区域试点,正着力推动四大主导产业向“产品+服务”一体化解决方案转型,目标是到2027年四大产业合计产值规模突破千亿元。与此同时,商贸领域迎来新发展,总投资约10亿元、建筑面积约12.4万平方米的滨海未来智创中心已正式动工,未来将与中心湖、文化艺术中心等联动,显著提升城市功能品质。跨境电子商务也取得突破,滨海跨境电商产业园与绍兴综保跨境电商中心双双入选省级名录,正努力打造具有区域影响力的跨境电商产业高地。

黄酒产业作为绍兴的历史经典产业,同样是滨海新区促进产城人文深度融合的重要引擎。新区立足千亩黄酒产业园、古越龙山中央酒库等特色资源,积极构建“两核一带”黄酒产业发展新格局——即以“黄酒智造区驱动核”和“中央酒库黄酒体验中心核”为双引擎,以“酒乡农韵风情带”为纽带,通过打造农文商旅一体化的“黄酒+”全产业链体系,为这一经典产业注入时代新活力。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将“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置于战略任务的首位,明确提出“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滨海新区构建‘4311’现代化产业体系,正是贯彻落实全会精神的关键举措。”滨海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新区将持续深化全会精神学习贯彻,紧扣产业体系建设目标,放大产业集聚、蝶变与乘数效应,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为区域发展注入更强劲动能。

 

 

主页 > 新闻中心 > 产业规划 >

推动新兴产业集群发展 构建“4311”现代化产业体系

2025-11-19 来源:高新院 achie.org 点击:

连日来,浙江省“十链百场万企”合成生物产业链专题对接活动、2025福布斯中国·绍兴生物医药深度链接活动在滨海新区相继成功举办。两大高能级平台汇聚了产业链上下游龙头企业、顶尖科研团队与金融机构,聚焦技术转化与产学研协同,推动资金、人才、信息、技术等要素与产业链深度融合。活动期间,32个覆盖细胞治疗、合成生物材料、创新药研发等前沿领域的产业及基金项目集中签约,总投资(合作)金额超270亿元,为新区产业向创新链上游攀登、向价值链高端迈进注入了强劲动力。

 

今年以来,滨海新区着力构建“4311”现代化产业体系,进一步放大产业集聚效应、蝶变效应和乘数效应,持续打造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增长点。“4311”现代化产业体系,即提质发展生物医药、集成电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四大主导产业,前瞻布局合成生物、人工智能、低空经济三大未来产业,培育壮大现代服务业,推动黄酒经典产业集群焕新。

 

主导产业的提质发展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根基。在装备制造领域,滨海新区聚焦链群协同,着力打造以链主企业为核心的产业生态圈。在追觅科技绍兴基地,旗舰产品生产线高效运转,自5月投产以来,已向30多个国家出货超25万台扫地机器人,销售额突破5亿元。科迪华显示技术(绍兴)有限公司前瞻性布局基于喷墨打印技术的解决方案,推出拥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G8.6代喷墨薄膜沉积平台,形成全球最完备的OLED喷墨薄膜沉积设备产品线,为我国抢占下一代显示技术高地打下坚实的装备基础。

在三大未来产业中,合成生物是滨海新区抢占新赛道、培育新优势的关键着力点。目前,新区合成生物未来产业先导区已成功入选省级培育名单,正锚定生物智造、生物食品、生物材料三大特色方向,全力构建“一核主载、多点联动”的开放创新格局——以江滨片区为主平台,联动袍江片区洋泾湖创新区、绍兴综合保税区以及浙江震元等重点企业,加速形成创新资源集聚、产业生态完善的先导区。滨海新区经济发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力争到2030年,合成生物核心产业规模突破200亿元,相关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集群优势成为新区的鲜明标识。”

 

现代服务业的能级提升是衡量区域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尺。滨海新区近期成功入选省级服务型制造区域试点,正着力推动四大主导产业向“产品+服务”一体化解决方案转型,目标是到2027年四大产业合计产值规模突破千亿元。与此同时,商贸领域迎来新发展,总投资约10亿元、建筑面积约12.4万平方米的滨海未来智创中心已正式动工,未来将与中心湖、文化艺术中心等联动,显著提升城市功能品质。跨境电子商务也取得突破,滨海跨境电商产业园与绍兴综保跨境电商中心双双入选省级名录,正努力打造具有区域影响力的跨境电商产业高地。

黄酒产业作为绍兴的历史经典产业,同样是滨海新区促进产城人文深度融合的重要引擎。新区立足千亩黄酒产业园、古越龙山中央酒库等特色资源,积极构建“两核一带”黄酒产业发展新格局——即以“黄酒智造区驱动核”和“中央酒库黄酒体验中心核”为双引擎,以“酒乡农韵风情带”为纽带,通过打造农文商旅一体化的“黄酒+”全产业链体系,为这一经典产业注入时代新活力。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将“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置于战略任务的首位,明确提出“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滨海新区构建‘4311’现代化产业体系,正是贯彻落实全会精神的关键举措。”滨海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新区将持续深化全会精神学习贯彻,紧扣产业体系建设目标,放大产业集聚、蝶变与乘数效应,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为区域发展注入更强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