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促进未来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政策解读
来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5-10-22 点击:次
为增强政策透明度,北京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依托“局长处长上直播讲政策”品牌活动,创新推出“局长处长线上会客厅”互动环节。企业及个人可通过直播围绕政策细则、申报流程、资质审核等核心需求,直接向政府部门负责人提问。
“局长处长上直播讲政策”特邀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科技标准处(人才工作处)处长王晶,围绕《北京市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促进未来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进行全方位政策解读,并在“局长处长线上会客厅”环节现场回答观众关于重点内容、落地路径等方面疑问,助力企业和从业者精准理解政策、用好政策。具体问题如下:
Q
如何参与《若干措施》中提到的创赢未来公开路演活动?
A
目前采取公开征集和定向组织2种方式开展。公开征集以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2025年第一批高精尖资金实施指南的方式向社会公开发布,实施常态化申报。今年项目征集针对技术成熟度中、低2个维度16个重点领域,通过财政资金引导,吸引社会投资。定向组织分3类。一是围绕已布局重大产业创新平台组织项目。其中,量级较大的按照产业创新平台相关政策予以支持;与平台主线任务配套的关联项目纳入路演。目前基于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的任务分解,已支持银河通用、达奇月泉仿生等零部件企业。二是通过服务人才组织项目。重点梳理北京学者、制造业企业家、高水平海外人才的项目需求。希望高水平创新创业人才围绕国际前沿提出布局的重点方向。三是根据不同技术路线组织项目。针对细分领域的不同技术路线支持不同的项目,争取在未来产业不同赛道进行布局。已支持量子信息领域基于光量子技术的玻色量子和基于超导技术的相干科技。
路演前组织企业培训,主要是对项目内容脱敏脱密的提示、路演规则及项目方案的再整理。邀请投资机构介绍路演技巧。路演采取公开方式进行。在参与人员方面,邀请5-7位大咖级投资专家,确保项目选择的权威性、专业性。同时,邀请相关领域的市区政府引导基金和市场化私募股权基金、金融机构等广泛参与。通过路演后,企业可获得一百万元资助,并且与创客北京打通,可直接参与决赛。同时作为未来产业重点培育企业享受人才、投融资等其他服务。
Q
能否详细介绍《若干措施》中提出的“资金+基金”的组合机制?
A
为支持未来产业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企业创新能力,《若干措施》中提出“科技、经济和信息化等主要产业部门投向未来产业的资金比例一般不低于20%。”“鼓励支持市区两级政府投资基金、国企基金加强对未来产业的投入,遵循基金投资运作规律,容忍正常投资风险,不简单以单个项目或单一年度盈亏作为考核依据。”“支持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打造“股贷债保”联动的金融支持体系,创造适应未来产业发展需求的金融产品,强化组合融资支持。”“建立包容审慎、尽职免责的创新创业生态。”等多项措施。
考虑到未来产业存在投资周期长、风险大的问题,投资主体存在“不敢投、不愿投”的现象,特明确“不简单以单个项目或单一年度盈亏作为考核依据”,希望通过政府的引导作用,加强社会资本关注未来产业、投向未来产业,为更好地挖掘和培育未来产业潜力企业,建立容错试错、宽容失败的产业生态。
Q
请具体介绍一下北京市现在六大要素投入的进展情况?
A
北京市加快完善未来产业体系建设,已围绕23个细分领域,发布了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6G科技创新与产业培育等17个领域40余项市级科技、产业政策,针对不同产业、不同需求加强要素投入。
一是人才引育力度持续增强。支持未来产业人才引进,针对基础研究人才、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制定专门政策。加大科技新星等青年项目资助力度,提高未来产业领域中青年人才获得感。创设“IQ Talk”国际化开放对话平台,在具身智能、脑机接口等领域举办6场活动。
二是产业投资力度逐步加大。市发改委、市科委、市经信局安排财政资金支持未来产业创新平台、关键技术攻关。8只政府基金全面覆盖未来产业六大领域,截至今年上半年,投资118个未来产业项目,投资金额占总投资51%。北京地区中资银行中有11家推出投贷联动产品,北京银行开发“领航e贷”等产品,累计发放贷款超330亿元。
三是数据供给能力不断提升。全市累计算力规模超3.3万P,依托长安链软硬件技术体系建设算力基础设施,提供区块链应用支撑。发布奖励政策,对数据要素首登记、首交易、首入表、首开放予以支持。北数所人工智能数据集交易成为场内最大业务板块,北京人工智能数据训练基地提升数据应用开发能力,升级数据沙盒3.0版,形成“数算模用”一体化服务能力。
四是创新平台加速构建。在17个领域创建31个创新平台,今年新建北京唯实具身智能研究院,推动建设北京前沿脑机接口研究院、合成生物等新平台。推动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氢能通用航空研究院等5个平台实施重大项目,获批国家人工智能应用中试基地(制造领域汽车方向),成为智能网联汽车L3级准入和上路通行、车路云一体化全国唯一“双试点城市”。
五是场景牵引作用充分发挥。加快打造人形机器人运动会、马拉松“一会一赛”高水平竞技平台,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测试里程突破5000万公里,推广应用3735余辆氢能车辆。15家市属国企36个下属企业布局城市应用场景,首钢朗泽CO2工业尾气生物合成无水乙醇项目被国家发改委列入绿色低碳示范项目。
六是未来产业区域布局持续优化。北京市充分结合各区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发展积极性,按照每个细分领域2个主要产业发展区和若干其他区的“2+N”模式进行布局,努力形成“主辅结合、优势互补、良性竞争、协同联动”的发展格局。首批创建海淀、昌平2个市级未来产业先导区。建设亦庄机器人、未来科学城合成生物等10个育新基地,通过龙头企业孵化、创新平台引领等方式培育壮大未来产业专精特新企业群体。
来源 | 北京中小企业服务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