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申报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
来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5-10-16 点击:次
10月10日,农业农村部部长韩俊主持召开部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工作方案(送审稿)》《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工作方案(送审稿)》。
会议指出,开展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举措。2021年启动以来,示范县和示范区创建取得积极进展,有效提升了区域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有力促进了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强国建设。要以更高要求、更严标准创建认定一批示范县、示范区,推动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走深走实,示范引领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会议强调,要严格创建项目管理,完善示范创建管理规程,严格项目评审程序,优化监测评价体系。指导各地围绕粮食产能提升、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和深化农村改革等重点任务,先行先试探索一批务实管用的模式路径,打造一批可学可鉴的实践样板。要及时总结各地创建成效和经验做法,加强政策宣传推广,引导各地照着典型学、跟着先进干,确保示范创建取得实效。
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
1、加强设施装备建设,示范引领农业设施化
2、推进产业聚集发展,示范引领农业园区化
3、着力打造产业链 ,示范引领农业融合化
4、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引领农业绿色化
5、加快发展智慧农业,示范引领农业数字化
一、生产基础较好。农业生产结构优化,主导产业优势明显,基本形成粮经饲统筹、种养加一体、农牧渔结合的生产结构。
二、装备水平较高。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比例较高,农田水利、田间道路、农业用电等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机制初步建立,农业机械化水平较高,数字化技术应用普遍。
三、产业链基本健全。已建成一批规模化标准化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产品加工能力较强,物流设施初具规模,产业链条较为完整,产业集中度、融合水平较高。
四、经营体系较为完备。社会化服务体系比较健全,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质量较高,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水平较高,小农户与现代农业衔接较好。
五、农业环境较为友好。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农业现代化建设全过程,农业生产清洁,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较高,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技术广泛应用,基本实现绿色化转型、生态化发展。
六、政策支持保障有力。地方政府积极性高,支持力度大,在用地保障、金融服务、科技创新应用、人才支撑、县域城乡融合等方面制定了创新性强、实用管用的政策措施。在认定程序上,我们将按照 “先创后认、严格评审、动态管理”的要求,分三步走开展创建认定。
1、在东北平原、黄淮海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等粮食主产区,创建一批以粮食产业为重点的示范区。
2、在南方丘陵山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地区,创建一批以优势特色产业为重点的示范区。
3、在大中城市郊区和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创建一批以都市农业和智慧农业为重点的示范区。
4、在西北及长城沿线去、青藏高原等原生态脆弱地区,创建一批以高效旱作农业为重点的示范区 。
5、在脱贫地区,创建一批以“小而精”特色产业为重点的示范区。
1、基础条件较好的县(市、区、旗):已创建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等的地区
2、逐步拓宽范围:选择农业现代化发展潜力足、空间大,地方政府积极性高、支持保障有力的县(市)开展创建。
1、遴选环节:由县级政府申请、省级部门遴选、省级政府同意、中央部门批准创建,遴选出创建名单。
2、认定环节: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对申报创建单位每2年组织一次评审认定,通过后授予“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单位”称号。
3、验收环节:通过创建,创建单位基本达到农业现代化标准的,在验收通过后授予“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称号。
4、创建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