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work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产业规划 >

跨园区联动 跨区域协作 加速中部崛起——中部地区国家高新区G100联盟高质量发展论坛成功举办

来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5-10-15 点击:

10月14日下午,中部地区国家高新区G100联盟高质量发展论坛在中国光谷科技会展中心成功举办。论坛以“跨园区联动、跨区域协作、加速中部崛起”为主题,共商跨园区联动和跨区域协作,促进创新要素高效配置和区域协同创新体系建设,加快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助力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

 

本次论坛由湖北省人民政府指导,工业和信息化部火炬中心、湖北省科学技术厅、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武汉市科技创新局主办。工信部规划司、工信部火炬中心、中部五省科技主管部门和国家高新区负责人、全国其他区域高新区联盟、知名专家学者及媒体等约200人出席论坛。

 

工信部规划司副司长吴家喜在致辞中强调,中部地区是国家高新区重要集聚地,今年上半年,中部国家高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占全国178家国家高新区比重达20%。要在更高起点上推进中部崛起,需要进一步发挥中部国家高新区的引领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下一步要做好四方面工作,一是共同加强战略谋划,优化中部地区高新区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布局。二是共同深化科技创新合作,在重点领域形成更多原创性引领性创新成果。三是共同完善产业协作体系,共同拓展一批重大应用场景。四是共同搭建开放合作平台,推动中部地区高新区与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东北地区、成渝地区等高新区深化战略合作。

 

 

湖北省科技厅副厅长夏松致辞时表示,全省各高新区贡献了全省约35%的地区生产总值、40%的技术合同成交额、50%的高新技术企业、70%的授权发明专利,为湖北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我们倡议以中部地区国家高新区G100联盟为纽带,与兄弟省市一道,推动中部地区国家高新区科技创新协同走深走实,共同构建创新要素协同网络,打造产业互补发展生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联动,扩大对外开放合作。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学东、国家发改委原副秘书长范恒山、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原院长胡志坚、《AI改变世界》作者黄郑等嘉宾,分别围绕人形机器人、区域协同、两创融合、人工智能与产业投资等前沿议题发表精彩演讲,为中部高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与实践路径。

 

 

随后,工业和信息化部火炬中心副主任何年初与武汉东湖高新区、长沙高新区、郑州高新区、南昌高新区、太原高新区代表共同上台,联合点亮“中部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地图”。该地图通过中部科创供应链线上平台,实现中部地区科创资源汇聚和匹配。首批整合中部五省22家国家级高新区484个科技服务平台,覆盖概念验证、中试熟化、检验检测、创业孵化等功能,形成“一图总览、清单直达”的创新资源导航。

 

 

论坛还发布了火炬“高新优品”品牌计划。工业和信息化部火炬中心负责人表示,火炬“高新优品”定位为“高”“新”“优”,将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新能源等重点领域,以品牌培育为抓手,建立优品遴选机制;以优品遴选为纽带,畅通产品流通渠道;以优品流通为支点,撬动科技成果转化,从而提升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品牌影响力。值得一提的是,火炬“高新优品”已列入“中国制造”培育推广系列活动,下一步,将有序组织开展“品牌精品培育”行动,持续擦亮“火炬”品牌。

 

 

此外,现场还发布了《企业硬科技属性智能评价工具》,为科技金融一体化与精准政策支持提供技术支撑。这一创新工具由火炬中心牵头联合多家单位共同开发,依托创新积分制、高新技术企业、全球专利和科研人才等多源数据,构建了包含5大维度、40余项指标的评价体系。通过”定量分析+定性研判”的双轮驱动模式,工具运用AI智能算法对专利文本等非结构化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同时引入行业专家评议机制,从技术实力、产品能力、市场潜力等维度实现对硬科技企业的精准画像和综合评价,助力科技创新企业高质量发展。

 

 

未来,联盟将以“平台地图—品牌体系—评价工具”为抓手,持续完善跨区域协同机制,加快打通省际创新要素流动通道,促进科技成果就地转化与跨区转移转化并重,推动形成优势互补、协同高效的中部区域创新共同体,推动中部地区一批标志性示范场景落地,协作打造一批科技创新协作成果,助力中部地区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中展现更大作为。

 

来源 | 武汉科技报

 

 

主页 > 新闻中心 > 产业规划 >

跨园区联动 跨区域协作 加速中部崛起——中部地区国家高新区G100联盟高质量发展论坛成功举办

2025-10-15 来源:高新院 achie.org 点击:

10月14日下午,中部地区国家高新区G100联盟高质量发展论坛在中国光谷科技会展中心成功举办。论坛以“跨园区联动、跨区域协作、加速中部崛起”为主题,共商跨园区联动和跨区域协作,促进创新要素高效配置和区域协同创新体系建设,加快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助力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

 

本次论坛由湖北省人民政府指导,工业和信息化部火炬中心、湖北省科学技术厅、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武汉市科技创新局主办。工信部规划司、工信部火炬中心、中部五省科技主管部门和国家高新区负责人、全国其他区域高新区联盟、知名专家学者及媒体等约200人出席论坛。

 

工信部规划司副司长吴家喜在致辞中强调,中部地区是国家高新区重要集聚地,今年上半年,中部国家高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占全国178家国家高新区比重达20%。要在更高起点上推进中部崛起,需要进一步发挥中部国家高新区的引领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下一步要做好四方面工作,一是共同加强战略谋划,优化中部地区高新区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布局。二是共同深化科技创新合作,在重点领域形成更多原创性引领性创新成果。三是共同完善产业协作体系,共同拓展一批重大应用场景。四是共同搭建开放合作平台,推动中部地区高新区与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东北地区、成渝地区等高新区深化战略合作。

 

 

湖北省科技厅副厅长夏松致辞时表示,全省各高新区贡献了全省约35%的地区生产总值、40%的技术合同成交额、50%的高新技术企业、70%的授权发明专利,为湖北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我们倡议以中部地区国家高新区G100联盟为纽带,与兄弟省市一道,推动中部地区国家高新区科技创新协同走深走实,共同构建创新要素协同网络,打造产业互补发展生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联动,扩大对外开放合作。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学东、国家发改委原副秘书长范恒山、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原院长胡志坚、《AI改变世界》作者黄郑等嘉宾,分别围绕人形机器人、区域协同、两创融合、人工智能与产业投资等前沿议题发表精彩演讲,为中部高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与实践路径。

 

 

随后,工业和信息化部火炬中心副主任何年初与武汉东湖高新区、长沙高新区、郑州高新区、南昌高新区、太原高新区代表共同上台,联合点亮“中部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地图”。该地图通过中部科创供应链线上平台,实现中部地区科创资源汇聚和匹配。首批整合中部五省22家国家级高新区484个科技服务平台,覆盖概念验证、中试熟化、检验检测、创业孵化等功能,形成“一图总览、清单直达”的创新资源导航。

 

 

论坛还发布了火炬“高新优品”品牌计划。工业和信息化部火炬中心负责人表示,火炬“高新优品”定位为“高”“新”“优”,将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新能源等重点领域,以品牌培育为抓手,建立优品遴选机制;以优品遴选为纽带,畅通产品流通渠道;以优品流通为支点,撬动科技成果转化,从而提升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品牌影响力。值得一提的是,火炬“高新优品”已列入“中国制造”培育推广系列活动,下一步,将有序组织开展“品牌精品培育”行动,持续擦亮“火炬”品牌。

 

 

此外,现场还发布了《企业硬科技属性智能评价工具》,为科技金融一体化与精准政策支持提供技术支撑。这一创新工具由火炬中心牵头联合多家单位共同开发,依托创新积分制、高新技术企业、全球专利和科研人才等多源数据,构建了包含5大维度、40余项指标的评价体系。通过”定量分析+定性研判”的双轮驱动模式,工具运用AI智能算法对专利文本等非结构化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同时引入行业专家评议机制,从技术实力、产品能力、市场潜力等维度实现对硬科技企业的精准画像和综合评价,助力科技创新企业高质量发展。

 

 

未来,联盟将以“平台地图—品牌体系—评价工具”为抓手,持续完善跨区域协同机制,加快打通省际创新要素流动通道,促进科技成果就地转化与跨区转移转化并重,推动形成优势互补、协同高效的中部区域创新共同体,推动中部地区一批标志性示范场景落地,协作打造一批科技创新协作成果,助力中部地区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中展现更大作为。

 

来源 | 武汉科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