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国具身智能产业发展规划与场景应用洞察
来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5-09-26 点击:次
具身智能,作为具备物理身体并能与环境交互的智能系统,正成为全球科技竞争的新焦点。2025年,中国首次将“具身智能”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标志着其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人形机器人作为其典型代表,被视为推动新质生产力、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引擎。
一、政策推动与战略意义
2025年以来,中央与地方政府密集出台支持政策。北京计划到2027年培育超50家核心企业,实现量产规模破万台;深圳目标产业规模超1000亿元;上海将具身智能列为五大AI攻关方向之一。这些政策不仅推动技术创新,更在产业升级、社会服务、国家安全等多层面具有深远意义。
二、市场规模与资本热度
中国具身智能市场正处于高速成长期。预计到2027年,整体市场规模将达1.25万亿元。其中,人形机器人赛道尤为活跃,2025年投融资呈现爆发式增长。从应用阶段看,当前以工业场景为主,未来将逐步拓展至商业服务和家庭生活领域,呈现“初级—中级—高级”的智能化演进路径。
三、技术挑战与商业化瓶颈
尽管前景广阔,具身智能仍面临多重挑战:
-
技术层面:电池续航、芯片算力、运动控制等硬件能力尚不完善,难以应对开放复杂环境;
-
商业化层面:量产成本高,投资回报周期长,用户接受度仍需培育;
-
标准与安全:硬件接口、数据规范不统一,隐私与安全风险也存在隐患。
四、场景应用逐步落地
目前,具身智能已在多个场景中实现初步应用:
-
科研场景:通过仿真平台、合成数据等技术加速机器人训练与算法优化;
-
工业场景:在3C电子、汽车制造等领域完成上下料、质检等重复性劳动;
-
商业场景:酒店接待、楼宇清洁、餐饮配送等服务机器人已投入使用;
-
家庭场景:面对老龄化趋势,陪护、康复类机器人正逐步走向实用化。
五、典型企业案例
-
微亿智造:聚焦工业场景,提供“开箱即用”的柔性机器人解决方案,已在多家制造企业落地;
-
宇树科技:从四足机器人延伸至人形机器人,以高性价比和运动控制能力见长;
-
优必选:深耕消费级服务机器人,产品覆盖教育、导览、康养等多场景,具备全栈技术能力。
六、发展路径借鉴自动驾驶经验
具身智能的发展可参考自动驾驶的渐进式路径:从单任务、封闭场景起步,逐步向复杂环境、端到端智能演进。短期内以科研和工业试点为主,中期拓展至商业服务,长期目标则是进入家庭和极限作业领域。
七、未来展望
随着大模型、多模态感知等技术的突破,具身智能将逐步突破数据与形态限制,实现更经济、灵活、高效的应用。未来商业模式也将从硬件销售转向“机器人即服务”(RaaS),形成人机协同的新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