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省重点经开区围绕区域产业基础与发展定位,以链式思维推动产业集群化、高端化、协同化发展,在智能家电、绿色食品、新能源汽车、智能传感器等领域持续发力,通过精准招商、创新驱动、平台搭建、人才培育等多维举措,不断夯实产业根基、增强发展动能,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了有力支撑。
芜湖经开区
“筑巢引凤”助力智能家电产业“链”式跃升
1—7月,芜湖经开区智能家电产业实现产值345.2亿元,同比增长12.3%。
“精准化”拓展链条。以美的、奥克斯等龙头企业为“链主”开展补链强链延链式招商,吸引核心零部件供应商、技术研发伙伴与下游服务商落户,形成高度协同、无缝配套的产业生态圈。截至目前,累计赴广东、浙江等地招引配套企业200余家,培育规上企业48家。目前,产业重点推进项目24个、总投资152.4亿元。
“流程化”服务项目。实行“专员+专班”服务制度,构建从签约、开工、建设、入统、投产、达规的全周期服务体系,推动总投资50亿元的奥克斯年产3000万台空调部件项目、总投资50亿元的美芝压缩机及研发中心科技产业园项目落地建设。去年以来,通过全流程服务,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46个、总投资493亿元,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73个、总投资312.89亿元。
“订单化”培养人才。推动安徽工程大学、芜湖职业技术大学与家电企业深度合作,今年以来,已合作开设订单班、建立实习实训基地5个,累计为智能家电企业输送实习生超200人,用工留存率95%以上。举办定制化招聘会130场,服务智能家电企业超200户次,达成就业意向3000人次。
截至目前,园区共有规模以上食品产业链企业35家,1—6月,产值同比增长14.5%。
链式招商提能级。园区主要负责人带头抓项目,每月坚持带队高位推进,强化顶格招商。加强延链补链强链,聚力打造更加完整、更高品质产业链条,提升产业层次和整体竞争力。发挥基金招商、场景招商等作用,健全项目线索“收集、洽谈、落地”闭环管理。今年以来,绿色食品产业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4个,总投资16.6亿元。1—6月,产值已达10亿元企业1家,达3亿元企业3家。
创新驱动强主体。鼓励企业提升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园区食品产业现有高新技术企业8家,省级以上创新平台2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2家;现有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1家,其中省级3家,市级8家。园区盼盼食品拥有国家CNAS认可检验检测中心,与江南大学、合工大等众多高校陆续建立战略性产学研合作关系,现有研发团队20余人,先后获批省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省工业设计中心、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
平台聚势筑高地。发挥平台承载优势,布局引进优质孵化器和科技服务业企业。园区与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合作,建成中国轻工业高端服务平台,项目总投资2亿元,以滁州为基地,辐射安徽及华东地区,集成中国轻工业质量认证中心、中国轻工业信息中心等检测平台,建成华东地区最大的轻工业食品检验检测中心。目前项目一期工程已正式投入运营,涵盖理化、无机、有机、微生物实验室,实现CMA、CNAS、CATL“三认证”,完成CMA扩项两次、CNAS扩项一次,累计获得CMA检验检测机构资质1700余个参数、150余个产品标准,CNAS实验室认可资质400余个参数。
铜陵经开区
“三提升”出实招强化转型升级 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提升新兴产业规模。深入挖掘培育增长点,对新纳统规上工业企业精准画像。梳理认定符合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15家。经开区战新企业总数预计达155户,战新企业数量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比重为73%。产业能级持续提升。以经开区为核心承载区的铜陵市铜基新材料集群成功获批省工信厅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提升未来产业谋划。积极组织推荐松宝智能、陆科光电申报先进装备制造方向标杆应用场景;富仕三佳申报第三代半导体方向商业化解决方案;汉威环境、泽攸科技申报先进装备制造方向商业化解决方案;耐科装备、镓特半导体、铜冠优创等企业申报未来产业标志性产品。
提升绿色转型质效。建立智能工厂梯度培育库,探索领航级智能工厂,截至目前,经开区共有基础级智能工厂28家(全市40家),复核先进级智能工厂4家。引导企业开展绿色制造,组织美芯、国瓷赛创申报国家级绿色工厂。上半年万元GDP能耗下降0.8%,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0.9%。探索开展碳排放、碳足迹核算,在美芯新材开展“一产品一足迹”核算工作。
淮南经开区
全周期赋能加速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聚成势
精准招引项目。聚焦整车制造、核心零部件、智能网联、后市场服务等细分领域,发挥陕汽重卡、万向钱潮、德博新能源等重点企业桥梁作用,深化与瑞谷云企、复涵资本、万创投行等第三方招商中介机构及汽车行业协会、汽摩配商会等商协会合作,建立供应链配套企业名录,强化产业链垂直整合。今年以来,成功签约微电网智能一体化能源装备生产基地、新能源汽车冲压零部件生产基地等项目5个,总投资6.5亿元。
深化调度培育。紧扣安徽省打造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世界级产业集群目标,推动调度机制与产业招商深度融合,建立“日会商研判、周调度推进、月盘点督办”全周期调度机制。每日分析长三角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龙头企业招商线索,每周通报项目洽谈进展、研究区域招商策略,每月集中调度土地、用工等要素保障,形成“信息收集—分析研判—协调推进—跟踪问效”闭环管理。目前已与电动汽车动力系统结构件生产及钣金基地等5个项目达成投资意向;对智能车载网联产品生产基地等10余个重点在谈项目实施全流程跟踪推进。
强化服务保障。紧扣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项目落地需求,依托政务服务“一张网”打通数据接口,构建项目签约落地、建设投产、政策兑现等跨部门协同服务体系。推行“一对一”精准服务,指定专员协助办理项目备案、环评、安评等前期手续,实时跟进厂房建设、设备安装、生产线调试等工程进度,协调解决水电气保供、供应链对接等问题,形成“签约—落地—投产—达效”服务闭环。今年以来,累计为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项目协调租赁标准化厂房近50000平方米,重点保障汽车配件生产及跨境电商等项目快速落地。
1—7月,蚌埠经开区智能传感器产值同比增长34.3%。
精准对接强化产业链。围绕产业链绘制招商图谱,聚焦上中下游精准靶向招商,重点引进农业传感器示范基地项目、芯斯特年产500万颗位移传感器生产制造项目等亿元以上延链补链项目18个,形成材料、设计、制造、封装、测试和应用完整产业体系,链式集群联动优势突显。
龙头引领延伸科技链。依托214所、华鑫微纳等大院大所和龙头企业,成功攻克MEMS关键核心技术工艺,打造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MEMS技术策源地,214所获批工信部特种机器人传感器研制攻关榜主单位。
聚焦优势打造平台链。整合资源打造公共服务平台,累计建成省级以上创新平台39个,其中国家级平台6个。与西安交大、上海交大、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等形成紧密战略合作关系,蒋庄德院士团队领衔的“精密微纳制造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长三角(蚌埠)产教融合协同中心”正式投入运营,确定光声光谱法气体浓度传感器等首批合作项目13个。
产业延链精准招商。当涂经开区立足离芜湖奇瑞“大本营”仅10公里的地理优势,按照“以整车找总成,以总成找部件”的招商思路,深度对接奇瑞供应链需求,精心绘制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企业招商图谱。通过瞄准奇瑞一级供应商开展定向招引,成功吸引16家奇瑞供应商企业落户,其中包括莱特思创(奇瑞子公司)、腾龙热管理系统、仪达热管理系统、东秀汽车零部件等关键企业,形成“以商引商”的良性循环。
产业协同搭建平台。主动打破区域壁垒,搭建供需对接平台,推动区内企业与奇瑞等整车厂建立深度技术合作关系。重点促进新太铝基新材料、腾龙热管理系统、和胜新能源等优势企业与奇瑞构建联合技术开发机制,形成“技术共研—产品配套—迭代升级”的创新闭环。推动园区企业直接参与奇瑞新车型的前期开发,如百川金属为奇瑞新能源车型定制开发的前副车架和铝制车身件,已成为多款车型的核心部件。平台还定期组织“链上会客厅”活动,邀请奇瑞采购、技术团队与本地供应商面对面交流,2024年促成配套订单超15亿元。
产业人才定向输送。依托马鞍山学院,联合腾讯云计算共建“腾讯云大数据学院”,培养数字化技术人才;与安徽工业大学等高校共建实训基地,定向输送汽车电子专业人才;谋划共建“奇瑞学院”,规模化培养整车与零部件协同开发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