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义区打造首都高精尖产业发展主阵地
来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5-09-16 点击:次
顺义区作为北京市的制造业大区,一直以来都有“抢抓机遇、勇于革新”的血脉和传统。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区围绕“平原新城看顺义”的目标要求,始终坚守“制造业立区”战略不动摇,先后培育出汽车这一千亿级产业集群,以及航空航天、智能装备、医药健康等一批百亿级产业集群,形成了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智能制造为基础,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2024年,顺义区完成工业总产值1918.5亿元、同比增长14.7%,总量全市第三、增速全市第二,成为全区第一大支柱产业,“工业压舱石”作用愈发凸显。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近些年,全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新型工业化建设的决策部署,以数字技术赋能传统产业发展,全力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方向转型发展,在全市率先出台智能制造专项政策并形成示范引领优势,成功获批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和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试点城市,智能工厂、绿色工厂数量排名全市前列。
今年年初,市委、市政府批复了《顺义区平原新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我们将以“国际化类海外”为定位,加大对外开放,加强科技创新,以新质生产力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打造首都高精尖产业发展主阵地。
一是做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经过20多年培育发展,汽车产业已成为顺义区制造业的支柱产业,全区集聚了理想汽车、北京奔驰顺义工厂、北京现代、北汽越野车四大整车企业,以及百余家上下游零部件企业,涵盖了整车及零部件制造、技术研发、后市场服务的完整产业链条。未来,我们将围绕京津冀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科技生态港(顺义园区)建设,加快发展产业新生态,以三电、智驾、座舱、底盘和汽车品质升级消费为重点,加大重点项目培育,进一步夯实汽车产业链条。我们还将建设一批新型产业基础设施项目和一批产研商旅融合示范项目,探索打造都市、工业与自然融合发展的新型工业化样板,将顺义区建设成为引领未来智能机器时代的汽车生态第一城。
二是提升第三代半导体产业能级。顺义区围绕氮化镓(GaN)、碳化硅(SiC)为代表的第三代半导体,集聚了微波射频、电力电子等领域企业30家,形成了从装备、芯片制造、封装测试到下游应用的全产业链布局,成功获评国家级“第三代半导体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未来,我们将在兼顾硅基与化合物半导体协同发展的同时,坚持以应用需求为牵引,发展车规级电力电子器件、光电子器件等细分领域,推动国产芯片的研发和规模化应用。此外,我们正在前瞻布局氧化镓等第四代半导体技术,抢占未来产业制高点,全力打造车规级芯片与化合物半导体技术创新策源地。
三是壮大航空航天产业集群。顺义区航空航天产业聚集了北京飞机维修公司(Ameco)、中航复材、轩宇空间、中科星图等20家规上企业,成功入选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未来,我们将持续做强航空高级别维修、航空新材料、机载系统等高附加值产业环节,一方面依托中国航发、中航工业等央企资源,大力发展航空复合材料、高温合金等关键材料;另一方面依托飞机维修龙头企业优势,带动航空高级别维修、高端制造以及科技研发等产业资源汇聚,持续赋能首都国际机场航空枢纽高质量发展。
四是推动智能装备产业提质升级。顺义区集聚了78家以数控机床、机器人、精密仪器为代表的智能装备企业,涵盖北京市装备制造产业的12大门类,特别是北一机床、博鲁斯潘、通用技术研究院等一批工业母机企业落地发展,使顺义区成为北京市“高端工业母机产业基地”。未来,我们将持续发挥整机的链主作用,重点布局控制器、减速器、导轨丝杠等关键零部件产品,围绕高端精密部件“批量定制”和“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加快完善精密零部件定制化加工服务体系,打造立足北京、服务全国的高精尖加工技术集群示范区。
五是加快医药健康产业多元化发展。顺义区医药健康产业涵盖了“三大药、四大医”的所有门类,拥有规上企业和机构110余家,医药制造业产值突破百亿元,医药贸易规模达到千亿元。未来,我们将坚持医药研发、制造和贸易融合发展理念,依托北大国际口腔医疗器械创新转化基地,构建“临床牵引创新、创新反哺产业”的生态机制;依托罕见病药品保障先行区优惠政策,推动药品流通优势赋能制造业集聚发展;依托韩美药业、康仁堂、康蒂尼等优质企业,巩固儿童药优势,夯实现代中药品牌,抢占生物创新药赛道,推动全区医药健康产业向全链条融合,高端化发展。
下一步,顺义区将持续深化落实首都高质量发展战略,以“工业大区挑大梁”的责任担当,坚持创新引领,深化推进“两业”融合,努力构建产业结构更优、创新能力更强、开放合作层级更高、产业链条更加韧性安全的高精尖产业体系,为首都“四个中心”建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来源:北京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