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work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产业规划 >

关于“十五五”时期推动高质量发展 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规划​-解析

来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5-09-05 点击:

“十五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五年,也是我国发展方式转变、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攻坚期。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十五五”规划的核心要义。

一、 发展基础与时代新局

(一)“十四五”成就奠定的坚实基础

“十四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顺利推进,为“十五五”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 •经济实力稳步提升: 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持续优化,新发展理念深入人心。

  • •创新驱动成效显著: 研发投入强度大幅提升,在部分前沿领域实现并跑乃至领跑,新动能引领作用增强。

  • •协调发展呈现新貌: 区域重大战略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开局良好,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初步建立。

  • •绿色转型步伐加快: 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果丰硕,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能源结构优化取得进展。

  • •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加快构建: 自贸试验区扩容升级,进出口结构优化,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 •民生福祉持续改善: 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社会保障网进一步织密扎牢。

(二)“十五五”时期面临的深刻变革与战略机遇

  1. 1.国际环境日趋复杂: 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加速重构,科技竞争成为大国博弈的焦点,气候变化、能源危机等全球性挑战增多。这要求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

  2. 2.国内发展进入新阶段: 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亟待解决,资源环境约束趋紧,民生保障存在短板。这要求我们必须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破解发展难题。

  3. 3.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 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颠覆性技术不断涌现,正在重塑全球经济结构和竞争格局。这为我们提供了“换道超车”的历史性机遇。

  4. 4.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导向明确: 强调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这要求我们把发展的立足点更多放在国内,畅通经济循环,提升体系完整性。

二、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新时代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着力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着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着力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好局、起好步。

(二)基本原则

  •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保证。

  •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 •坚持新发展理念—— 将其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

  • •坚持深化改革开放—— 持续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

  • •坚持系统观念—— 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办好发展安全两件大事。

  • •坚持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结合—— 聚焦突出短板和薄弱环节,明确战略重点和主攻方向。

(三)2035年远景目标与“十五五”主要目标

  • •2035年远景目标展望: 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将大幅跃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

  • •“十五五”时期主要目标(到2030年):

    1. 1.经济增长保持合理区间: 经济总量和人均收入迈上新的大台阶,经济结构更加优化,全要素生产率显著提升。

    2. 2.科技自立自强实现新突破: 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3.2% 以上,基础研究投入占研发支出比重提高到10% 以上,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取得一大批自主创新成果。

    3. 3.现代产业体系初步建成: 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保持基本稳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20%,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显著提升。

    4. 4.绿色低碳转型取得实质性进展: 单位GDP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进一步大幅下降,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到28% 左右,生态环境质量根本好转。

    5. 5.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升。

    6. 6.安全保障能力全面提升: 粮食、能源、产业链供应链、金融等关键领域安全可靠度显著增强。

三、 战略任务与实施路径

(一)强化创新驱动,锻造国家竞争新优势

  • •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 实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集中力量在高端芯片、基础软件、高端数控机床、生物医药等领域突破“卡脖子”技术。

  • •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鼓励领军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

  • •营造开放创新生态: 健全科技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二)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

  • •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加快“智改数转”。

  •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前瞻布局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

  • •促进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 发展研发设计、现代物流、检验检测等生产性服务业。

(三)着力扩大内需,畅通国内大循环

  • •促进消费提质扩容: 提升传统消费,培育新型消费,适当增加公共消费,优化消费环境。

  • •拓展有效投资空间: 加快“两新一重”(新型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重大工程)建设,引导资金投向先进制造、民生保障、绿色低碳等领域。

  • •打通经济循环堵点卡点: 建设高效顺畅的现代流通体系,破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优化国土空间布局

  • •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战略走深走实。

  • •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 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促进中部地区加快崛起,鼓励东部地区加快推进现代化。

  • •扎实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发展壮大城市群和都市圈。

(五)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

  •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坚决防止规模性返贫。

  •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六)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建设美丽中国

  • •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完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逐步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

  •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

  • •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 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 •加强生态系统保护修复: 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

(七)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

  • •加快建设贸易强国: 推动货物贸易优化升级,创新服务贸易发展机制。

  • •合理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 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吸引全球高质量要素资源。

  • •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深化健康、绿色、数字、创新等新领域合作。

  • •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八)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 •实施就业优先战略: 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促进机制。

  • •完善收入分配制度: 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规范财富积累机制。

  • •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推动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省级统筹。

  • •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重视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

四、 保障措施与实施机制

  1. 1.全面深化改革: 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2. 2.健全宏观治理体系: 完善宏观经济政策制定和执行机制,加强财政、货币、产业、区域等政策协调配合。

  3. 3.强化要素保障: 加强财政资源统筹,优化金融供给,保障重大项目用地、用能需求。

  4. 4.统筹发展与安全: 完善国家安全体系,增强维护国家安全能力,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5. 5.健全规划实施机制: 加强年度计划与本规划的衔接,开展动态监测、中期评估和总结评估,确保各项目标任务如期完成。

结语

“十五五”规划蓝图已经绘就,前景光明,任务艰巨。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坚持以新时代重要思想为指导,坚定信心,锐意进取,埋头苦干,为全面完成“十五五”规划目标任务,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主页 > 新闻中心 > 产业规划 >

关于“十五五”时期推动高质量发展 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规划​-解析

2025-09-05 来源:高新院 achie.org 点击:

“十五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五年,也是我国发展方式转变、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攻坚期。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十五五”规划的核心要义。

一、 发展基础与时代新局

(一)“十四五”成就奠定的坚实基础

“十四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顺利推进,为“十五五”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 •经济实力稳步提升: 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持续优化,新发展理念深入人心。

  • •创新驱动成效显著: 研发投入强度大幅提升,在部分前沿领域实现并跑乃至领跑,新动能引领作用增强。

  • •协调发展呈现新貌: 区域重大战略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开局良好,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初步建立。

  • •绿色转型步伐加快: 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果丰硕,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能源结构优化取得进展。

  • •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加快构建: 自贸试验区扩容升级,进出口结构优化,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 •民生福祉持续改善: 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社会保障网进一步织密扎牢。

(二)“十五五”时期面临的深刻变革与战略机遇

  1. 1.国际环境日趋复杂: 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加速重构,科技竞争成为大国博弈的焦点,气候变化、能源危机等全球性挑战增多。这要求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

  2. 2.国内发展进入新阶段: 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亟待解决,资源环境约束趋紧,民生保障存在短板。这要求我们必须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破解发展难题。

  3. 3.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 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颠覆性技术不断涌现,正在重塑全球经济结构和竞争格局。这为我们提供了“换道超车”的历史性机遇。

  4. 4.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导向明确: 强调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这要求我们把发展的立足点更多放在国内,畅通经济循环,提升体系完整性。

二、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新时代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着力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着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着力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好局、起好步。

(二)基本原则

  •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保证。

  •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 •坚持新发展理念—— 将其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

  • •坚持深化改革开放—— 持续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

  • •坚持系统观念—— 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办好发展安全两件大事。

  • •坚持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结合—— 聚焦突出短板和薄弱环节,明确战略重点和主攻方向。

(三)2035年远景目标与“十五五”主要目标

  • •2035年远景目标展望: 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将大幅跃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

  • •“十五五”时期主要目标(到2030年):

    1. 1.经济增长保持合理区间: 经济总量和人均收入迈上新的大台阶,经济结构更加优化,全要素生产率显著提升。

    2. 2.科技自立自强实现新突破: 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3.2% 以上,基础研究投入占研发支出比重提高到10% 以上,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取得一大批自主创新成果。

    3. 3.现代产业体系初步建成: 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保持基本稳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20%,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显著提升。

    4. 4.绿色低碳转型取得实质性进展: 单位GDP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进一步大幅下降,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到28% 左右,生态环境质量根本好转。

    5. 5.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升。

    6. 6.安全保障能力全面提升: 粮食、能源、产业链供应链、金融等关键领域安全可靠度显著增强。

三、 战略任务与实施路径

(一)强化创新驱动,锻造国家竞争新优势

  • •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 实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集中力量在高端芯片、基础软件、高端数控机床、生物医药等领域突破“卡脖子”技术。

  • •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鼓励领军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

  • •营造开放创新生态: 健全科技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二)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

  • •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加快“智改数转”。

  •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前瞻布局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

  • •促进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 发展研发设计、现代物流、检验检测等生产性服务业。

(三)着力扩大内需,畅通国内大循环

  • •促进消费提质扩容: 提升传统消费,培育新型消费,适当增加公共消费,优化消费环境。

  • •拓展有效投资空间: 加快“两新一重”(新型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重大工程)建设,引导资金投向先进制造、民生保障、绿色低碳等领域。

  • •打通经济循环堵点卡点: 建设高效顺畅的现代流通体系,破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优化国土空间布局

  • •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战略走深走实。

  • •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 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促进中部地区加快崛起,鼓励东部地区加快推进现代化。

  • •扎实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发展壮大城市群和都市圈。

(五)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

  •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坚决防止规模性返贫。

  •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六)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建设美丽中国

  • •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完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逐步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

  •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

  • •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 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 •加强生态系统保护修复: 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

(七)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

  • •加快建设贸易强国: 推动货物贸易优化升级,创新服务贸易发展机制。

  • •合理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 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吸引全球高质量要素资源。

  • •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深化健康、绿色、数字、创新等新领域合作。

  • •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八)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 •实施就业优先战略: 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促进机制。

  • •完善收入分配制度: 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规范财富积累机制。

  • •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推动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省级统筹。

  • •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重视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

四、 保障措施与实施机制

  1. 1.全面深化改革: 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2. 2.健全宏观治理体系: 完善宏观经济政策制定和执行机制,加强财政、货币、产业、区域等政策协调配合。

  3. 3.强化要素保障: 加强财政资源统筹,优化金融供给,保障重大项目用地、用能需求。

  4. 4.统筹发展与安全: 完善国家安全体系,增强维护国家安全能力,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5. 5.健全规划实施机制: 加强年度计划与本规划的衔接,开展动态监测、中期评估和总结评估,确保各项目标任务如期完成。

结语

“十五五”规划蓝图已经绘就,前景光明,任务艰巨。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坚持以新时代重要思想为指导,坚定信心,锐意进取,埋头苦干,为全面完成“十五五”规划目标任务,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