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work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产业规划 >

合肥高新区:推动“科创策源地、产业先导区、品质主城区”加速蝶变——在“一山两湖”采掘“金矿”

来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5-08-20 点击:

合肥高新区推动“科创策源地、产业先导区、品质主城区”加速蝶变——

在“一山两湖”采掘“金矿”

 

夕阳西下,合肥蜀西湖南岸,量子国家实验室的灯光渐隐,不远处的商业综合体华灯初上,科研人员或沿湖慢跑,或在咖啡厅小聚……一派“人、城、产”交融的景象,犹如一幅水墨画,赏心悦目。

 

“五年前刚来时,这片还是待开发之地。如今推窗见绿、出门入园,创业氛围和生活品质同步跃升。”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一位专家的感慨,源自“一山两湖”的蝶变。

 

如今,在合肥高新区,以“大蜀山、蜀西湖、北雁湖”为轴的“一山两湖”,成了构建高品质主城区的核心空间载体,推动“科创策源地、产业先导区、品质主城区”加速蝶变。

 

动态丨合肥高新区:推动“科创策源地、产业先导区、品质主城区”加速蝶变——在“一山两湖”采掘“金矿”

 

“一山两湖”不仅是好山好水

 

时过大暑,小雨密织。海拔284米的大蜀山,山雾氤氲。中国科大先研院的一位年轻博士打着雨伞,享受林间小径的惬意。在他看来,清晨散步不仅是锻炼身体,更是思维放松和灵感酝酿的时刻。

 

作为合肥市区最高峰,大蜀山拥有95%以上的森林覆盖率,年涵养水源超千万立方米,是高新区乃至合肥市天然的“生态绿肺”。作为“一山两湖”的一“极”,大蜀山与蜀西湖、北雁湖共同构筑合肥高新区高品质主城区的骨架。

 

“一山”为屏,“两湖”生辉。

 

与大蜀山遥遥相望的蜀西湖,环境优美,环湖科创资源“磁场”强劲。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中国科大先研院、国家类脑实验室等“国之重器”环湖矗立,湖区3公里半径内集聚高新技术企业超700家,平均每平方公里达25家。一位智能装备企业的研发人员笃信:“湖光山色间,灵感自然涌现。”

 

与蜀西湖呼应,北雁湖奏响了“治水兴产”的交响乐。北雁湖依托1100亩湖面,成为合肥首个水土保持主题宣传公园,围绕其周边,高端商业综合体接连落地,高端住宅开发建设加速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加快布局,丰富多元的生活场景正在成形,一方诗意栖居、英才荟萃的环湖现代化生态乐土跃然而出。

 

“‘一山两湖’是合肥生态‘金名片’之一,奠定了合肥高新区宜居宜业的生态根基。”合肥高新区建设发展局负责人指着一张规划图介绍,依托“一山两湖”好生态,合肥高新区启动“两湖一镇”(北雁湖、蜀西湖及讯飞小镇)“三年行动计划”规划建设,使其成为推动城市空间优化与功能升级的关键支点,致力于打造新时代产城融合典范和科创生态乐园。

 

“我们要让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合肥高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要让“一山两湖”撑起高新区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发展脊梁。

 

 

在“一山两湖”构筑“良巢”

 

晨雾散去,合肥西郊大蜀山绿意葱茏。这里,是合肥高新区的梦想起点。1991年,大蜀山南麓的2.2平方公里土地,孕育着38家初创企业。34载奋进不息,如今园区版图已拓展至194平方公里,汇聚市场经营主体超10万家。

 

从筑梦“高新”到乘风破浪,合肥高新区选择由“山”向“湖”进发。“以好生态滋养城市建设与发展品质,也是合肥高新区加速融入高品质合肥城市发展的必然。”长期关注合肥发展的区域经济学家程必定认为,合肥高新区立足大蜀山的“拓荒基点”,必然要向域内的蜀西湖、北雁湖推进,以“一山两湖”力促“人、城、产”和谐共生。

 

以“一山两湖”好生态为依托,合肥高新区加速拓展一切为了人的发展新空间。

 

在城市建设上,合肥高新区围绕“一山两湖”,按照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的目标要求,从生态、交通、教育、医疗、治理等各方面实施系统改进和提升工程。

 

目前,域内优质教育资源覆盖“六大片区”,168中学、科大附中、48中等名校齐聚,“高新皆名校”的愿景正照进现实。医疗配套同步升级,省立口腔医院投用,安贞医院加速建设。环湖智慧跑道、文体公园、健身路径等一系列人性化建设,让诗意生活触手可及。

 

“良巢”,自然引来“凤凰”。如今,在“一山两湖”移步换景,“创新密度”令人惊叹。在数公里半径范围内,常见中国科学院研究员与创业公司CEO在咖啡店内探讨技术转化,高校团队向投资人演示产品原型……

 

肥沃的创新“土壤”加速催生了令人惊艳的“化学反应”:量子信息科学国家实验室团队加速攻关下一代量子计算机核心技术;科大硅谷孵化园平均每3天就有一家科技公司注册成立;中国声谷每日都有人工智能专利诞生……高科技创新与新质生产力沿“一山两湖”全链条布局。

 

随着“生态金矿”开采加速,沿“一山两湖”生长的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加速“融合”。

 

目前,拥有“一山两湖”的合肥高新区以全市1.7%国土面积、3%人口和5%能耗,实现全市11%GDP,贡献全市超20%的财政税收,培育全市30%国家高企、40%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40%上市公司。

 

 

耕耘更好的“一山两湖”

 

“要以长三角先发城市群为坐标系,进一步拉高标杆,系统推进空间开发、产业升级与生态价值转化多维发力,打造新时代产城融合典范和科创生态乐园。”日前,合肥高新区召开“两湖一镇”专题会议,进一步推进“一山两湖”区域内的北雁湖、蜀西湖、讯飞小镇三大重点片区规划建设,高质量实施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新的起点,面向“十五五”,面向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合肥高新区正在加速做好“一山两湖”大文章,打造高品质主城区,让合肥这座“养人之城”更近悦远来。

 

7月30日,合肥高新区与合商科技就北雁湖片区商业综合体开发项目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这标志着国内顶级商业IP“合生汇”高端综合体项目正式落户高新区北雁湖核心区域。“合生汇”落地,再次见证合肥高新区“一山两湖”的优质生态滋养和驱动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高质量发展魅力。

 

“一山两湖”滋养下的“三生融合”,自然点燃了年轻人的梦想。

 

炎炎夏日,在科大硅谷核心区——合肥高新区望江西路与火龙地路交口西南角的中安创谷“科漂驿站”,正上演着一场场思维激荡的“头脑风暴”。在这片拥有“一山两湖”的热土,年轻的创业者们,以人工智能为笔,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勾勒着未来人类心理世界的蓝图。

 

支撑年轻人大胆构想的,是全国首创“驿站”的独特模式:巧妙地将免费住宿、创业工位、政策咨询、环境考察、创业辅导等关键要素融为一体,打造出“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合一的理想创业生态。“驿站模式从根本上解决了创业者的后顾之忧,为我们提供了坚实的落脚之地,让梦想在此扎根、生长。”年轻的创业者坦言。

 

为不断提高产城融合的“力度”,合肥高新区立足“一山两湖”与江淮运河生态禀赋,未来三年将投入超500亿资金推进城市有机更新,3500亩商业住宅用地将有效破解职住平衡难题。从基础设施完善到公共服务升级,全区194平方公里区域正加速变身“科技创新、产业发达、宜居宜业”的品质新区,实现产业与城市的同频共振。

 

有了“一山两湖”的滋养,合肥高新区科技与产业创新升级的底气更足。目前,《高新区智能制造2030计划》出台。该计划整合合肥高新区五大产业基础,聚力培育先进光储、新能源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三个千亿级支柱产业。

 

“我们要以‘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在高质量发展赛道上奋勇争先,向着‘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目标稳步迈进。”合肥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主页 > 新闻中心 > 产业规划 >

合肥高新区:推动“科创策源地、产业先导区、品质主城区”加速蝶变——在“一山两湖”采掘“金矿”

2025-08-20 来源:高新院 achie.org 点击:

合肥高新区推动“科创策源地、产业先导区、品质主城区”加速蝶变——

在“一山两湖”采掘“金矿”

 

夕阳西下,合肥蜀西湖南岸,量子国家实验室的灯光渐隐,不远处的商业综合体华灯初上,科研人员或沿湖慢跑,或在咖啡厅小聚……一派“人、城、产”交融的景象,犹如一幅水墨画,赏心悦目。

 

“五年前刚来时,这片还是待开发之地。如今推窗见绿、出门入园,创业氛围和生活品质同步跃升。”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一位专家的感慨,源自“一山两湖”的蝶变。

 

如今,在合肥高新区,以“大蜀山、蜀西湖、北雁湖”为轴的“一山两湖”,成了构建高品质主城区的核心空间载体,推动“科创策源地、产业先导区、品质主城区”加速蝶变。

 

动态丨合肥高新区:推动“科创策源地、产业先导区、品质主城区”加速蝶变——在“一山两湖”采掘“金矿”

 

“一山两湖”不仅是好山好水

 

时过大暑,小雨密织。海拔284米的大蜀山,山雾氤氲。中国科大先研院的一位年轻博士打着雨伞,享受林间小径的惬意。在他看来,清晨散步不仅是锻炼身体,更是思维放松和灵感酝酿的时刻。

 

作为合肥市区最高峰,大蜀山拥有95%以上的森林覆盖率,年涵养水源超千万立方米,是高新区乃至合肥市天然的“生态绿肺”。作为“一山两湖”的一“极”,大蜀山与蜀西湖、北雁湖共同构筑合肥高新区高品质主城区的骨架。

 

“一山”为屏,“两湖”生辉。

 

与大蜀山遥遥相望的蜀西湖,环境优美,环湖科创资源“磁场”强劲。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中国科大先研院、国家类脑实验室等“国之重器”环湖矗立,湖区3公里半径内集聚高新技术企业超700家,平均每平方公里达25家。一位智能装备企业的研发人员笃信:“湖光山色间,灵感自然涌现。”

 

与蜀西湖呼应,北雁湖奏响了“治水兴产”的交响乐。北雁湖依托1100亩湖面,成为合肥首个水土保持主题宣传公园,围绕其周边,高端商业综合体接连落地,高端住宅开发建设加速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加快布局,丰富多元的生活场景正在成形,一方诗意栖居、英才荟萃的环湖现代化生态乐土跃然而出。

 

“‘一山两湖’是合肥生态‘金名片’之一,奠定了合肥高新区宜居宜业的生态根基。”合肥高新区建设发展局负责人指着一张规划图介绍,依托“一山两湖”好生态,合肥高新区启动“两湖一镇”(北雁湖、蜀西湖及讯飞小镇)“三年行动计划”规划建设,使其成为推动城市空间优化与功能升级的关键支点,致力于打造新时代产城融合典范和科创生态乐园。

 

“我们要让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合肥高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要让“一山两湖”撑起高新区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发展脊梁。

 

 

在“一山两湖”构筑“良巢”

 

晨雾散去,合肥西郊大蜀山绿意葱茏。这里,是合肥高新区的梦想起点。1991年,大蜀山南麓的2.2平方公里土地,孕育着38家初创企业。34载奋进不息,如今园区版图已拓展至194平方公里,汇聚市场经营主体超10万家。

 

从筑梦“高新”到乘风破浪,合肥高新区选择由“山”向“湖”进发。“以好生态滋养城市建设与发展品质,也是合肥高新区加速融入高品质合肥城市发展的必然。”长期关注合肥发展的区域经济学家程必定认为,合肥高新区立足大蜀山的“拓荒基点”,必然要向域内的蜀西湖、北雁湖推进,以“一山两湖”力促“人、城、产”和谐共生。

 

以“一山两湖”好生态为依托,合肥高新区加速拓展一切为了人的发展新空间。

 

在城市建设上,合肥高新区围绕“一山两湖”,按照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的目标要求,从生态、交通、教育、医疗、治理等各方面实施系统改进和提升工程。

 

目前,域内优质教育资源覆盖“六大片区”,168中学、科大附中、48中等名校齐聚,“高新皆名校”的愿景正照进现实。医疗配套同步升级,省立口腔医院投用,安贞医院加速建设。环湖智慧跑道、文体公园、健身路径等一系列人性化建设,让诗意生活触手可及。

 

“良巢”,自然引来“凤凰”。如今,在“一山两湖”移步换景,“创新密度”令人惊叹。在数公里半径范围内,常见中国科学院研究员与创业公司CEO在咖啡店内探讨技术转化,高校团队向投资人演示产品原型……

 

肥沃的创新“土壤”加速催生了令人惊艳的“化学反应”:量子信息科学国家实验室团队加速攻关下一代量子计算机核心技术;科大硅谷孵化园平均每3天就有一家科技公司注册成立;中国声谷每日都有人工智能专利诞生……高科技创新与新质生产力沿“一山两湖”全链条布局。

 

随着“生态金矿”开采加速,沿“一山两湖”生长的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加速“融合”。

 

目前,拥有“一山两湖”的合肥高新区以全市1.7%国土面积、3%人口和5%能耗,实现全市11%GDP,贡献全市超20%的财政税收,培育全市30%国家高企、40%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40%上市公司。

 

 

耕耘更好的“一山两湖”

 

“要以长三角先发城市群为坐标系,进一步拉高标杆,系统推进空间开发、产业升级与生态价值转化多维发力,打造新时代产城融合典范和科创生态乐园。”日前,合肥高新区召开“两湖一镇”专题会议,进一步推进“一山两湖”区域内的北雁湖、蜀西湖、讯飞小镇三大重点片区规划建设,高质量实施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新的起点,面向“十五五”,面向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合肥高新区正在加速做好“一山两湖”大文章,打造高品质主城区,让合肥这座“养人之城”更近悦远来。

 

7月30日,合肥高新区与合商科技就北雁湖片区商业综合体开发项目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这标志着国内顶级商业IP“合生汇”高端综合体项目正式落户高新区北雁湖核心区域。“合生汇”落地,再次见证合肥高新区“一山两湖”的优质生态滋养和驱动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高质量发展魅力。

 

“一山两湖”滋养下的“三生融合”,自然点燃了年轻人的梦想。

 

炎炎夏日,在科大硅谷核心区——合肥高新区望江西路与火龙地路交口西南角的中安创谷“科漂驿站”,正上演着一场场思维激荡的“头脑风暴”。在这片拥有“一山两湖”的热土,年轻的创业者们,以人工智能为笔,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勾勒着未来人类心理世界的蓝图。

 

支撑年轻人大胆构想的,是全国首创“驿站”的独特模式:巧妙地将免费住宿、创业工位、政策咨询、环境考察、创业辅导等关键要素融为一体,打造出“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合一的理想创业生态。“驿站模式从根本上解决了创业者的后顾之忧,为我们提供了坚实的落脚之地,让梦想在此扎根、生长。”年轻的创业者坦言。

 

为不断提高产城融合的“力度”,合肥高新区立足“一山两湖”与江淮运河生态禀赋,未来三年将投入超500亿资金推进城市有机更新,3500亩商业住宅用地将有效破解职住平衡难题。从基础设施完善到公共服务升级,全区194平方公里区域正加速变身“科技创新、产业发达、宜居宜业”的品质新区,实现产业与城市的同频共振。

 

有了“一山两湖”的滋养,合肥高新区科技与产业创新升级的底气更足。目前,《高新区智能制造2030计划》出台。该计划整合合肥高新区五大产业基础,聚力培育先进光储、新能源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三个千亿级支柱产业。

 

“我们要以‘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在高质量发展赛道上奋勇争先,向着‘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目标稳步迈进。”合肥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