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work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产业规划 >

“十五五”规划编制:程序、目标任务与编制思路详解

来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5-07-15 点击:

一、引言 

“十五五”规划(2026—2030年)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是指导未来五年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纲领性文件。科学编制“十五五”规划,对贯彻落实国家战略、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社会民生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系统介绍“十五五”规划的编制程序、主要目标任务和编制思路,为政府部门、研究机构和企业提供参考。 

二、“十五五”规划的编制程序 

“十五五”规划的编制通常分为前期研究、起草编制、征求意见、审批发布四个阶段,具体流程如下: 

1. 前期研究阶段(2024—2025年初) 

- 课题研究:组织专家团队开展重大课题研究,分析“十四五”规划实施情况,研判“十五五”期间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 基础调研:收集经济、社会、环境等数据,开展实地调研,听取地方政府、企业、公众意见。 

- 规划思路形成:提出“十五五”规划的基本框架和发展方向。 

2. 规划起草阶段(2025年) 

- 初稿编制:由发改委牵头,各部门协同起草规划文本,明确主要指标、重点任务和重大项目。 

- 专家论证:邀请经济、科技、环保等领域专家对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进行评审。 

3. 征求意见阶段(2025—2026年初) 

- 部门协调:征求各级政府部门意见,确保规划与国家战略(如“双碳”目标、科技创新等)相衔接。 

- 公众参与:通过听证会、网络征集等方式吸纳社会建议,提高规划民主性。 

4. 审批发布阶段(2026年) 

- 审议通过:提交国务院和全国人大审议,经批准后正式发布。 

- 配套政策制定:各部门、地方出台配套实施方案,确保规划落地。 

 

 

 

三、“十五五”规划的主要目标任务 

“十五五”规划的核心目标将围绕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绿色低碳、民生改善等关键领域展开,预计重点任务包括: 

1. 经济高质量发展 

- 产业结构升级: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如人工智能、新能源、生物医药)。 

- 数字经济:加快5G、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建设,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 

- 区域协调发展:优化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布局,推动乡村振兴。 

2. 科技创新与自立自强 

- 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聚焦芯片、高端装备、新材料等“卡脖子”领域,加大研发投入。 

- 国家实验室建设:强化基础研究,打造全球科技创新高地。 

- 人才战略:完善科技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3. 绿色低碳发展 

- “双碳”目标推进:优化能源结构,发展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推动传统产业绿色转型。 

- 生态保护:加强污染防治,落实长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建设美丽中国。 

- 循环经济:推广绿色制造、低碳建筑,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4. 社会民生改善 

- 就业与收入:稳定就业市场,提高居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 

- 健康中国:完善公共卫生体系,推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 

- 教育现代化: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加强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创新。 

5. 国家安全与开放合作 

- 粮食与能源安全:保障粮食供应链稳定,增强能源自主可控能力。 

- 高水平对外开放:深化“一带一路”合作,优化外贸结构,吸引外资。 

四、“十五五”规划的编制思路 

为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编制工作需遵循以下思路: 

1. 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相结合 

- 分析“十四五”规划实施中的短板(如科技创新不足、区域发展不平衡),针对性制定对策。 

- 对标2035年远景目标,设定“十五五”阶段性指标。 

2. 上下联动与横向协同 

- 纵向衔接:国家规划与省、市、县规划协调一致,避免冲突。 

- 横向协同:各部门(如发改委、科技部、生态环境部)加强协作,确保政策配套。 

3. 前瞻性与可行性平衡 

- 既要立足国情,又要顺应全球趋势(如AI革命、绿色转型)。 

- 设定可量化、可考核的指标(如GDP增速、碳排放强度下降率)。 

4. 公众参与与科学决策 

- 采用大数据分析、专家咨询、社会听证等方式提高规划透明度。 

- 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根据形势变化优化规划内容。 

五、结语 

“十五五”规划是我国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关键一步,其编制需统筹发展与安全、创新与稳定、经济与生态等多重目标。通过科学严谨的编制程序、清晰明确的目标任务和务实创新的编制思路,该规划将为未来五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战略指引。 

各地、各部门应提前谋划,结合自身实际,制定符合国家战略且具有地方特色的实施方案,确保“十五五”规划落地见效,推动高质量发展。 

(注:本文基于我国规划编制惯例及政策趋势分析,具体以国家正式发布的“十五五”规划纲要为准。)

 

主页 > 新闻中心 > 产业规划 >

“十五五”规划编制:程序、目标任务与编制思路详解

2025-07-15 来源:高新院 achie.org 点击:

一、引言 

“十五五”规划(2026—2030年)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是指导未来五年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纲领性文件。科学编制“十五五”规划,对贯彻落实国家战略、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社会民生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系统介绍“十五五”规划的编制程序、主要目标任务和编制思路,为政府部门、研究机构和企业提供参考。 

二、“十五五”规划的编制程序 

“十五五”规划的编制通常分为前期研究、起草编制、征求意见、审批发布四个阶段,具体流程如下: 

1. 前期研究阶段(2024—2025年初) 

- 课题研究:组织专家团队开展重大课题研究,分析“十四五”规划实施情况,研判“十五五”期间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 基础调研:收集经济、社会、环境等数据,开展实地调研,听取地方政府、企业、公众意见。 

- 规划思路形成:提出“十五五”规划的基本框架和发展方向。 

2. 规划起草阶段(2025年) 

- 初稿编制:由发改委牵头,各部门协同起草规划文本,明确主要指标、重点任务和重大项目。 

- 专家论证:邀请经济、科技、环保等领域专家对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进行评审。 

3. 征求意见阶段(2025—2026年初) 

- 部门协调:征求各级政府部门意见,确保规划与国家战略(如“双碳”目标、科技创新等)相衔接。 

- 公众参与:通过听证会、网络征集等方式吸纳社会建议,提高规划民主性。 

4. 审批发布阶段(2026年) 

- 审议通过:提交国务院和全国人大审议,经批准后正式发布。 

- 配套政策制定:各部门、地方出台配套实施方案,确保规划落地。 

 

 

 

三、“十五五”规划的主要目标任务 

“十五五”规划的核心目标将围绕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绿色低碳、民生改善等关键领域展开,预计重点任务包括: 

1. 经济高质量发展 

- 产业结构升级: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如人工智能、新能源、生物医药)。 

- 数字经济:加快5G、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建设,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 

- 区域协调发展:优化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布局,推动乡村振兴。 

2. 科技创新与自立自强 

- 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聚焦芯片、高端装备、新材料等“卡脖子”领域,加大研发投入。 

- 国家实验室建设:强化基础研究,打造全球科技创新高地。 

- 人才战略:完善科技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3. 绿色低碳发展 

- “双碳”目标推进:优化能源结构,发展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推动传统产业绿色转型。 

- 生态保护:加强污染防治,落实长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建设美丽中国。 

- 循环经济:推广绿色制造、低碳建筑,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4. 社会民生改善 

- 就业与收入:稳定就业市场,提高居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 

- 健康中国:完善公共卫生体系,推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 

- 教育现代化: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加强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创新。 

5. 国家安全与开放合作 

- 粮食与能源安全:保障粮食供应链稳定,增强能源自主可控能力。 

- 高水平对外开放:深化“一带一路”合作,优化外贸结构,吸引外资。 

四、“十五五”规划的编制思路 

为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编制工作需遵循以下思路: 

1. 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相结合 

- 分析“十四五”规划实施中的短板(如科技创新不足、区域发展不平衡),针对性制定对策。 

- 对标2035年远景目标,设定“十五五”阶段性指标。 

2. 上下联动与横向协同 

- 纵向衔接:国家规划与省、市、县规划协调一致,避免冲突。 

- 横向协同:各部门(如发改委、科技部、生态环境部)加强协作,确保政策配套。 

3. 前瞻性与可行性平衡 

- 既要立足国情,又要顺应全球趋势(如AI革命、绿色转型)。 

- 设定可量化、可考核的指标(如GDP增速、碳排放强度下降率)。 

4. 公众参与与科学决策 

- 采用大数据分析、专家咨询、社会听证等方式提高规划透明度。 

- 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根据形势变化优化规划内容。 

五、结语 

“十五五”规划是我国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关键一步,其编制需统筹发展与安全、创新与稳定、经济与生态等多重目标。通过科学严谨的编制程序、清晰明确的目标任务和务实创新的编制思路,该规划将为未来五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战略指引。 

各地、各部门应提前谋划,结合自身实际,制定符合国家战略且具有地方特色的实施方案,确保“十五五”规划落地见效,推动高质量发展。 

(注:本文基于我国规划编制惯例及政策趋势分析,具体以国家正式发布的“十五五”规划纲要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