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智联电动车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征求意见稿)
来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5-04-07 点击:次
电动车(包含电动摩托车和电动自行车)是便民出行和末端配送的重要工具,已深度融入百姓社会生活,电动车产业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民生产业。为顺应AI+北斗发展大势,抢抓全球制造业供应链重构与集群化发展机遇,加快构建智联电动车产业服务体系,开展智联电动车城市示范应用,建设智联电动车全球产业基地,推动我市电动车产业高端化、绿色化、数字化、智能化发展,助力内陆开放综合枢纽建设,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工作目标
坚持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发展方向,突出“四侧”协同推动“四链”融合,创新构建“未来工厂+产业大脑”新模式,加快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瞄准现阶段超过2000万辆的国内电动摩托车市场,聚焦超过1000万辆且增长潜力巨大的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等出口电动车市场,在更高的层面汇聚资源,加速我市智联电动车产业发展。到2027年,建成智联电动车全球产业基地:
——全市电动车年产量超过1500万辆,其中电动摩托车占比超过80%,单车价值显著提升;中控、电机、锂电池、仪器仪表、轻量化车架等核心零部件本地配套率超过80%;建成智联电动车全球运营体系,出口占比大幅增长。
——建成智联电动车产业合作发展平台1个、能支持重点整车企业和电池企业全球运营的数据技术服务平台1个、国家级产业中试创新平台1个、市级产业中试创新平台3个。
——建成智联电动车数据服务系统,实现对车辆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服务管理,保障电动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工作,支持我市电动车全面智联化转型。
——建成最具影响力的智联电动车智造基地,带动我市新能源、新材料、新电子产业集聚发展,创新传统产业实数融合发展模式,助推我市多赛道构建绿色智造产业集群。
二、产业发展能力提升任务
(一)提升产品市场竞争能力。
支持整车企业依靠以北斗、移动通信、智能计算、可信数据为代表的自主信息技术,持续提升产品智联化水平。鼓励整车企业加快新型电池与智能技术的普及应用,加速推动产品高端化发展。支持整车企业与顶尖产品设计团队合作,缩短产品设计周期,提升产品迭代能力,持续推出更具未来感、科技感的智联电动车产品。
(二)提升企业智能制造能力。
支持整车企业加大数字化装备和信息系统的创新研发、集成应用,以产线、车间、工厂为单元,加快推进智能化、数字化改造升级,加速提升企业精益制造、敏捷制造、协同制造能力。支持整车企业建设未来工厂,打造数据互联互通、信息可信交互、资源柔性配置的数字化供应链,实现供求关系循环优化与生产组织模式重构升级。到2027年,完成重点整车企业全要素、全流程、全生态数字化转型,同步支撑国内和国际市场发展。
(三)提升企业全球服务能力。
支持整车企业建设智联电动车全球运营中心,重点面向“全球南方”国家布局数字化产品销售、物流保障、售后服务网络,创新构建安全、规范的产业链、供应链管理体系,提升企业竞争能力与市场应变能力。鼓励整车企业共享海外渠道资源,协同开展合规认证、知识产权保护等活动,不断提升重庆智联电动车品牌的全球影响力,加速实现由产品出口向品牌输出模式升级。
(四)提升产业协同发展能力。
支持渝西地区依托既有电动车产业基础,加快引育新能源和新材料领域核心企业,加速电池回收业务布局,不断提升产业链的完整性与集中度,做大做强智联电动车绿色智造基地。支持两江新区加快构建智联电动车产业服务体系,促进两江新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推动各区域加强协同,形成发展智联电动车产业的强大合力。
三、产业服务体系建设任务
(一)建立标准技术服务体系。
强化标准引领推动产业升级,加快建立智联电动车联盟标准体系,同步建立重庆智联电动车标准体系。鼓励整车企业与第三方机构合作,积极参与国家相关标准体系建设。加强对智联电动车关键技术标准的试验验证,提升标准的先进性与适用性;不断提升产品质量,打造智联电动车优质服务品牌,引领我市智联电动车产业新质发展。
(二)建立产业技术创新平台。
坚持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发展,支持重点整车企业积极申报市级智联电动车产业中试创新平台;支持以多元市场主体共建形式联合申报国家级智联电动车产业中试创新平台。以中试体系建设为抓手,带动我市智联电动车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产品设计、智能制造、检验检测、合规认证、知识产权各环节、全链条能力提升。
(三)建立数据技术服务平台。
基于“人工智能+数据要素”构建智联电动车数据技术服务平台,支持重点整车企业和电池企业建立全球运营中心,提升全球运营服务能力;支持提升智联电动车产业全球供应链数字化管控能力;支持实现车辆数字化管理。重点支持重庆智联电动车产业大脑建设和运营,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政府侧社会侧产业侧企业侧高效协同,在更高的层面布局和架构重庆智联电动车产业体系,持续优化智联电动车产业生态。
(四)建立产业合作发展平台。
引进智联电动车产业全球发展联盟,加速新能源、新材料、新电子核心技术企业落户重庆,协同推进智联电动车全球产业基地建设。支持产业联盟做好产业发展研究,拟制产业发展规划,建立产业发展图谱,举办智联电动车产业全球发展论坛;与专业服务机构合作,开展智联电动车出海服务工作。
四、城市示范应用工作任务
(一)加速智联产品普及应用。
结合《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 17761-2024)实施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鼓励市民普及应用智联电动车产品,积极探索将智联电动车数据作为电动自行车上牌和电动车以旧换新的条件和依据,加快实现我市电动车全域智联化升级。2025年底前修订出台《电动自行车登记规定》,上线我市智联电动车数据服务系统,支持全市电动自行车摩托车综合智管应用,重点加强对车辆和电池全生命周期的动态管理,形成智联电动车生产、流通、使用、回收全链条数字化管理体系,加速构建安全、便捷、有序的智联电动车出行服务生态。
(二)强化运营服务车辆管理。
加快开发符合新技术规范要求和市民出行需求的共享智联电动自行车产品及运维管理系统。2025年年底前开展试点工作;2027年年底前,实现我市共享智联电动自行车体系与公共交通体系的无隙对接。加快开发符合我市外卖行业需要的智联电动车产品及运维管理系统。2025年年底前开展试点工作;2027年年底前,全面实现外卖专用车智联化管理。
(三)完善充电换电服务体系。
基于智联电动车数据服务系统,合理规划和布局我市电动车公共充电、换电网络,健全相关管理规范。2025年年底前,完成电动车充电设施远程监测和充电网络区域运维试点工作。2027年年底前,实现我市电动车公共充电、换电设施全面智联,有效防控违规充电,提升充换电服务能力。
五、保障措施
(一)组建工作小组。
在市推动汽车产业转型发展工作专班下成立智联电动车产业发展工作组,统筹推进我市智联电动车产业发展,及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重点、难点问题。市级有关部门加大指导和服务力度,强化部门协同、市区协同,合力推进工作开展。
(二)加强政策支持。
市经济信息委、市商务委等市级部门积极给予智联电动车企业技术改造、消费品以旧换新等政策和资金支持。市级有关部门和两江新区管委会协同支持智联电动车产业服务体系建设。有关区县政府要落实属地责任,做好对智联电动车产业链供应链企业的服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