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国家发改委主任郑栅洁:打造国际级数字产业集群,提升竞争力
来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5-02-18 点击:次
近日,国家发改委主任郑栅洁在《学习与研究》2025 年第 1 期发表文章,强调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推动发展改革。文章指出,要加快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培育,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培育国际竞争力数字产业集群。以下从定义、路径、未来影响三方面展开:
一、新兴产业发展:定义、路径与未来影响
-
技术驱动:依赖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等前沿技术的突破与应用。 -
高增长潜力:市场前景广阔,发展速度快。 -
创新驱动:以技术创新为核心,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优化。
-
强化科研投入:加大对新兴产业研发的资金支持,鼓励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合作,突破大模型算法、框架等基础、原创技术,提升国产化和自主创新水平。 -
优化产业布局:依据各区域资源和发展基础,合理规划新兴产业,形成特色突出、优势互补的产业集群。 -
培育创新生态:搭建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推动产学研深度合作,融合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和人才链,促进产业链协同。 -
加强政策扶持:出台针对性产业政策,给予财政补贴、税收优惠、金融支持等,降低企业创新成本。
-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为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
提升国家科技竞争力: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增强我国在全球科技竞争中的实力。 -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合理布局产业,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实现区域间协同共进。
二、未来产业培育:定义、路径与未来影响
-
优化时序布局:在通用 AI、高速全光通信、算力网络等具备突破条件的重点赛道,率先实现技术与产业发展突破;在 6G、细胞工程、新型储能等基础较好的先导领域,全面推进产业落地与规模扩张;针对类脑智能、光子和量子信息、核聚变等前沿赛道,持续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夯实理论根基。 -
推动技术创新:大力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鼓励科研人员开展具有颠覆性影响的非共识创新项目。探索政府、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多元化投入机制,引导社会资本流向未来产业,为创新提供充足资金支持。 -
促进产业融合:积极推动未来产业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借助未来产业的新技术、新理念,加速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提升传统产业生产效率与竞争力。 -
加强国际合作:主动参与国际未来产业合作项目,与全球顶尖科研机构、企业开展交流,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和创新资源,提升我国未来产业发展起点。
-
引领科技革命:未来产业发展将引发新一轮科技革命,促使我国在全球科技竞争中抢占先机,掌握关键技术话语权,提升国家整体科技实力。 -
推动经济转型:通过持续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助力经济从传统发展模式向高质量、创新驱动型模式转变,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
提升国际影响力: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未来产业,在全球经济格局中占据更有利地位,提升我国在国际经济事务中的话语权与影响力。
三、全国一体化算力网构建:定义、路径与未来影响
-
强化顶层规划:拟定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的整体规划与建设方案,明确建设目标、主要任务以及分阶段实施步骤,确保建设工作有序推进,各环节紧密衔接。 -
完善数据中心布局:基于 “东数西算” 工程,进行全面统筹与协调。适度超前布局算力产业,引导算力资源向贵州、甘肃等西部省区转移,在满足低延时业务算力需求的同时,充分发挥西部地区资源优势,降低运营成本。 -
攻克算力芯片关键技术: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聚焦算力芯片核心领域与重点方向,加大研发投入。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多方参与,建立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加速芯片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提升我国算力芯片自主可控水平。 -
构建算力产业生态:推进算力监测、算力调度、智能云服务、枢纽节点直连网络及算力安全防护体系建设,探索突破城市算力网算电融合、收益分配等协同机制,以点带面统筹推进全国一体化算力网建设。
-
提升算力资源利用效率:通过优化配置与高效利用算力资源,提升我国算力基础设施的整体运行效能,降低能耗,实现算力资源的价值最大化。 -
助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算力支撑,加速数字技术在各行业的渗透与应用,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催生新业态、新模式,促进数字经济蓬勃发展。 -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合理布局算力基础设施,带动西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缩小东西部区域发展差距,促进区域间优势互补、协同共进。 -
增强国际竞争力:以强大的算力网为依托,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未来产业,在全球经济格局中抢占战略制高点,提升我国在国际经济事务中的话语权与影响力。
(一)、定义
-
创新性:以技术创新、应用创新和模式创新为驱动,为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提供技术、产品和服务。 -
协同性:高度依赖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数字平台,通过数字化方式实现协同生产。 -
融合性:线上线下的融合,既依赖数字空间的互联互通,也离不开实体空间的集聚。 -
生态性:强调跨界技术融合、数字平台支撑、数据要素驱动,实现创新链、产业链和价值链的深度融合。
(二)、发展路径
-
深化理论研究与顶层设计: (1)深入研究数字产业集群的内涵、特征与演化机制,明确其与传统产业集群的差异。 -
构建协同共进的产业生态: (1)培育领军企业,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带动上下游中小企业协同发展。 -
强化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1)加强通用数据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集群企业间的数据共享与应用。 -
推动数实融合与高端化发展: (1)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速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 -
加强国际合作与开放创新: (1)支持数字企业“走出去”,设立海外研发中心和销售机构,提升全球资源配置能力。
(三)、未来影响
-
提升产业竞争力: (1)数字产业集群的发展将提升我国在全球数字产业领域的竞争力,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数字企业。 (2)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推动我国数字产业集群向高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
加速产业升级: (1)推动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提升产业附加值,优化产业结构。 -
促进创新生态完善: (1)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促进技术、人才、资金等要素的高效流动和配置。 -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1)数字产业集群的发展将为经济增长提供新动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1)通过合理布局数字产业集群,促进区域间的协调发展,缩小区域间的发展差距。 -
增强国际竞争力: (1)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提升我国数字产业集群的国际竞争力,推动我国数字企业“走出去”。 (2)支持数字企业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提升国际市场份额。 -
促进国际合作与交流: (1)积极参与国际数字产业合作,吸引国际先进技术和创新资源,提升我国数字产业集群的国际化水平。 (2)支持数字企业设立海外研发中心和销售机构,提升全球资源配置能力。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