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新设“未来产业处”预示未来产业已进入国家产业布局
来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4-06-04 点击:次
工业和信息化部官网信息显示,工信部高新技术司设置了“未来产业处”。此次“未来产业处”的设置,是国家部委首次为未来产业专门设置业务主管机构,意味着未来产业已进入国家产业布局规划,以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产业落地和壮大将成为未来产业发展的方向。
工信部高新技术司的职责,包括组织拟订相关领域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规划和政策,组织相关领域技术发展需求分析,提出重大任务并监督实施,推动重大关键技术攻关。
值得注意的是,高新技术司本身就是去年9月,刚刚从科技部划入工信部。可以看成是这次机构调整的延续动作。
未来产业处是高新技术司设置的六个处室之一,具体负责未来产业方面的工作。其余处室包括综合处、重大项目协调处、产业创新能力处、关键技术一处、关键技术二处。
未来产业处成立的目:
1、引领科技进步:通过推动未来产业的技术研发和创新,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推动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
2、带动产业升级:培育和发展未来产业,有助于推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提升整个产业链的竞争力。
3、培育新质生产力:未来产业是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发展未来产业,可以培育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动力源。
未来产业”这个词,已经越来越高频地出现在中央和地方的工作报告、规划文件里。其严格的定义是,由前沿技术驱动,当前处于孕育萌发阶段或产业化初期,具有显著战略性、引领性、颠覆性和不确定性的前瞻性新兴产业。
一是技术的“前沿性”,未来产业是技术和市场都尚未成熟的产业,目前市场上没有公认或既定的技术标准,不是简单的技术升级或迭代,而是传统技术路线的替代和创新范式的革新;
二是需求的“突破性”,未来产业是面向未来需求,代表了人类对智能能力、生命质量、资源利用、空间拓展更具“极限突破性”的需求,而不是简单的需求升级和线性迭代;
三是影响的“颠覆性”,未来产业是对传统技术领域和技术路线的颠覆,将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带来变革性影响,颠覆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而不仅仅是简单的技术革命,而是会带来社会变革的领域;
四是价值的“战略性”,未来产业涉及的领域在国际竞合中具有战略意义,代表了新赛道的开辟,将重塑全球产业分工格局、决定国家产业地位更迭变迁,对各国全球领导权和话语权争夺具有战略意义;
五是前景的“爆发性”,未来产业一旦技术成熟会形成效益产出的显著爆发力,将促进围绕前沿技术领域的新兴领域的形成和发展,对经济、生活、社会等各方面形成广泛带动作用。
根据工信部等七部门于2024年1月印发的《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未来产业被定义为“由前沿技术驱动,当前处于孕育萌发阶段或产业化初期,是具有显著战略性、引领性、颠覆性和不确定性的前瞻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未来产业,是引领科技进步、带动产业升级、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战略选择。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政府工作报告列出的2024年工作任务包括,制定未来产业发展规划,开辟量子技术、生命科学等新赛道,创建一批未来产业先导区。在这个实施意见中,重点规划了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空间和未来健康六大产业方向,人形机器人、脑机接口、超大规模新型智算中心、量子科学、6G网络设备、量子计算机等产业被列为其中的标志性产业。
最积极的是北京、上海、广东、江苏、浙江等省市。
北京
要面向未来信息、未来健康、未来制造、未来能源、未来材料、未来空间等六大领域,打造未来产业策源高地。
上海
到2030年,要在未来健康、未来智能、未来能源、未来空间和未来材料五大领域,涌现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硬核成果、创新企业和领军人才。
江苏
提出“10+X”未来产业体系,即优先发展第三代半导体、未来网络、氢能、新型储能等一共十个成长型未来产业,并超前布局量子科技、深海深地空天、类人机器人等一批前沿性未来产业。
浙江
选择优先发展未来网络、元宇宙、空天信息、仿生机器人等9个产业,并对量子信息、脑科学与类脑智能、深地深海、可控核聚变及核技术应用等6个产业进行探索发展。
广东
将发展未来电子信息、未来智能装备、未来生命健康、未来材料、未来绿色低碳产业五大未来产业集群,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
深圳
深圳给自己选定的赛道,结合实际就更加具体了,一共是8大未来产业:合成生物、区块链、细胞与基因、空天技术、脑科学与类脑智能、深地深海、可见光通信与光计算、量子信息。
河北
河北省提出加快发展空天信息、先进算力、鸿蒙欧拉产业生态、前沿新材料产业、基因与细胞产业、绿色氢能等未来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