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work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产业规划 >

东莞“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

来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4-01-22 点击:

  1月18日,东莞召开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高质量建设制造强市大会,并发布以“新型工业化”为主题的2024年东莞市政府一号文。
 
  对于“双万”城市东莞,生产性服务业是推动城市能级跃升、汇聚高端人才的有力支撑,也是东莞支撑新型工业化建设,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迈向下一个万亿GDP的关键所在。
 
  虽然近年来东莞生产性服务业实现了较快增长,也拥有加快发展的潜在优势,但短期内仍存在产业规模偏小、梯队建设不足、龙头带动偏弱、企业基础单薄、人才供给短缺等问题。因此,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支持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做优做强,势在必行。
 
  东莞市发展和改革局通过强化现代服务支撑体系,加快提升产业创新能力,有力推动新型工业化。
 
  完善政策支持体系
 
  筑牢先进制造业基础
 
  先进制造要跃上新台阶,生产性服务业是强引擎。生产性服务业行业种类繁多,需要各行业主管部门的通力协作。
 
  针对长期以来生产性服务业缺乏整体统筹谋划等问题,2023年11月,市发展和改革局推动出台了《东莞市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明确大力发展金融服务、科技研发服务、信息技术服务、现代商贸、商务会展服务、现代物流服务、人力资源服务、检验检测认证服务、低碳环保服务、设计服务等十大重点领域,通过实施十大专项行动,推动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具体到落实层面,由相关责任部门任“域长”,按照“一个重点领域对应一份‘领航’企业清单、一份招商引资清单、一份重点投资项目清单、一份重点集聚区地图、一个政策工具包”的“六个一”工作指引,形成各部门齐抓共管、整体推进的工作局面。
 
  为进一步强化统筹,2023年12月,市发展和改革局推动成立由市政府主要领导牵头的“东莞市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专门推进全市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工作,并成立设在市发展和改革局的工作专班,确保“六个一”工作机制的落实。
 
  长期以来,东莞偏硬的“工业思维”导致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关注与支持不足。为此,市发展和改革局积极构建生产性服务业政策支持体系。
 
  作为2024年市政府一号文的配套政策,《关于支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措施》具体围绕企业重点关注的集聚示范区、生产性服务业“领航计划”、总部经济、企业上规发展、金融支持、市场开拓、数字化转型、公共服务平台、人才等方面的诉求提出了10条措施。
 
  接下来,市发展和改革局将结合集聚区的推进节奏,按照“一业一策”的原则,由各重点领域“域长”出台各重点领域的支持政策,实现“一个重点领域,一份产业支持政策”。
 
  打造产业新格局
 
  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是支撑先进制造业创新集群发展,实现两业更高水平融合互动,推动城市能级提升的重要举措。
 
  针对当前东莞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分散发展、缺乏集聚的局面,市发展改革局谋划“赋能集聚示范区”,由各重点领域牵头部门制定“一区一策”扶持措施,在企业引进、重点企业培育、服务生态优化等方面予以资金支持,分类分阶段做好集聚区打造工作。对取得突出业绩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优先推荐申报广东省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打造成全市生产性服务业的标杆。
 
  接下来,市发展和改革局将会同有关部门重点加快推动科技研发服务、信息技术服务、人力资源服务、检验检测认证服务、跨境电商、商务会展等挖潜空间大、企业落户需求强、与制造业强关联的集聚示范区落地。
 
  到2026年底前,力争打造10个高端要素集聚能力强、示范带动作用强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基本形成空间布局合理、产业特色突出、集聚效应明显的新格局。
 
  此外,品牌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不足的问题,同样困扰东莞的生产性服务业企业。为此,市发展改革局起草了生产性服务业“领航计划”实施方案,计划于全市域内遴选100家左右规模型企业和成长型企业纳入“领航企业”库,在要素保障、开拓市场、人才培养等方面给予重点保障和大力扶持,集中优势资源,在东莞打造一批真正具有行业带动能力、企业品牌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领航企业”。
 
  培育增长新动能
 
  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
 
  今年市政府一号文指出的“新型工业化”,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和新质生产力培育“两翼双飞”。
 
  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是高质量建设国际科创制造强市的有力保障。市发展和改革局将深化重大项目“全过程审批流程一张图”改革,紧盯项目签约、开工、建设、竣工、投产等重要环节,突出全链条协调解决项目落地问题,全力推动更多项目落户即落地、摘牌即动工、完工即投产,为推进新型工业化培育新的增长动能。
 
  坚持“项目为王”,以大项目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接下来,市发展和改革局将全力推动佰维存储、祐富百胜宝总部等27宗项目加快动工,鼎湖科技园、极目科技园、赣锋锂电等67宗项目加快建设,比亚迪、博力威二期等45宗项目实现“完工即投产”,推动广东三生制药、瑞勤、顺络等27宗项目实现早日达产、达效。
 
  随着一系列项目的落地投产,新型工业化加快推进,传统产业不断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断涌现并发展壮大,推动东莞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

 

主页 > 新闻中心 > 产业规划 >

东莞“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

2024-01-22 来源:高新院 achie.org 点击:

  1月18日,东莞召开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高质量建设制造强市大会,并发布以“新型工业化”为主题的2024年东莞市政府一号文。
 
  对于“双万”城市东莞,生产性服务业是推动城市能级跃升、汇聚高端人才的有力支撑,也是东莞支撑新型工业化建设,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迈向下一个万亿GDP的关键所在。
 
  虽然近年来东莞生产性服务业实现了较快增长,也拥有加快发展的潜在优势,但短期内仍存在产业规模偏小、梯队建设不足、龙头带动偏弱、企业基础单薄、人才供给短缺等问题。因此,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支持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做优做强,势在必行。
 
  东莞市发展和改革局通过强化现代服务支撑体系,加快提升产业创新能力,有力推动新型工业化。
 
  完善政策支持体系
 
  筑牢先进制造业基础
 
  先进制造要跃上新台阶,生产性服务业是强引擎。生产性服务业行业种类繁多,需要各行业主管部门的通力协作。
 
  针对长期以来生产性服务业缺乏整体统筹谋划等问题,2023年11月,市发展和改革局推动出台了《东莞市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明确大力发展金融服务、科技研发服务、信息技术服务、现代商贸、商务会展服务、现代物流服务、人力资源服务、检验检测认证服务、低碳环保服务、设计服务等十大重点领域,通过实施十大专项行动,推动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具体到落实层面,由相关责任部门任“域长”,按照“一个重点领域对应一份‘领航’企业清单、一份招商引资清单、一份重点投资项目清单、一份重点集聚区地图、一个政策工具包”的“六个一”工作指引,形成各部门齐抓共管、整体推进的工作局面。
 
  为进一步强化统筹,2023年12月,市发展和改革局推动成立由市政府主要领导牵头的“东莞市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专门推进全市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工作,并成立设在市发展和改革局的工作专班,确保“六个一”工作机制的落实。
 
  长期以来,东莞偏硬的“工业思维”导致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关注与支持不足。为此,市发展和改革局积极构建生产性服务业政策支持体系。
 
  作为2024年市政府一号文的配套政策,《关于支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措施》具体围绕企业重点关注的集聚示范区、生产性服务业“领航计划”、总部经济、企业上规发展、金融支持、市场开拓、数字化转型、公共服务平台、人才等方面的诉求提出了10条措施。
 
  接下来,市发展和改革局将结合集聚区的推进节奏,按照“一业一策”的原则,由各重点领域“域长”出台各重点领域的支持政策,实现“一个重点领域,一份产业支持政策”。
 
  打造产业新格局
 
  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是支撑先进制造业创新集群发展,实现两业更高水平融合互动,推动城市能级提升的重要举措。
 
  针对当前东莞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分散发展、缺乏集聚的局面,市发展改革局谋划“赋能集聚示范区”,由各重点领域牵头部门制定“一区一策”扶持措施,在企业引进、重点企业培育、服务生态优化等方面予以资金支持,分类分阶段做好集聚区打造工作。对取得突出业绩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优先推荐申报广东省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打造成全市生产性服务业的标杆。
 
  接下来,市发展和改革局将会同有关部门重点加快推动科技研发服务、信息技术服务、人力资源服务、检验检测认证服务、跨境电商、商务会展等挖潜空间大、企业落户需求强、与制造业强关联的集聚示范区落地。
 
  到2026年底前,力争打造10个高端要素集聚能力强、示范带动作用强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基本形成空间布局合理、产业特色突出、集聚效应明显的新格局。
 
  此外,品牌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不足的问题,同样困扰东莞的生产性服务业企业。为此,市发展改革局起草了生产性服务业“领航计划”实施方案,计划于全市域内遴选100家左右规模型企业和成长型企业纳入“领航企业”库,在要素保障、开拓市场、人才培养等方面给予重点保障和大力扶持,集中优势资源,在东莞打造一批真正具有行业带动能力、企业品牌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领航企业”。
 
  培育增长新动能
 
  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
 
  今年市政府一号文指出的“新型工业化”,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和新质生产力培育“两翼双飞”。
 
  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是高质量建设国际科创制造强市的有力保障。市发展和改革局将深化重大项目“全过程审批流程一张图”改革,紧盯项目签约、开工、建设、竣工、投产等重要环节,突出全链条协调解决项目落地问题,全力推动更多项目落户即落地、摘牌即动工、完工即投产,为推进新型工业化培育新的增长动能。
 
  坚持“项目为王”,以大项目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接下来,市发展和改革局将全力推动佰维存储、祐富百胜宝总部等27宗项目加快动工,鼎湖科技园、极目科技园、赣锋锂电等67宗项目加快建设,比亚迪、博力威二期等45宗项目实现“完工即投产”,推动广东三生制药、瑞勤、顺络等27宗项目实现早日达产、达效。
 
  随着一系列项目的落地投产,新型工业化加快推进,传统产业不断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断涌现并发展壮大,推动东莞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