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work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产业规划 >

关于印发《重庆市万州区能源发展规划(2021—2035年)》的通知

来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4-01-19 点击:

  关于印发《重庆市万州区能源发展规划(2021—2035年)》的通知
 
  万州府办发〔2024〕6号
 
  各镇乡(民族乡)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
 
  《重庆市万州区能源发展规划(2021—2035年)》已经区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重庆市万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4年1月15日
 
  以下是节选部分:
 
  第四章构建清洁低碳的能源产业体系
 
  第一节有序发展原料用能产业
 
  依托化工园及化工拓展区(长岭片区),发挥区内良好的天然气资源优势,积极寻求与央企、头部民企合作机会,注重全产业链配套耦合发展,着力建设天然气精细化工“链主”产业,重点发展BDO联产PBAT、PTMEG,甲醇制烯烃及下游精深加工产品。稳步推进煤化工产业提档升级,积极延伸产业链,向高端化、精细化、新材料等方向发展,实现产品由合成氨单一产品向多元化高端新材料产品转变。
 
  第二节积极发展能源装备产业
 
  抢占氢能发展先机,积极招引氢能领军企业落户万州,围绕氢能“制、储、运、加、用”五大环节补链强链,打造氢能产业集群和装备制造基地。适度超前布局氢能产业基础设施,积极发展氢燃料电池及核心零部件产业,构建清洁化、低碳化、低成本的多元制氢体系、储运体系和加氢网络,有序推进氢能在交通、工业等领域多元化应用。加快推进光伏产业发展,积极开展光伏电池及组件生产项目投资引进工作,构建起光伏玻璃、光伏电池、光伏组件、逆变器、光伏边框、封装胶膜、光伏背板、光伏电站等日趋完整的产业链,全力打造光伏产业集群。积极引进电化学储能,发展高性能锂离子电池、电池组件等储能电池项目,探索布局全钒液流电池、钠离子电池等先进储能电池领域。加快布局标准化充换电产业,采用车电分离模式,政府配套资源,引进和整合新能源整车、电池包生产企业、电池银行、充换电运营商等,打造形成标准化充换电闭环产业。
 
  第三节着力发展智慧能源产业
 
  纵深推进能源互联网产业发展,深化运用大数据、云计算、智能化等手段,强化信息流、能源流的互动,构建智慧能源体系。依托现代信息通讯及智能化技术,加强全网统一调度,建设“源网荷储”协调发展、集成互补的能源互联网。鼓励风电、水电、光伏发电等可再生能源的智能化生产,依托新能源、储能、柔性网络和微网等技术,实现分布式能源的高效灵活接入。鼓励对天然气开采、加工及利用全链条智能化改造,实现化石能源绿色、清洁和高效生产。加强电力系统智能化建设,推广变压器智能化系统、GIS智能监测系统、开关柜智能诊断系统等应用,提高各级电网智能化水平。发展能源互联网的智能终端高级量测系统及其配套设备,实现电能、天然气等能源消费的实时计量、信息交互与主动控制。实施智慧加油站建设,引入多类型智能化系统、车辆识别引导系统,打造集加油、支付等综合性功能为一体的智慧能源服务平台。推进新型能源基础设施及相关服务平台发展,依托5G技术提供充电桩、光伏、路灯、加油站、园区等领域的能效管理、智能运维、需求响应、多能协同,推动综合能源业务拓展,构建数字能源生态圈。依靠能源技术,在经开区、产业园区、旅游景区积极推广开展“互联网+”智慧能源试点示范。
 
  第五章推动能源结构绿色低碳转型
 
  第一节积极稳妥推进煤炭消费减量替代
 
  严格控制煤炭消费总量,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推进城乡以电代煤、以气代煤。优化现存煤电运行方式,常规火电机组规模保持稳定,大力推动煤电节能降碳改造、灵活性改造、供热改造“三改联动”。推动能源加工储运提效降碳,加快燃煤发电机组清洁高效利用、超低排放改造和降低煤耗改造。加强能源加工储运设施节能及余能回收利用,推广余热、余压、LNG冷能等余能综合利用技术。严格控制建材、化工等用煤行业煤炭消费,有序推进“煤改电”“煤改气”工程。
 
  第二节促进重点行业能源消费结构调整
 
  强化工业能效提升,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重点推动湘渝盐化热电系统节能改造、联碱装置绿色固碳升级改造,支持西南水泥实施熟料生产线能效提升改造,力争达到行业能效标杆水平。加强产业园区能源梯级利用,创建一批具有示范带动效应的绿色园区和绿色工厂。推广应用装配式建筑、钢结构建筑和新型建材,推进既有建筑节能和绿色化改造,降低建筑运行能耗。积极构建绿色低碳交通运输网络,推动大宗货物和中长途货运“公转铁”“公转水”,强化铁路与公共交通高效换乘、无缝接驳。推动港口、机场、场内货运枢纽装卸机械和运输装备实施“油改电、油改气”工程,推进港口作业机械能量回收、供电设备节能改造。探索通信基站使用光伏、储能等多种能源形式互补的可再生资源系统,鼓励大型数据中心与新能源基地一体化建设,推动移动、电信等大数据中心转变为“绿色”可再生能源的产消者。围绕节约型机关建设,强化公共机构节能管理。
 
  第三节加快推动终端用能方式转型升级
 
  加快充(换)电设施建设。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重点提升城市公交、出租、物流配送等领域新能源汽车应用占比,稳步推动新能源汽车在其他领域应用规模合理增长。合理规划布局新能源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分类有序推进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构建适度超前、车桩相随、智能高效安全的充(换)电基础设施体系。引导充电服务、物业服务等相关企业参与居民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优化停车位的改造和直接办理报装接电手续,彻底解决居民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最后一公里”难题。
 
  推进综合能源站建设。加快“油气电氢”综合能源站布局建设。重点围绕中心城区交通枢纽、物流集散区、城市发展新区及重要交通节点,积极开展示范型综合能源站建设,力争到2025年新增综合能源站45座,其中新建19座,改造提升26座。到2035年,规划综合能源站达到95座,中心城区48座,乡镇47座。
 
  来源:重庆市万州区人民政府

 

主页 > 新闻中心 > 产业规划 >

关于印发《重庆市万州区能源发展规划(2021—2035年)》的通知

2024-01-19 来源:高新院 achie.org 点击:

  关于印发《重庆市万州区能源发展规划(2021—2035年)》的通知
 
  万州府办发〔2024〕6号
 
  各镇乡(民族乡)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
 
  《重庆市万州区能源发展规划(2021—2035年)》已经区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重庆市万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4年1月15日
 
  以下是节选部分:
 
  第四章构建清洁低碳的能源产业体系
 
  第一节有序发展原料用能产业
 
  依托化工园及化工拓展区(长岭片区),发挥区内良好的天然气资源优势,积极寻求与央企、头部民企合作机会,注重全产业链配套耦合发展,着力建设天然气精细化工“链主”产业,重点发展BDO联产PBAT、PTMEG,甲醇制烯烃及下游精深加工产品。稳步推进煤化工产业提档升级,积极延伸产业链,向高端化、精细化、新材料等方向发展,实现产品由合成氨单一产品向多元化高端新材料产品转变。
 
  第二节积极发展能源装备产业
 
  抢占氢能发展先机,积极招引氢能领军企业落户万州,围绕氢能“制、储、运、加、用”五大环节补链强链,打造氢能产业集群和装备制造基地。适度超前布局氢能产业基础设施,积极发展氢燃料电池及核心零部件产业,构建清洁化、低碳化、低成本的多元制氢体系、储运体系和加氢网络,有序推进氢能在交通、工业等领域多元化应用。加快推进光伏产业发展,积极开展光伏电池及组件生产项目投资引进工作,构建起光伏玻璃、光伏电池、光伏组件、逆变器、光伏边框、封装胶膜、光伏背板、光伏电站等日趋完整的产业链,全力打造光伏产业集群。积极引进电化学储能,发展高性能锂离子电池、电池组件等储能电池项目,探索布局全钒液流电池、钠离子电池等先进储能电池领域。加快布局标准化充换电产业,采用车电分离模式,政府配套资源,引进和整合新能源整车、电池包生产企业、电池银行、充换电运营商等,打造形成标准化充换电闭环产业。
 
  第三节着力发展智慧能源产业
 
  纵深推进能源互联网产业发展,深化运用大数据、云计算、智能化等手段,强化信息流、能源流的互动,构建智慧能源体系。依托现代信息通讯及智能化技术,加强全网统一调度,建设“源网荷储”协调发展、集成互补的能源互联网。鼓励风电、水电、光伏发电等可再生能源的智能化生产,依托新能源、储能、柔性网络和微网等技术,实现分布式能源的高效灵活接入。鼓励对天然气开采、加工及利用全链条智能化改造,实现化石能源绿色、清洁和高效生产。加强电力系统智能化建设,推广变压器智能化系统、GIS智能监测系统、开关柜智能诊断系统等应用,提高各级电网智能化水平。发展能源互联网的智能终端高级量测系统及其配套设备,实现电能、天然气等能源消费的实时计量、信息交互与主动控制。实施智慧加油站建设,引入多类型智能化系统、车辆识别引导系统,打造集加油、支付等综合性功能为一体的智慧能源服务平台。推进新型能源基础设施及相关服务平台发展,依托5G技术提供充电桩、光伏、路灯、加油站、园区等领域的能效管理、智能运维、需求响应、多能协同,推动综合能源业务拓展,构建数字能源生态圈。依靠能源技术,在经开区、产业园区、旅游景区积极推广开展“互联网+”智慧能源试点示范。
 
  第五章推动能源结构绿色低碳转型
 
  第一节积极稳妥推进煤炭消费减量替代
 
  严格控制煤炭消费总量,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推进城乡以电代煤、以气代煤。优化现存煤电运行方式,常规火电机组规模保持稳定,大力推动煤电节能降碳改造、灵活性改造、供热改造“三改联动”。推动能源加工储运提效降碳,加快燃煤发电机组清洁高效利用、超低排放改造和降低煤耗改造。加强能源加工储运设施节能及余能回收利用,推广余热、余压、LNG冷能等余能综合利用技术。严格控制建材、化工等用煤行业煤炭消费,有序推进“煤改电”“煤改气”工程。
 
  第二节促进重点行业能源消费结构调整
 
  强化工业能效提升,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重点推动湘渝盐化热电系统节能改造、联碱装置绿色固碳升级改造,支持西南水泥实施熟料生产线能效提升改造,力争达到行业能效标杆水平。加强产业园区能源梯级利用,创建一批具有示范带动效应的绿色园区和绿色工厂。推广应用装配式建筑、钢结构建筑和新型建材,推进既有建筑节能和绿色化改造,降低建筑运行能耗。积极构建绿色低碳交通运输网络,推动大宗货物和中长途货运“公转铁”“公转水”,强化铁路与公共交通高效换乘、无缝接驳。推动港口、机场、场内货运枢纽装卸机械和运输装备实施“油改电、油改气”工程,推进港口作业机械能量回收、供电设备节能改造。探索通信基站使用光伏、储能等多种能源形式互补的可再生资源系统,鼓励大型数据中心与新能源基地一体化建设,推动移动、电信等大数据中心转变为“绿色”可再生能源的产消者。围绕节约型机关建设,强化公共机构节能管理。
 
  第三节加快推动终端用能方式转型升级
 
  加快充(换)电设施建设。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重点提升城市公交、出租、物流配送等领域新能源汽车应用占比,稳步推动新能源汽车在其他领域应用规模合理增长。合理规划布局新能源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分类有序推进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构建适度超前、车桩相随、智能高效安全的充(换)电基础设施体系。引导充电服务、物业服务等相关企业参与居民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优化停车位的改造和直接办理报装接电手续,彻底解决居民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最后一公里”难题。
 
  推进综合能源站建设。加快“油气电氢”综合能源站布局建设。重点围绕中心城区交通枢纽、物流集散区、城市发展新区及重要交通节点,积极开展示范型综合能源站建设,力争到2025年新增综合能源站45座,其中新建19座,改造提升26座。到2035年,规划综合能源站达到95座,中心城区48座,乡镇47座。
 
  来源:重庆市万州区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