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仁市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集群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
来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3-07-05 点击:次
铜仁市2022年度市直部门改革创新奖
二等奖
铜仁市新型功能材料
产业集群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
2019年,铜仁市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集群获批为全国首批66个、全省2个国家战略新兴产业集群之一。铜仁抢抓政策机遇,把握市场“风向”,立足锰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狠抓产业集群建链、强链、延链、补链,围绕锂离子电池关键配套材料及原辅料产业跑出高质量发展铜仁“加速度”,闯出铜仁“新路子”,已初步形成以高纯硫酸锰、四氧化三锰等锰系代表的中间品产业链,镍钴锰三元前驱体、锰酸锂、负极材料等锂离子电池关键配套材料的精深加工产业链和废旧电池回收利用产业链。2019—2021年,铜仁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集群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从118.5亿元扩增至244.48亿元,年均增速为43.63%,占全市工业总产值比重从18.6%跃升至34%。2022年,产业集群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70户,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80.88亿元,增速为14.88%,占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49%。其中,新能源电池及材料完成产值222.4亿元,增长49%,占新型功能材料产值比重79.2%,占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38.9%。
一是完善管理体制机制,统筹抓好规划顶层设计。成立了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为双组长、市相关领导为副组长的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集群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同时组建以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为班长,市政府分管工业副市长为常务副班长的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集群发展工作专班,为产业集群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为强化集群产业链供应链风险监测处置和报告,建立了以大龙经开区为园区监测重点,中伟新材料、汇成新材料等为企业监测重点的监测报告机制;制定出台《铜仁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5)》《铜仁市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集群发展规划(2021-2030年)》《铜仁市推进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集群建设行动方案(2021-2025)》《中共铜仁市委铜仁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新型功能材料产业发展奋力打造千亿级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实施意见》等,同时积极争取省级出台了《省发展改革委等8部门关于支持铜仁市打造国家级新型功能材料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若干政策措施》,形成支持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集群发展的政策体系。
二是提升产业创新能力,牢牢把握科技发展风向。聚焦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集群发展,发挥龙头企业科技创新牵引作用,与中南大学开展产学研合作,实施重点科技攻关,建立完善科技服务体系,提升科技支撑能力。中伟新材料以“科技驱动、创新引领”为宗旨,专业研发技术队伍超700人,积极与中南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开展校企合作,已经主持或参与制订标准8项,其中国家标准5项,行业标准2项,团体标准1项。获得国家专利授权91项、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核心产品关键技术水平国际领先,部分关键指标较常规产品提高20%左右。汇成新材料、重力科技等先后获贵州省科学技术一等奖;2020年,中伟新材料公司以创新成功上市,成为贵州省在创业板注册制实施后第一家挂牌上市企业,因此也激发了一批新兴企业的创新上市热潮,汇成新材料、百思特、鹏程新材料、能矿锰业等4家企业入围2021年贵州企业上市“后备军”名录,重力科技、金瑞、汇成新材料等3家企业入围2022年贵州企业上市“后备军”名录;围绕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已建成中伟新能源新材料院士工作站、北新能源废旧锂电池梯次利用院士工作站、国家火炬铜仁锰产业特色产业基地、中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工程研究中心1个,企业技术中心5个、专精特新企业2个、产学研示范基地3个,为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集群发展的公共检测、应用研究、产业孵化、成果转化等提供关键保障;前瞻布局钠离子电池、镍锰电池、磷酸锰铁锂电池等新型电池材料,提升产业集群综合竞争能力。铜仁学院与深圳为方科技开展钠离子电池研究合作,双方合作搭建的中试生产线已于2022年11月14日投产。汇成新材料正在与中南大学开展钠离子电池研发合作研究,其中试生产的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已通过下游企业检验。
三是优化公共服务水平,全力做好要素保障工作。坚持“项目为王”赋能高质量发展,扎实抓好重大项目谋划储备,积极争取省级基本建设前期工作费用支持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集群发展,累计下达1150万元;推动获批省新型工业化发展基金、新动能产业发展基金、专项资金共20.3亿元,其中支持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项目17.5亿元,占比86.2%;积极拓宽新型功能材料企业融资渠道,帮助中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申请获批中长期国际商业贷款4.5亿美元(两次)、境外债券2亿美元;聚焦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集群发展,已兑现落实奖补及专项资金累计4513.49万元;抢抓新能源电池及材料行业“风口”发展机遇,着力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强对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低能耗高附加值等重点项目的精准指导,批复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项目共计能耗95.88万吨标准煤;全市预留不低于2000亩土地指标用于支持大龙开发区内的新型功能材料产业相关项目建设。2022年,全市城镇开发边界新增建设用地规模3848.31公顷,其中为“一核五区”安排建设用地指标3198.31公顷、占比83.1%;积极保障当前新型功能材料产业用电需求,已完成龙万线电力线路迁改及凯金大田线T接线路建设,嘉尚、山河智能T接线路建设有序推进,启动瑞龙220Kv开关站建设,开展龙新110Kv变电站扩建申报工作;铜仁增量配网试点项目电力业务许可证已获批,220KV胜利变电站项目正在办理项目建设前期手续,计划2023年7月底建成投入使用。
四是构建产业集群生态,积极推进共赢协同发展。围绕以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为核心的新型功能材料产业,着力建链、强链、补链、延链,积极构建产业集群大生态。上游正极材料原辅料发展形成了以红星发展、汇成新材料、能矿锰业、金瑞新材料等为代表的高纯硫酸锰、四氧三锰、电解二氧化锰生产企业,以红星发展为代表的碳酸锂生产企业,以中伟新材料为代表的三元前驱体生产企业;中游正、负极材料发展形成了以嘉尚新能源、百斯特为代表的锰酸锂正极材料生产企业,以凯金、中科星城等为代表的石墨负极材料生产企业;下游电池集成整装及废旧电池综合回收利用发展形成了以华迪斯、丹斯迪为代表的电池电芯生产企业,以中伟资源循环、红星发展、长虹鹏程为代表的废旧电池回收利用企业。2022年以来,中伟新材料、中伟资源循环、中科星城、红星发展等龙头企业产值占全市新能源电池及材料规上总产值比重达87%。
五是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助力集群高质量发展。立足锰资源优势,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构建产业集群发展高地,有效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全市生产高纯硫酸锰原料主要采用非洲加蓬的氧化锰矿石和江西、湖南等地硫酸,产品主要销售给本地中伟新材料等企业,同时销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日本、韩国及东南亚等地;四氧化三锰原料为加蓬进口氧化锰矿石,产品主要销往毕节、韩国;人造石墨负极材料原料采用山东、安徽等地的针状焦和石油焦,产品主要销往贵阳、四川和湖南等地;锰酸锂原料主要采用本地产电解二氧化锰和青海的碳酸锂,产品主要销往本地下游企业及省外江西、湖南等地;镍钴锰三元前驱体原料主要由中伟新材料旗下子公司供应,产品主要销往贵阳、安顺、四川、韩国、日本等。产业集群已形成高纯硫酸锰产能21万吨,市场份额全国占比85%;镍钴锰三元前驱体产能15万吨,市场份额全球占比26%;锂离子动力电池负极用石墨产能12.5万吨,市场份额全国占比15%。
来源|市发展改革委、市委办、市工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