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work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产业规划 >

【经济】产业集聚+创新驱动 宁波加速打造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

来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3-05-19 点击:

  4月18日,江北区高储能和关键电子材料制造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揭牌,成为继宁波高新区工业互联网创新型产业集群后,宁波第二个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至此,浙江省5个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中,宁波已占据二席。
 
  产业是科技创新的主战场,科技是产业升级的动力源,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是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的有效载体。工业互联网、高储能和关键电子材料制造作为宁波推进三大科创高地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产业由集聚发展向集群发展全面提升方面率先示范,助力宁波交出科技创新高分答卷。
 
  产业规模稳步扩大
 
  宁波高新区是全市乃至全省工业互联网产业集聚发展的新高地。多年来,宁波高新区抢抓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深入推进宁波软件园建设,着力构建工业互联网创新型产业集群。2022年,宁波高新区工业互联网产业集群实现营业收入195.7亿元,其中技术性收入19.89亿元,集聚各类机构284家,高新技术企业218家。
 
  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发展离不开企业的创业创新活动。近年来,宁波高新区工业互联网产业集群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积极承担各级各类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取得了一批重大创新成果。中之杰公司开发的德沃克离散制造精益数字化系统,开创式地将虚拟工位与电子识别技术结合,实现生产全要素(人、机、料、环、法、测)100%数字化改造、全流程工位100%虚拟化、全员100%参与,实现离散制造的效率最大化。和利时公司自主研发的工业互联网平台HolliCube,打破了西门子、霍尼韦尔、施耐德等国际巨头垄断,摆脱了长期以来国内企业在工业互联网领域对国外巨头的技术依赖。“工业互联网的操作系统、数据库和开发工具犹如基础建设,唯有实现基础建设的自主可控,才能高质量推动数字经济创新提质。”和利时公司总经理周东红说。此外,宁波高新区工业互联网创新型产业集群培育的数益工联获得高瓴资本、元生资本等知名投资机构累计近2亿元投资额,估值12亿元,成为宁波工业软件领域的准独角兽企业。
 
  长阳科技反射膜市场占有率连续五年全球第一;激智科技扩散膜产品全球市场占有率已超30%,并孵化宁波勤邦、宁波卢米蓝等企业;永久磁业成为永磁行业生产规模最大的企业之一……近年来,江北区高储能和关键电子材料制造产业集群在光电材料、磁电材料、新型显示、光伏照明与新能源、电机电器、仪器仪表等细分领域发展迅速,涌现出一批优质企业,其规模效益已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力量。2022年,江北区高储能和关键电子材料制造创新型产业集群实现营业收入逾383亿元,增长19%。截至2022年,江北区高储能和关键电子材料制造创新型产业集群拥有规上企业140家,累计培育主板上市企业5家、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3家、高新技术企业60家。
 
  产业链条逐步完善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产业是创新成果的重要落脚点。在工业互联网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过程中,宁波高新区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多措并举促进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服务链、资金链深度融合,推动集群规模化、高端化发展。
 
  如今,在工业互联网创新型产业集群中,工业PaaS(平台即服务)层,集聚了和利时数字工厂操作系统平台、极望工业MES等龙头企业项目;工业SaaS(软件即服务)层,集聚了中之杰企业云制造平台、海大物联冷链系统物联平台等项目;工业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层,集聚了联通5G产业互联网云平台、世纪互联宁波国家高新区数据中心等项目……宁波高新区正逐步形成“智能终端设备—工业应用软件—系统解决方案—研发创新平台”的完整产业生态链。
 
  “工业互联网创新型产业集群通过构建5G+工业互联网、物联网与智能制造、人工智能与大数据、行业应用与开源软件、网络信息安全、软件人才培养等六大产业体系,从云端、安全控制、硬件设备供应到工业互联网平台,为宁波制造业智能转型提供新引擎。”宁波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林贻泉说。
 
  新能源汽车、物联网等万亿级产业的成长,带动电机、智能传感等终端产品的需求爆发,驱动上游磁电材料快速发展。近年来,江北区紧抓发展机遇,以光电新材料省级高新技术园区等平台为依托,聚焦源头培育和创新服务,强化反射膜、扩散膜、光学基膜、磁性材料等细分领域的布局,推动高储能和关键电子材料制造创新型产业集群各类生产要素协同互动、高效配置。如今,一条以光电材料、磁性材料、储能材料为主导,向下辐射新型显示、仪器仪表、传感器、汽车零部件等领域的特色产业链条已然形成。
 
  创新资源日益集聚
 
  产业集群化发展所带来的集聚效应、规模效应强化了科技政策引导,通过组建创新联合体、搭建创新平台等多种方式,集聚了众多创新资源,助力产业集群提升创新能级。
 
  “我们通过布局战略科技平台,持续加大产业技术研究院等科技创新‘栽树工程’引进建设力度,完善各类创新平台建设运行机制,加快形成‘基础研究—应用开发—成果转化’的创新链。”江北区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如今,江北区高储能和关键电子材料制造创新型产业集群拥有各类创新平台35个,其中国家级技术转移机构2个、全国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7个、院士工作站1个、其他创新平台20个。
 
  近年来,宁波高新区工业互联网创新型产业集群以“政策引才”“平台引才”“以才引才”“企业引才”为组合拳,大力支持东软数字工场、中软国际工业软件云开发及软件人才实训平台等软件培训平台建设,建成VUE国际认证考试中心(宁波),搭建园区人才服务平台,大力集聚高水平软件人才。截至目前,集群拥有各类人才1万余名,其中国家级人才专家8名、省“双创团队”1个、省级人才专家4名。
 
  宁波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是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宁波正按照“国家特色火炬基地—国家级创新型产业集群—国际化创新型产业集群”梯度,倾斜科创、金融、人才政策等资源要素,推动全市各大产业集群向更高层级梯队进发,为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提供更高层级载体。


 

主页 > 新闻中心 > 产业规划 >

【经济】产业集聚+创新驱动 宁波加速打造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

2023-05-19 来源:高新院 achie.org 点击:

  4月18日,江北区高储能和关键电子材料制造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揭牌,成为继宁波高新区工业互联网创新型产业集群后,宁波第二个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至此,浙江省5个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中,宁波已占据二席。
 
  产业是科技创新的主战场,科技是产业升级的动力源,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是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的有效载体。工业互联网、高储能和关键电子材料制造作为宁波推进三大科创高地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产业由集聚发展向集群发展全面提升方面率先示范,助力宁波交出科技创新高分答卷。
 
  产业规模稳步扩大
 
  宁波高新区是全市乃至全省工业互联网产业集聚发展的新高地。多年来,宁波高新区抢抓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深入推进宁波软件园建设,着力构建工业互联网创新型产业集群。2022年,宁波高新区工业互联网产业集群实现营业收入195.7亿元,其中技术性收入19.89亿元,集聚各类机构284家,高新技术企业218家。
 
  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发展离不开企业的创业创新活动。近年来,宁波高新区工业互联网产业集群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积极承担各级各类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取得了一批重大创新成果。中之杰公司开发的德沃克离散制造精益数字化系统,开创式地将虚拟工位与电子识别技术结合,实现生产全要素(人、机、料、环、法、测)100%数字化改造、全流程工位100%虚拟化、全员100%参与,实现离散制造的效率最大化。和利时公司自主研发的工业互联网平台HolliCube,打破了西门子、霍尼韦尔、施耐德等国际巨头垄断,摆脱了长期以来国内企业在工业互联网领域对国外巨头的技术依赖。“工业互联网的操作系统、数据库和开发工具犹如基础建设,唯有实现基础建设的自主可控,才能高质量推动数字经济创新提质。”和利时公司总经理周东红说。此外,宁波高新区工业互联网创新型产业集群培育的数益工联获得高瓴资本、元生资本等知名投资机构累计近2亿元投资额,估值12亿元,成为宁波工业软件领域的准独角兽企业。
 
  长阳科技反射膜市场占有率连续五年全球第一;激智科技扩散膜产品全球市场占有率已超30%,并孵化宁波勤邦、宁波卢米蓝等企业;永久磁业成为永磁行业生产规模最大的企业之一……近年来,江北区高储能和关键电子材料制造产业集群在光电材料、磁电材料、新型显示、光伏照明与新能源、电机电器、仪器仪表等细分领域发展迅速,涌现出一批优质企业,其规模效益已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力量。2022年,江北区高储能和关键电子材料制造创新型产业集群实现营业收入逾383亿元,增长19%。截至2022年,江北区高储能和关键电子材料制造创新型产业集群拥有规上企业140家,累计培育主板上市企业5家、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3家、高新技术企业60家。
 
  产业链条逐步完善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产业是创新成果的重要落脚点。在工业互联网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过程中,宁波高新区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多措并举促进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服务链、资金链深度融合,推动集群规模化、高端化发展。
 
  如今,在工业互联网创新型产业集群中,工业PaaS(平台即服务)层,集聚了和利时数字工厂操作系统平台、极望工业MES等龙头企业项目;工业SaaS(软件即服务)层,集聚了中之杰企业云制造平台、海大物联冷链系统物联平台等项目;工业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层,集聚了联通5G产业互联网云平台、世纪互联宁波国家高新区数据中心等项目……宁波高新区正逐步形成“智能终端设备—工业应用软件—系统解决方案—研发创新平台”的完整产业生态链。
 
  “工业互联网创新型产业集群通过构建5G+工业互联网、物联网与智能制造、人工智能与大数据、行业应用与开源软件、网络信息安全、软件人才培养等六大产业体系,从云端、安全控制、硬件设备供应到工业互联网平台,为宁波制造业智能转型提供新引擎。”宁波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林贻泉说。
 
  新能源汽车、物联网等万亿级产业的成长,带动电机、智能传感等终端产品的需求爆发,驱动上游磁电材料快速发展。近年来,江北区紧抓发展机遇,以光电新材料省级高新技术园区等平台为依托,聚焦源头培育和创新服务,强化反射膜、扩散膜、光学基膜、磁性材料等细分领域的布局,推动高储能和关键电子材料制造创新型产业集群各类生产要素协同互动、高效配置。如今,一条以光电材料、磁性材料、储能材料为主导,向下辐射新型显示、仪器仪表、传感器、汽车零部件等领域的特色产业链条已然形成。
 
  创新资源日益集聚
 
  产业集群化发展所带来的集聚效应、规模效应强化了科技政策引导,通过组建创新联合体、搭建创新平台等多种方式,集聚了众多创新资源,助力产业集群提升创新能级。
 
  “我们通过布局战略科技平台,持续加大产业技术研究院等科技创新‘栽树工程’引进建设力度,完善各类创新平台建设运行机制,加快形成‘基础研究—应用开发—成果转化’的创新链。”江北区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如今,江北区高储能和关键电子材料制造创新型产业集群拥有各类创新平台35个,其中国家级技术转移机构2个、全国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7个、院士工作站1个、其他创新平台20个。
 
  近年来,宁波高新区工业互联网创新型产业集群以“政策引才”“平台引才”“以才引才”“企业引才”为组合拳,大力支持东软数字工场、中软国际工业软件云开发及软件人才实训平台等软件培训平台建设,建成VUE国际认证考试中心(宁波),搭建园区人才服务平台,大力集聚高水平软件人才。截至目前,集群拥有各类人才1万余名,其中国家级人才专家8名、省“双创团队”1个、省级人才专家4名。
 
  宁波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是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宁波正按照“国家特色火炬基地—国家级创新型产业集群—国际化创新型产业集群”梯度,倾斜科创、金融、人才政策等资源要素,推动全市各大产业集群向更高层级梯队进发,为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提供更高层级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