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work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产业规划 >

把握未来产业战略主动 加速实现创新驱动发展

来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3-03-29 点击:

  当前,新型工业化发展面临着一些新的形势,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全球产业结构和布局深度调整,我国处于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的重要窗口期。
 
  近年来,我国工业和信息化事业同步发展、融合发展取得突出成就。据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截至2022年底,我国累计建设开通5G基站231万个;全国在用数据中心超过650万标准机架,算力总规模位居世界第二;重点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58.6%,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77%。2022年,软件业收入超过10万亿元,工业互联网全面融入45个国民经济大类,具有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达到240个。
 
  从人类历次产业革命的历程来看,科学革命引发科技革命进而推动产业革命,谁能率先引领科技革命,谁就能够占领产业发展的制高点,从而在国际产业分工格局中占据产业链价值链的制高点,引领全球产业发展,因此产业更迭成为国家兴衰的重要影响因素。在当今世界,发展科学技术必须具有全球视野、把握时代脉搏。
 
  目前,全球主要国家聚焦关键领域,抢占竞争制高点。当前,美、德、法、日、韩等国的未来产业相关国家战略和产业政策,主要聚焦在人工智能、量子科技、6G通信、未来能源、生命健康、网络安全等方向。在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方面,未来产业是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实现引领发展的重要抓手。国家“十四五”规划指出,未来产业重点是围绕类脑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术、未来网络、深海空天开发、氢能与储能等前沿科技和产业变革领域布局。为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工业和信息化部表示,将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聚焦智能网联汽车、5G、人工智能、生物制造、工业互联网、绿色低碳等重点领域,不断丰富和拓展新的应用场景。布局未来产业既是把握全球新一轮技术和产业变革机遇、积极参与全球竞争的战略部署,也是我国实现建成世界科技强国、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战略目标的必然选择。
 
  近期,我国各地区竞相在未来产业布局发力。据相关统计,地方政府已密集发布了20余个未来产业相关政策。截至目前,在31个省级行政区中,浙江、上海、山西、河南4个省市已发布未来产业政策文件,293个地级市中有16个发布未来产业相关政策。多地还提出了未来产业发展目标。2022年10月,上海率先出台区域未来产业行动方案,提出到2030年未来产业产值要突破5000亿元;此后南京提出,力争在2025年全市未来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3000亿元以上;河南也提出,到2025年未来产业增加值占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超过15%。近期,工业和信息化部明确提出,要制定国家层面的未来产业行动计划。可以看到,未来产业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呈现纷纷布局抢滩之势。
 
  不难发现,各省(市)“十四五”规划中,提到最多的是量子信息、人工智能,其次是生物制造、生命健康等。北京围绕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超前布局量子计算、未来网络、超材料等新兴产业;上海聚焦光子芯片与器件、类脑智能等领域,布局一批代表前沿科技和产业变革方向的先导产业;合肥利用同步辐射光源等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推进超导、等离子体推进、先进激光等技术转化和工程化,同时发挥量子通信、量子计算、量子精密测量等研发领先优势,支持量子科技产业化发展;广州重点布局3D打印、尖端生命科学、区块链、量子通信等未来产业,强化前瞻研究和部署;深圳提出未来产业梯次接续发展思路,规划在5年至10年内将合成生物、区块链、空天技术等发展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在10年至15年内将脑科学与类脑智能、可见光通信与光计算、量子信息等发展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
 
  同时,未来产业发展的代表性领域内,制度与法律基础也不断夯实。2021年,我国相继发布《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与人工智能相关的法律法规,并出台了《关于加强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综合治理的指导意见》《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等政策文件,对如何平衡好大数据应用、算法推荐等技术的创新发展与安全风险作了重要的制度性安排。
 
  通过多年前瞻布局与生产效能释放,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水平正向新的高度跃迁。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也从传统的劳动力优势和市场优势转向创新驱动,更多技术创新、机制创新、发展创新在我国本土诞生。今后一个时期,更需要我们在未来产业谋划布局的黄金窗口期占据先机、形成优势,牢牢把握住产业升级的战略主动,加快完善未来产业设计布局,加速建设创新型国家。


 

主页 > 新闻中心 > 产业规划 >

把握未来产业战略主动 加速实现创新驱动发展

2023-03-29 来源:高新院 achie.org 点击:

  当前,新型工业化发展面临着一些新的形势,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全球产业结构和布局深度调整,我国处于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的重要窗口期。
 
  近年来,我国工业和信息化事业同步发展、融合发展取得突出成就。据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截至2022年底,我国累计建设开通5G基站231万个;全国在用数据中心超过650万标准机架,算力总规模位居世界第二;重点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58.6%,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77%。2022年,软件业收入超过10万亿元,工业互联网全面融入45个国民经济大类,具有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达到240个。
 
  从人类历次产业革命的历程来看,科学革命引发科技革命进而推动产业革命,谁能率先引领科技革命,谁就能够占领产业发展的制高点,从而在国际产业分工格局中占据产业链价值链的制高点,引领全球产业发展,因此产业更迭成为国家兴衰的重要影响因素。在当今世界,发展科学技术必须具有全球视野、把握时代脉搏。
 
  目前,全球主要国家聚焦关键领域,抢占竞争制高点。当前,美、德、法、日、韩等国的未来产业相关国家战略和产业政策,主要聚焦在人工智能、量子科技、6G通信、未来能源、生命健康、网络安全等方向。在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方面,未来产业是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实现引领发展的重要抓手。国家“十四五”规划指出,未来产业重点是围绕类脑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术、未来网络、深海空天开发、氢能与储能等前沿科技和产业变革领域布局。为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工业和信息化部表示,将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聚焦智能网联汽车、5G、人工智能、生物制造、工业互联网、绿色低碳等重点领域,不断丰富和拓展新的应用场景。布局未来产业既是把握全球新一轮技术和产业变革机遇、积极参与全球竞争的战略部署,也是我国实现建成世界科技强国、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战略目标的必然选择。
 
  近期,我国各地区竞相在未来产业布局发力。据相关统计,地方政府已密集发布了20余个未来产业相关政策。截至目前,在31个省级行政区中,浙江、上海、山西、河南4个省市已发布未来产业政策文件,293个地级市中有16个发布未来产业相关政策。多地还提出了未来产业发展目标。2022年10月,上海率先出台区域未来产业行动方案,提出到2030年未来产业产值要突破5000亿元;此后南京提出,力争在2025年全市未来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3000亿元以上;河南也提出,到2025年未来产业增加值占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超过15%。近期,工业和信息化部明确提出,要制定国家层面的未来产业行动计划。可以看到,未来产业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呈现纷纷布局抢滩之势。
 
  不难发现,各省(市)“十四五”规划中,提到最多的是量子信息、人工智能,其次是生物制造、生命健康等。北京围绕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超前布局量子计算、未来网络、超材料等新兴产业;上海聚焦光子芯片与器件、类脑智能等领域,布局一批代表前沿科技和产业变革方向的先导产业;合肥利用同步辐射光源等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推进超导、等离子体推进、先进激光等技术转化和工程化,同时发挥量子通信、量子计算、量子精密测量等研发领先优势,支持量子科技产业化发展;广州重点布局3D打印、尖端生命科学、区块链、量子通信等未来产业,强化前瞻研究和部署;深圳提出未来产业梯次接续发展思路,规划在5年至10年内将合成生物、区块链、空天技术等发展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在10年至15年内将脑科学与类脑智能、可见光通信与光计算、量子信息等发展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
 
  同时,未来产业发展的代表性领域内,制度与法律基础也不断夯实。2021年,我国相继发布《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与人工智能相关的法律法规,并出台了《关于加强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综合治理的指导意见》《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等政策文件,对如何平衡好大数据应用、算法推荐等技术的创新发展与安全风险作了重要的制度性安排。
 
  通过多年前瞻布局与生产效能释放,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水平正向新的高度跃迁。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也从传统的劳动力优势和市场优势转向创新驱动,更多技术创新、机制创新、发展创新在我国本土诞生。今后一个时期,更需要我们在未来产业谋划布局的黄金窗口期占据先机、形成优势,牢牢把握住产业升级的战略主动,加快完善未来产业设计布局,加速建设创新型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