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work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产业规划 >

关注前沿︱未来产业正在“火”起来,前瞻谋划未来产业已是大势所趋

来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3-03-28 点击:

  未来产业是以满足未来人类和社会发展的新需求为目标,以新兴技术创新为驱动力,旨在拓展人类生存发展空间、增强人类自身能力、服务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兴产业,代表着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新方向。
 
  当前,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生物技术、纳米技术、空间技术等科技领域的突破引领产业跃迁升级,而以智能化为重要特征的第四次工业革命融合了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生命科学等众多科技,推动科技体系与产业体系、传统产业与未来产业深度融合,也推动相应产业组织模式变革。
 
  未来产业是技术与技术、技术与产业、产业与产业之间深度融合的产物
 
  从技术与技术融合视角看,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方向不会仅仅依赖于一两类学科或某种单一技术,而是多学科、多技术领域高度交叉和深度融合。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等交叉融合,正推动未来产业从单点技术和单一产品创新加速向多技术、系统化、集成化创新转变,将创造出集成多领域先进技术的新产品。
 
  从技术与产业融合视角看,5G、工业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技术推动经济社会各领域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转型不断深化,在赋能传统产业变革跃升的过程中可能产生新的未来产业。比如,5G与垂直行业深度融合,已催生出多种新业态。
 
  从产业与产业融合视角看,通过促进未来产业与优势传统产业深度融合,实现产业链上下游协同联动,以点带面锻长板、补短板,从而不断催生新的增长点。机器人技术、信息技术、人工智能与传统医疗器械产业融合,催生出手术机器人、人工智能支架等新产品,这种变革也加速推动传统医疗器械向新一代医疗器械转型升级
 
  全国各地积极谋划布局未来产业
 
  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都在加大对未来产业的布局。“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在类脑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术、未来网络、深海空天开发、氢能与储能等前沿科技和产业变革领域,组织实施未来产业孵化与加速计划,谋划布局一批未来产业。2022年以来,全国多地印发了培育未来产业的相关行动方案或指导意见。
 
  在东部地区,江苏提出,积极发展第三代半导体、元宇宙等未来产业;北京提出,培育数据驱动的未来产业;福建提出,布局人工智能、量子科技、元宇宙等未来产业,打造大数据、物联网、卫星应用等千亿元产业集群
 
  在中西部地区,湖北提出,超前布局量子信息、类脑科学、元宇宙等未来产业;重庆提出,培育人工智能、卫星互联网、绿色低碳等未来产业集群;甘肃提出,谋划布局氢能、新型储能、航空航天等未来产业。
 
  在东北地区,吉林表示要争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布局,建设国家创新驱动发展试验区、国家双链融合发展试验区、国家未来产业孵化试验区;黑龙江表示要高质量打造航天高端装备未来产业科技园。
 
  “十四五”时期成都超前布局未来产业,抢占发展新赛道
 
  《成都市“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提出,瞄准中长期颠覆性技术突破和产业化方向,培育发展区块链、量子互联网、分子诊断、光芯片、合成生物、6G、脑科学与类脑研究、第三代互联网(元宇宙)等未来产业,到2025年,打造一批全市未来产业的突破口和增长点,以科技创新催生新产业、增强新动能,在未来竞争中赢得发展主动。
 
  区块链。依托成都网络信息安全领域的全国领先地位,建设全市统一的区块链可信基础设施平台,探索制定区块链技术及应用标准体系,鼓励支持跨链技术应用研究与突破,围绕政务服务、城市治理、新消费、金融服务等领域打造区块链应用示范场景,通过“供场景、给机会”推进区块链技术创新和融合应用,争取将成都建设成为区块链技术创新先发地、区块链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区。
 
  量子互联网。以量子互联网平台建设为切入,争取深度参与国家、省、市量子科学与重大工程专项,探索推进“量子互联网实验室”等,提升参与开展量子通信、量子计算、量子材料开发和密码学等量子互联网关键技术研发能力;依托电子科大信息与量子实验室、四川大学物理学院、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微太中心、中国网安等校企资源,围绕量子密码、量子计算机、量子传感、量子网络等领域做强软件端和操作系统端,布局机器端,抢占量子信息制高点。
 
  分子诊断。顺应“IT+BT”融合趋势,开展超高场强磁共振、相衬CT成像等技术研究,重点发展高端电子内镜、共聚焦显微内镜、国产CT机等人工智能医学影像设备;开展检测试剂关键原材料、检测设备核心器件攻关,布局应对大规模疫情的高通量自动化检测平台等数字化体外诊断设备;研制磁共振引导加速器、重离子治疗系统等全数字先进治疗设备;加强攻关环境感知与交互等技术,重点开发导航定位手术机器人、腔镜手术机器人、放疗机器人等医疗机器人。
 
  光芯片。聚焦通信、数据中心以及消费电子产品方向,布局具有高密集度计算与数据处理能力的光芯片设计环节,发展25G以上速率的DFB/EML/PD/APD芯片大规模制造,力争突破400G以上高端光芯片制备技术;加强100Gb/s光收发模块、ROADM产品、高端光纤连接器、配套集成电路芯片等光模块产品,布局下一代400Gb/s光收发模块产品、硅光集成等。
 
  合成生物。以基因接纵、计算模拟、化学合成等为手段,重点发展基于合成生物学原理的生物医药,联合攻关合成生物学使能关键技术,提升大片段DNA合成等技术水平;开展合成生物学途径生产重大天然药物和植物药物化工产品和化学药物技术研究,促进新药研发能力跨越提升。
 
  6G。布局太赫兹无线通信技术、下一代信道编码技术、空天海地一体化通信技术等方向,重点发展太赫兹通信,开发基于光电技术的太赫兹通信系统,形成光纤-无线的灵活分布网络,为下一代高频通信系统布局。开发太赫兹/毫米波通信集成收发芯片系统,面向可能的消费市场(室内高速基站,VR/AR等),研制集成化芯片级收发端。
 
  脑科学与类脑研究。布局各种脑功能神经基础解析和研究能力,重点在脑机交互领域,布局“非植入式”脑机交互技术,开展脑科学及人机交互研究,加强生肌电控、影像诊断、移动医疗、可穿戴设备等研制;在类脑智能领域,布局深度学习技术、强化学习等技术,解决视觉感知、沟通交流、大脑思考等类脑智能领域难题,拓展类脑智能在工业等领域的应用。
 
  第三代互联网(元宇宙)。聚焦云计算、分布式存储、物联网、VR、AR、5G、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数字技术的集成创新与融合应用,加快构建新型基础设施,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融合创新的数字化新空间和全新场景。推动元宇宙生态体系布局发展,支持数字空间技术创新以及接入设备产业化发展,支持以IP为代表的创意经济在数字化空间的应用。

 

主页 > 新闻中心 > 产业规划 >

关注前沿︱未来产业正在“火”起来,前瞻谋划未来产业已是大势所趋

2023-03-28 来源:高新院 achie.org 点击:

  未来产业是以满足未来人类和社会发展的新需求为目标,以新兴技术创新为驱动力,旨在拓展人类生存发展空间、增强人类自身能力、服务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兴产业,代表着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新方向。
 
  当前,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生物技术、纳米技术、空间技术等科技领域的突破引领产业跃迁升级,而以智能化为重要特征的第四次工业革命融合了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生命科学等众多科技,推动科技体系与产业体系、传统产业与未来产业深度融合,也推动相应产业组织模式变革。
 
  未来产业是技术与技术、技术与产业、产业与产业之间深度融合的产物
 
  从技术与技术融合视角看,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方向不会仅仅依赖于一两类学科或某种单一技术,而是多学科、多技术领域高度交叉和深度融合。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等交叉融合,正推动未来产业从单点技术和单一产品创新加速向多技术、系统化、集成化创新转变,将创造出集成多领域先进技术的新产品。
 
  从技术与产业融合视角看,5G、工业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技术推动经济社会各领域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转型不断深化,在赋能传统产业变革跃升的过程中可能产生新的未来产业。比如,5G与垂直行业深度融合,已催生出多种新业态。
 
  从产业与产业融合视角看,通过促进未来产业与优势传统产业深度融合,实现产业链上下游协同联动,以点带面锻长板、补短板,从而不断催生新的增长点。机器人技术、信息技术、人工智能与传统医疗器械产业融合,催生出手术机器人、人工智能支架等新产品,这种变革也加速推动传统医疗器械向新一代医疗器械转型升级
 
  全国各地积极谋划布局未来产业
 
  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都在加大对未来产业的布局。“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在类脑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术、未来网络、深海空天开发、氢能与储能等前沿科技和产业变革领域,组织实施未来产业孵化与加速计划,谋划布局一批未来产业。2022年以来,全国多地印发了培育未来产业的相关行动方案或指导意见。
 
  在东部地区,江苏提出,积极发展第三代半导体、元宇宙等未来产业;北京提出,培育数据驱动的未来产业;福建提出,布局人工智能、量子科技、元宇宙等未来产业,打造大数据、物联网、卫星应用等千亿元产业集群
 
  在中西部地区,湖北提出,超前布局量子信息、类脑科学、元宇宙等未来产业;重庆提出,培育人工智能、卫星互联网、绿色低碳等未来产业集群;甘肃提出,谋划布局氢能、新型储能、航空航天等未来产业。
 
  在东北地区,吉林表示要争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布局,建设国家创新驱动发展试验区、国家双链融合发展试验区、国家未来产业孵化试验区;黑龙江表示要高质量打造航天高端装备未来产业科技园。
 
  “十四五”时期成都超前布局未来产业,抢占发展新赛道
 
  《成都市“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提出,瞄准中长期颠覆性技术突破和产业化方向,培育发展区块链、量子互联网、分子诊断、光芯片、合成生物、6G、脑科学与类脑研究、第三代互联网(元宇宙)等未来产业,到2025年,打造一批全市未来产业的突破口和增长点,以科技创新催生新产业、增强新动能,在未来竞争中赢得发展主动。
 
  区块链。依托成都网络信息安全领域的全国领先地位,建设全市统一的区块链可信基础设施平台,探索制定区块链技术及应用标准体系,鼓励支持跨链技术应用研究与突破,围绕政务服务、城市治理、新消费、金融服务等领域打造区块链应用示范场景,通过“供场景、给机会”推进区块链技术创新和融合应用,争取将成都建设成为区块链技术创新先发地、区块链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区。
 
  量子互联网。以量子互联网平台建设为切入,争取深度参与国家、省、市量子科学与重大工程专项,探索推进“量子互联网实验室”等,提升参与开展量子通信、量子计算、量子材料开发和密码学等量子互联网关键技术研发能力;依托电子科大信息与量子实验室、四川大学物理学院、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微太中心、中国网安等校企资源,围绕量子密码、量子计算机、量子传感、量子网络等领域做强软件端和操作系统端,布局机器端,抢占量子信息制高点。
 
  分子诊断。顺应“IT+BT”融合趋势,开展超高场强磁共振、相衬CT成像等技术研究,重点发展高端电子内镜、共聚焦显微内镜、国产CT机等人工智能医学影像设备;开展检测试剂关键原材料、检测设备核心器件攻关,布局应对大规模疫情的高通量自动化检测平台等数字化体外诊断设备;研制磁共振引导加速器、重离子治疗系统等全数字先进治疗设备;加强攻关环境感知与交互等技术,重点开发导航定位手术机器人、腔镜手术机器人、放疗机器人等医疗机器人。
 
  光芯片。聚焦通信、数据中心以及消费电子产品方向,布局具有高密集度计算与数据处理能力的光芯片设计环节,发展25G以上速率的DFB/EML/PD/APD芯片大规模制造,力争突破400G以上高端光芯片制备技术;加强100Gb/s光收发模块、ROADM产品、高端光纤连接器、配套集成电路芯片等光模块产品,布局下一代400Gb/s光收发模块产品、硅光集成等。
 
  合成生物。以基因接纵、计算模拟、化学合成等为手段,重点发展基于合成生物学原理的生物医药,联合攻关合成生物学使能关键技术,提升大片段DNA合成等技术水平;开展合成生物学途径生产重大天然药物和植物药物化工产品和化学药物技术研究,促进新药研发能力跨越提升。
 
  6G。布局太赫兹无线通信技术、下一代信道编码技术、空天海地一体化通信技术等方向,重点发展太赫兹通信,开发基于光电技术的太赫兹通信系统,形成光纤-无线的灵活分布网络,为下一代高频通信系统布局。开发太赫兹/毫米波通信集成收发芯片系统,面向可能的消费市场(室内高速基站,VR/AR等),研制集成化芯片级收发端。
 
  脑科学与类脑研究。布局各种脑功能神经基础解析和研究能力,重点在脑机交互领域,布局“非植入式”脑机交互技术,开展脑科学及人机交互研究,加强生肌电控、影像诊断、移动医疗、可穿戴设备等研制;在类脑智能领域,布局深度学习技术、强化学习等技术,解决视觉感知、沟通交流、大脑思考等类脑智能领域难题,拓展类脑智能在工业等领域的应用。
 
  第三代互联网(元宇宙)。聚焦云计算、分布式存储、物联网、VR、AR、5G、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数字技术的集成创新与融合应用,加快构建新型基础设施,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融合创新的数字化新空间和全新场景。推动元宇宙生态体系布局发展,支持数字空间技术创新以及接入设备产业化发展,支持以IP为代表的创意经济在数字化空间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