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work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产业规划 >

广东省新材料领域产业布局现状分析

来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3-01-29 点击:

  本章节将梳理并对比广东四市在新材料领域政策规划、技术创新、产业布局等方面的发展现状与趋势,揭示广东省在新材料产业发展与创新的优势及不足。
 
  一、广东省新材料产业发展总体布局
 
  新材料产业是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是广东省重点培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作为新材料生产和需求大省,广东技术水平与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前列,加之工业体系完备、集群优势明显,以新一代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智能家电等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尤其在前沿电子新材料等领域应用前景广阔,需求巨大。
 
  近些年,广东各地颁布了配套齐全的新材料产业发展政策文件,结合自身资源禀赋、功能定位与区位优势对新材料行业领域进行了前瞻决策部署,并提出现实可行的预期发展目标。从产业规模看,2015年广东省新材料产业增加值为1.5×1012元,2018年增至2.5×1012元,到2020年,全省新材料产业增加值达到2.7×1012元。2019年全省先进材料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21.54×1012元,工业增加值55.22×1011元,占工业主营业务的15%。2020年全省新材料总产值超万亿元,其中规模以上新材料制造业工业企业主营收入达7.8×1012元,企业规模增加至近6700家,基本保持稳定发展态势,成为支撑广东省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之一。
 
  2020年以来,《关于培育发展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意见》《广东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等政策规划先后出台,确立了未来广东新材料产业发展方向。从产业布局来看,未来将重点发展前沿新材料、先进材料等相关领域产业集群。在前沿新材料重点细分领域空间布局方面,重点发展先进半导体材料、高性能复合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等前沿新材料。依托广州、深圳、珠海、佛山、韶关、东莞、湛江等地,打造各具特色的前沿新材料集聚区;在先进材料重点细分领域空间布局方面,推动现代建筑材料、绿色钢铁、有色金属、化工材料、稀土材料等先进材料向规模化、绿色化、高端化转型发展,完善产业链供应链、稳步提升关键技术水平和高端产品,在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阳江、茂名等地形成若干个特色优势产业集群。
 
  产业载体建设方面,全省先进材料产业在全球价值链的地位不断提升,规模化、绿色化、高端化发展正成为未来趋势。广东现已初步形成佛山、广州、深莞惠、珠海、肇庆、清远、韶关、湛江、云浮等先进材料产业基地。其中,水泥、陶瓷、玻璃(含电子玻璃)、铝加工材、稀土发光材料、磁性材料、高性能树脂、涂料及胶粘剂、塑胶材料及制品、高端电子化学品、电子陶瓷等领域产品技术水平和产量位居全国前列。目前广东已建成多个国家级和省级新材料产业基地、特色材料产业基地,初步形成了涵盖广州、深圳、佛山等地市的新材料产业集聚区,培育壮大一批新材料龙头企业和高层次专业人才。
 
  二、广东省主要城市新材料产业布局概况
 
  2.1广州市
 
  作为全国首批七个城市新材料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之一,广州市十分重视新材料产业健康发展,积极响应《中国制造2025》战略目标,大力实施NEM(新能源、新材料)计划,明确将新材料产业列为重点建设方向。广州市在创新驱动发展上处于全国领先阵营,新材料产业及相关产业具备雄厚的发展基础。全市新材料企业超400家,新材料产品产值超亿元的企业有100多家,形成了以广州市开发区为核心的新材料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以及高分子材料、电子信息材料等优势产业集群,产业链基本覆盖从研究、开发到产业化的所有环节,为下游产业配套基础材料的支撑能力日益增强。预计2020年广州市新材料总产值超4000亿元。
 
  在新材料产业布局方面,广州市作为广东省发展新材料的前沿城市,《广州制造2025战略规划》提出将围绕先进高分子材料、先进无机非金属材料、先进金属材料3大类新材料开展重点布局和规划。在新材料园区布局上,广州市形成了精细化工、节能环保、智能装备等方向的产业集聚态势,其中黄埔区聚集节能环保、精细化工行业;增城区聚集智能装备、精细化工行业;荔湾区聚集先进合金、稀土功能材料行业;花都区聚集精细化工行业。全市不仅拥有类型齐全、数量丰富的新材料产业载体,在研发创新平台的规模和层次方面较省内其他地市具有一定优势。
 
  2.2深圳市
 
  2020年12月,深圳市提出以产业应用为导向,大力发展先进基础材料、关键战略材料、前沿新材料,搭建集成电路芯片封装材料等关键领域的生产应用示范平台。明确到2025年,实现工业增加值5.8×1011元,培育营收亿元以上企业数量超过120家,推动料成材、材成器、器好用,营造带有地方特色和综合竞争力的产业发展生态。此外,还要求在信息技术材料领域重点关注新型显示材料、5G通讯用材料等。在新型显示材料细分领域,加大偏光片、光刻胶、光学胶、柔性CPI和窗膜材料等的研发投入,逐步增强关键材料供给和保障能力。并明确在5G通讯用材料领域加快5G用液晶高分子材料、MPI薄膜、导热垫片和介电工程塑料等材料的产业化应用技术攻关。半导体领域涉及的新材料有封装基板增层薄膜材料、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和光敏聚酰亚胺等。
 
  深圳市布局了一批新材料产业载体,如涉及超材料关键电子信息器件及其应用产品上下游产业链的深圳市超材料基地等。除了产业载体外,深圳的研发创新平台体系完备,集聚带动优势逐步显现,创新空间巨大。
 
  2.3佛山市
 
  佛山市已经形成基础扎实的新材料产业,区域创新发展特色明显。《佛山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2010-2015年)》明确,重点支持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佛山市科技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要创建国家新材料产业基地,形成高性能金属结构、先进高分子、新型电子信息材料三大优势产业集群;打造建设工程研究中心、建立联合实验室、完善公共检测平台、构建产学研创新联盟4类创新平台,以及实施八项新材料工程。经过多年发展,佛山市在电子信息材料等领域中初步形成了集聚效应。从区域发展重点看,南海区聚集新能源材料、汽车材料、非织造、生物医用行业,顺德区聚集电子信息、节能环保行业;高明区聚集健康食品、生物技术行业。
 
  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9月佛山市政府与清华大学合作,在南海桂城建立佛山(华南)新材料研究院,包括新能源材料实验室、电子信息材料实验室、智能制造实验室、节能环保材料实验室、生物医用材料实验室和材料分析检测大型仪器公共平台。佛山市通过打造体系完备的产业载体,构建了区域错位发展的新材料产业格局。如2018年4月成立佛山市(顺德)军民融合产业园,聚焦新材料新能源等六大产业,并孵化出运营规模达1×1011元的佛山市军民融合产业投资基金。同时,已建立独具特色的研发创新平台体系,拥有佛山(华南)新材料研究院等一批实力提升的高校及科研院所、企业创新联盟、上市企业等。
 
  2.4东莞市
 
  东莞市连接粤港澳大湾区、广深科技创新走廊2大科技创新区,具备发展新材料产业的独特区位优势,可选择性承接深圳、广州市等城市的产业转移,与佛山、中山、珠海、江门等珠三角城市进行错位发展。近几年,东莞市新材料产业异军突起,创新要素愈加集聚,原始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发展势头引人关注。在产业发展方面,2015—2019年全市新材料高企数量从169家增长到1359家,2019年规模以上高企857家,占比63.06%。2019年新材料高企工业总产值达1569.94×109元。新材料已成为东莞市第3大先进制造业,在高分子复合材料等行业领域拥有扎实基础。预计到2025年,全市新材料产业总产值有望超过2×1012元。
 
  东莞市在新功能材料、生态环境材料等领域涌现出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并逐步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从区域分布来看,松山湖片区、水乡片区是新材料企业的主要集聚地,其中松山湖毗邻深圳,具备国家综合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的优势,集聚了散裂中子源、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等重大科学设施,发展动力更为充足,创新潜力空间大。在基础研究方面,东莞市拥有全国第一台散裂中子源大科学装置,组建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产出一批高水平创新研究成果;在共性技术研发方面,引进北京大学第三代半导体研究团队,组建北京大学东莞光电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企业研发机构建设方面,建设了国家工程中心1个,广东省重点实验室2个,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6个,形成了企业研发机构发展梯队。
 
  三、广东省新材料产业发展SWOT分析
 
  广东省新材料产业基础较为雄厚,近年发展态势较好,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新材料产业体系。然而,全省在产业转型升级的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困难。为此,通过分析广东省新材料领域发展中的优势、劣势,正视其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全面掌握产业发展实际现状,以其为提升广东新材料产业实力、促进产业跨越式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主页 > 新闻中心 > 产业规划 >

广东省新材料领域产业布局现状分析

2023-01-29 来源:高新院 achie.org 点击:

  本章节将梳理并对比广东四市在新材料领域政策规划、技术创新、产业布局等方面的发展现状与趋势,揭示广东省在新材料产业发展与创新的优势及不足。
 
  一、广东省新材料产业发展总体布局
 
  新材料产业是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是广东省重点培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作为新材料生产和需求大省,广东技术水平与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前列,加之工业体系完备、集群优势明显,以新一代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智能家电等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尤其在前沿电子新材料等领域应用前景广阔,需求巨大。
 
  近些年,广东各地颁布了配套齐全的新材料产业发展政策文件,结合自身资源禀赋、功能定位与区位优势对新材料行业领域进行了前瞻决策部署,并提出现实可行的预期发展目标。从产业规模看,2015年广东省新材料产业增加值为1.5×1012元,2018年增至2.5×1012元,到2020年,全省新材料产业增加值达到2.7×1012元。2019年全省先进材料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21.54×1012元,工业增加值55.22×1011元,占工业主营业务的15%。2020年全省新材料总产值超万亿元,其中规模以上新材料制造业工业企业主营收入达7.8×1012元,企业规模增加至近6700家,基本保持稳定发展态势,成为支撑广东省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之一。
 
  2020年以来,《关于培育发展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意见》《广东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等政策规划先后出台,确立了未来广东新材料产业发展方向。从产业布局来看,未来将重点发展前沿新材料、先进材料等相关领域产业集群。在前沿新材料重点细分领域空间布局方面,重点发展先进半导体材料、高性能复合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等前沿新材料。依托广州、深圳、珠海、佛山、韶关、东莞、湛江等地,打造各具特色的前沿新材料集聚区;在先进材料重点细分领域空间布局方面,推动现代建筑材料、绿色钢铁、有色金属、化工材料、稀土材料等先进材料向规模化、绿色化、高端化转型发展,完善产业链供应链、稳步提升关键技术水平和高端产品,在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阳江、茂名等地形成若干个特色优势产业集群。
 
  产业载体建设方面,全省先进材料产业在全球价值链的地位不断提升,规模化、绿色化、高端化发展正成为未来趋势。广东现已初步形成佛山、广州、深莞惠、珠海、肇庆、清远、韶关、湛江、云浮等先进材料产业基地。其中,水泥、陶瓷、玻璃(含电子玻璃)、铝加工材、稀土发光材料、磁性材料、高性能树脂、涂料及胶粘剂、塑胶材料及制品、高端电子化学品、电子陶瓷等领域产品技术水平和产量位居全国前列。目前广东已建成多个国家级和省级新材料产业基地、特色材料产业基地,初步形成了涵盖广州、深圳、佛山等地市的新材料产业集聚区,培育壮大一批新材料龙头企业和高层次专业人才。
 
  二、广东省主要城市新材料产业布局概况
 
  2.1广州市
 
  作为全国首批七个城市新材料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之一,广州市十分重视新材料产业健康发展,积极响应《中国制造2025》战略目标,大力实施NEM(新能源、新材料)计划,明确将新材料产业列为重点建设方向。广州市在创新驱动发展上处于全国领先阵营,新材料产业及相关产业具备雄厚的发展基础。全市新材料企业超400家,新材料产品产值超亿元的企业有100多家,形成了以广州市开发区为核心的新材料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以及高分子材料、电子信息材料等优势产业集群,产业链基本覆盖从研究、开发到产业化的所有环节,为下游产业配套基础材料的支撑能力日益增强。预计2020年广州市新材料总产值超4000亿元。
 
  在新材料产业布局方面,广州市作为广东省发展新材料的前沿城市,《广州制造2025战略规划》提出将围绕先进高分子材料、先进无机非金属材料、先进金属材料3大类新材料开展重点布局和规划。在新材料园区布局上,广州市形成了精细化工、节能环保、智能装备等方向的产业集聚态势,其中黄埔区聚集节能环保、精细化工行业;增城区聚集智能装备、精细化工行业;荔湾区聚集先进合金、稀土功能材料行业;花都区聚集精细化工行业。全市不仅拥有类型齐全、数量丰富的新材料产业载体,在研发创新平台的规模和层次方面较省内其他地市具有一定优势。
 
  2.2深圳市
 
  2020年12月,深圳市提出以产业应用为导向,大力发展先进基础材料、关键战略材料、前沿新材料,搭建集成电路芯片封装材料等关键领域的生产应用示范平台。明确到2025年,实现工业增加值5.8×1011元,培育营收亿元以上企业数量超过120家,推动料成材、材成器、器好用,营造带有地方特色和综合竞争力的产业发展生态。此外,还要求在信息技术材料领域重点关注新型显示材料、5G通讯用材料等。在新型显示材料细分领域,加大偏光片、光刻胶、光学胶、柔性CPI和窗膜材料等的研发投入,逐步增强关键材料供给和保障能力。并明确在5G通讯用材料领域加快5G用液晶高分子材料、MPI薄膜、导热垫片和介电工程塑料等材料的产业化应用技术攻关。半导体领域涉及的新材料有封装基板增层薄膜材料、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和光敏聚酰亚胺等。
 
  深圳市布局了一批新材料产业载体,如涉及超材料关键电子信息器件及其应用产品上下游产业链的深圳市超材料基地等。除了产业载体外,深圳的研发创新平台体系完备,集聚带动优势逐步显现,创新空间巨大。
 
  2.3佛山市
 
  佛山市已经形成基础扎实的新材料产业,区域创新发展特色明显。《佛山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2010-2015年)》明确,重点支持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佛山市科技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要创建国家新材料产业基地,形成高性能金属结构、先进高分子、新型电子信息材料三大优势产业集群;打造建设工程研究中心、建立联合实验室、完善公共检测平台、构建产学研创新联盟4类创新平台,以及实施八项新材料工程。经过多年发展,佛山市在电子信息材料等领域中初步形成了集聚效应。从区域发展重点看,南海区聚集新能源材料、汽车材料、非织造、生物医用行业,顺德区聚集电子信息、节能环保行业;高明区聚集健康食品、生物技术行业。
 
  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9月佛山市政府与清华大学合作,在南海桂城建立佛山(华南)新材料研究院,包括新能源材料实验室、电子信息材料实验室、智能制造实验室、节能环保材料实验室、生物医用材料实验室和材料分析检测大型仪器公共平台。佛山市通过打造体系完备的产业载体,构建了区域错位发展的新材料产业格局。如2018年4月成立佛山市(顺德)军民融合产业园,聚焦新材料新能源等六大产业,并孵化出运营规模达1×1011元的佛山市军民融合产业投资基金。同时,已建立独具特色的研发创新平台体系,拥有佛山(华南)新材料研究院等一批实力提升的高校及科研院所、企业创新联盟、上市企业等。
 
  2.4东莞市
 
  东莞市连接粤港澳大湾区、广深科技创新走廊2大科技创新区,具备发展新材料产业的独特区位优势,可选择性承接深圳、广州市等城市的产业转移,与佛山、中山、珠海、江门等珠三角城市进行错位发展。近几年,东莞市新材料产业异军突起,创新要素愈加集聚,原始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发展势头引人关注。在产业发展方面,2015—2019年全市新材料高企数量从169家增长到1359家,2019年规模以上高企857家,占比63.06%。2019年新材料高企工业总产值达1569.94×109元。新材料已成为东莞市第3大先进制造业,在高分子复合材料等行业领域拥有扎实基础。预计到2025年,全市新材料产业总产值有望超过2×1012元。
 
  东莞市在新功能材料、生态环境材料等领域涌现出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并逐步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从区域分布来看,松山湖片区、水乡片区是新材料企业的主要集聚地,其中松山湖毗邻深圳,具备国家综合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的优势,集聚了散裂中子源、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等重大科学设施,发展动力更为充足,创新潜力空间大。在基础研究方面,东莞市拥有全国第一台散裂中子源大科学装置,组建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产出一批高水平创新研究成果;在共性技术研发方面,引进北京大学第三代半导体研究团队,组建北京大学东莞光电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企业研发机构建设方面,建设了国家工程中心1个,广东省重点实验室2个,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6个,形成了企业研发机构发展梯队。
 
  三、广东省新材料产业发展SWOT分析
 
  广东省新材料产业基础较为雄厚,近年发展态势较好,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新材料产业体系。然而,全省在产业转型升级的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困难。为此,通过分析广东省新材料领域发展中的优势、劣势,正视其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全面掌握产业发展实际现状,以其为提升广东新材料产业实力、促进产业跨越式发展提供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