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work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产业规划 >

广州:加快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 推广氢燃料电池物流车和泥头车

来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2-08-01 点击:

  近日,广州市人民政府印发《广州市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明确,新能源汽车方面,加快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持续推进巡游出租车、物流配送车、泥头车电动化,推进完善公交车电动化,同步推进充换电设施建设,推广氢燃料电池物流车和泥头车。
 
  原文节选如下:
 
  全面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促进优势特色产业赋能升级,推动汽车、电子、石化等传统优势产业绿色化发展。大力发展生物医药与健康、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与新能源汽车、数字创意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3+5+X”战略性新兴产业新体系。严格控制高耗能和产能过剩行业新上项目。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制定并实施落后产能淘汰工作方案,综合运用经济、环保、行政等手段淘汰落后产能设备。建设循环经济园区,引导产业园区开展集中供热、共同治污、企业间废物交换利用、能量梯级利用等循环化改造。鼓励开展重点行业、工业园区和企业集群整体清洁生产审核模式试点。创建清洁生产企业不少于1000家。严格环境准入,强化城市建设、流域开发、能源资源开发和产业园区等领域规划环评,实施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监管模式,强化环境污染源头控制。
 
  优化能源结构。科学推进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严格控制煤炭消费总量,实施煤炭项目减量管理,新建耗煤项目严格实行煤炭减量替代。加快天然气推广使用,完善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构建多元化气源竞争格局,提高天然气消费比重。积极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全力促进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建设快速发展,推进智能电网产业园建设,到2025年,力争光伏发电装机规模达100万千瓦。发展氢能产业,加快氢能基础设施建设,探索氢能作为化石燃料替代,推进广州开发区氢燃料电池产业园建设。
 
  大力优化交通运输结构。优化调整交通运输结构,推动中长距离大宗货物和集装箱由公路运输转向铁路、水路运输,大力发展“公转铁、公转水”、铁水联运、多式联运等。优化城市公路货运站场布局,引导和促进城区货运物流企业向外围转移发展。建设“五主四辅”客运枢纽,加快形成“多站布局、多点到发,客内货外、互联互通”客运枢纽格局。
 
  加强车油路联合防控。加快低排放标准机动车更新淘汰。加大老旧柴油货车淘汰力度。加快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持续推进巡游出租车、物流配送车、泥头车电动化,推进完善公交车电动化,同步推进充换电设施建设,推广氢燃料电池物流车和泥头车。加强机动车联合监管执法,强化营运柴油车尾气排放污染整治,加大路检路查力度。继续开展对生产、销售和进口环节新车环保达标情况的监督检查。持续加强成品油质量和油品储运销监管,加强部门联动,合力打击涉油品违法行为。整治交通拥堵黑点,提高道路通行效率。优化客货运站场布局,引导和促进城区货运物流企业向外围转移发展,疏解市中心交通压力。
 
  加强港口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治理。推进港口用能清洁化,强化新能源设施在港口行业的规划布局,构建多元能源应用体系。继续推进老旧港口作业机械和车辆淘汰更新,促进新增或更新的港作车辆全部使用纯电动或其他清洁能源。按排放标准对港区非道路移动机械实施分类管理。鼓励靠港船舶优先使用岸电,进一步提高岸电使用率。严格落实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区要求,定期开展船用柴油含硫量专项执法检查。推进老旧落后船舶淘汰工作。推进珠江游纯电动游船型项目实施。
 
  

主页 > 新闻中心 > 产业规划 >

广州:加快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 推广氢燃料电池物流车和泥头车

2022-08-01 来源:高新院 achie.org 点击:

  近日,广州市人民政府印发《广州市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明确,新能源汽车方面,加快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持续推进巡游出租车、物流配送车、泥头车电动化,推进完善公交车电动化,同步推进充换电设施建设,推广氢燃料电池物流车和泥头车。
 
  原文节选如下:
 
  全面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促进优势特色产业赋能升级,推动汽车、电子、石化等传统优势产业绿色化发展。大力发展生物医药与健康、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与新能源汽车、数字创意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3+5+X”战略性新兴产业新体系。严格控制高耗能和产能过剩行业新上项目。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制定并实施落后产能淘汰工作方案,综合运用经济、环保、行政等手段淘汰落后产能设备。建设循环经济园区,引导产业园区开展集中供热、共同治污、企业间废物交换利用、能量梯级利用等循环化改造。鼓励开展重点行业、工业园区和企业集群整体清洁生产审核模式试点。创建清洁生产企业不少于1000家。严格环境准入,强化城市建设、流域开发、能源资源开发和产业园区等领域规划环评,实施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监管模式,强化环境污染源头控制。
 
  优化能源结构。科学推进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严格控制煤炭消费总量,实施煤炭项目减量管理,新建耗煤项目严格实行煤炭减量替代。加快天然气推广使用,完善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构建多元化气源竞争格局,提高天然气消费比重。积极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全力促进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建设快速发展,推进智能电网产业园建设,到2025年,力争光伏发电装机规模达100万千瓦。发展氢能产业,加快氢能基础设施建设,探索氢能作为化石燃料替代,推进广州开发区氢燃料电池产业园建设。
 
  大力优化交通运输结构。优化调整交通运输结构,推动中长距离大宗货物和集装箱由公路运输转向铁路、水路运输,大力发展“公转铁、公转水”、铁水联运、多式联运等。优化城市公路货运站场布局,引导和促进城区货运物流企业向外围转移发展。建设“五主四辅”客运枢纽,加快形成“多站布局、多点到发,客内货外、互联互通”客运枢纽格局。
 
  加强车油路联合防控。加快低排放标准机动车更新淘汰。加大老旧柴油货车淘汰力度。加快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持续推进巡游出租车、物流配送车、泥头车电动化,推进完善公交车电动化,同步推进充换电设施建设,推广氢燃料电池物流车和泥头车。加强机动车联合监管执法,强化营运柴油车尾气排放污染整治,加大路检路查力度。继续开展对生产、销售和进口环节新车环保达标情况的监督检查。持续加强成品油质量和油品储运销监管,加强部门联动,合力打击涉油品违法行为。整治交通拥堵黑点,提高道路通行效率。优化客货运站场布局,引导和促进城区货运物流企业向外围转移发展,疏解市中心交通压力。
 
  加强港口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治理。推进港口用能清洁化,强化新能源设施在港口行业的规划布局,构建多元能源应用体系。继续推进老旧港口作业机械和车辆淘汰更新,促进新增或更新的港作车辆全部使用纯电动或其他清洁能源。按排放标准对港区非道路移动机械实施分类管理。鼓励靠港船舶优先使用岸电,进一步提高岸电使用率。严格落实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区要求,定期开展船用柴油含硫量专项执法检查。推进老旧落后船舶淘汰工作。推进珠江游纯电动游船型项目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