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南宁为主核心,以桂林为副核心,围绕南宁、桂林、柳州、北海构建区块链产业聚集发展主轴,建成面向东盟的区块链产业发展高地。
区块链作为当前我国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加快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努力占据创新制高点,有利于率先获取区块链与经济社会各领域融合发展的红利,形成以创新为引领和支撑的发展模式。2020年7月29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数字广西建设领导小组印发实施《广西壮族自治区区块链产业与应用数据发展规划(2020—2025年)》,明确了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核心任务、重大工程、政策举措,对加快推进广西区块链技术创新和产业应用有着重要作用。
《规划》明确提出实施广西区块链产业与应用“1、5、3、9”发展战略。即以区块链技术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应用为1条发展主线,以赋能实体经济、推进信息惠民、增强数字政府、提质智慧城市、支撑中国—东盟信息港为5大应用领域,以构建区块链产业生态、加强基础研究与成果转化、优化人才支撑与风险防范为3大重点方向,打造南宁、桂林双核心,构建区块链产业特色发展轴和特色应用发展区,优先突破供应链金融、特色农产品溯源、民族医药质量追溯、医养健康、社保服务、政务数据共享、能源交易、跨境金融、知识产权交易等9大领域应用,加快培育区块链产业与应用生态,将广西打造为区块链西部创新发展先导示范区,面向东盟的区块链产业发展新高地。
构建“一主一副一轴多点”的区块链产业与应用发展空间布局
根据《规划》,广西通过统筹考虑各地市经济实力、数字化基础、技术创新能力、产业发展环境和区域资源优势,科学规划“一主一副一轴多点”的区块链产业与应用发展空间布局,推动产业核心能力集聚,强化资源配置,构建和完善区块链产业生态。具体来看:
——打造一主一副产业核心。以南宁市为主核心,充分贯彻区块链技术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发展主线,在实体经济、信息惠民、数字政府、智慧城市、中国—东盟信息港等领域,打造优秀示范项目。发挥省会城市经济优势与资源汇聚能力,加大政策和资金引导,吸引国内外领先科研机构、企业、行业研究机构和投资机构落地,组建产业发展联盟和协会,形成集政策、投融资、产业、应用、人才、服务等于一体的产业综合配套体系,全方位推进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
以桂林市为副核心,充分发挥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桂林理工大学、桂林慧谷人工智能研究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人才汇聚能力,积极引进区块链技术领军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建设区块链研究中心、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和企业研发中心,加强基础研究与技术孵化,产学研协同构建区块链产业发展环境,增强全区基础技术支撑能力,打造技术驱动型产业基础支撑核心。
——围绕一主轴实现产业聚集。围绕南宁、桂林、柳州、北海构建区块链产业聚集发展主轴。依托中国—东盟信息港小镇、广投数字经济示范基地、桂林花江智慧谷电子信息创业产业园、惠科电子北海产业新城等重点产业载体,发挥全区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集聚优势,积极引入区块链领军企业,强化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结合南宁市、柳州市、桂林市等国家级智慧城市试点,完善区块链基础设施,推动区块链与实体经济、政务数据共享、信息惠民、交通、能源等领域融合发展,丰富应用场景,以需求带动产业发展,建立自治区完善的区块链技术、产业、应用全面发展轴。
——发挥各地特色实现多点突破。结合玉林、贵港、梧州等城市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机械制造、冶金加工、能源交易等工业基础,推进区块链+工业互联网示范区建设。充分发挥钦州、崇左、防城港等城市沿海沿边的区位优势,探索搭建基于区块链的跨境金融、智慧港口等跨境服务示范区。发挥百色市作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和来宾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作用,构建区块链+现代农业示范区。依托河池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以及贺州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城市建设,推广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健康、养老等医养健康服务产业智慧化转型。
鼓励企业、研发机构和社会力量共同推动区块链产业发展
在政策保障方面,《规划》提出,突出企业的主体作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快区块链在经济社会各领域应用,为区块链产业发展营造良好市场环境。加强政府引导作用,制定有效的政策措施,鼓励企业、研发机构和社会力量共同推动区块链产业发展。支持互联网企业基于技术优势搭建区块链服务平台,培育一批具有引领示范效应的区块链平台类企业,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区块链+社会服务、区块链+数据共享、区块链+城市治理等平台建设。支持鼓励行业协会、企业主体联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组建区块链应用与产业发展联盟,积极参与区块链应用与产业发展的政策研究、规划编制、标准制订、平台建设、技术和产品推广等工作。
同时,强化区块链产业发展要素保障,支持区块链重点项目建设,在区块链项目用地、用能、人才、财政、金融等方面给予重点政策倾斜,为区块链产业发展营造有利的政策环境。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调整清理不适应区块链产业发展的行政审批事项及相关制度,营造包容审慎的制度环境。加强区块链监管技术手段建设,探索建立区块链监管模式和制度,增强监管政策对区块链应用新模式新业态的适应性和实用性,扎实推进并持续创新各项先行先试监管政策。
此外,积极争取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重大专项、数字经济等与区块链应用与产业发展相关的专项资金支持或政策性补贴,丰富财政资金来源。引导相关创新及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向区块链领域倾斜,支持区块链核心关键技术攻关、产业链构建、重大应用示范、公共服务平台和产业载体建设。对区块链技术应用创新成果,由采购人将此创新要求作为对供应商的基本条件嵌入采购需求,同时,采购人在采购文件给予有利于此创新的评审规则,细化评分要素、评审标准和技术要求等,推动区块链新技术新产品应用推广。鼓励合格投资者按市场化方式发起设立投资于区块链产业相关的科创基金、产业基金,各级财政结合自身财力积极参与,发挥政府引导作用,鼓励和带动社会资本、金融机构以多种方式参与投资,重点投资区块链相关的创新型企业、高成长企业。拓宽企业融资渠道,通过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信用保险保单融资增信、债券融资等方式支持区块链产业发展,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发行公司债券、短期融资债券、中期票据和信托产品等直接融资。支持有条件的区块链企业上市融资,鼓励中小区块链企业在“创业板”“新三板”等股权交易中心挂牌融资。
到2025年形成100个特色鲜明、可复制可推广的区块链典型应用示范
《规划》指出,力争到2022年,重点聚焦基础成熟、成果显著、特色突出的区块链场景,形成30个以上行业区块链应用解决方案,50个特色鲜明、可复制可推广的区块链典型应用示范,建设5至10个区块链技术创新平台及公共服务平台,打造3个区块链产业基地,引进培育5家区块链领军企业和100家以上高成长性区块链企业,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培育引进中高级人才500名以上,区块链相关专利授权量超过200项,初步建成西部区块链产业与应用发展先导示范区。
到2025年,区块链创新应用成果显著,在实体经济、政府治理、民生服务、新型智慧城市和中国—东盟信息港建设等领域形成一批具有示范意义的区块链应用,形成100个特色鲜明、可复制可推广的区块链典型应用示范。产业规模进一步发展壮大,全区发展形成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的区块链产业生态体系,引进和培育10家以上区块链领军企业,打造形成5至10个区块链产业基地。科技创新能力快速提升,形成15个以上区块链技术创新平台及公共服务平台,区块链核心技术研究取得一批重大成果,推出一批区块链标准。培育引进中高级人才1000名以上,建成面向东盟的区块链产业发展高地。